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登山散文随笔

发布时间:2020-05-20 16:20: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登山散文随笔

登山散文随笔【第一篇:人生如爬山】

人从呱呱坠地那刻起,上苍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使命:为生而活,为活而动。动则劳,劳则果,果则授。大凡每个人都循其人生之规,直至生命终结,连皇帝也不例外。

这就有了话题:人生如爬山。

把生活假设为一座大山,每个人都是这座大山的登山者。我往往把登山者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从山的南面爬,一类是从山的北面爬(当然,是以地球的赤道为分界线的北半球为前提)。山的南面,阳光充裕,草木成荫,景色宜人。山腰间设有歇脚的驿站,有经济可口的小吃店,有不断涌出的山泉水,行程间还有导航的路标。

虽说上山的路很狭窄且多弯不直,甚至有时还十分险恶,但登山的人们早有准备,他们个个备好了登山装备。遇壑架桥,逢岩挂梯,凭借这些科学先进的登山设备,总能克服和排除路途中出现的种种险情和难关。他们是一批幸运儿。但也有一些不谙世音、投机取巧、想超近路,结果憋了“马脚”,失足掉到山涧的主儿。

山的北面,与山南面相比情景则截然不同。这里没有阳光、常年积雪、寒风凛冽,没有爬山的路眼,没有导航的路标,山腰间更没有停歇的驿站和可口的小吃店。可怜登山的人们,没有爬山的精良装备,要想往上攀爬,只有身负陋重的行囊。在黑暗中,凭借着自己强壮的体魄,顽强的意志,过硬的爬山技巧,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爬不止。渴了抓把雪,饿了吃口自备的干粮,冷了加紧爬山的动作。这是一群不屈微贱、不服命运安排的登山探险勇士。他们连自己都不清楚到底能坚持到多久,但他们都像是脱弦的箭,只有向前,才是唯一的出路。

人的一生无时无处不在爬山,山巅是遥不可及的。然而,做为一个人而言,他的山峰之巅,就是他生命中最辉煌的那一刻。过目登山百像图,也就有了:“山峦峰叠峰,一峰更比一峰高”的壮丽景观。

登山散文随笔【第二篇:爬象山】

星期六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象山。走在黑龙潭公园古木参天的林荫小道上,听着潺潺的水声和清脆悦耳的鸟鸣,别提我有多高兴了。这是我们一家人到丽江以后第一次爬象山。

来到象山脚下,看着铺满台阶的陡峭的山路,我对妈妈说:“上到第一个亭子的路最陡,不能爬太快,否则会喘不过来气儿,这是经验!”爸爸、妈妈一听笑了,爸爸说:“爬过一次,就很有经验了。真是像个小大人呀!”

我告诉妈妈慢慢上山,自己一路上却顾不了那么多,一直跑在最前面。爬到第一个亭子的时候,我已经浑身是汗了。爸爸、妈妈要我坐下和他们一起休息,而我却想继续往上爬。爸爸怕我一个人走不安全,就从背包里拿出饮料和八宝粥让我喝。休息的过程中,我看到有几个叔叔和阿姨没有走砌好的山路,而是从山坡上的小道下来,就吵着也要从那里上山。爸爸、妈妈兴致也很高,答应了我的要求,于是我们一家人就开始了真正的爬山。妈妈在前面探路,我走在中间,爸爸在最后保护我们。爬山很危险也很辛苦,每走一步,都很艰难。爸爸、妈妈一边爬,一边不时地叮嘱我要抓紧前面的石头和野草,脚要踩稳。有时实在不好爬的时候,爸爸就在下面使劲往上推我。爬了一段时间,我们就爬不动了,只能坐在山石上休息。这时候,我一下子看到了丽江的全貌,重重叠叠的大楼,弯弯曲曲的街道,隐隐约约还能看到我们实验学校操场的一角。

黑龙潭周围很多树都变成了黄色和红色,“霜叶红于二月花”,黑龙潭公园的秋天真美!我又兴奋起来了,吵着要走,爸爸、妈妈就和我再次出发了。越往上爬,路越难走,天空也开始飘起了小雨。爸爸、妈妈有些着急,怕有危险,我却一点都不在意。快到第二个亭子的时候,山势逐渐变缓,后来完全可以直起腰走路了。走到砌好的山路上,爸爸、妈妈才松了一口气。

走上登山的正路,上山就容易多了,很快我们就爬到了山顶。在山顶的小亭子里,有很多哥哥和姐姐,他们都在远眺四周的景色:巍峨的玉龙雪山、险峻的文笔峰、宽阔的拉市海、清澈的黑龙潭,还有丽江古城、新城。这些景色站在这里都能尽收眼底。

下山的时候,爸爸选择走南山坡,我还是走在最前面。一边走,一边不停地给妈妈介绍这、介绍那,爸爸说我像个小导游。走了很长的路,我的腿有些酸,一不小心,我摔了一跤,这可吓坏了爸爸和妈妈,他们赶紧过来拉起我,并再三说:“小心,小心!”

