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17 15:44: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二学期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份试卷考查的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内容,试卷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20道小题共40分)、非选择题(四道材料分析题,共60分)。时间为 90 分钟,分值为 100 分,本试卷难度整体适中,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考查了学生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较大,体现了能力立意,体现了中考的方向和趋势,但又做到了活而有度,活而不难,是一份有考点有"出彩"点的值得鉴赏的试卷。例如每道试题的最后一问,都侧重于学生的践行,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到了行动上,体现了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原则。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我担任六个班的道德与法治课,参评人数309人,六个班的平均分为:63.40,优秀人数:32人,优秀率为10.36%,及格人数:194人,及格率为62.78%,成绩非常不理想,究其原因,失分情况如下:

1.教材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没有掌握。  本张试卷还是比较侧重于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教材知识没有做到准确记忆和熟练运用。选择题满分40分的202人,30分以上的有279人,选择题都属于对教材知识记忆能力的考查,属于教材知识的再现,但由于学生没有准确记忆而出现了严重的失分现象。第一个选择题为:2019年是()100周年,也是()70周年.....因为我们一直说2019年是建国70周年,选项里有建国这个答案,学生不清楚“建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一回事,导致这道选择题失分严重失分,因此普及时事政治知识的时候一定要讲透彻。试卷中问第21题虽然是材料分析题,但问题很明显考察的是青春期的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有哪些?这么简单的题有些同学却与“青春期的情绪特点”混淆了,答非所问,因此丢分的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我们还需要多关注中下等学生,监督他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2.学生的审题能力较弱,不能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答非所问,对题干的设问理解不清楚而导致的丢分。例如:第 22题,走进生活,回答问题, (1)镜头一传递出哪些正能量?(至少回答出两方面,4分)?(2) 根据漫画和相关链接,从法律作用的角度谈谈对“机动车礼让行人”这一规定的看法?(4)请你简要概括斑马线上实现人车和谐的关键。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能量的认识和理解,而同学们给的答案五花八门,比如有的答安全、开心等,根本就没理解正能量的含义,也没有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第(2)题考查的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有些同学答法律的特征、法治的作用等,很明显没有认真审题。第(4)题考查的是法律的作用中的规范作用。大多数同学写了好多却偏离了该主题,所以得分不高!因此,上课要理论联系实际,走近生活,融入生活,让学生开心地学!

3.学生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表达能力比较差,不能用学科语言回答问题。24题是失分最多的一道题,如第(1)题,题目是这样的:老师的话题:同学们把自己的班级称为“家”,积极参与讨论班级建设,这说明了什么?你的意见:有些同学就蒙了,考试结束后就告诉我,老师,考试的题你没讲过,课本里也没有,太难了。从同学们的话语中就能看出学生死记硬背,不会变通,导致他们无从下手。(3)你打算如何为集体添光彩?但是好多学生没有理解题意,有同学回答:“不打架,不骂人,见了老师主动问好,”这就是表达能力差,不会归类。23题的第(2)小题请你写一句表达对祖国深厚情感的祝福语。(2分),有的同学却没有得分,有的写了一首诗,有的写“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保护好它”写这个“它”字,那肯定零分啊!

4.学生答案缺乏规范性而失分。

1 学生答题的思路格式不够规范,这主要体现在材料分析题

上。

2 学生答案语言不规范,使用非学科的语言进行答题,如果仅仅看某问的答案,看不出这是道德与法治试题,没有体现学科语言和学科素养。

3 书写不规范。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字体潦草,

需仔细辨认;字体过大或过小,这在将来的中考电子阅卷中都会受到影响,应从现在开始规范。

三、教学启示

通过本次考试,我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未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因此,我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自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及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

四、改进措施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1)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大纲,以教材为载体,对重点的内容,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龙去脉,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会构建知识体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形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教学中一定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

2)注重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引导学生学会知识体系,

应对思想品德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考试的要求。

2注重能力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彻底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设置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当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发展学生的不同才能,也才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积蓄能量和潜力。

3加强技巧性训练

1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辨析题怎么做,观察与思考题怎么做,活动探索题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

2)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五、命题建议

本试卷结构简约、合理,根据学科特点很好的处理好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难易适中,没有偏题、怪题,本试卷关注学生能力培养,注重育人的功能,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切入,把社会热点、焦点、人们关注的问题编入了试题,教育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生活中学习。我本人很认同,在今后教学中也会践行这一点。希望今后的试题更能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

第二学期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我对学生的试卷完成情况做了具体分析,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本试卷分析共分五部分:即试卷结构分析、试卷总体评价、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教学工作改进措施。

一、试卷结构分析

本次试卷总分为100分,时间90分种,选择题部分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60分。

二、试卷总体分析

1.本次考试试卷体现新课改的要求,试卷几乎覆盖了课本所有知识点,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考察,具有时代感。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结合时政热点,如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政府工作报告、习主席的讲话、精准扶贫等内容,既符合学科特点,又突出时代性,试题侧重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试题注重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既不回避教材重点、时政热点,又不照搬教材和时政观点,着重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能力,这在主观试题中体现最为明显。本试卷突出实践能力的考察,考核内容覆盖面广,充分注重新教材,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要求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共20个小题,满分40分,题目多以组合选择题为主,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从得分情况来看,单选得分较高,容易失分的多在第310141516小题,出错多的原因在于不理解题意,没有把问题和选项联系起来、概念模糊。选择题第3小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多谋民生之力,多解民生之忧,补齐民生短板,强调的是不同群体享有的不同权益,强调的是所育、所教、所得等方面的内容十分广泛,强调的是在这些方面国家取得进展,学生在答题中错选了A选项,学生看到的是人权主体非常广泛,,学生分不清人权主体广泛和人权内容广泛之间的区别,没有理解题意,所以本题出现了错误。

