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一)

发布时间:2019-01-24 15:55: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采取对大学生加强生态世界观教育、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观培养、加强环境教育、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等措施,搞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促进高校德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教育;德育;高校;大学生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我们要走的应该是一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它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生态文明。作为培养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生态文明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所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这一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高校德育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来。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
()生态文明的产生
18世纪以来的工业文明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物质财富空前增加,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粗放型利用自然资源是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由此,以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应运而生,并必将取代工业文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面对工业文明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众多的学者开始重新认识生态问题,并提出生态文明概念。所谓生态文明是指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不野蛮开发,不粗暴对待大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2〕。生态文明强调要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环境应共处相融。生态文明反对人类中心论,也反对自然中心主义,它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致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式发展。在开发模式上,它主张以知识、信息生产为主的知识经济取代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主的工业经济;在资源的开发对象上,主张由自然资源转向人力资源。生态文明理念的出现是人类在认识、利用自然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必将促进人类社会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观点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它是我国改革开放25年伟大实践的总结,也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路明灯。生态文明在科学发展观上的体现主要是要求从宏观上把握经济发展与社会资源的关系,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与后代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的关系,在改造客观环境的同时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现代与后代等诸关系的和谐与最优化。显然,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相对独立,是一个独立的文明形态。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生态文明有着重要意义。
1.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3〕。众所周知,自然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大系统,人类只是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可能离开自然而独立存在和发展。人类的任何发展,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离不开自然的馈赠,只有依靠于自然才能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雄厚的物质基础。人类是地球的人类,自然是人类发展的母体〔4〕,人类要重视自然,爱护环境,要把发展建立在合乎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只有建立在充分尊重生态系统中诸要素存在的发展权,以良好的生态循环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又以经济的发展促进生态的建设,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现在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人口爆炸、环境恶化等问题,是人类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所造成的恶果。如果系统链中出现问题,那相互依存的条件都不存在了,人类又何以谋求自身的发展呢?可以说,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也是建立在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基础上的,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总结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产生的。
2.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基础
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崇尚自然,它一方面要求人们有良好的生态伦理观念,珍惜生命,爱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平等对待人类社会以外的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自觉保护身边的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禁止一切生态破坏行为;另一方面要求人类自身要有良好的生态消费观念,权衡利用资源的得与失,要求做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做到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这是因为,生态系统遵循着系统互动规律、耗散结构规律和物质守恒定律,人类所消耗的必然是从自然中索取,盲目地追求高消费只会将有限的自然资源更快的耗尽,生态链条越加不牢固。而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必须善待地球资源,遵循平等原则、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结合原则、现代与后代资源共享原则。显然,生态文明蕴含的生态伦理和消费观念,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理念。只有具有良好的生态伦理与消费观念,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才能继续向前。
3.生态文明推动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基础。作为一种独立的文明形式,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相互影响的,而且对后者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的作用。离开了生态的良性发展,我们改造自然而取得的物质成果会失去根基;没有生态的良好发展,人性的光辉无以体现;而没有符合自然规律的社会演化,政治文明也将是空话。正是从这些角度出发,我们说,生态文明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在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离开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那是不可思议的。
二、对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是21世纪的主要文明形式之一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中,创造出丰富的人类文明模式,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的三种文明形式,是人类现代化的主要内涵。随着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的不断使用,人类对自身的生存环境进行重新的审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式便应运而生了,它使人类生活进入全新的文明时代,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生态文明是21世纪的主要文明形式之一。生态文明的提出,不仅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革命,而且展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文明观。这种文明观摈弃了过去人类中心主义的立足点,不再从人类自身的狭隘利益来看待自然界,而是以更高的境界和更广阔的视野把人类和环境、和社会发展融合一起。这就从一个新的角度把人类的精神世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德育的内容。与此同时,这种崭新的社会文明观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赋予高校德育的历史重任
高校德育过程是一个价值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过程。以往我们对大学生谈社会发展,大多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角度,而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我们必须加进自然这一因素,确立四位一体的新观念。这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更高的阶段上充分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生态学意义的需要。因此,人类为了优化生存和发展,必须负起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责任。未来的发展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应当有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观念,把生态文明作为自觉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良好的生态道德。这种生态道德区别于以人和社会为本位的传统道德,而是以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人与人为本位的,要求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还负有对自然进行保护和发展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的新型道德,强调的是人类平等观念,主张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存平等、利益平等和发展平等。强化这种意识,是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a1e792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08.html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