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教师读书笔记五篇

发布时间:2020-05-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寒假教师读书笔记五篇 【篇一】 笛卡尔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还有一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所以我认为,在一个人的成长中,离不开好书的阅读,但在关键的时候,还需要有高人为我们 __,这两者好比鸟儿的两只翅膀。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了这两只翅膀,他就会在幸福的天空飞得更高、更远。《爱的教育》里面的主人公安利柯 __一个幸运的小男孩。他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__自在地读自己喜欢的书,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通情达理的父亲和善良的母亲,最重要的是后来他遇到了睿智而伟大的舅父,他教会他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人生哲理。 安利柯是幸运的,我也是幸运的。我有幸通过上网读到《爱的教育》这本书,更有幸在这本书的续集里认识了舅父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从他的身上,我学到很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日行三善”的做法。 “日行三善”,最初是作为一种赠物,在父母双亡后,由本村牧师唐.爱培里斯德送给舅父的。那天早上,牧师告诉舅父:每朝起来,请先自誓一日中须行三件好事,晚上睡时请自省今日预定要做的三件好事曾否实行。这样行去,你的一生没有一日浪费。刚开始得到这份“赠物”
,舅父很不以为然,认为还不如给他一、二枚银币的好。但第二日,当他独自坐在海边的岩石上时,竟情不自禁地把牧师的话回想起来,坐在那儿沉思了一会儿。结果就是从那时起,他决心依守牧师的教言,每日搜求足以使自己身心与知识完善的三件事。五十多年来,他一直不忘唐.爱培里斯德的教训,每日在努力着:第一,增进自己的健康;,把心弄好;第三,修养思想。这样直到垂老的日子还照样行着。 纵观舅父的“日行三善”,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多做实事,少说空话;多做有益于自己身体、思想、情感的好事,每天积累自己的健康、德行和知识,使自己生活得健康、充实和快乐。由此我想到了古人曾经说过的两句话:“吾日三省吾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又想到了陶行知的“每天四问”:第一问: "自己的健康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我还想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所有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目标且脚踏实地的人,认认真真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完人生之路。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践行“日行三善”,让我们的生活从此变得充实快乐起来吧! 【篇二】 《我的精神家园》是作家王小波的一本散文集,他以其一贯的通俗不失幽默的风格,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与直率,道出了我们身在其中却从未虑及的生活。金钱、权力,这在现世上是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类生活的一面;沉默地思索,是另一面。思索是一道大门,通向现世上没有的东西。智慧永远指向虚无之境,而不是死死盯住现时、现世和现在的人。 有人总是自鸣得意地说,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然而王小波和其他自由主义 __让我们知道,这只不过是一句地道的废话。对于一个自由的人、一个自由的世界而言,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恰是最能体谅他人的人,最具宽容精神的人,最有协调能力的人,因此从来就不会要求绝对的自由。他在《警惕狭隘 __的蛊惑宣传》中写道“蛊惑宣传虽是少数狂热分子的事业,但它能够得逞,却是因为正派人士的宽容。”
王小波的幽默并非皮肉上的滑稽与俏皮,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思维理念。他的幽默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幽黑的洞口:他揭示社会的众生相,追踪灵魂进行拷问,尽显世相荒诞。以嘲讽的态度揭示环境和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而成扭曲、畸形之态,反衬出我们被设置得了无生趣的精神世界和压抑得失去自我的情状。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内在的精神生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灵魂。“人活在世上,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王小波用他自己独特的视角、以其生命的硕果来验证着他的信念:不断地学习和追求,这才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关于他在本书中我欣赏的句子还有很多。在《诚实与浮嚣》一文中他说:“人忠于已知事实叫做诚实,不忠于已知事实就叫做虚伪。还有些人只忠于经过选择的事实,这既不叫诚实,也不叫虚伪,我把它叫做浮嚣。”在南方周末1996年的新年献词中写道“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选择。”在《有关天圆地方》中写“人们的见识总要受处境的限制,这种限制既不知不觉,又牢不可破。”他还极爱引用罗素的文字,而我读了之后也确实觉得受益匪浅。罗素先生曾言“参差百态乃是幸福本源。”“对人来说,不加检点的生活,确实不值得一过。”
