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叙事性散文

发布时间:2019-06-13 05:00: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名家叙事性散文



  篇一:20XX年写人叙事散文
  写人叙事散文阅读
  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后终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
  ⑾这一切都做完是凌晨3点多,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儿热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
  ⑿5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里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⒀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是呀,先吃,先吃。”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⒁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⒂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2.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3.文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对父母?请简要概括。(3分)
  4.文中最后一段写到“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儿子想哭的原因有哪些?(2分)
  5.读完选文后,你的内心一定用所感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
  母亲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
  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
  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
  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
  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17
  18.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19.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0.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21.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不超过100个字)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⑴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
  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⑵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
  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⑶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
  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⑷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着急,
  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⑸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
  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⑹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
  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⑺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
  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⑻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
  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⑼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⑽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
  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⑾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
  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⑿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
  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⒀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
  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1.选文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请在选文第⑴段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并分析它的作用。(4分)
  3.⑵、⑶段是选文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3分)
  4.请赏析选文第⑾段“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一句中加点词语“凝固”的表达效果。
  5.分析选文结尾划线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的作用。(3分)
  6.读了本文后,结合实际写出你的感受。(3分)
  ①那天下午6点多,该上公交车的人早已上了车,唯独有个小女孩,在车门边来回徘徊。眼看着司
  机就要开车了,我在想,这小女孩肯定是没钱上车。
  ②“小姑娘,上车吧,我帮你交车票钱。”当看到我为她刷完卡后,她随即上了车,说了声“谢谢
  阿姨”,一时脸蛋儿全红了。近距离一看,才发现,小女孩左侧脸上有颗小痣。几天前的一幕不由浮现眼前——
  ③送走远方的朋友,我从火车站迎着风雨赶到就近的公交车站台,已是下午5点多。这时
  正是下班高峰期,来了几辆公交车,我总也挤不上去。
  ④雨还在急速地下着,人还在不断地涌来。当又一辆10路公交车驶来后,我和许多人一起先往
  前门挤,但挤不上去。等司机发话后,才从后门好不容易挤上车。车内人头攒动,人满为患。这人贴人的,身体若要移动一下都难。正感叹着我突然感觉好像有一件事还没做。是什么事呢?哦,对了,没买车票。本想挤到前面去交车钱,可大伙儿都好像没事人一样在原地一动不动,根本挤不过去。见此情形,司机也没说什么。这样,我也就心安理得地和大家一样坐了一次免费的公交车。
  ⑤再转乘5路车,前门又开不了,我只好再次从后门挤上车。和10路车一样,车内不是鼻子顶
