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刻价值浅析

发布时间:2020-05-20 22:12: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泰山石刻价值浅析


———————————————————————————————— 作者:

———————————————————————————————— 日期:

泰山石刻价值浅析-旅游管理

泰山石刻价值浅析

石刻是我们了解中国历史非常珍贵的材料,泰山是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是中国最早刊刻大型文字石刻的地区之一,泰山石刻的书法价值历史价值等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她不仅是一部书法史更是一部中国史的缩影。

泰山作为我国首个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有其特殊的文化意义。2007年1月经中华书局出版的袁明英主编的《泰山石刻》(十卷本),由季羡林先生亲自作序“泰山,世界上没有哪座山能和她相比,其原因,就在于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到现在,人类进步的脚步都能在泰山上反映出踪迹,之所以如此,应归功与泰山石刻。” 泰山石刻的价值是综合性的,在此做简要的归纳总结。

一、宗教价值

泰山是中国古代的宗教圣地,由于地理位置因素,泰山与孔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后起的佛教道教都把泰山作为重要的传播中心,所不同的是泰山不是一座传统意义上的佛教名山,佛教在泰山的地位相对于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稍逊一色,但是相对于菩萨道场的四大名山来说,泰山的文化包容性更为广泛。泰山宗教文化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儒家佛教道教三足鼎立,佛教与儒家、道教三家在泰山的发展过程中难免有摩擦,更多的却是相安相融,亲密无间。因为具有天然的自然美景,泰山很早成为佛教寺院的聚集地,北朝时期成为北方佛教的传播中心,因此,泰山保留了浩瀚的与古代佛寺相关的石刻文献,构成了泰山时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为突出的特质在于石刻佛经,有历史悠久的北朝摩崖刻经,还有碑幢塔柱刻经以及一些寺记、碑碣等,按照内容划分可以分为四组,分别是:摩崖刻经、碑柱经幢、龛窟单尊造像记、寺庙记述。其代表作有经石峪摩崖石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租来山映佛崖《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节文,租徕山光华寺遗址《十八空》与《佛名》。同时儒家在泰山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最显赫的标志就是岱顶的孔子庙,孔子崖上的刻石称“泰山为岳中之孔子,孔子为圣中之泰山”。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在泰山占据主导地位,其大小建筑不计其数,比较有名气的有岱庙、碧霞祠。王母池的唐代双碑详细记载了唐朝皇帝派遣道士道泰山设坛祭祀的经过,如:“显庆六年二月廿二日,敕使东岳先生郭行真、弟子陈兰茂…….奉为皇帝皇后七日行道,并造素像一躯,二真人夹侍。”这一系列的题记表明唐朝道教的兴盛,同时有记载元代的道教大师丘处机的弟子妙真大师在泰山传道,现存岱顶的《长春观记》即是证明。明清时期,大规模的朝山进香活动兴起,长盛不衰,据说碧霞元君法力无边,有求必应,善男信女于是“咸奔走元君,近数百里,远数千里,每岁瓣香岳顶数十万众”,道教在泰山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二、书法价值

在泰山时刻中,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争奇斗艳,各有千秋,是当之无愧的书法宝藏。2007年9月,中国书法协会命名泰山为“中国书法名山”。从岱庙到岱顶,在登山的主道上分别以草书,篆书,楷书,隶书题写了杜甫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岳》,基本囊括了中国书法的主要字体,同时再现了杜甫此诗的四个不同境界。《泰山石刻》是泰山众多石刻中影响深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其字形长方且笔画如筋,外拙内巧,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岱庙内保存的《衡方碑》、《张迁碑》代表了汉代隶书的水平。北齐的《泰山金刚经》,唐朝欧阳询的《房彦谦碑》、李隆基的《大观碑》,宋代《大观圣作之碑》,明朝《玄帝宫碑》,清朝《杜甫秋兴八首》等为泰山书法的经典之作,其中经石峪摩崖的《金刚经》字体遒劲有力,雄浑古穆,虽然以隶书为主但是兼具草书的洒脱和篆书的韵味,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称赞,康有为称其为“榜书之宗”。同时书法艺术与宗教文化紧密相连,经石峪的《金刚经》既没有剑拔弩张的戾气也没有雍容华贵的媚态,静气宁神,如佛家弟子风神淡泊,体态安详,具有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

