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边城》中的风土人情01

发布时间:2020-04-20 10:36: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边城》中纯朴的乡土人情

发表于1934年的《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纯朴的风土人情:借助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体现了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和农村的纯朴。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这片土地是从未受到过儒家道德传统影响的桃园之地,也从未受到过工业文明的污染。在这里没有以强凌弱的现象,于是年迈的祖父与年幼的翠翠平静地生活在这片安静的土地上;这里没有尔虞我诈的明争暗斗,由于唱歌比不上弟弟,憨厚的天保大老黯然退出了与弟弟“争夺”翠翠的竞争;这里充满了浪漫的气息,青年男女完全可以抛开门当户对的世俗观念,抛开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紧身束缚,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在边城中,到处洋溢着纯朴的乡土人情的气息。

安静的边城土地上没有以强凌弱的现象,于是年迈的祖父与年幼的翠翠能够平静地生活。“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白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女的却关心腹中的一块肉……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那安静的边城里,祖父和翠翠是一个极弱的群体。但是他们能安然无恙地,平平安安地生活着,在屋前塔下种一块小小的地,靠着一小点渡船的收入,这样就给了他们一个安乐的生活环境。这是一种农业文明的体现,一种美好的乡土文化的传承,一种特色的乡土文化的赞扬。正因为有这种纯朴的思想和世界,他们能快乐的生活着。

安静的边城土地上没有尔虞我诈的明争暗斗。天保大老,对翠翠的爱是深刻的,是真诚的,他想尽办法去争取翠翠,又是走车路,又走马路。他所做的都是正道的做法,没有一点尔虞我诈。可是二老明明白白地告诉大佬,自己爱的是翠翠,自己选择的是渡船。听到二老的坦白后,大佬知道自己没有了分,只是有些懊恼。看着大佬不开心的样子,二老为了公平起见,提议兄弟俩走马路,翠翠该属于谁就属于谁。在这里兄弟俩采用具有苗族特色的月夜唱情歌的求爱方式,他们按照边城纯朴的唱歌求爱方式来表达对翠翠的爱。大佬知道自己唱歌不在行,但是为了兄弟情谊,爱情又算什么呢?大佬答应了二老的提议。在纯朴的茶峒亲情高于一切。天保大佬落水,永远回不来,作为弟弟的傩送若是为了爱情他该在心里暗暗高兴,因为他将已没有了情敌,但他也失去了一个最亲最亲的人,寻找长兄尸骸无果,傩送断然放下了爱情,离开翠翠,下了桃源……

-

安静的边城土地上充满了浪漫的气息,青年男女完全可以抛开门当户对的世俗观念,抛开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紧身束缚,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翠翠对自己和傩送之间的感情非常敏感,但是她不像城里的人那样,大胆地去表露自己的爱,而是羞答答的,给人一种朦胧的美。翠翠受着自然的恩赐,心地善良,纯美。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乡村纯朴少女的气质。青年男女抛开门当户对的观念,在傩送身上得以明显地表现。傩送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公子,按理说,只有与团总的女儿结合才是门当户对,可是傩送却选择了一个老渡船人的孙女。

在老船夫的身上体现了浓厚的农村的纯朴的风土人情,老船夫忠厚善良,诚实大方,勤劳,对生活执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老船夫死后,许多人都前来热心地照顾翠翠,甚至包括当年曾经追求翠翠母亲的杨马兵。老兵曾经遭到翠翠母亲的拒绝,但是老兵不记前仇,依然竭诚地帮助翠翠。边城的人诚挚、豪爽,他们虽然迷信、保守、但坚强、诚朴、仗义、舍己、乐于助人。他们没有城里人的虚伪狡诈,一切凭良心做人。他们没有因为翠翠无依无靠而乘虚而入,而是竭力地去帮助翠翠,也许只有在边城这样纯朴的乡村里才有这样美好的民风民俗。

在边城里,人们和睦相处,没有等级区别,做官的船总顺顺大方洒脱,济人之急,是地方可信的长老。重义轻利,守信自约是这里人们生存的原则。即使是关于女性身体上的交易,“由于民情的纯朴,身当其事就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就从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责与轻视。”“即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这里不受到文明的污染,充满着湘西人纯朴的乡土人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a03c24205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2.html

《浅析《边城》中的风土人情0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