  鼻子,就是脸靠脸的,甚至连身体和湿雨伞挤在一起,也得忍着。“阿姨,请帮传一下车钱吧。”正当我心里想着又要享受一次免费的“午餐”时,突然身后一个浑身湿透、年龄约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碰了一下我肩膀,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小女孩左手两指夹着一元硬币伸了过来。“好的。”我伸手接过一元硬币,似乎感觉到这钱好烫,仿佛有一股电流一下子通遍全身,脸也不由自主地热了起来。我赶紧将这一元钱向前面的人递了过去。随后我也飞快的拿出了自己的钱包,找到一元硬币给前面的人:“朋友,再帮我传一下。”这时,站在后门的乘客,也都不约而同地向我一样,纷纷掏出自己的钱包,找出一元钱,递给前面的人。
  ⑥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不知咋的,冥冥之中,我好像听到有人在与我说话。“你要再给一元
  钱。”那人说。“我不是已经给了吗?为什么还要再给啊?”我极力争辩。“别人都给一元钱,为什么要我给两元钱呢?”“你就是要再给一元钱。”那人紧催不止。
  ⑦“一元钱虽小,可也不能无缘无故多给吧?”我与之评理,“我多给一元钱,人家非但不会
  说我好,弄不好,反而有人会说我是傻子呢。没理由的钱我不能给。”前面一个拐弯,一辆10路公交车在我乘坐的5路车前横行而去。看到这辆公交车,我似乎想到了什么。
  ⑧想到了什么呢?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左手不由自主地伸向裤袋的钱包中,很费劲的取出一
  元硬币,让人帮忙传递着投进无人售票车钱箱。
  ⑨一周之后的一天傍晚,我又乘坐5路公交车。夜色中,一个小女孩来到我的面前:“阿姨好,还你车票钱。”事隔那么久,小女孩还念念不忘还我一元钱。为了还我一元钱,我估摸她天天都在这人海茫茫之中寻找着我。还好我今天来了,否则,为了还我一元钱,她不知要在这儿等候多久。透过这枚
  硬币,我似乎看到了小女孩那颗金子般的心。⑩在小女孩面前,我为自己深感惭愧……
  17.城市公交车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本文通过简述一个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故事,折射出了人们不同的精神品质。请认真阅读文章后,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一故事内容:
  。(2分)
  18.“我”与故事中的小女孩有三次相遇。这三次相遇按时间顺序概述,分别是:(3分)
  (1)。
  (2)。
  (3
  19.“一时脸蛋儿全红了”这是文章开头对小女孩因受“我”帮助后的表情描述,从而暗示了她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意分析这句话暗示了小女孩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并概括其性格特征。心理:
  性格:
  20.请用一个词语为这篇文章拟一题目:(2分)
  21.现今大多数的公交车都是无人售票,没有了售票员的监督,许多人松了一口气,虽然只是一元两元的车票,却总是能逃则逃。逃掉了车票,也丢掉了做人的基本品德。文章中的“我”最后之所以“深感惭愧”是因为深深意识到了这一点。请你以此对“我”说几句话,以示对其人格的肯定和宽慰。(5分)
  。
  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②我住一楼,很快就又走出门来。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可见他是个成熟的匠人。
  ③我拿出的两把刀虽经年使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心里说,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感觉。
  ④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如此做来,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便表现出不耐烦,说:“干吗不用砂轮?”他憨然一笑,说:“您这把刀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4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我看到了朴实的模样,便心生一丝惭愧,说:“就依你。”
  ⑤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下去。我觉得那刀口已足够锋利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其间,因为离得近,更看出他皱纹绵密皮糙骨瘦,我便真切地说了一句:“差不多就行了。”他说:“我自己知道行与不行,您尽管去忙,不必等。”
  ⑥这把刀终于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生光。看了一眼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拿过刀来,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他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还是重复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真的有些不耐烦,转身走了,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⑦人在家里,却总是时时地到临街的后窗旁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慢慢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⑧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出门。掏出10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我说。他坚决把2元毛票塞进我兜里,说:“8块钱是我的手艺,10块钱就是人的贪心了,我一辈子最恨的就是贪。”⑨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情不自禁地学起了《红灯记》里的一句喊:“磨剪子来——戗菜刀—”⑩邻人被惊动,纷纷拿刀出户,匠人有了新的商机。没想到他满脸惊慌,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磨不好。”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⑾最先来到的是县中张老师。我便把磨刀的经历与他言说。听完叙述,他感叹道:“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小人物不趋时、不趋利,他们不怕辛劳,只怕欺心,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⑿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深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亦如薄暮下的刀锋。(摘自《读者》20XX年第8期,有删改)
  1.标题“薄暮中的刀锋”中“刀锋”的含义是什么?(3分)
  篇二:名家散文
  前言:
  信息技术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当我们刚适应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的便捷,云计算时代就到来了。我们也忽然惊觉:信息技术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样它也会影响着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美国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XX基础教育版)对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做了展望。他们认为未来的一年,学生的学习将实现云计算与移动学习,这就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教师该如何应对?“技术改变教学——语文篇”就从围绕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难点话题和热点话题设立四个专题:“丰富资源支持下的小学名家散文的阅读教学”、“互联网开放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践”、“博客技术支持下的低年级提前读写实践”,“小学语文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这些专题涵盖小学语文的阅读、写作以及探究性学习,以及当下最热门的“微课程的设计”。每个专题,我们不仅思考技术对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以及探究性学习的支持作用,并例举一线教师的实践案例,从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位入手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希冀于这些专题,能帮助教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促使课堂教学发生真正的变革。
