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类专业的就业情况调查

发布时间:2020-10-13 14:23: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2011级专业调查 报告

专业:金融学

班级:金融103

:程慧姗

学号:11020549

经济学类专业的就业情况调查

前言 通过调查了解最真实的大学生就业现状,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大学毕业生、为学院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是本次调查主要目的之一。

一、调查目的 全面准确地掌握经济学学生对专业的看法即对未来发展方向,尤其是就业的想法与情况。同时,最真实的掌握当前经济学毕业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与趋势。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调查对象 经济学类专业2013届本科毕业生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48份,其中有效份数144 四、调查时间: 20131 14 日――――20132 1

五、调查容 1.选择经济学最初的出发点

初始选择经济学,有40.5%的人是从经济学专业的职业前景考虑的,仅21.6%的同学是从个人兴趣出发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成为新中国发展的中心,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1世纪更被喻为经济发展的世纪,国外对经济方面的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同时不可忽视的是结构性失业的存在,使许多人找不到工作,而许多岗位又找不到适合的人才。以就业而论,许多人在选择专业时都是从该专业的职业前景出发的,因而,经济学就成为首要的选择。 1 选专业的出发点

出发点

个人兴趣

职业的前景

报酬待遇

听从父母和他人的意见

其他

人数

32

60

19

12

25

百分比

21.6%

40.5%

12.8%

8.1%

16.9%

2. 对经济学的认识

79.7%的同学对经济学的认识是基本了解,这是因为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对经济学已不是当初的一无所知了,而是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只有8.1%的学生对经济学很了解。这是因为任何一门科学都是无止境的,许多专家都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科学研究的,而经济学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的科学,以三年短暂且肤浅的学习,是无法了解其精华与深度的。 2 对经济学的认识

对经济学的认识

很了解

基本了解

不了解

人数

12

118

18

百分比

8.1%

79.7%

12.2%

3.是否转出经济学,另选他专业

32.4%的同学会变更自己最初的想法、选择,而另选其他专业。这是因为在大学里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有许多人认为学习的东西广且泛却缺乏精华,无法适应将来社会上的激烈竞争。有67.6%的人会继续初始的选择。这是因为他们意识到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经济学现在的教育就是朝着这样的目标发展的,广且泛的学习使他们涉猎更多更新的知识,在踏入社会时他们有更多的选择而非受到专业的束缚,不能伸展。

4. 就业压力是否大

31.8%的同学认为就业压力很大,这是因为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的衰退,同时毕业大学生人数愈来愈多,“饭少人多”的情况使许多学生感到压力很大。有64.2%的同学认为经济学专业就业压力一般。这是因为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使许多人已非当年的吴下阿蒙了,他们能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实践中所锻炼出来的能力,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对本专业有一定的认识,但又不会盲目自大,毕竟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衡量形势与能力中,认清形势,了解自我,必然存在一定的压力。另外还有4.1%的同学认为就业没什么压力,很轻松,因为在人才需求如此之大的社会,最重要的还是看一个人的能力。

3 就业压力程度

就业压力程度

压力很大

一般

没什么压力,很轻松

人数

47

95

6

百分比

31.8%

64.2%

4.1%

5.引起就业压力的原因

就业形势近年来都显得比较严峻,特别是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学学得比较泛,再就业显得优势较弱,在调查就业难的原因有34.7%的同学认为来自专业能力,14%的人认为是与个性、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有关。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人才,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所谓的人才就是具备一定的能力,同时必须把自己所学、所知、所拥有的专业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的人,从而能力的大小被作为用人单位衡量就业者的重要标准,因此许多毕业生将自我能力的缺乏看做是就业压力的首要原因。 4 引起压力的原因

引起压力的原因

工作量

专业能力

人际沟通

个性、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

家庭期望

经济状况

所学专业前景

其他

人数

6

42

11

17

13

11

17

4

百分比

4.1%

28.4%

7.4%

11.5%

8.8%

7.4%

11.5%

2.7%

6.解决就业定位困惑的途径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职业的类别愈来愈多,繁多的职业增加了就业者的就业机会,但同样也促使应届毕业生对职业的定位产生困惑。解决就业定位困惑的途径,37.6%的人选择自己思考解决,这是因为作为21世纪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我们已经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毕竟接着下来的道路是需要自己走的。但独立不等于刚愎自用,我们清楚三个臭皮匠赛过诸亮,我们也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因而14.9%的人选择与朋友、同学探讨,27%选择与父母商量,还有选择与老师兄长等研究。 5 解决就业压力的途径

