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服饰特点-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先秦服饰:中国古代服装形制和冠冕制度在这一时期中建立并完善。夏商时期以前服装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也是我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上衣多为交领、直裾式、主要为右衽的衣裳。服装以小袖为多,衣长大多在膝盖部位,腰间用绦带系束。衣服的领子、袖子、下摆边缘,都有不同形状的花纹图案。下裳,是保护下体的衣服。把蔽前蔽后的布幅连成一体,成为围裙的形式,是下裳的起源。上衣用正色(赤、黄、青、白、黑五种原色),下裳用间色(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多次色)。周代的深衣:深衣是西周用途最广泛的衣服男女节服,一般为交领,右衽。冠冕:是帝王臣子参加祭祀典礼最贵重的一种礼冠。礼服也是由上衣和下裳组成的。上衣采用青黑色,象征天;下裳黄赤色,象征地。上衣画有六种不同的纹样,下裳绣有六种不同的纹样,合称12章纹。

秦汉服饰:①袍服:其领右衽低坦,袍服以大袖为多,袖口收缩紧小。领袖用花边装饰,纹样有菱纹、方格纹。秦代男装,一袍为贵。秦始皇3品以上绿袍、深衣。庶人白袍以绢为之。②汉男子服饰:有袍,汉以袍为朝服即深衣制。襜褕:直裾单衣,男女同服,到东汉直裾取代曲裾成为礼服。裤:汉时着裤,裤无裆,只有2只裤管。脾,是短裤,两股之间以裆相连。③女子服饰:上衣下裙(襦裙)和深衣,衣服宽博,衣袖大,袖口收敛。曲裾直裾并存,但曲裾居多。曲裾深衣: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成喇叭状。袖口有宽、窄,镶边。交领。女子头饰为挽髻。

魏晋南北朝:受玄学影响,这一时期男子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习俗,称为袍的袖端当收敛,并有祛口,袖口宽敞。衫色彩以素雅为多,喜用白色。裤褶,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裤用锦带将裤管缚住,又称缚裤。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有所改进,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发饰流行“蔽髻”一种假髻,髻上有金饰,非命妇不得使用。杂裾服:这种服装与汉代相比,已有较大的差异。在衣服的下摆部位,加一些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
隋唐服饰:隋唐服装都表现其开放的思想、开拓的精神,反映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民族性。女着男装、胡服等流行。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唐初,妇女的短襦小袖,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以丝带系扎。披帛,又称“画帛”,通常轻薄的纱罗制成,印画图纹,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唐代妇女,以体态丰腴为美。裙子的宽度比隋末唐初时要肥大的多。圆领式样很早便出现,到隋唐才盛行为官式常服。延续了唐,五代,宋,明,并对日本,高丽等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唐代男子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后,人们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其形状各个时期不同。除巾子,幞头的两脚有许多变化,晚唐五代,已由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

宋服饰:统治者重文治,推崇程朱理学,使宋朝的服装一改唐朝的华贵,恢弘大气的特点,服装造型封闭,颜色严肃淡雅,色调单一。女装主要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上衣外在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出现缠足陋习。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宋代服饰总体来说可分官服与民服两大类。官服又分朝服和公服。朝服用于朝会及祭祀等重要场合,皆朱衣朱裳,佩带和衬以不同颜色和质地的衣饰、冠冕。公服是官员的常服,式样是圆领大袖,腰间束以革带,头戴幞头,脚穿革履或丝麻织造的鞋子。民服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颜色为黑白2中。宋朝流行褙子,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


辽金元服饰:以长袍为主。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质孙服。元代妇女服装分贵族和平民两种衣。贵族多为蒙古人,以皮衣皮帽为民族装,材料多为貂鼠皮和羊皮。多为宽大的袍式,衣袖形似灯笼,袖口窄小,袖身宽肥,肩部装饰十分华美。面料质地十分考究,采用云锦、茸类及毛毡织物,颜色多为红色。民妇女以黑色的袍子为主,贵族妇女头带姑姑冠。