  第一讲:丰富资源整合的名家散文教学的研究
  一、名家散文的特质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1、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家散文
  散文是介乎文章和文学之间的“两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它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风格多样,重在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很自然地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文体。
  纵观全国各个版本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还是人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散文已成为主导类文本,而这些散文中,名家散文居多。例如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繁星》、《鸟的天堂》、老舍《母鸡》《养花》《林海》,、茅盾《天窗》、郑振铎的《燕子》、《别了,我可爱的中国》,丰子恺的《白鹅》,萧红的《祖父的园子》、《火烧云》、林海音——《迟到》《冬阳童年骆驼队》等,也有现代作家肖复兴的《捅马蜂窝》《珍珠鸟》《花边饺子》、冯骥才
  的《花的勇气》、贾平凹的《太阳路》、《风筝》、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等。
  这些作品之所以被选入教材,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具有独特的文化思想内涵,具有较深厚的人文背景以及深沉、含蓄、繁复、多重的审美价值,而且情感抒发表现独特,文学性特征鲜明。
  2、名家散文的特质
  散文其本身的特质,每一位名家的散文也有其特点。就选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的名家散文特点在于:
  (1)以特定的时代为背景
  名家散文都是作家诸多作品中沉淀下来的、意蕴隽永的作品,都是作者在一定的背景下而创作的,因此,有很强的时代的烙印。
  茅盾的《天窗》是写于1928年的一篇抒情散文,他借乡下老屋房顶上的天窗,书写自己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一个孩童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但再揭开当时的时代背景,除了回忆,作品呈现的更多的是作家心灵的寄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家被迫离开武汉,到了上海,没有工作,又不便出门,生活的压抑,精神的苦闷向谁诉说!据考证,笔名“茅盾”就是在那个时候起的,“茅盾”意在“矛盾”啊!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兴许就是借助“天窗”,排解心头的苦闷,消解心灵的疾愁。
  散文《养花》是老舍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写下的,因此,这篇文章在写作方式上、语言表达上,都与老舍其他时期的作品很大的差异,语言特别朴素简洁,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2)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锡庆老师所著的《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这样认为认为散文以“我”为主,在散文里,“我”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名家散文所表现的是这些作家在此景、此事中独特的思想情感,这些思想情感深邃而发人深省。
  例如,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多次出现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散文作品。
  人教版(:名家叙事性散文)五年级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1980年再度到哥廷根看到街道上美丽的花,回忆起三十年前也同样看到这情景,突然领悟到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湘教版第十二册中的《神奇的丝瓜》,是季老先生89岁高龄时写下的作品。季老先生选取了最为普通的丝瓜在关键时刻,“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他们疯狂地长”、“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表现出丝瓜的神奇——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观全文,怎会不悸动,悸动于季老那颗成熟的慧心能在现代社会舒展得那么细腻,更悸动于他那颗东方人特有的感悟心灵能这么巧妙地发现丝瓜生存的智慧。
  (3)独特而精准的语言表达
  在这些名家散文中,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独特观感,用特殊的语言表达
  方式。只有细细咀嚼这些文字,我们才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观。名家散文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因为这些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思想内涵,具有较深厚的人文背景以及深沉、含蓄、繁复、多重的审美价值,而且情感抒发表现独特,文学性特征鲜明。所以阅读这些作品,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
  二、名家散文教与学需要丰富资源的整合
  名家散文如何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直是中小学教师关注
  的焦点。无论在解读教材、教学设计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与名家散文之间存在着隔阂。
  1、学生与名家散文文本之间存在隔阂
  名家散文如何教学,提高学生的素养,一直是中小学教师关注的焦点。无论在解读教材、教学设计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与名家散文之间存在着隔阂。这隔阂主要表现在:
  第一:文本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储存在隔阂:
  名家散文是特定时代的作家以语言文字反映社会图景或者抒发自我情感的文字作品,随着时代的更迭和社会的进步,作者生活的时空和文本所反映的时空都与学生当下展开阅读活动的时空有巨大的差异,这种时空的差异是难以弥补的。
  此外,作家创作的语言文字在表意功能方面具有特殊性,有些看似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含义,学生很能从文字的形式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社会内容和情感内容。
