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游子吟孟郊《游子吟》原文及翻译

发布时间:2020-09-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孟郊游子吟 孟郊《游子吟》原文及翻译
导语: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 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 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游子吟》作者: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翻译: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游子吟》 注释: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 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游子吟》作者介绍:孟郊,唐代诗人,汉族。
现存诗歌 500 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 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元和九年,在阌乡 今河南灵宝 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祖籍平昌 今山东临邑东北 先世居洛阳 今属河南 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
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 屡试不第。 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郊曾往谒。
46 一说 45 ,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 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然后东归,旅游汴州 今河南开封 、越州今浙江绍兴 对作者的点评:《唐诗品汇》:刘云:全是托兴,终之悠然。 不言之感,复非睍睆寒泉之比。
千古之下,犹不忘淡,诗之尤不朽者。 《唐诗归》:钟云:仁孝之言,自然风雅。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亲在远游者难读。 顾璘曰:所谓雅音,此等是也。
《唐风怀》:南村曰:二语婉至多风, 使人子读之, 爱慕油然自生, 觉昊天罔极尚属理语 末二句下
《唐风定》:仁孝蔼蔼,万古如新。 《载酒园诗话又编》:贞元、元和间,诗道始杂,类各立门户。
孟东野为最高深,如慈母手中线 ,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 之《拘幽操》同为全唐第一。
《寒瘦集》:此诗从苦吟中得来,故辞不烦而意尽,务外者观之,
翻似不经意。
《柳亭诗话》:孟东野慈母手中线一首,言有尽而意无穷,足与李
公垂锄禾日当午并传。
《唐诗别裁》: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与昌黎之臣罪当诛,天
王圣明同有千古。
导语: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我得一斗, 天下共分一斗。
《释常谈》 刘协的《文心雕龙 .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
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 而实避父兄,何以故 ?才太高,辞太华。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
其才华的例



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孟郊游子吟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尝:尝试。 持:用来。
g e 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l C过滤。 g u:)豆。
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孟郊游子吟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八、、• 八、、八、、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 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 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 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 不满与厌恶。



赏析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 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 为观止。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 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 4 个生字诗、煮、豆、何,认识 部首四点底。
2. 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3. 了解《七步诗》的由来,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 4 个生字诗、 煮、豆、何, 认识部首四点底。
2.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教具学具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媒体教学过程一、 成语引入 1 出示:才高八斗,指名读,齐读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极有 才华,你们知道吗,这个才高八斗的人最初指的就是曹植。
2 简介曹植和《七步诗》的由来曹植是三国魏杰出的诗人,是曹 操第三个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
他有个哥哥叫曹丕,两人是亲兄弟。
因曹植有非凡的才华,曹操很疼爱他,一度想废曹丕的嫉恨。 曹丕当上魏国的皇帝之后,怕曹植跟他争夺王位,就想迫害他, 于是就宣他入宫, 要他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 做不出来就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 …•果然,他在七步之内就 作了一首诗,当场念了出来。
因为这首诗要求在七步之内做成,所以叫《七步诗》 曹植也因此而保住了性命。
3 学习生字: 诗齐读课题二、 古诗诵读 1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 诗,大家要仔细看图,认真听录音。
2、学习:煮听录音,想象你明白了什么 ?学习四点底豆萁:豆的 茎杆釜:相当于现代的锅先自己说说, 再同桌交流三、指导朗读古诗 1 下面我们要学会读这首古诗,在读古诗时我们还要认识今天另外要学 习的三个生字。
2、师范读,生跟读四、 自由练习读 1、自由练读 2、小组交流读 3 指名读,思考:曹丕是被哪句话打动了而最终没有杀曹植呢 ?据说当时 曹丕听了以后羞愧万分,无地自容,只能收回成命。
这《七步诗》成了救命诗。
齐读 4、全班交流读 5、看图背诵古诗 6、比赛背诵古诗五、复习 巩固认读生字 1、抽读生字 2、交流记字的方法。
3、读词:古诗、读篇、煮饭、黄豆、豆荚、何必、为何、煮豆燃 萁煮豆燃萁是一个成语,它出自《七步诗》 ,比喻兄弟间的自相残杀。
六、课外延伸读了《七步诗》 ,我们不禁为曹植的才华所折服,希 望同学们在课后吧这首诗的由来讲给家人听,也可以搜集更多他的诗 读一读,背一背,然后吟诵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伊始,我先介绍了曹植和这首诗的创作背
景,激发了



