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使至塞上》诗

发布时间:2024-01-21 21:07: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有关王维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王维《使至塞上》诗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使至塞上》为盛唐著名边塞诗,要如何探析该诗呢?王维《使至塞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尤为人称赏。然而,学术界关于此诗的论争迄今仍聚讼纷纭,异论异解迭出,令人莫衷一是。据笔者考察,关于此诗,从创作的时间、地点到主题思想,从标题到诗歌最后一词,几乎都存在争议,古虽有“诗无达诂”之说,但如本诗一样争议如此之多,争论涉及面如此之广,持续时间如此之长,这在古代文学研究中是极为罕见的。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特作此文,试图解开这个学术界的难解之谜,以期为这首著名诗歌的研读乃至诗人王维的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我们认为,解读本诗,了解当时王维出塞的路线是关键。《使至塞上》诗是王维出塞时创作的一首描写旅途见闻的诗歌,此点为学术界所公认。我们知道王维此次出塞,是从当时的都城长安(今西安出发去往凉州(唐代河西节度使幕府所在地,即今武威,而这段路途正是汉唐时代我国通西域的丝绸之路的东段。了解王维此次出塞行走的路线,对于准确理解本诗的内容至关重要。历来解诗者,大多有意无意忽略了这个问题。其实,不管是持本诗作于赴塞途中说者还是持凉州说者,关于本诗的内容基本都持相同的观点,即本诗主要描写了王维赴塞途中所见到的奇特壮阔的边塞风光。如果我们弄清楚了王维此行出塞走的路线,再对照诗中所描写的景观,自然也就能准确理解诗句的内容与含义了。
文学分享

有关王维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在盛唐时期,凉州是唐代西北的边关重镇,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位于河西走廊咽喉之处,其东南可直通长安、洛阳,其北可防突厥、回鹘,其南可抵御吐蕃,其西可通西域各国,故唐朝将其作为河西节度使幕府所在地,有重兵驻防。河西节度使也是唐代首先设立的节度行营。同时,凉州也是非常繁盛富庶之地,从唐人诗歌中即可见一斑,岑参有诗:“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元稹有诗:“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西凉伎》此可见其盛。但自“安史之乱”使河西陇右诸州尽陷于吐蕃后,昔日繁荣的塞上边城即日渐式微,其与关中的交通也戛然中断,诚如唐史大家严耕望先生所云:“凉州(今武威域,两宋以来,久陷荒残,但于唐世,实为繁荣大都会之一,驿道两线东达长安,亦斑斑可考。其西所谓河西走廊,远通西域。其道虽早有经营,但前人于此仍多茫然。”{1}
其实,盛唐开元时代,凉州的交通非常便利,据《通典》卷七记叙当时交通状况云:
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2}中唐以前,从长安通凉州的驿道属于长安通西域的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主要有南北两大通道,“考凉州东南至长安,有取兰州(今兰州取会州(今靖远、景泰间黄河东岸两驿道,可谓南北道”{3}。南道称“秦州路”,北道称“乌兰路”,史学界亦称之为丝绸之路东段之南道与北道。关于此二道的具体走向、驿程里数及驿站设置等,严耕望先生的《唐代交通图考》对之考证极详。据严先生考证,此南北二道具体路线如下:南线秦州路,自长安都亭驿出开远门西行,经凤翔府(今凤翔以及陇(今陇县、秦(今天水、渭(今陇西(今临洮、兰(今兰州、皋兰五州,渡河至凉州,全程凡二千零二十里。北线乌兰路,亦由长安都亭驿出发,西北行经(今县、泾(今泾川、原(今固原、会(今靖远北徙城堡地区文学分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a0c914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1.html

《王维《使至塞上》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