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发布时间:2020-02-24 14:11: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授课时间

课型

新 授

授课课时

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接受课文的艺术感染,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领悟本课的主旨,学习词作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体会词作是有感而发的产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词作与时代、国家背景及个人遭遇的密切联系,接受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重 点

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难 点

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学科内容与德育的融合

在赏析诗词时渗透德育教育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朗读探究法、讨论体会典故及借古讽今的写法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翻开中国的文学史,说到唐朝,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唐代的“诗”那么说到宋朝呢?对,是宋朝的词。在宋朝有一位大词人,他叫辛弃疾。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辛弃疾的有关资料,谁来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好,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词来走近南宋这位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二、读题,提出疑问

1.出示课题,解题:“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2.找题眼。(大写“怀”能用怀组词吗?)

过渡:登上京口的北固亭,词人在怀念谁?“怀”些什么呢?

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一)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上节课所学《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写于宋孝宗在位时。宋孝宗赵昚(shen)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

宋高宗 赵构 (1127年—1162年)

宋孝宗 赵昚(shen )(1162年—1189年)

宋光宗 赵敦 (1189年—1194年)

宋宁宗 赵扩 (1194年—1224年)(本词写于宋宁宗在位时)

宋理宗 赵昀 (yun)(1224年—1264年)

宋度宗 赵禥(qi )(1264年—1274年)

宋恭帝 赵隰(xi)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赵是 (1276年—1278年)

宋幼主 赵昺(bing (1278年—1279年)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庙号怀宗,谥号恭文宁武哀孝皇帝,在位2年,享年8岁。赵昺是宋朝度宗幼子,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南宋于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灭亡。

(二)写作背景

选自《稼轩长短句》。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三)了解北固山

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由于北临长江,形势险固,故名北固。由前峰 、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组成,主峰即后峰,是风景最佳处。前峰原为东吴古宫殿遗址,现已辟为镇江烈士陵园;中峰上原有气象楼,现改为国画馆;后峰为北固山主峰,北临扬子江(长江),三面悬崖,地势险峻,山上到处都是树木,名胜古迹多在其上。

(四)了解北固亭

北固亭位于北固山的最高点,上接蓝天,古人有云:“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因而又名凌云亭、摩天亭。传说中三国时孙刘联姻后,孙夫人随刘备去荆州后,又被孙权骗归强行留住江东。孙刘联盟破裂,彝陵大战,刘备兵败,孙夫人听到刘备病死在白帝城,悲痛欲绝,便登上此亭,设奠望西遥祭,后投江自尽,故名祭江亭、临江亭。

四、学习诗词

(一)读词并领会词意

1. 读词。借助注释把词读通,读顺,再读出节奏。节奏划分:五字句处理成212,七字句处理成223。朗读要做到音停意连,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一起读。

2. 这词分成上阕和下阕,我们先学习上阕,下面给你默读的时间,大家边读边想作者到底写了什么

上阕:写景抒情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下片:怀古讽今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二)细读品味

一问: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二问: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三问: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这首词的用意在讽刺当时的朝廷,但辛弃疾并没有直率的表达。而是暗讽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弃疾生于南宋,国家已经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颂扬孙权。他说孙权的好,也就是说朝廷的坏,无力抵抗敌人。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的不满。

随堂练习

①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②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③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④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南乡子》含蓄地表明词人对恢复中原渴望的句子是:

2.正面勾画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3.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4.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起笔描写登亭景色,后即景生情,抒发对历史英雄角色充满敬意的名句是:

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6.表达该词主旨的诗句是:

7.从侧面对孙权的历史地位做评价,突出他雄才大略的句子是:

8.借用曹操的话从侧面赞美孙权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

七、教师小结:

(一)写作技巧

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层次极为分明。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二)主旨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板书设计: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 辛弃疾

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布置作业

1. 抄写古诗,背诵古诗

赵昺

若说古代职业,哪行最尊贵,最吃香,非帝皇莫属。因为成了皇,天下权力掌握在手,九州美女任你拥有,八方豪杰踊跃来投,端的是一个高大上铁饭碗的行当。连现代看多了穿越剧的男人们,都恨不得一下子穿梭回去,过一把皇帝瘾儿。不过要真是穿越到了一个皇朝末年,且附身的主人年纪较小,那真是难以力挽狂澜,后果也就悲催了。

