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修辞之美

发布时间:2014-03-03 06:56: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劝学》:修辞之美

【摘要】儒学大师荀子的《劝学》是一篇亘古常新的美文,能使不同时代的学子们得到哲理的启迪和美的熏陶。《劝学》之所以常读常新,是因为全文呈现了一种修辞之美。各种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为全文增添了文采,使阅读者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词】荀子;《劝学》;修辞之美

有这样的大师,他们有睿智的头脑,高瞻远瞩的眼光,透彻精辟的分析力和判断力,能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像俄罗斯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丹柯一样,能在漆黑的夜里,掏出自己的心,使之燃烧起来,照亮彷徨失措的人们前进的道路。有这样的美文,魅力不因时代改变、时间流逝而消减,她能亘古长新。朗读后,齿颊生香;默诵后,神清气爽,从中接受优美语言的熏陶或得到哲理的启迪。

荀子就是这样的大师,他写的《劝学》(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就是这样的美文。

荀子(约前298—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的人尊称荀卿。他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他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但又认为后天的客观环境可以使这一恶性得到改变,所以他特别强调学习,并在前人论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精湛的研究,写下了这篇不朽的论文——《劝学篇》。论文节选了四段,在原文中并不相连,但是意脉一贯,可以独立成篇。

为什么《劝学》能常读常新,就如艺苑中的常青树一般?这是由于作者在行文时运用了精当的修辞,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来说明抽象深奥的道理,从而使《劝学》呈现了一种修辞之美。

一、《劝学》中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

课文首句引用君子说的“学不可以已”。开门见山,干净利落地点明论题。用“君子曰”三字使观点更具有权威性。这个论点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接下来作者用了20个比喻,以生活现象为论据来论述中心论题。

为了阐明学习的意义,说明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能够使人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也就是学习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道理,作者用“青”“冰”“轮”“木”“金”这几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水平、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错误。比喻中的“中绳”“为轮”“中规”,步步深入,逐渐改变,说明“木”在改造过程中变成有用的车轮,进一步阐明经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让人改造成有用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b3ae8f69dc5022aaea008d.html

《《劝学》:修辞之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