爬象山就这样结束了。下山后,爸爸请我和妈妈吃蒙自过桥米线,真好吃!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我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梦到的还是爬象山!

登山散文随笔【第三篇:爬山】

九百六十七,这个数字是到现在为止我们所爬过的阶梯数。早上的时候,大约九点,碰巧发现这附近有一处风景区——天河景区。这种小景区其实很多地方都有,不外乎就是山山水水,就地取材了。

我是第一次来这里,当决定爬这山的时候我还是有些小激动的。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小小的庙宇,它就坐立于山脚。在一个岔路口,我首先闻到了庙宇的飘香,这香的味道很能让人的心宁静下来。明天是阴历的六月十九日,很多地方都会举办香会,到时会有很多信仰者虔诚而至。因此,我不免有些兴奋,觉得自己成了一个信仰者,竟也有些虔诚了。

入了庙宇便是浓浓的香环绕四周,云里雾里的氛围恍然如一个小小的仙境,人也跟着灵气了起来。这里面的人不是很多,或许是因为这个庙宇太小了。不过,这个庙宇很凉爽。

小小的庙宇里,一条寻着山顶而去的石道阶梯蜿蜒直上。稍作休息、解了热后,我们就将爬山之旅继续进行下去了。

长长的阶梯看不到尽头,不知怎么地,我们突发奇想,竟然一致都好奇起来,这长长的阶梯到底有多少层。数阶梯的过程里,我的内心是宁静的。山风潇潇地刮过,我的身心反而更加舒畅。那风就像从身体里吹过,带走了疲乏,留下最纯净的灵魂。

阶梯层层而上,从一百到两百再到三百,转过一道又一道的弯,遇到一个又一个的人。这些人或在下山,或在同行,又或者在另一条阶梯上。山的半中腰上,有一个长长的亭子,我们决定在此休息。正好,此时一共爬了九百六十七层阶梯。

休息的时间不是太长,在我们不曾察觉中出现了三个清扫阶梯落叶的人。远远的,他们的身影在一俯一仰间进入我们的视线。在他们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扫地僧的影子,时间流转在落叶间,扫地僧的动作一直没有变过。我听到了他们欢快的交流,从我们身边一路欢快着向山上而去。

登山散文随笔【第四篇:登山随想】

忘记了是第几次出发和探索,与泰山、黄山、武夷山、长白山等一众高山名岳有过亲密接触的我又一次来到大山脚下,开始了新一次的跋涉。当然,如今这样的跋涉早已不再仅限于对自己体能的挑战和风景的收获。我渴望在“山峰与山风、闻名与文明”构建起的旅途中寻找到自己苦苦追寻的那个方向。

当步履踏上第一级石阶,脑海中不禁被那些沿途的翠松奇石勾引出了最热切的幻想与期待,心里又燃起了对那个存之高远的终极目标的渴望。在一次满怀激情的冲刺之后,我探寻的脚步已然来到林荫深处,真正走进了大山的怀抱之中。稍感疲倦的我,不由得放慢了些脚步,静静地且行且思。就像一阵热闹的寒暄之后,与老友在芬芳满溢的茶室中进行亲密的交谈。

此山并非名声四起的热门景点,游人与喧闹在此皆无,我有幸暂时独得这林间漫步的难得契机,仔细而贪婪地品嗅着山峦的气息,渐渐在抚摸它的肌肤中走进它的灵魂。遥远处,一条瀑布的倾泻和那一片活水不竭的湖泊让山中的雾气渐渐升腾,这雾气裹挟着泥土的厚重和林木的清香向我袭来,直至逼迫我用一次次深呼吸将这山中的精华全部吸纳。天色稍阴,一阵山风骤起,山石奇松皆为几分肃穆与幽静所笼罩。在见惯了千篇一律的艳阳花红后,我格外珍惜和感激这难得的深沉,以雄健与深厚为名的高山仿若时时装扮的浓艳的女流,实在是让人感觉它不再是那个深邃的长者和良益的挚友。疾风拂过无边的山林,满山的林叶沙沙作响,山径之间的砂石亦难求平静、随风奔走,远处瀑布与那潭秋水的相拥仿佛也变得应景而声势浩大,激流之声不绝于耳。长伫山间、静看着眼前的所有,我知道对于这傲立万年、不衰不减的山峦来说:一切的骚动都只是表面的浮华和附庸。真实的它不摇不晃、不喜不悲,在造物者一轮又一轮的选择和磨砺中,它早已修炼成了那颗坚若磐石的恒心,风来不惊、风去不语,仿佛告诉着我“在耍着小聪明的善变面前,有一种大智慧叫做永恒。”

