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写作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24

发布时间:2019-05-05 22:37: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届二轮复习 写作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业、银行业、出租车行业等面临挑战,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

材料二:

   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

材料三:

   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得到人们的追捧,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应该有着怎样的思考和选择?作为高三毕业生,请你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在班会上发言,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顺时代大潮,扬人生风帆

   时代大潮奔流入海,个人的发展正处于历史的三峡,其间水域开阔却也暗潮涌动。

   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语境下,再有远见的智者也难以望到尽头,再有定力的老者也难以忽视这滚滚而来的波涛汹涌!就如何在当下时代规划职业生涯,我有以下浅见:

   包容开放,取精去芜,发现丰富多样的人生选择。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崛起,将时代列车推向生死时速的快车道。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新兴产业一夜勃起,“共享经济”曾几何时还被轻视和嘲笑,“大数据”的到来也一度被定为痴人说梦……还有无数如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都实现了从零到繁的突跃。这就意味着,此时此刻正有无数仍不知名的事物,很有可能在明天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由此观之,怀有一颗包容的心,接受了解新兴职业,将给我们的人生规划带来更多选择。

   创新求异,勇于改变,跟上时代发展的快节奏。作为中国人,我们格外清楚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弊病,“闭关锁国”的惨痛教训时刻警醒着我们“原地踏步就是退步”的通俗道理。作为人民出版社前身的商务印书馆就是顺应时代潮流,敢于创新发展的典型范例。从最初只印书不出书的小商务所,发展为今日的行业巨头,期间还遭遇敌军四次炮轰,它的成功不仅是创新驱动带来的发展生机,更重要的是坚持为国民提供思考力的不变信念。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当下时代的繁华多样中,创新的是形式与方法,不变的是初心与本质。

   最后,求同存异,不妄自菲薄全盘否定传统行业,应当是在新时代新产业环境下需要我们始终牢记的。正如“章丘铁锅”的意外走红,“磨刀手艺人”的惊世之作,以及“吹糖人”、“皮影戏”的经世不衰,都彰显了传统行业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民俗风尚的绝对魅力。这是当下再高新的产品所无法取代的魅力。它们一直存在于人们记忆的最深处,是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这样的职业,绝不能被轻视,更不能被同化!而我们所要做的是给它们包上时代的外衣,例如纪录片的播出或与科技的融合。总之,我们应该铭记老行当的绝对意义,避免追求新生产业而舍弃根本,丢失初心。

   时代大潮川流不息,发展道路四通八达。我们当扬起人生风帆,或逆流勇进,碰撞激情火花;或顺流而下,行稳致远!

 

立足自身,回应时代激变

   古人有言:事异则备变。面对着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进程,如何处理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时代发展的关系,是每一位准高三毕业生不可逃避的问题。

   时代风云本是一条浩浩荡荡前进的大河,从未停歇。近年来随着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新兴产业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许多从前的“吃香稳定”工作带来棒喝一击。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看到此种“新生与淘汰”间的合理性,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亦是不可扭转的趋势。

   在正确对待历史发展潮流的基础上,我们再来思考风云际涌下“人”的立足点与发展点。

   无论是阿尔法狗秒杀大众围棋高手,还是沙特阿拉伯机器人公民“索菲亚”引发的“恐怖谷效应”,都在世界范围内对机器智能、科技发展的恐慌。但在我看来,如今的大数据、智能时代是挑战更是机遇。一系列新职业应运而生,不仅种类多样且分工更为细化。如果说“文艺复兴”将关注点转向为人,那么“智能时代”则有助于将人的关注提升至更高的品质追求上。于我们高三学生而言,可供选择的专业领域更加多元。虽一些传统工种面临淘汰,但那大多是重复性、规律性、可模仿性的工作,相对应的,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精细化、技能化,为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斑斓色彩。