途径

自己思考解决

与父母商量

与老师或师兄师姐商量

与同学或朋友商量

选择专业机构对自己进行指导

没有考虑过

人数

53

38

18

21

9

2

百分比

35.8%

25.7%

12.2%

14.2%

6.1%

1.4%

7.求职渠道的选择

对于刚准备出去找工作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而言,校园招聘会、社会招聘会仍是首要的选择,两者分别在就业渠道中占31.5%31.2%,同时人才占18.8%,这是由于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广泛、及时使人才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大学生就业选择的新宠儿 6 就职渠道

就职渠道

人才

校园招牌会

社会招牌会

老师、亲戚朋友

媒体

其他

人数

52

87

86

41

7

3

百分比

18.8%

31.5%

31.2%

14.9%

2.5%

1.1%

8.就业地区的选择

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其次是、、、等经济发达地区。毋庸置疑,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就业环境、创业前景都是位于全国首位。相较于东部地区,选择中西部地区的人就很少,人才的流向比例明显的失去平衡。 7 选择就业地区

地区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中部大中城市

西部大中城市

其他

人数

17

33

58

108

36

8

8

百分比

6.3%

12.3%

21.6%

40.3%

13.4%

3.0%

3.0%

9.求职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在求职时,78.7%的人对于在该工作单位能否挖掘自己的潜能、个人的发展空间如何都会给予着重考虑。而相对于个人发展空间来说,大学生对于薪金和福利的要求排在了次位,只占9.9%7.8%。这一现象反映了同学们不再以薪金的多少为主来择业,而是更多的考虑了自己的长远发展,择业越来越理性化。

10.最想进入的行业 对于经济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最想进入的行业以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和政府机关为多,总比重达到65.5%,商贸业比重也较大,占到13.9%。这些行业大都是与在校时所学的经济学专业相对口或相关联的行业,选择面相对来说比较宽,有利于毕业生更好的选择职业。

六、调查结果

1.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大部分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总结照成这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学生现在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感,每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二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2.大学生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容之一。 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绝大部分的同学认为自我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关系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3.大学生的就业期望高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地理位置与单位性质、社会经济因素),在价值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理想),外在价值因素(家庭的经济条件、薪水和福利、)。在调查中,被调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自己的理想、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决定、社会经济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和父母的决定为同学们所所首先考虑下的,接下来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

据调查发现,以往的学生对自己就业后工作的要求,无论是单位性质反面还是薪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但现在的就业形势似乎不允许初出茅庐的学生有挑工作的机会了,大学生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对于以后将从事非专业的工作,有61%的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但在就业公司选择时,有58%的同学希望可以再外资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对那些民资企业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表示会考虑,这也是大学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似乎也有点不切实际。 七、调查体会 1.给大学生的建议 1.1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宏观背景条件下,全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

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

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1.2大学生要多参加实践,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在校期间,大学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2.给学校或学院的建议

2.1高校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把大学生和社会现实联系得更加紧密,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它要求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教学容、教育理念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即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来确定自己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就像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莫过于仔细倾听客户的要求,设计和生产出受客户欢迎的产品。

2.2树立质量意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学环节。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产品质量好坏,生产阶段是关键。如果把大学毕业生看作一种产品,其质量同样决定于学校的培养和教育。如果高校培养的学生被社会广泛认可,用人单位满意,就业状况很好,这样的产品就是优质产品,否则就是伪劣产品。因此,高等学校要树立质量意识。在当前,我国逐渐下放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一些大学有了自主招生的权利,这有利于学校培养出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当然这一做法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和完善。高等院校要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吸引一批优秀的教师。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应注重学生人文精神、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3树立营销理念,重视“产品”营销。 在“精英教育”时代,高等学校往往只重视教学,忽视了对学校的宣传。在“大众教育”时代,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对学校的营销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要树立营销意识,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对外宣传的层面,要按照市场规律组织营销,多方宣传自己的学校、自己的产品。高校可以和一些用人单位保持长期的联系,与这些单位进行技术、科研合作,把它们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学生毕业后一部分人可以在这些单位就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较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c90e0c782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00.html

《经济学类专业的就业情况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