小学语文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8-10-07 23:30: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语文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
  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应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走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
  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这与我们的幸福“鱼水情深”。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我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我想,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会说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会为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篇二:小学语文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应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走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
  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这与我们的幸福“鱼水情深”。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我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我想,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会说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会为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的精力。篇二:小学教师读书笔记8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8
  一、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
  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 ,还收 多名
  类 ,每 首先 是天 在于 唤醒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新教育也教育了我,是新教育实验学校让我伎颊饷炊啵 恰督淌θ宋亩帘尽啡梦宜伎颊饷炊唷n倚老驳胤⑾我进步了.谢谢新教育给了我成长的舞台。我喜欢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学生、工作、家人、孩子。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二、------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茅进华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 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三、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郁卫萍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四、《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郭卫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
  老师们!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五、关于教师专业化的若干思考
  谭娟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 些思索: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六、再读《给教师的建议》(一)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吕银舟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边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语)”
  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十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社会的
  篇三: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陈志军
  专业书籍应该是教师的案头必备。
  有的专业书贴近实际,读起来通俗易懂。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百条建议都以问答的形式出现,当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只要按图索骥即可。再如张庆老师的《我的小学语文观》,分教学观念、教材教法、解疑析难、教师写作辅导、优秀课例点评等篇章,是张主编几十年教学实践的总结,读过之后肯定会对苏教版小语教材有更深入的理解。
  有的专业书则理论性非常强,一线教师读起来会感觉比较吃力。如王荣生博士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说是论文,其实是一部三十多万字的巨著,光书后所附的参考文献就达260条之多,随文出现的注释更是不计其数。第一遍读,我硬着头皮“啃”了一百多页,还是搁在了一边。第二次捧起这本书,我改变了策略,先仔细阅读了倪文锦教授和王尚文教授所作的两篇《序》,对这本书的主要特点以及创新之处有了大概的了解。接着重点研读了第八章《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鉴别》,边读边写批注,并用手头的教材来对应文中的类型进行分析。因为王博士所采用的很多例证都来自外国的母语教材,所以我又买来《语文教育展望》参考印证。读完这一章,我还动手制作了卡片,用表格的形式对所读内容进行梳理,比较“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选文类型的异同。这样,以前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迷惑终于渐次清晰。
  由此我想:读一些大部头的专业论著,我们一要注意“序言”“后记”以及目录,读懂了它们或许就拿到了开启整本书的钥匙,正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再者,读通整本书费劲,我们不妨先从容易读的或者自己喜欢的章节读起,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又何如?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多读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首先,读儿童文学作品能让我们找到儿童的语言。这些作品多以儿童的视角记述,以儿童的口吻描绘,语言充满着诗意与想象力。口诵心惟、耳濡目染,不知不觉间我们就会用上这样的语言,从而让孩子们觉得更加具有亲和力。
  其次,儿童文学作品是师生共读的最理想的选择。我们要求孩子读什么,自己首先去读,这样指导起来针对性更强。同时,当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段段曲折的情节成为谈话的主题时,进一步拉近了师生间心灵的距离。我在课上为学生大声读《亲爱的汉修先生》,班队课上一起聊《查理的巧克力工厂》,班级中人人手捧一本《今天我是升旗手》静静地阅读,这样的场景令人回味。
  另外,班级中有的孩子家庭条件不好,买不起课外书,教师读过的儿童文学作品正好放在班级图书角。教师多读一本,孩子们也就多读一本。这样,一本本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化作了汩汩的清泉,滋养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总之,学生成长我成长,学生幸福我幸福!