  第二,教科书的编排方式和信息内容也容易影响学生对于名家散文的感知理解。
  华东师范大学董蓓菲教授在《全景搜索一美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评价》一书中提到美国语文教科书的单元编写由时代故事、课文、练习三大部分组成。教科书以其丰富的文本教学资源保证了信息的传递,保证了学生对于充足文本教学资源的获得,为学生从各方面切入去寻找适合自我个性发展的内容创造了条件。
  而当前语文课本的编写体例中只注重课文内容,缺少辅助性文本资料对学生认知的引导,缺少侧重实践并科学设计的配套练习。这导致学生拿着一篇语言精准、含义深邃的散文无所适从,也无法理解,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效率。
  因此,在教学这些名家作品时,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丰富的资源,包括视频、图片、作者背景等相关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此类文本。
  2、散文教学资源的种类
  说到教学资源,教师很自然地想到直观再现的图片资源和视频资源,其实还有更多的相关的文本资源。
  从资源的存在方式看,这资源可以使文本资源,可以是视频资源、图片资源,从资源的作用而言,这些资源可以是扩展类教学资源、应用类教学资源。
  (1)扩展类教学资源:对名家散文的文本内容的扩展与延伸,是对学生知识视野的建构。它包括纵向历史资料和横向类比材料。
  纵向的历史资料是与名家散文相关的、包括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相关的资源,这是对名家散文的有益补充,学生通过对与散文文本所涉及内容的全方位的整体了解,更全面地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同时,在纵向的延伸中,学生更多地接触了语文教材文本以外的其他知识,形成丰富多样的知识储备也是个人持续发展的优势。
  如人教版四年级的有一篇散文是丰子恺散文《白鹅》,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就需要提供丰子恺的生平,让学生初步了解丰子恺此人,了解他在绘画、文学上的造诣。同时要提供《白鹅》的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了解丰子恺写此文的真正用意。
  创作背景:《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
  外一座荒村里建起了沙坪小屋。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那房子和如今的房子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唯一的优点就是有一个庭院:用竹篱围起来,约二十方丈土地。房屋占其中的六方丈,坐落在西北角。房间的安排没说的,很实用,因为那又是爸爸亲自设计的。(选自《我的父亲丰子恺》
  阅读几段文字后,学生对沙坪小屋有了认识,同时也会产生疑问:丰子恺先生在沙坪小屋中养了鸡鸭狗鹅,为什么独独对白鹅描写得如此逼真、传神?作者写白鹅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这些教学资源都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家的写作用意,理解文本的意蕴。
  所以这些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系统思考,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2)横向类比材料,就是与名家散文有共同之处的资源,通过比较、迁移,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提高对同类文本解读的能力的材料。例如,阅读季羡林的散文《神奇的丝瓜》后,再推荐季羡林同时期的作品《槐花》,让学生了解季羡林同一时期的作品特征;阅读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再推荐一篇《母鸡》,让学生体会老舍语言中的京味。
  应用类教学资源:联通学生内在认知与外在的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将认知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名家散文一般都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而这人文精神往往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因此教师需要提供教学资源,使学生将认知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对此有新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人教版小学第八册教材中有一篇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最后一句“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点明了中心。为了理解这句话蕴含的意义,不仅要从象征角度去剖析,更要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而让学生有新的理解与感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老师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例举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如古代的思想家庄子孔子,诗人李白杜甫,小说家曹雪芹吴承恩,现代的文学家鲁迅老舍,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霍金,让学生感受他们因为杰出的贡献证明自己的存在,使我们永远记住了他们。
  篇三:名家散文——代连华
  麦浪滚滚
  丁立梅
  五月布谷鸟叫,布谷布谷——像短笛吹奏,清脆的一两声,绕着城市上空,一路向着城外飘去了。这
  “笛声”牵人,人的脑子里立即显现出一幅欢乐丰收图来:一望无际的农田里,麦浪滚滚,像滚着一堆又一堆的碎金子。阳光锡箔儿似的,在麦浪上跳。
  乡下的孩子,从小就亲近这样的图画。每闻布谷鸟叫,田里的麦子们,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全都被镶
  上了金,乡下村姑成皇贵妃了,华丽而且雍容。农人们忙得脚不沾地,麦子就要收割了,棉花就要播种了。收割的前夕,孩子们便有了一个大任务,在麦田边看护麦子,追逐来偷食的雀。这任务孩子们很乐意,持
  了根长长的竹竿,很神气地在麦田边奔跑。风吹,麦浪翻滚,一波又一波,像黄绸缎铺开来,淹没了小小
  的人,觉得自己也成为一株金色的麦穗了。那景象,镌刻在记忆里,再难忘去。
  我们去寻找从前的麦浪。一行人,跟着布谷鸟,一路向着城外寻去。走过一个村庄,再一个,却极难见到成片的麦浪了,有的只是零星的。村庄旁不长麦子了,麦子太忙人,村庄的人,却越来越少。村庄只
  好长了别的植物,或干脆只长着草。好不容易逮着了一个村子了,眼睛里跳出一整片的麦地来,大家几乎要欢呼了,立即冲下车去。
  小河横亘。有人家在河边居住,三间老平房,屋门落锁。一只狗蹲在家门口,很尽职地守着家。看到我们这群陌生人,狗兴奋地大呼小叫起来,寂静的村庄,一下子有了喧闹的感觉。
  我们站在小河的石桥上,打眼四下望。桥下水浅,已看不出水的颜色,全被浮萍遮住。河边有几棵树,
  歪着长,很有些年纪的样子,倒是蓬勃出一汪生命的绿。树下杂草丛生。杂草丛中,一簇的胡萝卜花,开
  得恣意,上面蜂蝶忙碌。这是记忆里的村庄,熟悉,又陌生着。
  有妇人经过,好奇问,做什么呢?我们答,来看麦子的呢。
  哦,今年的麦子不好,她说。脸上的表情,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们心里倒是一怔,赶忙跑下桥去看麦子。几块麦地里,麦子倒伏许多,像遭了劫。突然联想到前几
  日刮的那场大风,横扫天地的架势,麦子们如何能承载。
  一老农跟过来,看我们倚着麦地作背景拍照。他慷慨地拔一把麦穗,让我们拿在手上,作拍照的道具
  用。他说,今年的麦粒也不饱呢。我们低头看,的确是,麦穗轻轻。有点忧心,村庄若是都不长麦子了,
  城里的面包从哪里来?