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也为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作了 铺垫。
低年级学古诗主要以读和背为主,借助有目的性的听和看,训练 学生养成集中注意观察,认真听记的好习惯。
《七步诗》的翻译及其教案导语: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 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 ;后二句 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 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滁州西涧作者: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 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 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 ‘处 '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 今陕西西安 人。
今传有 10 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 卷本《韦 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教学内容分析:《滁州西涧》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代 表作之一。
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 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自然流露。
设计理念: 1.借助学生已有学习经验, 在充分自读自学自悟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更准确和完整地理解诗词意思,感受诗人思想情感。
2. 丰富的想象、联想是鉴赏诗句的重要方法。
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睹 其物——想出诗中画面,读出诗中意境。
3. 古诗词讲究用词精妙, 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带领学生揣摩、 品味诗 中的关键词,从而体会诗人情怀。
4. 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原则, 整体把握全诗的语言特色,
更深



感受诗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 诗。 2.理解古诗内容,写出本诗大意。
3.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中唐皇帝玄宗身边,有一个十五六岁 的卫士,总是骑着御厩里的骏马,走在仪仗队的前列,气概非凡。
" 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 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
奇怪的是,他却在安史之乱后, 忽而发愤读书, 下决心脱胎换骨。 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 拯救百姓而自愧, 写下"邑有泳流亡愧俸钱 "这样的名句, 终于在文学 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
世以"浩然应物宗元"并称,这位诗人,便是韦应 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滁州西涧》 二、释题感知大意: 1.板书课题,读课题。
从课题里知道了什么 ?本诗写的是滁州西边山间涧水的景色 2. 欧阳修《醉翁亭记》所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西涧正在这林壑尤美的峰峦之中。
这《滁州西涧》究竟景色如何呢 ?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触,一起去看
三、自读自学,交流修正,理解内容: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 出节奏。



指名读诗,熟读感知。
2.这首诗写了什么 ?自己试试能不能解释诗句 ?将没有把握或者不 清楚的字词做上记号,一会交流的时候注意听与学。
3. 交流修正,写出本诗大意。
参见《教师用书》 4.再读古诗,理解朗读。
四、品读诗文: 1.反复吟读了这首诗, 滁州西涧给你留下了什么印 ?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呢 ? 预设学生回答: A. 感受到美。
1从幽草感受到美。
想象一下幽草是怎样的 ?低声吟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 ?鼻端又仿佛嗅到什么气味吗 ?想象草的茵绿、繁茂、厚密、芳香, 草的深邃、静谧、未经践踏 ,, 读出这幽草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此句写的就是怜涧边幽草,可不可以不要句中的独与生二字呢 ? 复读读,玩味玩味。
独怜表现特别喜欢唯独怜爱,更表达出对幽草的爱怜。 生写出了草的动态, 这静静的草茂盛的样子, 生命力展现了出来。 凝练的古诗啊,每一字都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与特别的感受。 我们真该静下心来,细细的揣摩,领悟。
还从哪里感受到西涧的美 ?2黄鹂鸣叫感受到西涧静谧的美。 细细读读,想象出画面来。
指名读 用你的朗读,将大家带到你想象的环境中去 ,,B. 感觉到荒 凉或自在。



从野渡无人舟自横感受到的。
从哪个词,想到什么让你感觉到荒凉 或自在 ?交流理解野渡舟 横。
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来。 C. 感受到动态的美。 从春潮带雨晚来急感受到的。
比较:换一个字春潮伴雨晚来急行不行 ?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带: 表现了春潮夹带着雨势,滚滚而来,一泻千里。
伴则显得缓、闲适得多。 不适合后面的急。
把句子换成春潮伴雨晚来涌, 行不行呢 ?是不是更符合前面闲适的 情境 ?春潮的急才冲击着舟自横, 如果涌,则感觉的多是不安, 诗词 的意境大不相同。
过渡:其实,了解了作者的心境,才能更明白他为什么这样遣字 用词。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再读读这首短小的七言绝句, 看看能否从中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来。
生可能找到独怜自,各谈理由。
3.了解韦应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他有一直有着怎样的想 法,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他此时的心境。
补充资料: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 也是个关心民苦的好官。 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



