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

发布时间:2018-02-28 17:49: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                
[第一组(按诗体分类)]
()咏史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
 ()边塞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王昌龄《从军行》
 
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杜甫《兵车行》
 
 ()山水田园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杜牧《山行》
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陶渊明《归园田居》、
王维《山居秋暝》
 
()离别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李煜《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李白《赠汪伦》,柳永《雨霖铃》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
 4.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孟浩然《宿建德江》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
()忧国伤时
    分类     示例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官绝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建功报国
    分类     示例
1.建功立业的漫望。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分类     示例
1.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
    分类     示例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弃疾《永遏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送别之情
    分类     示例
1.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禁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抱负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集锦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不见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不见,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是视觉角度;是听觉角度;分为动态和静态;是触觉角度。
           高考语文阅读题和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满分公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答案见资料P50)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何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e3067e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02.html

《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