  太阳打在一片麦子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一阵风来,麦浪推着麦浪,向着不远处的田边去了。不远
  处,村人们的房子,像积木搭成的城堡,安静在五月的天空下。天上飘动着一朵朵白,一朵朵蓝,像从前。身旁的老农,弯腰把那把麦穗捡了,拿回去喂鸡。
  我们回过头,经过小桥。河边人家的那只狗,不再吠了。它蹲在家门口,眼光越过河边的杂草丛,安
  静且温柔地望着我们一步一步走近。狗也是寂寞的,大概已把我们当作熟人了,眼睛里有了挽留的意思。(选自《青春岁月·校园版》20XX年第1期)
  谁把时间的美景指给你看
  几天前的傍晚,还在回家的地铁上,本是晴天,忽然下起雨来。雨水汇成的溪流,急急地斜淌在车
  窗上。忽一会儿,明明还下着雨,太阳却从云缝里出来了,昏暗的世界刹那明亮起来。我立刻在想:说不
  定会有彩虹看呢。
  出地铁时,雨已经住了,但又没有完全停。零星的小雨点像乐曲中段的沉吟,酝酿着后面的峰峦叠起。果然,雨又开始下。和刚才一样,是太阳照耀下的明亮的雨,因为没有风,直直地落在身上。我没有带伞,因此也完全忘记了伞这回事,只在雨地里慢慢地走着。我坐在自行车后架上,看见也有人像我一样,不慌不忙地走在雨中。
  不出所料,我看见了彩虹。在东边偏南的空中,一个很大的半圆的彩弧,横跨云天。在这个圆弧的外面,还有另外一道,只是颜色稍弱。雨仍然在下,却忽然有点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好像天地之间被一种轻轻的喜悦盈满了。我回想起上次看见这样的虹,已经是六七年前的事。
  一辆小摩的,也就是那种专门拉客的三轮车,从我旁边“突突突”开过。开车的是一个中年女人,她旁边的座位上,侧坐着一个小男孩,七八岁。忽然,车速慢下来,车调了一个头。将车停住的母亲,一只手放开车把,指着天上,笑着对身边的男孩说,快看,彩虹!男孩仰起的脸上,落满看见彩虹的惊喜。而后母亲将车头慢慢转回去,“突突突”驶远了。他们车上没有客人。
  我想说的是那个开摩的的女人。在她停车那一瞬间,深深地感动了我。
  裹着快盖到脚面的黄色军用棉大衣,头上围着红色或绿色的方巾,站在敞着门的小三轮前,大声招呼刚出地铁的人。我坐摩的的时候很少。每一次都尽力躲避她们投过来的殷勤目光,仿佛一对上眼,就很难拒绝。但如果我要坐车,会先选择坐她们的车,尽管我也知道,相比之下她们的车技并不是很好。
  我一直想,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大概没有女人会来干这个活吧。除了撇开面子招揽客人,与同行竞争,还得横穿几个十字路口,更不用说有时还得和交警城管周旋。还好,即使生活逼迫,她们也找到了这个行当,虽然要冒一定的风险,承受起早贪黑的辛苦,但每天至少都会有可观的收入。要知道,其实还有许多的人,甚至连这样谋生的机会都很难找到。在这片土地上,用辛苦的汗水能换来面包,已经是一件幸事。实际上,在那个一瞬间,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想起小时候,她从地里干了一天的活回来,连走路都疲沓沓的,手里却拿着采给我的野花,或是魔法般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酸甜的野果。
  因为我们的母亲都是这样的人:尽管要为生存苦苦挣扎,却仍然要在这挣扎的间隙停下来,把世间的美景指给我们看。
  灵魂的推拿
  朱成玉
  她是一个因患白内障而失明的女孩儿。虽然失明,但很好强,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地界儿开了一个很小的盲人按摩推拿馆。别看她年龄不大,推拿手法却极为老道,所以她的生意还算不错,我就经常光顾她的小店。
  她在给人推拿的时候,屋子里总是放着淡淡的轻音乐,而且屋子里不知哪里来的芳香,风吹过的时候,总会带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愉悦感。她也偶尔和客人们说说话,她说话的语调也是舒缓而优雅的,在她的脸上看不到一点悲苦,反而总是能听到她欢快的笑声。我好奇地问她因何如此快乐,她说,“每天早上醒来,打开前面的窗子,我就能听到鸟儿在欢叫,打开后面的窗子,就能闻到沁人的花香,这样,我还有什么理由悲伤呢?”
  我开始留意她的房前屋后。房前,是一片小树林,静静地听,果然听到林子里很多鸟儿在唱歌,平时一直忽略,她说起来,我才体会到其中的美妙。屋后,她栽了很多花,姹紫嫣红,虽然她看不见,但她闻得到花香。
  她真是一个优雅的人。鸟语在前,花香在后,这是一颗多么豁达而淡然的心灵!