王小波以 __和自由主义为其思想渊源,站在平民的视角,用平民的写作方式,以犀利的批判意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纯粹的精神家园,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道闪电,照亮了许多人的心。我们在他的精神家里中穿行着,感受着他对思想、对自己、对写作的真诚、徜徉其中,我们分明听见了他从天堂里发出的笑声和他充满机智妙趣的耳语。 【篇三】 《苏菲的世界》是一部意义颇深的人类哲学发展史,它延伸出了人们对哲学世界的向往与渴望,对人类自身问题的好奇与不解,它见证了每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无知转变为智慧,由困惑到了解自身哲学。这本书为人们开启了哲学之门与致知之门,在茫茫大千世界给予人们前进的希望。 《苏菲的世界》不仅是智慧的世界,亦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召唤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礼赞,这种赞叹不是虚无的,它本身就是一种灵魂的至高寄托,人们在这种思索方式下总能找到睿智的缩影。使人们不只满足于当下所知,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超乎前人的,他用事实验证了哲学不只是夸夸其谈,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究,是人们的必备饮食、精神营养。
在宇宙的世界里,我们的星球似乎是一个想象力被束缚的存在。认为所有的事物均有其出现的理由,却并未进行仔细地思考。例如:“人是从何而来?”,“生物是如何进化而来?”。就这样,很久以后开始有人从哲学的角度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哲学有时更像一架天平,无论何物放上去,立刻显而易见,无可否认。 诚然,哲学家并不深究“万物从何而来?”这类问题,他们更多思考的是一种东西为什么存在?而自然的形貌又不断改变,他们从事物的机理出发,研究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为何会有某一种事物的存在,再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上。对自然的很多疑虑做出哲学方面的思索,人们从“人从何而来?”的圈子中释放出来,进一步研究其具体的构造,从而使人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与社会。当今中国社会被实物主义占领,对于人们来讲哲学显得太过于飘渺。但是,从某种意义来讲,哲学是一剂良药,它以某物的本质为药理,对症下药,就好像鲁迅的笔杆子,很深刻地揭露这个世界的假象,让更多的人看清这个世界的美丑。 许多人在迷茫的生存中失去自我,宇宙的意义在他们看来是无稽之谈,每个人都是自顾自地活着,用肉体的富足掩饰精神的颓败。从本书的故事来讲,不仅使我们提升对人生的理解,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认知。此书可以提高人心灵的层次,将人们的细末神经通过放大镜无限的放大,最后数清命运的纹理。大多数人只有在自己的生命即将结
束时才了悟人生的哲学,后悔终生晚矣。我们要尽早探求生命的哲学,充分考量人生的价值,不可惶惶终日,最后无法挽回。 《苏菲的世界》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和对人生意义的好奇,我们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留心观察,仔细思考,永葆好奇的心态去探索,去挖掘。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所讲的一般:“那些困扰我们的,是我们疑难、困惑的问题也曾经发生在所有聪明人心上;一个问题都没有漏掉,而且每一个聪明人都回答过它们,按照各自的能力,用各自的话和生活。” 【篇四】 今年寒假,静下心来,认真读了几本好书,尤以《素书》为佳。下面,我谈谈个人读《素书》的一些感悟。 《素书》全文短小精悍,每次读来总让我非常敬畏,它以“道、德、仁、义、礼”总说人的行为思想,入木三分地分析人的本性,入情入理,令人深思。 为清晰起见,依原文节章分别述其要点。 原始章第一
人想要有所成就,在“道、德、仁、义、礼”五个方面缺一不可,而且必须明白,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明白兴盛衰败的规律,成功失败的变数,或治或乱的形势,根据这个规律,以决定是入世还是出世。这些事都不得不知。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明白规律与道理,以等待时机。如果时机成熟,则积极入世,得机而动,就有可能成就一凡事业。如果条件不许可,即便努力百倍,也许仍是没有任何成就。 这就是常人所说的是不是“生而逢时”。 正道章第二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性格类型,这一点无论是用人,还是自己,都不得不知。人最难知的就是自己,是“俊士”?是“豪杰”?是“杰才”?这些都有非常明显的标志,据此标志,改正自己,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断地向别人学,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 求人之志章第三 以下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论述了一般情况下,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为表述方便,分为九点:
第一,欲望太过,嗜好偏离正当,最后定会累及其身,追悔莫及。 正常合理的欲望,会激发一个人进步的愿望,但是过了,就会带来很大的麻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则应当加以改正,弃恶扬善,以禳往过。 所以,人的一生,首要的就在于如何正确对待欲望与是非。 第二,行事谨慎,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许多矛盾,并不是由于是非原则引起的,而是为人处事中对某些细节的忽略,比如不正确的表达方式,或一次不经意的冷落,甚至一个被人误解的眼神,都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再处理不当,甚至遭人怨恨,就可能会成为日后祸患的根源。正如古人所说:“祸患常积于忽微”。 凡欲谋大事者,必能从生活的细节着手。了解何种行为是令人所厌恶的,明白何种行为可能招致别人的怀疑,然后尽量避免这类行为。若能如此,小可以避祸,大可以成业。 第三,广学多闻,不耻下问,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猎,恳切求教,这是增长自己见识的办法。品行高尚,言论精微,这是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的办法。既要广博好学,又要志向坚定,既要勤于发问,又要勤思考实际问题。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磋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人思考得越多,话就往往越少。人要微言慎行,反对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第四,恭谨,俭朴,谦逊而克勤,这是使自身保持操守的办法;周密谋划,长远考虑,是避免做事情时出现束手无策的办法。 “我有一言君记取,天地人神都喜谦”勤俭是立身持家的根本,谦虚是品德才智的标志,大凡谦恭之人,进可以成就大业,退可以修身守节,做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第五,亲近仁爱的人,结交正直的人,这是扶持危亡局面的办法。接近仁爱之道,切实专心力行,这是与人交往的办法。 崇高明睿而且行为符合中庸之道,是才德杰出的圣贤之人为人处事的办法。
交友的时候,务必要“亲仁友直”,提防小人。宽恕容人,忠厚待人,以律已之心律人,以恕已之心恕人,正所谓“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对人才要怜惜,对下属要宽容。 宽容不仅仅是给别人机会 更是为自己创造机会。所谓量小非君子,成大事者,都往往都有宽广的气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一个 __来说,必须容人之过,如此方能得到下属的真心拥戴。 第六,使用人才,要层层举荐,逐级选拔人才。 “馋言巧,佞言甘,忠言直,信言寡” “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第七,“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只有从 __发展中总结经验,从过去的掌故中发现规律,才能在纷乱的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洞晓事物演变的历程,分析现实,预见未来。所以,读史越多,预见未来的能力也就越强。
人心叵测,世事幽暗,凡大智者必能揣度情理,而后计算利害,料事于先,对于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有应对的策略,防患于未然,即使有突发的事件,也能自如应对。 第八,慎重不轻易表态,说话时顺应机会,这是免遭灾祸的办法。 德才兼备的君子,根据时机而发表议论或保持沉默,根据所坚持的治世主张或仕或隐,如果时机不到,主张不合时宜,则谨言慎语而不露才识,顺应时机而不显露才德,这得躲避灾祸的办法。 “为仁必知经(常),为智必知权(变)”,“福生有兆,祸来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蚁孔溃河,溜穴倾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在生活中,为人处世,不要过于张扬,要知道凡大智之士皆“志存于心”,在大志未展之前,潜居抱道,锋芒不露,待时机成熟方一展抱负。 第九,没有什么比保持操守更能建立功德的办法了。
“水不动者,湖泊不清;志不强者,智力不远;言不信者,行持不果;心不坚者,道学不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本德宗道章第四 第一,博采众议,深谋远虑,忍耐屈辱,修养德行。 坚守自己心中之志,然后矢志不渝地实施,只有明确的目标。 “莫大的祸,起于须臾之不忍”。 第二,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 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 身上充满清澈明朗之气,则意志精神如神灵一般无所不知。 知足所带来的吉祥,是吉祥中最为吉祥的。