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 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
你从诗中哪些地方读出他这样的情感 ?无人舟自横幽草 总结:思 欲归隐,故独怜幽草 ;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
这一幅看似没有主人公的山水画,但诗人的灵魂却无处不在,全 诗没有一处不寓有作者的寄托。
让我们再好好的诵读一番, 做做诗人远隔时空的知音吧 !感情诵读 五、回到整体,感受语言美。
再读这首诗,能不能感悟到诗人语言的妙处 ?生自由发言。
如:以声衬静,动静结合,用字精炼,字字关情等等 总结:这一 首《滁州西涧》无论是涧边幽草、深树鹂鸣、还是春潮晚雨、荒郊野 渡,虽字字作景语,实是字字为情语 ;虽字字不离眼前之物景,而又字 字紧扣诗人之心境。
确实值得我们反复诵读玩味。 请大家起立,我们一起诵读此诗。
师生同背诵 六、当堂作业:默写此诗。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翻译及其教学内容分析导语: 《滁州西涧》 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
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 诗。 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 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 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解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译文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 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 ;后二句 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 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 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 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 首句,写静 ;次句,则写动。



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
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 更深一层涟漪。 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 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
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 只有空舟随波纵横。
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
结尾句。
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
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爱的意蕴。
野渡句当作如是解。
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
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

舟自横。 种事物紧紧闲和自得。 赏、自我怜中寓情。



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 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 难以自圆其说。
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
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 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 奈、忧虑、悲伤的情怀。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 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中考预测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答: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 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 在那暮色苍茫的荒 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 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答: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 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3.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 最能体现这一情感 的是哪个答: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4•后两句历来为人 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意象:春潮、雨、野渡、横。
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感情
者自甘寂

河岸


寞,恬淡闲适的胸襟5•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 的情怀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 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 ;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 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6.作者用哪句诗句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志向 ? 答: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7.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 ,又妙在哪里 ?答:横这个字用的妙, 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停泊,也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是进退 两难的:当时想要辞官隐退,却又被逼无奈又无法辞官,写出了诗人 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滁州西涧》赏析及其中考预测习题导语:七步诗》 ,是三国时期 魏国文人曹植的一首诗。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 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 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 感情。
《七步诗》年代 : 魏晋 作者 : 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翻译: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 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 我呢 ?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 用萁煎其豆 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 不满与厌恶。

作品赏析注释:豆萁:豆秸。 釜:锅。
据《世说新语 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 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该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 又,幼儿版的《七步诗》被改编成这样: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 谢灵运曾说: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释常谈》 刘勰的《文心雕龙 .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
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 而实避父兄,何以故 ?才太高,辞太华。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 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 .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 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 不到就将行以大法 处死 ,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 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据说曹丕听



了以后深有惭色 " 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 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 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 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 语言浅显,寓意明畅, 无庸多加阐释, 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 汁液。 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 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 常情所不容。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 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 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 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 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
然《世说新语》 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 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 而且据《世说新语》 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 下笔成章, 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 ,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 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因此,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介绍给读者诸君。 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
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



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 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王镇远 作者介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 今安徽省亳州 人。
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曹植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 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诗词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 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 留有集三十卷, 已佚,今存《曹 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曹植的散文同样也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 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 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2]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 苏轼三人耳。
曹植的创作以 220 建安二十五年 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 洋溢着乐观、 浪漫的情调, 对前途充满信心 ;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 悲愤。
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
窈窕深邃的



奇谲 ;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 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 转变。 曹植的作品收录在《曹子建集》中。
《曹子建集》共 10 卷,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 其中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 80 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 其代表作有 《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 等。
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 曹植的《七步诗》翻译及其赏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e0360f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dd.html

《孟郊游子吟孟郊《游子吟》原文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