  篇四:小学语文老师读书心得体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
  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
  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
  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
  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
  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
  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
  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
  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
  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
  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
  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
  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
  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
  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
  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 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
  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
  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
  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
  应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走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
  体现。
  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
  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这与我们的幸福“鱼水情深”。心态决定状态,
  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
  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
  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
  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
  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我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
  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我想,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
  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会说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会为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
  的精力。篇二:小学教师读书笔记8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8
  一、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
  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
  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
  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
  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
  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
  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
  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
  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
  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
  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
  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
  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
  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
  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
  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 ,还收 多名
  的 ,每
  “ 首先 是天
  一 在于
  唤醒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
  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
  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新教育也教育了我,是新教育实验学校让我伎颊饷炊啵 恰督淌θ
  宋亩帘尽啡梦宜伎颊饷炊唷n倚老驳胤⑾我进步了.谢谢新教育给了我成长的舞台。我喜欢
  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学生、工作、家人、孩子。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
  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
  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
  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
  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二、------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茅进华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
  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
  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
  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 时间去乐呀!“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
  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
  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
  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
  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
  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
  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
  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
  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
  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
  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
  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
  是五彩缤纷的。
  三、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郁卫萍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
  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
  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
  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
  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
  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
  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
  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
  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上
  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
  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
  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
  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
  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
  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
  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
  享用不尽的财富!
  四、《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郭卫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
  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
  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 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 老师们!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
  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
  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
  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
  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
  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
  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
  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
  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
  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
  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
  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
  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
  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
  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
  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
  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
  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
  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
  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
  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五、关于教师专业化的若干思考谭娟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
  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
  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
  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
  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
  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 些思索: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教师专业化究竟
  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