  所以,和别的按摩推拿不一样,在这里,我不光可以让身体的劳累得到缓解,也可以让疲惫的心得到喘息。
  在那种舒缓的音乐里,那种淡淡的花香中,我与一个古人神思相牵,那人便是“梅妻鹤子”的林逋。他四十岁厌弃红尘隐居山林,早出躬耕,一箪食,一瓢羹,惨淡经营;晚归茅舍,一盏清灯,和着孤影,浅酌低吟。不羡鸳鸯不羡仙,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求闻达于诸侯。他养鹤,爱鹤如子。他种梅,爱梅如妻。淅沥的秋雨、颤袅的炊烟、如衣的苍苔、如勾的新月,在他的视野里到处意趣盎然。有空山灵雨的浸润和梅妻鹤子的相知,在独坐静思的漫长岁月中,他的思想在潜移默化地伸延、强大、升华,尘缘在冥思中悄然“圆寂”,心境渐趋平和淡远??
  现代人生活在大都市里,看似热闹,其实孤独和空虚得很。熙熙攘攘,为利奔忙;操心劳神,为欲所驭。而林逋看似孤独,其实不然,他是享受着“鸟语在前,花香在后”之盛景的丰盈的人!
  我闭着眼睛,在盲女孩儿有力却节奏感极强的推拿里,感受着那种淡然自在的氛围。
  鸟语在前,花香在后,安抚疲惫的身心,还有什么比这个“灵魂的推拿”更有效的呢?
  注:此文发表于《散文》20XX4期(发表时题目改为《鸟语在前,花香在后》)
  偏心不偏爱
  包利民
  偏心其实是无可厚非的,只要是个人,对一些人,总会有所偏心,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每个人的性情脾气都不同,所以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也不一样,这样一来,偏心现象就容易产生。不说关系一般的,就是亲人间,就是母亲对自己不同的孩子,偏心也是常有的事。
  《红楼梦》中,中秋夜,全家夜宴,击鼓传花,讲笑话。当花落在大老爷贾赦手中,鼓停,贾赦只好讲了个笑话。说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母亲生病,儿子便请来一个根本不懂医理的针炙婆子,婆子说是心火,针炙针炙就好了。儿子大惊,说心见铁即死,怎么能针炙?婆子说无妨,不针心,只针肋条。儿子说,肋条离心那么远,怎么就能针好?婆子笑说,不妨事,你不知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
  也不怪贾赦如此说,贾母对两个儿子的确是不一样的。她对这个袭了官的大儿子不太喜爱,对二儿子却很是喜欢,不但把大儿子的儿子和儿媳妇要来帮着二儿子理家,还看不上大儿媳邢夫人。可是,贾母偏心是偏心,可是,在最后,当大儿子一家被查抄,大儿子被发配在即,这时贾母却仗义散余资,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分给大家,不偏不向,分配分明,并将邢夫人也安排了住处。
  所以说,贾母确实是偏心的,可是,她对儿子们的爱,却一点也没有偏。这也许是每一个母亲的情怀,永远无私的爱。现在独生子女多,父母把爱都集中一个小宝贝身上,反而体会不到那种偏心的感觉。记起自己小时候,每一家都最少三四个孩子,当母亲的,自然有所偏心,多是偏心男孩的多些,家里儿子多,便有了更具体的偏心。可是那些女孩子,不管是当姐姐的或者当妹妹的,却都没有怨言,都悉心照顾着弟弟,或者为哥哥牺牲着自己。而当女孩子们长大后成了母亲,依然也会偏心,可是,对每个孩子的爱都是一样。
  那时农村的条件都不好,每一家都很穷。特别是孩子多了,上学上到一定程度,就得有退学回家务农的。那时邻家有两个男孩,相差一岁,在同一年级上学,都学习特别好,邻家夫妇咬牙把两个儿子供到初中毕业,两个儿子都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这个时候,就必须有一个人要辍学在家帮着干农活,才能供另一个上高中上大学。我们都知道,邻家夫妇都偏心于大儿子,果然,小儿子被迫告别了学生时代,扛起了锄头和父母下地干活。
  我们也知道小儿子心里很是不满,甚至怨恨,毕竟,上大学和当农民,特别是在那个年代,就像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所以,小儿子抱怨父母偏心,也是正常的心理。许多年后,大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外面的大城市中混得风生水起,小儿子却在黑土地上不停地劳作,早已经沧桑满面。后来,有一次在城里偶遇那个小儿子,他已经是一个中年人,提起往事,我问他还怨恨自己的父母吗?他却开心地笑,说早不怨恨了。
  有一年,邻家的母亲对小儿子说:“我知道你怪妈偏心眼儿,把上大学的机会给了哥哥??”那时,已经过去了十年了,可小儿子听了,依然转过头去,不想听。可是母亲却把他的头搬过来,说:“可是我和你爸却想把你留在身边,能看着你长大成家,能一直照顾你!”
  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说起这段往事,小儿子眼睛湿了,他说:“我爸妈虽然偏心我哥,可是,他们对我也是最好的。这么多年,我爸和我妈没少帮我,有他们在我身边,我觉得比什么都好。有时,连我哥都羡慕我,说我能一直陪在爸妈身边??