选择题第10小题,关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从性质上来看,民营企业属于非公有制企业,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以及国家对其所持有的态度在课本中都有所体现,学生存在知识掌握不牢固,材料内容不理解,不知道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所以误选了A选项,此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选择题第14小题,江苏省受贿罪的判决做出判决机关的是哪一个,学生不清楚我国国家机关各自的职能,再加上受到公安机关选项的干扰,不知道公安机关的职能,学生误选了A选项,这需要学生记准知识点,分清易混知识点。

15小题,国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教育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这是教育公平的体现,也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的体现。虽然受教育既是公民享有的权利,也是公民履行的义务,材料中国家在教育中的投入是为了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不是公民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学生选择了A选项,说明学生不理解材料,不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区别,所以本题出现错误。

16小题,党和政府重视社会公平,课本中学过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本题从具体措施中让学生做出选择,由于学生没有把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在理解问题上有偏差,不能从实际出发,导致做出错误选择。有的学生本题选D项,第④项实行均等分配,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政策,均等分配最终会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公平,看似均等隐含公平的意味,但会影响人民积极性的发挥,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从长远来看会影响公平。学生应该学会思考问题,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选择题第8917181920小题较简单,第8小题第④个选项,第9小题第②选项,第17小题第④个选项,第18小题第③选项,第19小题第①个选项,第20小题第②个选项,带有明显的错误,利用排除法即可做出正确选择。

2.非选择题情况分析

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主要涉及宪法有关知识、公平正义、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等内容,由于学生对材料分析题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这种题目得分率低。

非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侧重描述和阐述事物、分析探讨事物的能力。第21题共3问,本题侧重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察,只要熟记课本知识,理解题意,结合问题,应该得分。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是,观点回答不全面,如第(1)问至少答出两个方面,可有的学生只答一个方面,有的学生答了多个方面,但不是围绕公平正义来回答,学生要么不理解题意,答非所问;要么不符合题的要求。这需要学生既要识记课本知识,又要理解题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记生搬硬套、死记硬背。

22题共4问,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让学生逐一回答,并且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如何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只要学生理解题意,与学过的理论相结合,按要求回答,本题难度不大。

23题关注生活问题,第(1)问小丽的爸爸妈妈所在单位分别属于什么经济成分,我们所学的课本中讲过我国现阶段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形式,但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只有学生理解中国移动公司是什么性质的经济形式、雇十几个员工进行生产的修理厂是什么经济形式就可以了,学生出错的原因在于没有把握住关键字眼、有效信息,没有做出正确回答。如果经济形式这一问回答不好,会影响到对得益于我国什么样的经济政策这一问题的回答。第(2)问中课本没有完整的答案,需要学生理解题意,结合所学知识,方能回答。本小题涉及制度自信,设问灵活,由于学生不理解制度自信的内涵,不知如何入手。不过我们学过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学生学会转化思维,难度不大。第(3)问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认识,设问灵活,如果采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哪些优越性这种提问方式,学生感觉很简单,换一种设问方式,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所以在今后教学中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4题共3问,第(1)问是意义类、第(2)问是关系类、第(3)问是措施类。第(1)问课本中没有完整的答案,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分析综合、概括总结,方能得分。第(2)问是法律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所谓关系是相互的,不是孤立的,不能只回答一个方面。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只回答法律对权利的关系,或者只回答权利受法律保护,没有回答公民合法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以后,更加自觉的维护法律的尊严,履行遵守法律的义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既要学会课本知识,又要学会解题方法。第(3)问是措施类问题,这类题型要求思维活跃,观点全面,多角度、多方面回答问题方能得分。本题没有限定范围和角度,可以从国家、社会、公民多角度回答,也可以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多方面回答。但学生从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回答,所以失分。在今后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对问题要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知识掌握不牢固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不牢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理顺,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混淆不清。21题第(2)问中,促进公平正义的必要性、第(3)问青少年如何维护公平正义,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准确而完整地回答问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全面,缺乏解题技巧,如24题第(3)问,不能全方面、多角度回答问题。

2.理论与实际不结合

学生知识面狭窄,对现实生活中的部分常识缺乏了解,学生对材料理解不透,实践知识欠缺,不会把课本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单纯回答课本知识,没有结合材料,这种现象在主观题中最为明显。

3.答题语言不规范

学生缺乏用学科术语回答问题,文字表达能力差,学生表达能力不强,口语化现象严重,要点不突出,原理阐述与材料信息脱节,严重影响答题质量。

五、今后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

要继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的建立,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杜绝平时不及时巩固掌握所学知识,指望考试背背就可以的错误思想。

2.提高能力

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加强能力培养,重视探究性、创新性、开放性试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尤其是提高解决主观试题的能力。

3.关注生活

继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形成主动关心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的习惯,教师可以以身示范,时刻保持对时政热点的敏感度,引导学生有选择的对热点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新课程理念,以本为纲,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c67b7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f.html

《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