  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
  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
  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
  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
  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
  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
  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
  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
  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
  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 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
  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
  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
  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
  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
  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
  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
  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
  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六、再读《给教师的建议》(一)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吕银舟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
  就边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
  二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语)”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
  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十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
  道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
  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
  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社
  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的背景越发宽广,学生
  的生活接触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的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
  交流的基础,从而也可以从学科知识的背景中取得相应的知识给予学生富有成效的启发。 西汉的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教师虽然不言愚钝,但读书,可
  以让你充满内涵;可以让你变得深刻。读书,使你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你站得
  高看得远,使你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面对学生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感到不足,读书
  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篇五:小学教师读书笔记8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8
  一、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 ,还收 多名 ,每 首先 是天 在于 唤醒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新教育也教育了我,是新教育实验学校让我伎颊饷炊啵 恰督淌θ宋亩帘尽啡梦宜伎颊饷炊唷N倚老驳胤⑾我进步了.谢谢新教育给了我成长的舞台。我喜欢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学生、工作、家人、孩子。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二、------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茅进华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
  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 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三、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郁卫萍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教师读书笔记8篇文章内容由收集, 请记住本站址: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8
  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四、《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郭卫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
  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
  老师们!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五、关于教师专业化的若干思考
  谭娟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
  些思索: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
  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六、再读《给教师的建议》(一)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吕银舟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边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语)”
  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十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的背景越发宽广,学生的生活接触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的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从而也可以从学科知识的背景中取得相应的知识给予学生富有成效的启发。
  西汉的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教师虽然不言愚钝,但读书,可以让你充满内涵;可以让你变得深刻。读书,使你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你站得高看得远,使你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面对学生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感到不足,读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七、再读《给教师的建议》(二)
  ------关注全体学生
  吕银舟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苏霍姆林斯基语)”
  很多时候在琢磨“后进生”这个词语,细细想来不得不佩服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用词的准确在于含蓄地给了差生一个称谓。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感到不安和羞愧。且不说加德纳提出的七种智能,就每一个学生而言,他是一个生命,是生命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我们非得给他们画上一条线,再打上一个印,末了还起个好听的名字。
  “后进生”对应“先进生”是不言而喻的两群人。是什么让他们不同,做教师的都心知肚明就是成绩,就是分数。尽管我们批评了很多年唯考试和成绩论,而且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一年又一年,但考试依然是考试,分数依然是分数。“语文数学考高分就一定能做一名好厨子?”“语文数学不好就肯定妨碍他成为出色的修理工?”钱钟书的数学不及格,他同班数学好的,有几个写出了《围城》?上帝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面貌、个性、特长、给这个世界的色彩都不一样。但我们每个人恰恰都要和上帝对着干,把每个应该不一样的,培养成一样。我们用标准的大纲、标准的教材、标准的评价、标准考试规范大家,我们不允许不一样,不鼓励不一样。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的缺陷。任何一个人,要取得成就,他就必须有特色。
  “鹤善舞,牛能耕,老鼠生来就打洞。”我们生活在一个健全的社会,我们需要科学家,也需要负责的送奶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人一个发展的空间。尽管这是一份梦想,但我依然坚持。
  八、-------读《简单语文不简单》有感
  “三维教学目标”、“合作、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感悟、体验”,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理念、方法成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甚至有人感叹“语文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面对种种困惑和疑问,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伴随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我觉得上简单的语文课是正确的选择。
  一、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就如同张庆老师讲的“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三、简约明晰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方式多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应该有一个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应该姓“语”。在简单中看到复杂,于平淡中体现神奇。
  篇六: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篇二: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
  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篇三: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对于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天涯无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 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维与情感引发主动积极的情态下,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模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情景,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延续文本意犹未尽处续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给高尔基照成相了吗?如果他来,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不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练练笔,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在凡卡熟睡在那