南宋末年的赵昺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活生生,很鲜明。不知道前世投错了胎,还是今生前几代祖坟未冒青烟,总之,他摊上了事儿,而且还是大事。他生来年纪小,懂事也很早,但就是因为如此,作为一个末代小皇帝,最后跳海自尽,悲哀一生,给后世留下了无数令人唏嘘的传说。

1272年,赵昺出生了,生在皇朝临安,这是不幸的。当然生在其他地方也是一样的,更为不幸。因为这是一个即将来临的乱世。身为皇家子弟,他以后担负的责任会更多。不过这时他处于婴儿时代,什么都不懂,因此也就无所谓了。而实际上,此时的整个南宋朝廷早已风雨飘摇,苟延残喘。

这时整个天下,金朝早已灭亡多年,元军即将南下,摧毁一切反对势力。而朝廷却在南方偏安一隅,醉生梦死。他父亲度宗更是可笑,即位后根本不顾朝政,把整个大权放在奸臣贾似道手上,自己却在后宫寻欢作乐,荒淫无道。假使此时赵昺有意识,明事理,估计一看这情形,早就想跑了。

两岁时,他父亲终于挂了,死在了女人肚皮身上。其实这一点,也许从最初之时,结果就注定了。自从北宋灭亡,南宋在南方建立后,早就有这么一天,赵构之后的所有皇帝,基本上开始不思进取起来,不想收复北方,只想躲在南方苟活,有一天算一天,最后也终于到了赵昺这一代。

1276年,他哥哥端宗即位了,9岁。他此时2岁。9岁能干啥,想必现在大家都知道,估计最多才读小学三年级而已,能有啥处理国家大事的本领。 因此大部分政务的处理,都放在了文天祥,陆秀夫等人身上。待到后来某一天,元军直接攻破了临安城,大部分都开始逃亡。端宗也不例外,在途中不慎落水,救上来时,因为受到惊吓生了一场大病,不久之后,直接上天了。

赵昺是在逃亡途中才知晓这个消息的。当时,估计特别郁闷。咋就死了呢,那该死的烫手位置咋办?不会让我来做吧,不过我反正不想做,这皇位谁爱做谁做。可惜,最后,他还是没有摆脱命运,被张士诚等在冈山拥立为帝。当然,那场面十分寒酸,尽管早有预料。

随着元军的步步紧逼,南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后来迁都到了崖山,继续对抗元朝之后的战争。此时的朝廷本来还有一部分的兵力在文天祥手上,不幸的是,不久之后,他居然被张弘正所俘虏了。据说死不投降,临死前哈做了一首诗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决心,一直传唱至今。

1279年初,最后考验的时刻来到了,元军领导者张弘范率领军队进犯崖山。好家伙,那气势真是宏大。水路和陆路,都集结了大规模的军队,就差空军了。这个家伙想一鼓作气地消灭最后的南宋反抗军,好向他们的元朝主子邀功行赏。这一刻,陆秀夫,张士诚,张万杰等都做好了同归于尽的准备,因此早早地烧毁了退路。

接下来的崖山海战是激烈而残酷的,双方你来我往,不死不休。而7岁多的赵昺也只能干干地看着,他虽早就知晓自己的处境不好,但是却无能为力,谁叫他生不逢时呢。一直到最后,整个南宋军队被围困,战斗到弹尽粮绝,几乎没有再战之力。

绝望在一瞬间产生,眼看赵昺就要被元军所俘虏了,身为汉人血士的陆秀夫精神强行一震,不愿靖康年间的耻辱再次在眼前上演,于是拜别诸位,手持玉玺,抱着年幼的赵昺跳海自尽了。那一刻,他的行为是悲壮的,也是值得称颂的,证明了汉人的骨气和伟大。

不过作为年仅7岁的小皇帝赵昺,南宋最后一位皇帝,也因此失去了一切。后来,有人传说在其他地方看见过他,还有人说他的尸骸被一寺庙老和尚所捞起,找地埋了。不过这一切,我们都不可知。唯一能知道的就是,小赵昺一生是悲哀,困苦,生在了一个错误的时代,去执行一个错误的使命,最终失去了一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cafcd9f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b.html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