置身山间、饱览山色,心里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也不免要从这山峦之间铺陈开去了。古语曾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讲出了名山大川之所以会扬名千古的精要所在,这山间灵气聚集之源便在那一个“仙”字之上,那一缕仙气吸引和召唤着人们不辞万里前来山中拜谒、亲近,山中的神灵各异也造就了每座山川不同的气质和风骨。世间岂有神仙在,“看山为寻仙”的说法自然也是调侃,山川之灵秀所在,最终还是那份用历史积淀下来的人文情怀。如果确要为这尊神佛立一个名号,那就是“文化精神”。

人们在山岳中读懂的精神总会从两个方面予以解析,一是山岳本身所包含的“高尚品质”,二则是时空流转中,过往的先哲大儒为山川镌刻的笔墨财富。巍巍大山沉静宽广,护佑着鸟兽飞走、花木繁茂,山涧流水浩浩汤汤、润物无声,将生灵滋养。如此的胸襟与博爱让厚德载物智者仁者皆心生向往,引来了那句“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不朽佳话。

山岳之中的另一文化体现就在于古往今来的无数先贤大儒对它的吟咏,巍峨不倒的山岳也成为了我们追寻过往、感知未来的最好平台。曾记否,青莲居士一声长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因此名扬四海;乌篷船内,无眠的张继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抒怀让寒山寺的钟声回响千年;更有那六一居士欧阳修一笔起落,让本该淹没在历史红尘中的小小滁州成为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之心向所在。

从肌肤感知冷暖到心灵得以充实,莽莽山林中,我在安宁之间品味着丰厚的人生,自然山水本无言,我们之所以会心驰神往、不懈解读,最终是为了达到我们与万物之间的默契和交融罢了。在自然面前人万不可高冷,前路尚长、不知还有风景几何,随行随思的我带着在山间领略的风光和领悟所得继续旅程。

登山散文随笔【第五篇:登山】

朋友在崂山王哥庄有套房子,节假日和周末去住住。国庆假期,邀我和另一位朋友去住一晚上,第二天爬爬山。我这个人不好动,守着个崂山也没爬几次,最近的一次是在二十年前了。朋友如此美意,自然应约,便携妻子一同前往。

打了半宿扑克,第二天一大早带着几分睡意我们便出发了。街上还冷冷清清,有几分凉意。是带着秋天田野气息的那种凉意,沁人肌肤、透彻肺腑。乡间大道上,没有人流、没有车流、没有噪声、没有烟尘、没有快慢道、没有斑马线,可以完全放松地、随心所欲地行走,可以大张开口、狠劲地呼吸。道两边是大片的茶园,一行行排列整齐的茶树一片墨绿,间或有零星的菜园插在其中,或大白菜、或青萝卜,倒也青翠。地边上栽一流柿子树,尚有稀稀疏疏的没有飘落下来的枯萎的叶子,橙黄的柿子则完全显露了出来,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偶尔有几声狗吠,鸟在树间飞来飞去,不停地鸣唱。

这是多么熟悉而又久违了的乡间晨曲啊!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那些个这样的早晨,身披氤氲,走在被露水打湿的田野里和山岗上……

俗话说:望山跑断马。虽然出了镇子我们此次要爬的二龙山就在眼前了,可真要走起来需要半个多小时。这段路程不长也不算短,平日里却是要乘车的,现在我们都甩开大步走着,就连那三位年过半百的女士也是精神抖擞。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平常连路都懒得走的人,却自讨苦吃地不但要走上几里地还要登山,而且还兴致盎然。不过仔细想想倒也不难理解。其实我们本是山民,我们的祖先就住在山洞里,我们的身体里还留有一截阑尾,自然也保留着爬山的基因。有意思的是这个“爬”字,左边是一个伸长的“爪”字,它形象地描绘出先人们爬山的样子,也让我们很自然的联想到那时的山是怎样一种状况,与之相比,我们今天“登”山可是省了“一半”的气力啊!