  当年的邻家夫妇,虽然偏心,可爱却是一直都不曾少给过两个儿子。虽然让大儿子去了外面的世界,可是小儿子却拥有了他们更多的爱。所以,偏心是正常,只要对每个人的爱都一样,就够了。特别是对于当父母的来说,偏心不可避免,可是爱,对每一个孩子,都一点也不会少。
  别太任性了
  风为裳
  “任性”成为年度流行词归功于一位有钱的老大爷。
  老大爷在网上花一千多买了一款保健品。没几天,接到陌生电话,电话里说,此款保健品配药吃着才有效。老大爷便又寄了几千块买配药。不想,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的四个月里,骗子用尽各种借口骗大爷汇款,而大爷也真的做起了人肉提款机,源源不断地给骗子们汇款多达五十多万元。事后,骗子被抓到,大爷说,在汇到7万块时,我就知道被骗了。但我就想看看,他们到底能编多少理由,骗我多少钱。骗子也很沮丧,穷尽了所有理由之后,大爷仍没有停止汇款的意思,他们就把前面的骗局原封不动又演了一遍,大爷居然照样受骗。这简直就是要把骗子逼疯的节奏啊。
  读了这则新闻,网友们不禁感叹:有钱,任性。
  到此,“任性”一词爆红于网络。
  从前,任性更容易用来形容小孩子。要什么东西,不给,就撒泼打滚,哭闹不休。这就是任性。但小孩子是没经过教化的,经过社会教育,经过人生历练,我们身上的任性就越来越少了。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
  很早时,读顾城的诗。记得很有名的一首是《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诗里写道: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顾城也的确是个任性的孩子。他的眼睛单纯明亮,却又跟这世界格格不入。他顶着天才诗人的名号带着裤腿改成的帽子在激流岛上伐树养鸡,也终于还是没能躲过命运的追杀,任性地杀死妻子之后自杀。
  顾城是个太任性的孩子,在他的想象里世界都应该是他手中的玩具,他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当他发现真相并非如此时,他的世界坍塌了,他的人崩溃了。
  任性的人总是太过自恋,由着自己的性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这一点,贾老板绝对是任性的典范。人称“流行音乐小天王”的贾斯汀·比伯一夜爆红,堪称奇迹。这位“90”后的加拿大小子何止幸运那么简单,简直就是上帝的宠儿。他在YouTube上被公司发现签约,20XX3月,刚过完16岁生日的比伯推出专辑《我的世界2.0》,使他首次拿下公告牌专辑冠军。20XX8月,比伯被《人物》杂志评为年度好莱坞最富有的青少年艺人。一路走来,贾老板在年轻人中享有超高人气,粉丝遍布全球,爆红指数一再破表。年少成名的副产品就是自我膨胀。贾老板的任性程度到了他敢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的程度。因酒驾和驾照过期被逮捕,向邻居家投掷二十几颗鸡蛋,并当街辱骂邻居,在录音棚传出不雅照,和精灵王子奥兰多在餐厅里争风吃醋打架,他甚至向警察坦陈他醉酒嗑药??
  对于这个任性的小子,美国人终于不高兴了。数十万美国人在白宫网站上请愿说贾老板是个“危险、鲁莽、败坏、嗑药”的坏小子,会带坏小朋友,要求取销他的绿卡,赶他出境。美国人民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我家小孩都拿你当偶像,你这么玩,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我家小孩怎么管?
  美国人也很任性,他们杜撰了一些假新闻,到街头现场采访贾老板的粉丝。一个问题是,比伯的新宾利轿车要用小海豹的皮做轮胎,爱护动物组织对此不满,你们觉得爱护动物组织的做法怎么样?一个粉丝答:我觉得这是比伯自己的选择,别人不该跟他过不去。哎呀,我去!一向标榜最爱动物的美国人都开始因为比伯不要信念了。
  另一道题也很有意思:你觉得比伯可以把他的新法拉利停到残疾人专用车位上吗?粉丝的回答爽快至极:当然可以啊,他的法拉利太酷了。电视台又接着问:如果一个残疾女士也要停车,而比伯已经把车位占了,你会怎样?粉丝理所当然地说:等着啊,他是比伯啊。他就是神啊,我会轻吻他走过的地方。
  得,整个一个脑残粉,动物得为他牺牲,弱势群体得为他让路。不知道任性的比伯听到这些粉丝任性的回答,是得意还是会心生愧疚。所有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伯接受罚款,被判缓刑,还要接受社区服务和12个课程的“愤怒管理”,这也肯定不是全部,粉丝不会一直失去理智,也不会道德无底限,任由他一味地任性下去。等到谁都烦了贾老板的任性时,他拿什么拯救自己的未来呢?