   以上是立足在世界范围全球进程的探讨,让我们把目光收回国内,亦会发现许多值得注意的职业闪光点。

   老行当“铁锅锻造”因纪录片重回人们视野;手艺人藤椅编制技术再博取众人眼球;更有街角巷道的民间风味制作重赢人们青睐……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今日,中国的传统工艺并未因为“时代久远”而“色老珠黄”,反因“历史悠久”更具人文底蕴。此等传统工艺重焕生机给我们亦有珍贵启示:唯有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与特殊性,且与时俱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纵使风云激荡、波诡云谲,纵然时代竞争与社会焦虑与之而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要学习老子式的澄澈清静,亦要有希腊狄俄尼索斯式的郁勃汪洋,这是最为重要的心态塑造,此为其一。

   其二,提升自身技能应对挑战始终是不渝真理。最后,绳其祖武,关注老祖宗的传统工艺并联系考虑自身实际以做出职业规划。

   史铁生有言:生命的挫折须臾常在,挑战却不可或缺。唯有向上向善,以不断的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方能做出合适自己且有益社会的职业选择。

   “纵使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愿你我成为国家栋梁。

解析:题意: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前,许多新行业正在诞生,许多老行业正在消亡,也有很多传统老行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高中生,我们该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选择自己的职业,规划自己的末来?

立意1:拥抱新时代,面向未来规划职业,避免成为时代发展的炮灰。

立意2:坚守老传统,价值永流传。老行业淡出人们的视线,并非真正意义的消亡,很多老行业只是从生活必需变成了文化审美。

立意3:将对立的两面合二为一,用科技点亮传统老行业,老行业、老职业之所以老而经久不衰,尤其经历史沉淀永不褪色的精华,然而在口口相传和经验传递的的农耕时代,常常由于天灾或人力因素而消逝,。我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传播的力量,让老行业走到更多人面前,焕发出新的光彩。

立意4:选择新行业,心怀老传统。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科技怎么演变,我们都不应沦为工具的奴隶,人类最古老、最传统的行业,莫过于对人类心底真善美的需求。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91954,在北京爆发了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运动,史称“五四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材料二:1939,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

   材料三:1979年初,邓小平同志强调:“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材料四:201852,习近平同志同北大师生座谈时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作为身处前所未有的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学子,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立足自身,联系现实,完成一篇以“青年学子该做什么样的奋斗者”为主题的演讲稿,在你所在的班上作一次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砥砺奋斗,不负芳华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砥砺奋斗,不负芳华。”

   青春为何?“青春”是一个洋溢着活力的名词。“青”,给人以青绿、青萃之感;“春”,春天,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正处于青年时期、正青春的我们,就似化学反应中的活化分子,有着火一般的激情与永不停息的热情,那跳动的脉搏,奔腾的血液中无不彰显我们的能量与活力。

   青春为何?青春,也是一段弥足珍贵而又飞逝的岁月。日本作家渡边和子曾言:“我看见那些岁月如何奔驰而过,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日子就在这春冬的交替更迭中悄然流逝,似掌中沙、梦中境。同样地,正值芳华的我们,也不会青春常驻。如何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绝代芳华,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奋斗!

   1939,毛泽东说:“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今人时常谈论价值,那么有价值的是什么?是财富?是健康?是亲情?诚然,这些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价值不菲,但是,依愚之见,最有价值的,莫过于一个人为了追寻他心中的价值而奋斗不止的过程。而青春,正应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青春何为?奋斗!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安德烈纪德在《人间食粮》一书中写道:“你不知道,为了对生活发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其实,不仅仅是生活,我们周遭的一切事物,其本质上都是物质,物质是乏味的、无趣的。于是自然地,一个人的内心的满足感以及幸福感将会直接取决于他为了使这些物质变得有趣、变得有意义付出了多少,换言之,他奋斗了多少,同理,青春也需要我们用矢志不渝的奋斗来为其增光添彩。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诺贝尔奖的各奖项获奖人员依次揭晓。其中纵然有已逾高龄的日本科学家,可也不乏来自美国加州理工的年轻女科学家。一位女性,青春对她意味着什么,我想大家都明白。而唐娜斯崔克兰和阿诺德毅然将自己的宝贵年华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为了全人类的福祉而奋斗,这样的青春,难道不比花容月貌更有意义,也更值得称赞吗?(在强大的理据论据之后,事实论据顺势而出。)