人世间最大的智慧莫过于至诚,“诚能通天”,以诚学 则无事不克,以诚立业则无业不兴,诚也是立身处世的不二法门,其力量源源不绝。 任何对立与冲突都能化解于真诚的言行中,任何怨恨不满都能消融于真诚的关怀中。任何困顿厌倦都能消逝在真诚的互爱中,任何猜忌误会也都能圆解于真诚的交流中。 故真诚是人立身处事成败的关键,须臾皆不可离开的。 真诚在内心就是纯净无染,表现在外就是真实不虚,率真自然,这样与人相交时,心地坦诚,没有欺骗,处理工作时尽心尽力,评判事物时大公无私,帮助别人时不计回报,真诚的心灵就像 阳光雨露般温暖人心。因为至诚的心灵剥离了世间纷乱的追逐,放弃了心中算计的蝇头小利,面对社会坦荡,无所束缚,没有羁绊,故诚能行之永久,是处事立身的根本,是人生休咎的关键。 “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生所需,其实甚少,广厦千间,夜眠七尺,珍馐百味,不过一饱。若是懂得其中的道理,人才会知足,知足才会常乐。儒家以无欲则刚,恭谦俭让对人不求名,对物不求奢,是为君子。道家则以无欲无求,一身傲骨,两袖清风,遨游人间为美。 第三,无论用心于何物,中庸即美。沉溺其中,欲有拔而不能,则病于无常。 有张有弛,从容不近,珍爱生命,享受生活。 以不义得之,必以不义失之。浸淫有度,不可苟得。 第四,贪婪卑鄙,自负自满 任用可疑之人(危险) 以权谋私(失败) 人生的悲剧大多源于一个“贪”字,如果要一生平安,首先必须从戒贪做起。 有才华的人,最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恃才自傲。
德才兼备是圣人,有德才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所以,自恃有才之人不可自傲,而是应当谦卑为怀,虚怀若谷,注重自己的德行与修养。要知,“水唯善方可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任人以疑是用人之大忌。 用人者真心相托,所用者也必将尽心相报,如此方能上下一心,实现各自的抱负,可谓双赢。 自私为人的天性,但聪明大智之心能够为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为利已亦能先利他,且须有限度。 总之,《素书》凝结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它不但对个人修身养性、建功立业很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整个社会净化风气,人们之间和谐相处作用不小,是一本值得认真研读的好书。 【篇五】 经常在不经意中会听到妈妈们说孩子“爱看电视,爱玩手机、电脑,就是不爱读书”,“叫他看书他就叫累”之类的话。同样身为妈
妈的我,其实何尝不也有过这样的苦恼?为了能解决问题,我做了一些尝试。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阅读意识不要强加给孩子。 有些妈妈因为自家孩子不喜欢看书,而看到其他孩子已经读过很多书了,于是着急地自作主张买来一大堆书缠着孩子读,结果孩子不买帐,大家都闹得不愉快,甚至还令孩子反感,导致他们更不喜欢书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同样的道理,让孩子爱上阅读大多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毕竟小孩子更喜欢运动和玩耍一些,而阅读是要求静下来的。这时,妈妈们不妨换换方法。比如我的孩子以前喜欢看电视,入迷的时候叫上两三声也不会回应。至于书本,那是决不想碰的。实在没辙了,我就尝试着把与他所看电视内容有关的书买回来,结果他觉得书里内容更丰富,索性不看电视去看书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书的需求也相应在变化。我在观察中发现他对史地类书籍有兴趣,先是悄悄地投其所好买回他的知识水平能够理解的书籍,放在家里显眼的位置,每次他都会像捡了宝似的开心阅读。再后来,我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一起去选书。渐渐地,他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阅读范围也越来越广。 二、阅读氛围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现在有很多地方都有浓浓的阅读氛围,如大型书店、商场设的小书屋、图书馆,还有超市的阅读角等,这些地方都是孩子读书的好去处。“别人干什么,我也想干什么。”这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当大家都在看书时,孩子会觉得自己也应该看书。同时,孩子置身于书的海洋,会觉得自身的渺小,从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就拿我家的孩子来说,自从给他办了一张县图书馆的卡后,每逢节假日,不用任何人提醒,他就会主动提出去图书馆看上半天书,再借点自己喜欢的书回来。不难看出,图书馆浓浓的读书氛围给他带来的影响力。 三、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榜样的力量。 家长的阅读习惯对孩子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设想一下:家长回家后就坐在电视前看肥皂剧或电脑前聊天,那家里的孩子会出爱上学习、爱上阅读吗?所以,家长们在回家后,不管工作有多累,身心多疲惫,都应该以身作则。妈妈们可以根据家人们的生活规律,固定一段读书时间。我们家 __。孩子一般七点左右完成作业,看他适当休息后,我便会不动声色地开始阅读,而我的孩子看着我在津津有味地看书,他也会拿上自己的书静静地看起来。久而久之,每天读书就成了一种习惯。 阅读能开阔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阅读能让孩子的内心世界更丰富,让孩子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变得更通情达理。让
孩子爱上阅读是家长们明智的决定,若能巧妙选用得力的方法,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一定不会再是难事。 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a079ab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c.html

《寒假教师读书笔记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