气魄。

三、审美价值

泰山石刻往往和周围的景观相融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智慧结晶巧妙搭配,互相辉映,不刻意牵强,不虚伪造作,自成一体,产生出意想不到的美感。其自然与人文景观最为协调的景点首推经石峪,古人在此处题刻颇具审美眼光。经石峪不仅有宽阔平坦的石坪可供题刻使用,而且四周环境优美,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明朝崔应麟曾经题诗赞美经石峪“晒经石上水帘泉,谁挽银河落半天。残月控钩朝挂玉,长风吹浪昏凝烟。梵文溅沫高还在,曲径流之断复连。造胜具殇恣幽赏,题诗愧乏笔如椽”,可见此处尽得天地之精华,有山有水,有情有景。

四、历史价值

泰山石刻是了解中国历史的一座石山,泰山石刻是一座沉默的中国历史博物馆,泰山石刻的内容上至封禅祭祀、御制诗文下至修建记事,刻经、墓志造像、题景楹联等,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说泰山时刻不仅仅篆刻了泰山的历史,同时也篆刻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泰山范围广阔,近些年陆续发现一些非常珍贵的地下石刻,比如北魏的《羊祉墓志》,《羊祉夫人崔氏墓志》等等,可以为我们研究南北朝历史问题提供帮助,并且使泰山地区的石刻种类更加丰富完善,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石刻的发展史以及古代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普照寺冯玉祥的题配画诗碑详细刻画了20世纪30年代时泰安人民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是当时泰山周边地区生活的真实写照,写人叙事刻画细腻风趣幽默又饱含同情,可谓“画是老照片,诗是风情画”为我们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提供了最好的素材。泰山上有关农民起义的石刻,是其石刻家族中十分特殊的一类。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实况。

五、文学价值

中国历代文人有登临名胜古迹题诗刻字的传统习惯,泰山作为“五岳之尊”“天下一名山”自然成为文人墨客欣然往之题刻密集的地方。虽然大多数石刻并不是作者本人亲自题写的,但是却向世人展示了原作者在登临泰山时的情怀与寄托,也从侧面体现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缩影。泰山石刻不仅题刻的书法字体不同,不同时期的题刻反应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泰山大观峰是是一个天然的书法展览厅,“青壁丹崖”是一处有着特殊历史意义的题刻,这里镌刻着三个朝代四位皇帝的御书,分别是:唐玄宗的《纪泰山铭》,宋真宗的《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之銘》,清朝康熙皇帝的《云峰》题刻以及乾隆皇帝的《登岱诗》二首,如此规模庞大的皇家御笔在中国任何一个风景名胜区都是绝无仅有的。宋真宗在历史上虽然作为皇帝的评价并不高,但是其文学书法造诣却得当时及后人的一致认可。从《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之銘》中也可以一窥其文学素养,对历代文人有较深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诗仙”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天宝年间他在泰山期间写下诗赋《游泰山》六首,由日本书法家柳田泰云所书,树立在岱庙的遥参亭。“诗圣”杜甫一生漂泊,于开元年间游历齐鲁大地,登临泰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岳》,全诗气势雄伟壮阔,用词绝妙精当,结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于哲理,抒写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

由于年代久远自然侵蚀以及实事变动人为破坏,泰山石刻的保护也面临很大的挑战,泰山作为中华民族的“圣山”不仅是华夏民族发展繁荣生生不息的见证,也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瑰宝,我们要充分认识泰山石刻的价值,以期更好地保护利用,不管是作为科学研究或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合理利用,保护性开发是其基本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这一人类瑰宝永续传承到子孙后代。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df74b95a7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9.html

《泰山石刻价值浅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