明服饰:朱元璋称帝后,为了恢复汉族的礼仪,便制定了以周汉、唐宋为准则的新服饰制度。以袍衫为主要服饰,而官员则以补服为常服,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衫。所谓补服,是指在袍衫前有一块方形刺绣图案的官服,文官图为飞禽,武官图为猛兽。用袍衫颜色和图案的分别来区分官阶品位。明代官服中最具特点的是乌纱帽,乌纱帽翅因戴者官职、身份不同而各异。其形制前低后高,两旁各插一翅,通体皆圆。帽内另用网巾以束发。明朝的儒生文士男子服饰,大多穿圆领或斜领的青布直身的宽袖长衣,头戴四方平定巾。 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礼服由凤冠、霞披、大袖衫及褙子组成。一般妇女只能穿一些浅淡的颜色。裙子宽大,样式很多。妇女服饰主要有衫、袄、霞披、褙子、比甲及裙子。

清服饰:满族入关后,强迫汉人穿满人服装,渐渐形成了一套有别于明代的服饰体系。,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原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清服是中国古服与近代服的交接点,它的存在是以后发展到近代男士的马褂长袍、女士的旗袍的前提。男子服饰:长袍马褂是清朝男子最常穿的服饰。马褂是穿在长袍外面的短褂子,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女子服饰: 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旗袍为主,旗袍衣身修长,衣袖短窄,旗装以它用料节省,制作简便和穿着方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这是后人易于接受的主要原因。与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富丽,纤细柔弱的中国服装形成鲜明的对比。她们不缠足,不束裙,皆穿旗袍,有时外加坎肩。乾隆以后,满族女装中出现高底的“花盆底”鞋。咸丰以后,又出现高大的“两把头”“大拉翅”等发型,成为满族女装之突出的特征。 清朝汉族妇女服饰;十从十不从的政策,即对汉族男子严格要求遵从满族服制,而汉族妇女服饰仍沿用明朝服装形制。

古埃及:古埃及的服装构成及其单纯,种类很少造型本质上分两种形式:无垂褶(丘尼克)和有垂褶(罗印•克罗斯)2.埃及的服装美是由相对固定不变的样式和多变的表面装饰交错而成。3.古埃及的主要衣料是亚麻织物、羊毛、优质的皮革、棉布、丝绸;加工技术有浆硬、织花、压褶、起皱加工、漂白、染色、刺绣、滚边等。古埃及的男装1.古埃及的男子服装主要有绳衣、腰衣(罗印•克罗斯)、丘尼克、贯头衣“卡拉西里斯”、长袍“罗布”、披肩“肖尔”等。埃及的女装1.女装和男装在品种和造型上基本相同,只是丘尼克和肖尔比男装富于变化(表现在色彩、纹样、装饰方面)。2.女子丘尼克与男子相比的特点:其一是较长,其二是腰身较高、腰部紧身和体。3.女装的肖尔变化丰富,通过着装技巧形成形形色色的卷衣,叫“多莱帕里”。

古希腊:希腊文化圈分为爱琴文明(克里特时代和迈锡尼时代)和希腊文明两个时代。 爱琴文明的服装:造型完美、夸张适度、人体与衣服高度谐调。女装用紧身胸衣束腰、膨大化的裙子及外面的围裙,裁制技术难度极高。克里特女装夸张曲线美,把亚洲风格的纹样融入其中。 希腊服饰分为:内衣和外衣、希顿希玛纯(指穿在希顿外面的所有外衣)。多利亚式希顿:没有袖子,造型单纯、粗犷。爱奥尼亚式希顿:侧缝留出伸手一段外,其余部分缝合,成筒状,系腰带,用细绳捆扎“衣袖“。

古罗马:男子服饰基本形态:贯头形的内衣和宽敞的缠裹式外衣的组合。罗马男子的组合装:托嘎+罗印克罗斯、托嘎+丘尼卡。拉塞鲁那:防寒用斗篷,一般为毛织物,除紫、红色外,还有许多明快的色彩,下摆呈圆形,衣长略长于腰线,穿时在右肩或前胸用别针固定。女子服装 斯托拉:已婚妇女的衣服,与爱奥尼亚式基同相似,用比丘尼卡宽很多的面料做成,在肩臂处用安全别针固定。有毛织物,亚麻织物和棉织物,还有中国丝绸,通常穿在丘尼卡外面,腰里系带帕拉:模仿希玛申的外衣,一块长方形的毛织物或麻织物,缠裹的方法同希玛申,公元2世纪,帕拉常打开包头兼用作贝尔(面纱)。