   习主席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者。”所以,让我们一起砥砺奋斗,不负芳华吧!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所选材料都是较为热门的话题,都是国家领导人对于青年人和奋斗者的寄语。写作任务十分明确——阐述自己对于“青年学子该做什么样的奋斗者”的观点,也就是说青春应该怎样度过,青年人要追求什么,青年人为此应有怎样的姿态和行动。另外,对于班会发言稿的语境要求也不可忽视。该命题有一定的限制性,“作为身处前所未有的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班会的发言稿”等内容限定了写作者的身份、读者的身份,写作大背景以及小情境;“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以上材料”指关于五四运动、毛泽东、邓小平以及习近平四个材料,这是考生展开联想和思考的触发点。“立足自身,联系现实”,考生可以就自身的梦想来谈,也可以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谈,无论切入点如何,只要观点明确,自成其理,都可视作佳作,写作时要扣住“模范”“奋斗”“先锋”“梦想”等关键词,精准立论;以“青年学子该做什么样的奋斗者”为主题,这个主题要与“以上材料”有机结合,要有明确立意,不能泛泛而谈,命题人努力规避套作,所以在材料、说明等文字中已经严加限制,考生不加辨析地生搬硬套会导致跑偏。材料也有开放性,“联想和思考”是考场作文构思的两把钥匙,考生既要对相应材料进行思考,发掘其主旨,也应该用开放性的视野,将材料与自己的阅读积淀相结合,从而激发思想的火花;选取的材料,既有历史领导人的寄语,又有当前领导人的嘱咐,从而形成了抚今追昔、时代契阔的思想空间,极具张力的时代强音,打开了青年人奔放的人生思考,这与“立足自身,放眼现实”一同构成时空感悟,命题用意深远;“青年学子该做什么样的奋斗者”的主题是开放式的,可以从其中一个角度切入,或阐述在如歌的青春时光应该不懈地追求,或为绚丽的青春篇章抒写奋斗的答卷,二者综合更佳。综合材料和写作任务,可以提供以下参考立意:

角度一:青年人要争当模范,敢做先锋,不做人生的旁观者、犹豫者、懈怠者;青年人要大胆追求梦想并实现梦想。

角度二:青年人要为梦想而奋斗,因为奋斗的青春最富足,奋斗的青年是幸福的;青年人要为梦想而持续奋斗,因为梦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追梦之路并非坦途。

【点睛】多则名言选择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每一则,而且要找到关联,综合立意。这就增加了审读量,也赋予了考生选择权,要求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理论上说,选择两则或三则,会出现若干组合;即使选择相同的两三则,也因理解的主观差异,形成多样化立意,这就给考生提供了选择和创造的思维空间,大大降低了作文的雷同性。在所有材料作文中,相对于新闻事实、寓言故事、漫画来说,名言名句的难度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它言简意赅,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另一方面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缺少具体的指向性。这就需要考生认真理解其内涵并联系生活明确其外延。当然,高考题中出现的名言名句,其哲理还是相对好理解,以便学生有话可说。

这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大致分为这样几步:

一、逐一解读名言的内涵外延。所谓内涵,是名言本身所说的意思,所包含的哲理。解读是为作文立意做准备,因此不能停留于内涵的准确把握,还要初步联系社会生活,即弄清名言适应的对象或范围,为后期的立意和选择打下基础。

二、寻找名言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解读,不同名言之间最容易关系的句子可以先进行“组合”。理论上说,任何两两组合都是可以的,只要能找到其关联。多数考生可能以相关、相似或相反的两句来构思立意。如果以某两句为主,把相关的第三句加进去,立意的高度会更与众不同。

三、综合两三句提出中心论点。仅仅将有关的两三句找出来,找到其关联的点,还不能“立意”。要综合其内涵与外延,针对个人或社会,提出一个基本的看法,即站在这几个名人的肩膀上去审视人生或社会。从逻辑上,两三则名言之间有“主次共建、相辅相成、正反对照、互为补充、条件因果、相互转化”等重构关系。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

   ②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③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

