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网络世界-初识因特网》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9-08-28 04:34: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奇妙的网络世界――初识因特网》说课稿

各位领导、同仁:

下午好!

我叫任国军,来自汨罗市弼时中学,我说课的内容是《奇妙的网络世界――初识因特网》。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写意图、地位和作用:

《初识因特网》是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初识因特网》这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它和本单元的《使用资源管理器》以及《画图程序与使用》同属基本技能的培养,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任务中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有了现代信息的冲击,《初识因特网》的学习,必将更加激起学生对奇妙的计算机世界的无限向往和探索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兴趣。

(二)、教材处理:

本节教材编排了打开浏览器浏览网页、保存网页和即时通讯软件的作用等三个实践活动,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对教材作了如下的处理:首先,将实践1和实践2有机整合成一个任务:用IE打开中国科普博览网,阅读并保存“神舟七号”宇宙飞船的有关知识,因为神七热潮的余温犹存,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了,合作探究的热情顿时高涨。在探究的过程中,我激励学生多猜想、多试验,力争从多角度解决问题,找出一种方法,再试另一种方法,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次,我设计的第二个任务是利用飞鸽传书发送刚才保存的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文字或图片给你的好朋友,这样既探究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又培养了学生整理有价值信息的能力,还促进了友谊的交流,同时团队合作的精神也得以加强。课堂上同学们那种愉悦、自信、成就感溢于言表,让我感动,那为了知识的运用而争得面红耳赤的精神,让我为拥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自豪!

教材的最后总结按部就班,我则在此基础上引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劝诫学生将网络当作学习的工具,树立计算机是人操作的观念,杜绝沉溺网络、网络操纵人的现象,从而使主题得以升华。

(三)教学目标:

在把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再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我确定了本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上网的基本步骤,

2、 掌握保存网页中有效信息的方法,

3、 了解常用的浏览器,

4、 学会使用即时通讯软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使用探究,体会因特网对生活的好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学会合理地利用因特网

2、 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重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的编排方式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熟悉浏览器窗口界面和浏览与保存网页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二、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随着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七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因特网,部分学生会上网并会用QQ进行聊天,但对网页信息的保存则还处于一个空白阶段,虽然在小学就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因教学条件不一、家庭条件不同以及教育方法的区别,造成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知识程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刚跨进中学的大门,学习方法还有待改进,学习态度需要进一步端正,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逐步养成,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种子教师”的积极性,做到不同层面的同学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三、 教法学法:

本节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辅以演示法、提问法、谈话法、诱导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因此我在以任务为主线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四、教学流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因此这堂课,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其大致流程是这样五个环节:

1、问题激趣,导入新课:通过一系列有冲击力的问题的提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课题《初识因特网》;

2、任务驱动,合作探究:通过出示2个贴近生活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掌握上网的基本步骤和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方法;

3、应用迁移,巩固提高:通过探究各种浏览器的的使用,小结归纳各种浏览器界面的相同点,使知识从应用中得到迁移,在练习中得到巩固;

4、总结反思,拓展升华:引出网络文明公约,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5、作业布置,课堂延伸:最后布置一个“申请博客,将自己写得最好的作文写在博客上”的作业使得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五、教学过程: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因此,本节课我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具体为:首先由教师提出一系列有冲击力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广播在学生机的屏幕上:

1、 你们认为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新闻最新呢?

2、 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信息传得最快吗?

3、 你们知道打什么电话最便宜吗?

4、 你们知道逛什么商店不用出门吗?

5、 你们知道从哪儿搜索资料最快、最全吗?

6、 你们知道上什么样的学校可以不出家门吗?

教师抛出这些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因特网得到解决,教师适时展示“人们进行网上交流”的图片和动画,既然因特网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如何掌握正确的上网方法呢?从而直奔主题――如何上网并保存有价值的资料。

教师适时出示第一个任务:打开IE,进入中国科普博览网,搜集、整理、保存有关神舟七号的资料。

学生明确任务后通过小组学习、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出启动IE的多种方法、在浏览科普网时,引导学生试验“后退、前进、停止、刷新、返回”等五个按钮的作用,并根据“神舟历程”、“揭秘神七”、“观测神七”、“太空行走”这样四个部分来整理资料,并将找到的资料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整理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一批“学习尖子”脱颖而出,我遵循“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思想,充分发挥“种子教师”的作用,鼓励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互帮互助,合作提高,总结保存网页内容的方法和上网的一般步骤。

随着任务的进一步展开,在学生保存神舟七号的资料和图片的过程中,我适时加以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利用不同的方法来保存网页资料,看谁保存的资料既全面又美观。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比“IE”、“世界之窗”、“火狐”、“遨游”、“腾讯TT”等各种不同浏览器的界面,以抢答赛的方式归纳出浏览器窗口界面的共同组成元素,在激烈而紧张的探究活动中教学重点得到落实。

随着第1个任务的完成,我顺势提出:网络除了上网查找资料外,还有其它功能吗?学生举例回答后,我紧接着布置了第二个任务:利用飞鸽传书发送刚才保存的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文字或图片给你的好朋友。有了上一次合作的经验,这一次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完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飞鸽传书”从安装到发送消息进行了小结,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养成,团队意识得到培养,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用“飞鸽传书”多次发送一些好朋友之间的悄悄话,从而让知识在应用中迁移,在练习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两个任务完成后,学生对上网的一般步骤和保存网页的方法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对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进行小结、归纳,从而形成理性的知识,在知识的归纳过程中,教学难点得到顺利突破。

最后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后,引出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标志着教学任务圆满完成,课后作业的设置,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从而体现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所具有的工具性的特点,从而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这节课我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程度、思维品质、操作过程诸方面都放在了任务的探究过程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评价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反馈来落实,把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蕴于小组合作探究竞赛的学习方式,观察其能否有效地、创造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实现。

这节课我从教学实际出发,以教材为平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重点采用任务驱动法,同时运用激趣、演示、精讲、诱导等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分组探究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完全符合建构主义的理念,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教《初识因特网》的实践和思考,不周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e491f83524de518964b7df1.html

《《奇妙的网络世界-初识因特网》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