  甜美的梦中结束了,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为此,我设计这样一次练笔:凡卡美梦可以成真吗?当他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道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他们有的写道:凡卡睡醒以后,他偷偷写信的事被老板发现了,结果遭到了一顿毒打,他那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住而死了。还有的这样写道:凡卡每天翘首期盼爷爷到来,但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它没有怜悯这可怜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无了期的等待中扑灭了,凡卡在绝望中饱受老板的虐待,最终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处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曾看过一同行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的典型文章。因此,在学习本文后我马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主要训练点落实到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安排以及内容详略的处理方法上,结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写或迁移写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穷人》一文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真实描写的片段,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穷人宁可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尤其段中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更能逼真地写出了桑娜当时时断时续、忐忑不安的心理。学习本段后,我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过的焦急、忧虑、担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写一写,例如早上睡过头而迟到了、一个人处于黑暗无助当中、进行比赛前的紧张状态中等,让学生在练笔中实现语言迁移的运用,在先扶后放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随文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会文,识于慧眼,找准落点,让我们的学生妙笔生花。
  篇四: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乡村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每期都有一个热门话题,如今日我们怎样读经典、当名家名篇进入教材、用声音复活经典等,对每个话题都有深入地研究,给我许多思想上的启迪,教育教学上的引导和帮助。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问题。问讯处这个栏目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如偏旁笔画、语音文字、词语句子、语法修辞、标点符教材教法、常识资料等方面为读者做解答,为我的教学提供方便。如期的问讯处栏目中,有一位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作文批改中常用哪些修改符号?这个问题我也一直模糊不清,几次问讯其他老师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当我看到令怡老师的解答后,一下子感觉很明了了,心中非常感激令怡老师,非常感激《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从阅读精品课堂、备课室、案例与反思这些板块,可以为我们打造高效课堂提供有益的帮助。今年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期刊。其中备课室中的寒假备课专辑深受我的喜爱。《燕子》是一篇经典课文,我去年时教过这篇课文,甚至能流利的背下来,可在课堂上的教学却并不尽人意,没能让学生和我一道进入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燕子的活泼机灵、可爱,春天的美好。我读了贺秀丽老师的《一支春天的赞歌》时,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我虽然对《燕子》这一课非常熟悉,但是对文本的解读却不够,造成了教学方法上运用不当。没有
  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没有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增强课的趣味性,作业设计也不够开放性。我想再次教学这一课时,我的课堂肯定会焕发出以前没有的光彩。
  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了园丁故事、封面人物等,这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徐根容、窦桂梅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感染和滋润着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汲取。
  《小学语文教师》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园丁故事动人,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静下心来读《小学语文教师》这本教育杂志,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以《小学语文教师》为导航,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寻到教学的亮点,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篇五: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篇七: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
  “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有感
  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
  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篇八:《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的智慧》,这本书已经不知道被我看了几遍了,可是就死被书中的一个个教育案例和故事吸引。书的作者焦晓骏,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副校长。曾任中小学英语教研员,多年来专注于英语教学研究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获“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高中英语教学能手”等称号。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出版《教师的智慧》、《高中生一定要上的12堂英语写作课》、《络,让我欢喜让我忧》等著作。看着书上一张小照片和这小段简介,心中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因为书中的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却在他的笔下引出一个个不平凡道理,更彰显着他为人师的智慧。
  此书分为“智慧使者、人文校园、冷描热点、岁月页码、修学英国、漫步英伦”六部分,每一部分那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案例,作者用他的细腻和善于发现积累的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并让这些案例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更富有意义地发展着。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各种各样的案例总是持续不断地在上演着,每个孩子都用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上演着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而这些案例在我们不同的关注中以不同的方式发展着,而我们的细心观察和发现并引导会让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呢。仔细想想当自己面对学生时的沮丧和抱怨,自己就是缺乏了这样细心的关注。
  书中围绕诸如“公开课与日常课”、“师生冲突怎么办”、“优质课到底谁说了算”等一个个教育场景对教师行为、表现、主张、反思与感悟进行忠实记录,可是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教师智慧的闪现和脉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鲜,做菜烧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怎样做出美味来,那真的是一门技术和艺术呢。从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身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更应该是个理智、明智、博爱的人。因为当我们怀着快乐博爱的心做出来的饭菜,里面充满了爱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这样做:
  做一个理智的教师。我是个情绪化比较严重的人,总是率性而为,而总是控制不住。任“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来安慰自己。其实教师不仅要情感充沛,而且应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的躁动、难言的苦恼是难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导。所以自己以后要多读书,多为孩子,同事、家人服务,多思考一下所面对的问题多角度多方法的设计解决预案,解决问题以理服人,才会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灵。
  做一个明智的教师。《教师的智慧》这书的主旨就是要教师做个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师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调适者。因为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明智的人,善于把握大势所趋。面对教育方式多样的今天,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明智程度。所以我要积极参与到现今的教育创新中去,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同事学习治班教学的经验,丰富提高自己。
  教师是一个博爱的人。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宽厚仁爱,有理有节,人性丰满,才是教师的德智情怀。面对学生充满爱与关怀,面对知识,充盈渴望;面对同事多关心。处理好师生、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丰满而快乐。
  《教师的智慧》一书让我看到教育是一种行动的艺术,身为教师要不断地读书学习,要时常重新认识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求做到最优秀,但求做个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篇九: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篇十:小学语文教师阅读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阅读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我参加了教师进修学校组织阅读培训活动的,通过听专家讲座,看优秀教师上的观摩课,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看了专家的讲座,才知以前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理论知识是多么的匮乏;看优秀教师上的观摩课,才明白自己与别人的距离有多远。以下是我这次培训的体会:
  一、明确了阅读教学的方向,即课堂上要注重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多位专家老师都提到阅读教学要吃准目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养成好的习惯,爱语文,爱阅读,有读书看报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内容分析式的语文课堂说再见,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要让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使学生做到真读、真说、真写、真思考、真体验。关于教学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标”(有课标、有教学目标)、“目中有人”(教师目中要有学生)、“心中有材”(心中装着教材),教学目标很重要,教师对每一课教学目标要明确,目标要定得准。目标确定后,整个教学设计就要围绕目标来进行,教学环节要体现目标,要围绕目标来实施,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要为目标服务,跟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设计。也就是说,课堂上我们该教的就教,不该教的坚决不教,我们的课堂也许就会变得简约、简朴、高效了。
  我有幸聆听了杭州和龙游几位优秀教师的现场课,师生们交流愉快,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学生们在朗读、交流、表演中体会着文章的主旨,感受着人物的性格。不留痕迹地指导,有趣有效的课堂,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有实效的课?今天的语文课不是仅仅有感动就够,要有用、有实效。课堂上师生间的关系应该是自然的、舒服的,而舒服的才是合理的,合理的才是有效的。短短几句话,引起了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深地思考。在交流中,我们知道了这种欣赏课是实验小学的校本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孩子对阅读、对语文的兴趣。
  二、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永恒的话题。我本人是比较喜欢朗读的,自认为水平还可以,但听了赖正清老师的讲座之后,感觉自己知识的贫乏和教学上的无法。朗读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是对作品极好的解说,但先提条件就是对文章的理解要到位;其次朗读是一种内化吸收的阅读方式,由于有读者的参与,加入了读者的解读与感悟,声情并茂,增强语感,入境共鸣,陶冶情操。将静态的书面文字活化为栩栩如生的声音。融汇这生活的体验,体味着作品的含义,驾驭者驰骋的想象,饱和着强烈的感情,捕捉着诗文的意境,探索着语言的形象,反复地实践着人声的艺术。这就是朗读。
  三、要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
  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9e91c8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1.html

《小学语文老师读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