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补短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03 03:48: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取长补短的故事

背景描述:

在生活中,我们都希望自己在人们面前是的完美无缺的,尽最大努力来展现自己的长处,而对自身存在的不足总是掩埋起来,使自己以完美无缺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用一个成语来来概括,就是“扬长避短”。

但是对于我所从事的幼儿教育来说,扬长避短则不适用于孩子们,而取长补短则更利于孩子的发展,因为他们是纯真、率直的。他们在我们的面前展示的是真实的自己,毫无大人们的虚伪做作。他们都有着形形色色的优点,也存在着种种的不足。如果我们只着重于他们的优点而忽视他们的缺点话,时间一长,他们的不足或短处就不会得到锻炼,从而变得愈发的不足。这些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己存在的不足而对自己失去自信。

故事描述:

张凡是中班的小朋友,好强好胜,干什么都认“死理”,做事情随心所欲,特别犟,特不合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犟驴”。

这天我组织孩子到户外做游戏,所有孩子都出来了,就只有张凡还在积木区里搭拼积木。我就让芳芳去叫他。可没一会教室里传出芳芳的哭声。我跑过去一看,两个孩子扭在了一起:张凡死死地扯住芳芳的衣服不放。我赶忙过去把他俩拉开,“张凡,快来。玩完游戏再来搭拼积木好吗?我们都等你啦”。“不去,就不去。”询问原因:“张凡,芳芳来请你一起做游戏,你为什么不去?还把他弄哭了?”张凡故意把头扭到一边,脸涨的通红“我就不去。”于是我就走过去,拉住他俩的手,“好朋友一起玩,我们一起去做游戏好吗”可是他却紧紧地握住自己的手,涨红了脸,便拼命向后躲边大声的说“不用不用就不用!”我试图说服他,他反复就一句话“不用不用。”任我怎么拉都不走。

由此可见,张凡身上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自我为中心,任性、不善于与人交流比较孤僻。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张凡的父母因为长期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孩子过着游击战似的生活,今天跟奶奶住,明天跟姥姥住。长辈的娇惯致使他脾气变坏爷爷奶奶对他过度宠爱,长辈是他的“专职玩伴”,被他呼来呵去在与同伴交往中也有猜疑孤僻的倾向。这个长期处于孤独环境中的孩子,上学期因插班进来,不认识班上的小朋友,也不愿意主动和人讲话,与人交往。陌生的周边环境,陌生的人际环境,使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群。

通过观察我发现这孩子虽然孤僻,但是非常聪明,在积木搭建方面的能力特别棒。我意识到对张凡来说,单纯的说教并不能帮助他解决实际性的问题。我决定利用他搭建能力强的这个长处,先慢慢的帮他在小朋友中间树立威信,让小伙伴们真正的亲近他,接近他。

于是在活动区活动时,经常有意地把他搭建的作品作为范例进行展示。让孩子们参照着拼搭。刚开始时他是为了喜欢该游戏而勉强和同伴在一起玩,但在与同伴的合作过程中,慢慢地体验到了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张帆好强好胜的性子被我调动起来,游戏的兴致很高,每次都能搭拼出令人惊奇的作品。一段时间以后,班里的小朋友对他表现出很大的崇敬,有些小朋友开始主动找他交流。我就鼓励他与小朋友一起探讨更好的搭建的方法。时机成熟后,我又安排他到积木区做的总指挥,负责领导整个来积木去玩的小朋友共同合作搭建完作品。渐渐的,他的身边有了崇敬他的粉丝。就这样,张凡喜欢上了和同伴一起合作的游戏,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还可以在小朋友面前露一小手,品尝一下当主角的滋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有意识的安排了 “我是小巧手”、“我真的很不错”等针对张帆长处的一系列的活动。并对他的丁点进步及时进行鼓励。在班级每次练习和比赛后,都会把他的进步细节用相机照下来,张贴在宣传栏中,让家长和小朋友共同见证他的进步。现在他体验到了同伴、老师的关爱,感受到了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木然的表情已失去,灿烂的笑容悄然而至。

张凡的成功转变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好玉,是一块未经雕琢初始玉。

故事分析:

这类孩子多数是没有和小朋友一起玩的经验,在家庭中,都是成人顺从他。在班里,我们也可以帮助幼儿协调和小朋友的关系,教给他一些和小朋友交往的方法和技能。对于做事情随心所欲,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爱逞能的孩子,我们也要告诉他:你这样下去,没有一个小朋友会和你一起玩了,老师也不会喜欢你的。我们还应利用孩子的从众心理,举行一些活动,使他看到整个班级是团结的、守纪律的;孤独、执拗是不受欢迎的。就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同化于集体之中

同时,我们老师也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学会用正确,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老师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家长节假日要常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串门,多为孩子提供交往锻炼的机会;鼓励孩子欢迎主动上门来玩儿的小伙伴,并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游戏和感兴趣的玩具等。

故事反思:

孩子们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我们要注意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和不足,观察了解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分析了解他们的个性,掌握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做到因材施教,做到既要保护幼儿张扬的个性、长处,又要矫正他们的短处。这样才能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从这个孩子成功转变的案例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充分的利用孩子们自身的优点,巧妙地设计安排活动,就能够将他们融入自身存在的不足融进彰显他们长处的活动中去。这样不但能更好的发扬孩子的长处,而且还能针对他们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有的放矢的锻炼和帮助,使他们的长处更长,短处得到弥补,从而使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对于幼小的儿童来说,我们尤其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因为,一件细小的事情就有可能藏着一个大问题。我们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捕捉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出现问题应及时分析原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使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案例评析:

从教育心理学说,教师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幼儿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取长避短”的教育事例,记录了教师巧妙利用孩子的长处来弥补自身不足过程。教师在活动中要充分分析幼儿自身不足和长处,利用幼儿自身的优点潜移默化地转换不足,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技能传授而不注重能力培养的顽疾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激活幼儿的学习兴趣,重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方能取得教育的成功这个案例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给每个孩子都创造了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理务关镇中心幼儿园 曲秀华

评析者:赵吉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e097503b52acfc789ebc9d7.html

《取长补短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