拜占庭时代服饰:拜占庭染织业发达,拜占庭织物的特色是绚丽丰富的色彩。初期沿用罗马帝国末期样式,后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由自然、朴素、单纯,变得呆板、僵硬,色彩绚丽、华美,流苏、滚边、宝石装饰非常普遍,表现重点转移到衣料的质地、色彩、表面装饰上,充满东方文化的特征。给人一种强烈的否定人存在的绝对的宗教性。主要衣物达尔玛提卡、贝尔、帕留姆和罗鲁姆、帕鲁达门托姆、佩奴拉、丘尼卡、霍兹。另外,拜占庭贵族的衣服中最突出的是下半身的裤子,有紧身和宽松两种。

欧洲文化黑暗时代服饰:日耳曼人的服装是上衣与下衣二部式结构,体形型样式。初期衣料多为动物的毛皮和皮革,后来才出现毛织物与麻织物。 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接触和交流,服装上明显受罗马文化影响。萨古姆(Sagum:一种斗蓬,非常实用的外衣,方形或三角形的毛织物,穿时把织物披在肩上,用别针固定。达尔玛提卡:为了御寒,常把两件达尔玛提卡重叠穿用,内层的为窄袖口的紧身长袖,外层为宽松的半袖或喇叭状的长袖,袖口上还装饰有带状刺绣纹样。 贝尔

哥特式:受建筑风格的影响,哥特服装风格主要体现为高高的冠戴、尖头的鞋、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锯齿等锐角的感觉。多采用纵向的造型线和褶皱,使穿着者显得修长,并通过加高式帽来增加人体的高度,给人一种轻盈向上的感觉。哥特风格的服饰特别重视外表的浮雕效果和线条。女装上装紧身合体,下半身的裙子宽大、上轻下重,形成一种圆锥状造型,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真正的哥特时尚体现为:黑色的东西,或其它暗色,如海军蓝、深红;可以透(龙或渔网状面料),但不露;银饰;黑发、漂白过的极浅的金发、红发或紫发。哥特风格的服饰极端且偏激,只能做为舞台装以及在装发布会上上作为展示类服装出现。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雄伟壮丽、复杂多变的文艺复兴服饰。主要特征:切口样式的服拉夫领,用白色的很薄的细亚麻或棉布,经上浆整烫成连续的波浪形折皱并做成环状领;充衬垫的膨体衣裙,男服格局:上重下轻,男服在肩、臂、胸和大腿部位皆有填充。女服格局:上轻下重,女服用衬垫填充或撑起臀腹部,使裙子在紧束的纤腰之下突然膨涨起来,类似钟形,夸张了女子形体曲线,在娇柔秀丽中见出气派。女服的紧身胸衣和裙撑,裙撑有三种式样:西班牙式、英国式、法国式。

巴洛克服饰: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华丽性、浪漫性、激情性、运动性、空间性、浓厚的宗教色彩、背离现实生活的倾向。强调非理性的无穷幻想与幻觉,极力打破和谐和平。荷兰风时代: 被称为“三L”时代,即长发、蕾丝、皮革流行的时代。拉夫领、填充物、紧身胸衣、裙撑被取掉,出现重叠穿衣宽松的衣褶形成的男女都将重心放在下体部的胖乎乎的外形,是较实用的市民服。法国风时代:典型巴洛克男服式样包括:衬衫、短小上衣、裙裤、紧腿袜;假发、饰花领结、短筒皮靴、帽子、精致手套、绣花手帕、细手杖。


洛可可时期:以娇柔、艳丽、纤细格调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没落贵族的审美趣味和及时寻乐的思想。男服上衣的衬衫、背心、外衣三件套格式形成。 主要样式:阿比、贝斯特、克尤罗特、长统袜、颈饰。女服总体特点:装饰鲜华艳丽、造型娇美、仍靠紧身胸衣和裙撑、袒胸低领口、溜肩半长袖,袖身上部纤细,袖口处扩展呈嗽叭花形,细腰,膨起的大裙子。女人被称作“行走的花园”,领口开得大,呈四角形,袖长及肘,袖口有丽丝飞边。



金(女子) 胡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cbe4b0752ea551810a687ac.html

《中外服饰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