   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⑤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不够时,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脱愚重于脱贫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不足温饱的民众还有8000多万,经过30多年的努力,贫困人口已下降到2000万左右。当然,如果加上没有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人口,脱贫的问题仍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可忽略的重任。

   然而,值得提醒的是,我国贫困人口数量之所以众多,其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是,长期以来,我国处于闭关自守的状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封建愚昧的意识和愚蠢的思维方式始终制约着人们的头脑。公众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素质不高,长期从事着落后耗力的劳动,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难以辨别复杂的是非。当前国际上重大事变提醒我们,不仅落后要挨打,愚昧也要挨打;在愚昧的基础上,也无法摆脱贫困和落后。

   贪污腐败现象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巨大阻力,然而要清除这些腐朽的现象,必须着眼于擦亮公众的眼睛,使他们对种种腐朽现象提高辨别能力,并予以揭露,依据法律予以严惩,才是一条必然的、有效的途径。近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于各种腐朽行为虽有法律法规制止,但实际上依然是通行无阻,且有某些权力的保护和助长,而揭露批判种种腐朽行为却常常受到某些不成立的借口的阻拦。比如,时下算命看相以及勘测风水、非法行医的“大师”及某些伪科学被许多公众崇拜得五体投地,得不到正规有效的取缔。这些正表明了脱愚问题、提高文明水准,已经时不我待。

   至于脱愚,应该包括摆脱愚昧和愚蠢两个方面。

   摆脱愚昧,是指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文明道德水准,让那些腐朽现象、假冒伪劣产品和欺骗花招没有生存的土壤。尽管我们的教育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一则没有普及到原有知识贫乏的弱势人群,导致像张悟本的《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这样连语句都不通的烂纸堆竟然能够堂而皇之地出版和销售;再则,教育工作仍是以训导为主,不善于启发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材却缺少先进的科学内容,“读书无用论”仍在不知不觉中起着腐蚀作用。

   摆脱愚蠢,是指让公众掌握先进的科学思想方法,提高对不科学的事物的辨别能力。当然这需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作奠基石。尤其在当前,现代科学技术在世界上迅猛发展,并且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有的文化学历并不低的人,却不能识别种种招摇撞骗的恶劣行径。有的认知脱离现实,空泛论事,事实不明、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结论走偏;有的遇事自以为是,自命不凡,以感情、地位、金钱论是非,习惯宣泄,动辄走极端;有的处事为了捞取自己的利益,抛开相关的科学常识,以时髦的名词语言为幌子,甚至去为假冒伪劣推波助澜。更多的行为是,利用多种时尚的语词,专门针对弱势群体,招摇撞骗,博得力挺,捞取利益。

   总之,脱愚是一项艰巨费力的长期任务,需要有识之士的艰苦努力,争得相应的话语权。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多材料作文题。分析此类作文题时,考生首先应该弄清楚每则材料的内涵或实质。材料①讲的是贫穷的负面意义,贫穷导致个人志向变小。材料②和材料④都紧扣当今“脱贫攻坚”的热点,讲的是脱贫的观念和方法:主观上激发贫困者的脱贫意识和决心,客观上扶贫、脱贫要精准。材料③讲的是对贫困的认知,认为智力的贫乏才是最糟糕的贫困。材料⑤讲的是人们缺少某样东西,会对认知和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五则材料中,①③的关键词为“贫困”。②④的关键词为“扶贫脱贫”,⑤的关键词仍为“贫困”,并将贫困的范围扩大到缺少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方面。

根据对五则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以确定材料隐含的关键词为“贫困…扶贫脱贫”,因而作文题立意可分为两类:一类谈对‘‘贫困”的认知,一类谈对“扶贫脱贫”的认知。而对“贫困”的认知,有助于指导“扶贫脱贫”,所以建议考生写作时将两者联系起来,这样既能让文章更有深度,又贴近当下我国“脱贫攻坚’’的现实情况,体现其现实意义。

参考立意:①扶贫先扶“智”;

②扶贫先扶“志”;

③有“志’’与“智”,方可脱贫;

④人穷则志短;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e2725b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5.html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写作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2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