  小时候,可以打滚哭闹向父母要来很多东西,那种小任性,还可以说是可爱。对自己父母亲人任性,他们也许还会包容你。可步入社会,人家凭什么忍受你的任性无理呢?毕竟这是个有规则的社会,如果每个人都任性起来,这世界可不就乱了套吗?所以,即便你是个任性的孩子,即便你身上满是棱角,也请学会收敛,也请学会尊重,也请学会礼让。那些无限度地放大自己,忽略别人感受的人,最终会被任性这把利刃伤到。
  毕竟,不是所有的人生都能负担得起任性的。
  那些动人的风雅
  崔修建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个街角,我见过一位特别的艺人:他年轻,个子细高,西装革履,扎一条红色领带,皮鞋擦得锃亮。他身旁放着一只漂亮的长笛,却从未见他吹奏过一次。他端坐在阳光里,轻轻吹着一支耳熟的乡村口哨曲,一双灵巧的手,三下两下,便用麦秸编出一只形态有点儿夸张的蚂蚱。最让我惊讶的是,每编好一只蚂蚱,他都会给它起一个非常亲切的名字,仿佛它们都是自己心爱的孩子。我将目睹的那一幕风雅,讲给一位大学的同事,他说:“在欧洲,我也经常会被一些风雅感动。”同事在法兰克福大学讲学期间,结识了一位高龄的学生,她71岁了,是从保洁员的岗位上退休的。同事很惊讶,她居然走进他的课堂,饶有兴趣地听他讲中国古典文化,认真地做笔记。课间,她问了他一连串问题,像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小学生,对他讲的内容,她孜孜以求,似乎很多问题都想一探究竟。同事耐心地一一解答了她的问题。她从兜里掏出一朵鲜艳的蔷薇花,送给同事:“谢谢您,我从您生动的讲述里,闻到了淡淡的花香。”
  瞬间,一股特别的感动,拥抱了同事。他讲了那么多年的课,第一次惊喜地听到有人说,从他的课里闻到了花的芳香。
  与同事毗邻而居的布朗教授,是一位著名的化学家,也是一个心地特别善良的老头。
  有一天,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小男孩,抱着一个金鱼缸,来向他求援: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三条金鱼突然打蔫了,好像生病了,不进食,也不愿意游动,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
  布朗教授仔细观察了好半天,似乎也没能找到真正的原因。于是,他为鱼缸换了清水,又补了氧气,还拿来了金鱼最爱吃的食物,结果却依旧如故。
  小男孩的眼睛流露出明显的失望:“难道它们真的要死了吗?”
  “也许它们只是累了,想换一个地方长长地睡一大觉,让它们在我这里休息一天,好吗?”布朗教授抚摸着小男孩的头,柔声地提了这个建议。
  小男孩很信任地放下了鱼缸,转身回家了。
  第二天,小男孩早早地来敲布朗教授的门。他欢喜地看到,三条金鱼正在鱼缸里活泼地游来游去。好像一觉醒来,它们又精神抖擞了。
  小男孩开心地说:“我跟妈妈说过,它们不会死的,我真的说对了。”
  “孩子,你说得很对。”布朗教授面带微笑。其实,他第一眼就看出来了,那三条金鱼感染了一种很厉害的疾病,已无法疗治。但他没有说明,还煞有介事地那样忙碌一番,只是不想让小男孩伤心。他留下鱼缸,到市场偷偷换了三条一模一样的金鱼。
  更让同事感到意外的是,布朗教授将那三条病死的金鱼,埋到校园里的一棵樱桃树下后,双手合于胸前,口中念念有词,为它们默默祷告了一番,才起身去实验室。
  布朗教授对小男孩的悉心抚慰,对金鱼生命的尊重,在细微之处,展示的正是知识分子的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风雅。
  还是在荷兰,两个从打谷场归来的农民,踏着夕阳,在秋日柔软的田埂上,慢悠悠地走着。一个拍着另一个的肩膀:“兄弟,我们先去喝一杯咖啡,然后,我们坐火车去城里,欣赏一下那里的月光。”
  劳碌后的农夫,喝一杯咖啡,已是十分风雅的事了,竟然还要搭乘火车,去城里欣赏一下别有风味的月色,更是令人惊叹的风雅啊。
  没错,谁都可以活得风雅一些,都可以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风雅。风雅,也从来都不与年龄、身份、职业、教养等密切相关,而是与人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一个人的风雅,正是其心灵纯净、品位卓越、境界脱俗的生动写照。有风雅润泽的生活,会多一份情致,多一份令人舒心的美好。而许多人的风雅,汇聚在一起,则能折射出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时代特有的文化风貌和情趣。
  心灵的皱纹不必抚平
  崔修建
  那年,我去湘西旅游。在一个小村里,我看见一位面目安详的老人,坐在一棵老槐树下,微眯着眼睛在打盹。不远处,有两只鸭子正悠然地踱着方步。
  我走到老人跟前时,他睁开眼,很随意地问了一句:“年轻人,从哪里来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de6f6b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9.html

《名家叙事性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