进了山门,走过一段盘山道,迎面碰到几位下山的当地人,看样子是晨练的,年纪与我们相仿。与他们打个招呼,心想现在郊区的农村也不像过去那样只是没日没夜地操劳,也和城里人一样讲究养生之道了。登山是一种休闲活动,古代文人在仕途不顺时,常常以登山排遣烦闷、陶冶性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他在被贬出京城以后,就常邀友以登山为乐,而且写了大量的登山诗,其中有一首写道:“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六十身太老,四体不支持。四十至五十,正是退闲时。年长识命分,心慵少营为。见酒兴犹在,登山力未衰。吾年幸当此,且与白云期。”按白老先生的意思,我们这些人正当爬山之年。年轻的时候忙于生计,再过些年老了便动弹不得了。现在正是时候,经常爬爬山,“且与白云期”。我们可以借用山神的灵气滋养肺腑、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爬山是很有益的。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二龙山虽是新开发的景区,却也是有“仙”有“龙”的仙山胜景。

二龙山是两道连绵的山岭:一条青龙岭,一条白龙岭。它们由下而上、由低而高,起起伏伏,宛若两条舞动的长龙,二龙山也正是因此而得名。两山之间是山涧,涧中乱石错落,溪水川流不息。从龙头开始,由上而下、由窄而宽、蜿蜒曲折,宛若一条流动的银链;到龙腰处,已成宽宽的河床,中间拦腰筑一大坝,建成水库,雨水多时,库水溢出大坝,形成巨大的水帘。远远望去,如二龙戏水,蔚为壮观……

我们穿过河床上的“铁索桥”,沿水库边的木栈道前行。木栈道有一段建在水渠之上,山上的涓涓溪流汇入水渠、流入水库。听着它们在脚下哗哗地流淌,发出空谷幽声,心里顿时清爽了起来。登山是一种娱乐,这种娱乐来自于对山水的感悟。从纷纷扰扰的尘世来到深山幽谷,沐浴于青山绿水之中,心灵里的污垢和杂念会被洗涤干净,人也就变得清纯起来。

二龙山不仅有两条“龙”,还有一座有名的道观,名曰:“塘子观”。观的规模不大,正殿三间,中供真武大帝塑像,主龙脉永续;东配殿供奉着文昌魁星,保佑莘莘学子科考中第;西配殿拜慈航仙尊,赐众生平安;前殿供奉着文武财神,保百姓富庶。据说此观始建于宋代,宋末皇妃谢丽谢安结庐于此,有“妃子洞”所证,所创《望海》、《观潮》等名曲开崂山道乐之先河,但不可考。有史料记载的是,明代万历年间曾有重修,清光绪时道士吴介山对其进行修缮,并改称“餐霞观”,民国初年复名塘子观,观内东西两厢房1938年毁于日军兵火,1948年时任观内主持道士郭明禄募资重建两厢并维修正殿,“文革”期间整个道观被毁。现存建筑是当地民间募资,于2009年新建成的。

道观是道士修炼的地方。道家讲究的是“清静无为”,所以道观都是建在安静、空旷、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塘子观建于半山腰上,背靠苍松翠柏的文笔峰,面对二龙戏水的山涧潺流,右侧碧水两顷,是晓望水库和塘子观水库。有意思的是:这两座水库紧靠在一起,如同“母子”,蓄水150万立方的晓望水库把蓄水12万立方的塘子观水库搂在怀里。观的右山墙下有一片翠竹。崂山有竹,但都是指头粗细的凤竹,唯有这一片是真正的江南竹林,已有拳头粗细,高耸挺拔。如此山清水秀,松竹掩映,修道者在这样的环境下清修,清心寡欲、返璞归真,集天地灵气于一身,自然成就仙风道骨。

登山是一种文化,参道是其中之一。我们来时,道观还未开门,便先去登山。待从山顶折返回来,已是香烟袅袅了。幽静的小院落叶纷纷,诵经之乐绵绵悠扬,很有几分肃穆。三位女士十分虔诚地奉上香火钱,在每位神像前焚香叩拜。我是不信神鬼的,但也能理解他人,这也是文化内容的一个方面。自古至今,庙宇香火不断。古时帝王千里迢迢到泰山封禅,祈求风调雨顺、社稷平安。老百姓不图大富大贵,只求繁衍子嗣、祛病避灾、平平安安。虽然明知道那些泥胎连自己也保护不了,但香烧了、神拜了,心也就安了。心神安定,就能从容淡定地对待生活中的艰难苦涩,从而收到效果。这也就是心诚则灵的原因吧。

从山上下来,见路边开满了牵牛花。那些牵牛花,你牵着我、我连着你,在秋阳下灿灿地开放着,给日渐萧瑟的季节带来暖暖的春意。我不由地感到: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小花小草,自然界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和全部的潜能尽情地展现出蓬勃的生命活力。人类社会与之和谐相处,则可天人合一、生生不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27609abb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7.html

《最新登山散文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