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共读红楼·第九回贾府子孙的集体堕落

发布时间:2020-08-16 23:07: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共读红楼·第回】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贾府子孙的集体堕落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原文再现

内容梗概

宝玉准备入塾,袭人为他收拾妥当,叮嘱宝玉功课不必过于操劳。宝玉向家中长辈辞行之后,又独去向黛玉作辞,不辞宝钗。上学期间,宝玉与秦钟形影不离,引发不少风言风语。秦钟又因与“香怜”交好而引发贾家远亲金荣(贾璜之妻的侄儿)争风吃醋,适逢代儒外出,其孙儿贾瑞处理不公,引发学堂内的一场大混战,最后以金荣被迫磕头道歉而告一段落。

阅读分享

在这一回,作者主要写贾宝玉和秦钟进入贾府私塾读书的经历在中国古代,没有现在这种国家开设的中小学小孩子要读书,都得上私塾。如贾府这样的有钱人家自己办一所学校,让自家子弟在里面上学,也收留一些亲戚家的孩子读书。

宝玉上学前向各个长辈报告并辞别,这是注重礼节的大家规矩,贾政事先特别嘱咐跟随宝玉的大仆人,还批评宝玉到学堂是“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真是知子莫若父。但是没想到实际的情况更糟糕,整个学堂从“精致的淘气”恶化为“粗野的顽劣”,完全斯文扫地。

贾府的家塾属于义学,原本立意良好,可以为大家族培养更多的人才,只可惜,贾府现在来到了末世,原本的精神高度也沦落了,求学读书变成了交友取乐,学童之间累积了利益、情色的纠葛,于是出现了这样混乱失控的局面。文具变成了武器,满场乱飞,彼此更动起手来,连宝玉的小厮们都加入战局,两方阵营互相开火,一发不可收拾,终于惊动了外面的大仆人李贵,赶进来哄劝压制,大家才勉强停战,把一场风波平息下来。

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欧丽娟认为,从整体来说,作者借由宝玉入家塾是为了呈现出末世子孙的精神低落。卷入这一场大混战的人,包括玉字辈的贾瑞、宝玉,草字辈的贾蔷、贾菌,还有不知真名的香怜、玉爱,以及亲戚的秦钟、金荣,再加上虽然不在场却是争端核心的薛蟠,从而呈现出末世的景象。

其中,贾瑞之所以领导无方,就是因为品性不端,不孚众望,无法以身作则,所以说起话来毫无分量,再加上他自己也牵连在利害关系之中,根本无法客观处理,以致秩序大乱。这是对后面贾瑞见王熙凤起淫心的预告。其次,“恋风流情友”点出了“秦钟”的命名明显是谐音“情种”,但从他的所做所为来衡量,其实这个谐音是一种反讽,意思是他的“风流情”不配做真正的情种,这一点,在后面秦可卿出殡的过程上更可以清楚看到。总而言之,这一回写尽末世子孙的沉沦,集体的不堪,难怪宁、荣二公会感慨“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只有李纨的独子贾兰维持清醒,这也是他之所以后来能够复兴贾家的素质。

同学们在阅读本回的时候,会发现贾宝玉秦钟香怜玉爱四人之间存在暧昧关系。其实《红楼梦》里不乏关于同性关系的描写。比如薛蟠对蒋玉函的追求,贾琏玩弄自己的小厮,等等。不只是红楼梦金瓶梅儒林外史》等古代小说中也有大量关于同性行为的描述,但是大多没有批判性。中国还流传着很多描述这种关系的说法,比如西汉哀帝和他宠爱的大臣董贤之间的“断袖之癖”,龙阳之好等后来成为男同性恋的代言词相比欧洲中世纪同性恋者烧死的做法,中国古代对同性关系的态度较为宽容。当时社会对于男人之间的这种关系,见怪不怪。为什么呢?古代婚姻的主要目的是生儿育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宗族的力量非常强大,一个男人即使和别的男人有什么关系,也逃脱不了家族控制,最终还是要乖乖的结婚生孩子,因为不影响为家族传宗接代,所以社会对这种男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就不会禁止了。关于这一点,费孝通先生在《男女有别》一文中也结合中国基层社会的特点进行了解释:“中国乡土社会里,以家族为基本社群,是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为重要的表示。男女有别的界限,使中国传统的感情定向偏于向同性方面去发展。变态的同性恋和自我恋究竟普遍到什么程度,我们无法确说;但是乡土社会中结义性的组织,‘不愿同日生,但愿同日死’的亲密结合,多少表示了感情方向走入同性关系的一层里的程度已经并不很浅。”清楚了这些背景,当你再看到《红楼梦》里的男人,有什么亲密举动的时候,就不会大吃一惊了。

关于《红楼梦》第回的分享就到这里。本期的思考问题是:第五回《红楼梦曲·好事终》一曲中的“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与本回的那些内容形成呼应其交代了造成第九回闹学堂这场大混乱的原因和贾府末世沉沦的关键是什么?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你的阅读收获与思考。更多精彩,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c7ccb6b1b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2a.html

《9共读红楼·第九回贾府子孙的集体堕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