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朱敦儒

发布时间:2022-11-09 23:08: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相见欢朱敦儒综合练习
1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呈现了春天难得的静谧之美”...有误。《寂静的春天》尖锐指出农药的使用严重污染了自然环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听不见鸟鸣,看不到蜂舞的寂静的春天是可怕的。《寂静的春天》帮助人们树立起对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保护意识。
A.形散神聚是散文的特点,但具体方法不同。《背影》以一个“背影”的形象来凝聚全文,而《昆明的雨》则以一种“想念”的情思来串起众多的景、物和事。
B.爱国是诗人永恒的吟唱。《春望》中杜甫面对沦陷的都城而伤心落泪,《相见欢》中朱敦儒乞求西风将泪吹到战争前线扬州。这点点滴滴的泪,无不诉说着诗人的赤胆忠心。C.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方法。司马迁在《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将细柳与霸上、棘门三地的将士等进行对比,突出了周亚夫治军严谨、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D.报告文学作品《飞向太空港》描绘了我国“长征三号”火箭发射美国“亚洲一号”的全过程;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呈现了春天难得的静谧之美,呼吁人们要有环保意识。2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朱敦儒《相见欢》“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A.杜牧在《赤壁》一诗中以“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感情表达含蓄。
B.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抒发了作者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
C《庭中有奇树》“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两句的意思是“奇树”的花朵虽然美丽,但不能相赠,又有什么可贵的?不过更增思念之苦罢了。
D.朱敦儒《相见欢》“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形象地写成了北宋灭亡之后百姓纷纷南逃、中原沦丧的情景,表达了词人要同朝廷一起共同抗敌的誓死决心。3.阅读相见欢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注释)①中原乱: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②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官僚贵族的帽饰。③倩:请人代自己做。
1)上阕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

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代,代指达官贵人,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渴望收复河山,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之情。
词的上片描写金陵城楼,寒秋,夕阳,大江等景物。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作者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作者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译文: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与我一同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4.词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5.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示例一: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
示例二: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解析】
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这首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愿望和对朝廷的愤慨之情,含蓄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
6.“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沉痛之情,渴望收复河山,又因统治阶级无心抗战而无奈。
7.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呈现出一派苍凉的景象。作用:①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②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苟且偷安、无心抗战的愤慨和抗议。
9.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因国势日渐衰微,人民流离失所的沉痛之情;“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
10.用自己的话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寓情于景,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秋’交代当时正值深秋的时节”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
B.“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
D.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1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
13.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①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几时收”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③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
14.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

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a6ffe3c41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6.html

《相见欢 朱敦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