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短评

发布时间:2020-08-29 08:42: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找寻生命的皈依

读廖开顺先生的文章,沿着时光的长廊,走过老县城的街道、医院、学校、勾起的是《不忘县城》依恋感,逛逛中国的《前街后街》,感受下极富特色的中国式的商业街道消费文化,如若这些不尽兴,还可以游一游《九阜山的水》,观险崖峭岩戏流水,赏枫香红叶谛泉音。好奇的还能去探探《谜一样的古城》,领略一番湘西文化的诡谲、神秘。再不然,还有闽中仙境,《雨雾白水村》也不失为洗涤心灵,净化灵魂的好去处。去品读这些文字,你会感觉自己在展开一段精神文化寻根之旅,你会发现廖先生就像一个且行且吟的行者,他吟诵那些不为世人而知的美丽食物,他也慨叹被岁月大潮蚕食的精神之根。于是乎,很多的时候,沿着廖先生的文字踪迹,总是陷入一种深深的惆怅中,他就像一个智者,带领着你,去思索人类如今的精神还有何处可扎根,去寻找生命的皈依。

中国的县城是这样多很多人都爱某一个县城或者不会忘记某一个县城,而廖开顺先生独独对老县城情有独钟,在《不忘县城》里,循着廖先生的记忆,雄浑阳刚的古龙标城,滔滔大河环绕高耸的古城楼,钟鼓楼、点兵场星罗其间,多少英雄豪气的诗篇在这里撰写。而城里的参错的小巷杨柳,文庙、书院翠竹掩映,古园林、望江楼,这里又掩藏了多少风华雪月的故事。一个老县城,是多少代人的历史和记忆,一个老县城,又演绎了多少的悲欢离合。过去那小小的县城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却是人情弥漫,而今的都市人潮济济,但活在当中的我们,却越来越像一个孤寂的过客了,我们的归属在那里?是不是还在那个生养你的某个偏远的小县城里?而悲哀又无奈的是,中国的县城不再是像汪洋中的孤岛了!是啊,作者也意识到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最终会以县城的巨变来宣告实现。于是兴奋之余便总是牵挂广袤乡野、闭塞山区里的县城了。为什么呢?如此的矛盾,我们不知道当那一个一个生养我们的小县城巨变之后,我们还去哪里寻找我们生命的归属,寻找我们精神的家园?我们精神的根还能在何处扎根呢?当故园已不在成为故园,我们真的只能成为精神的流浪儿了吗?k

如果说,中国的县城要巨变这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那么我们便总要期待,总得有那么一些地方能够侥幸逃脱吧。那些隐没在大山里的古老的城,成为《谜一样的古城》,我们倒宁愿这样了,我想廖先生也是这样想的吧。廖先生笔下的黄丝桥古城,是一个谜一样的的古城,它掩在大山之中,如同一个世外桃源一般,城内有人家数十户,屋舍纵横街道交织,炊烟袅袅升腾,绿树花草处处交辉,阡陌交通,菜畦掩映,鸡犬牛羊喧叫吵闹。而这样的桃源之城就隐在中外闻名的凤凰古城身后的大山里,这怎不是一个侥幸,这怎不是一个奇迹,这谜一样的古城,或许就是上帝怜悯人类而赏赐的剩下的为数不多的精神净土了。我倒宁愿这桃源般的黄丝桥城就在湘西的大山里,一直成为一个美丽的迷了。

如果说读《不忘县城》和《谜一样的古城》,是对一座城的痴迷与眷念,是将文学笔触探向人与地域文化习俗、与地理人文环境交感中,是一场对乡野文化的寻根。那么《前街后街》则是一场城市的文化寻根,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前街和后街的,前街就像一个城市的门面,在城市化进程迅速的今天,所有的城市都在强烈地变化着。而城市的变化首先体现在它的前街。无数城市的前街大道拉直拓宽,高楼大厦林林矗立。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歌舞升平,都在前街展现。城市的前街显示一座城市的繁华。在廖先生看来城市的前街是属于商业文化的男人们的世界,而城市后街则包容又缓慢地多了,它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慵懒的市民文化,正如文中所说每一位出身在城市,生长在城市的市民,他的感情,他的依恋,总有一条后街,总有一个后街的影子。于是后街便成为市民精神的依托了,但是很多古老的后街消失了。岁月的风蚀,战火的焚烧,无端的拆迁,如今的年代,商品经济的大潮,已经漫过前街,涌向无数的后街了。最终城市里到处剩的都是商业街了,我们可怜的市民们若是想要诗意地生活下,安静的品味下那些古城风貌,理性的审度下那些历史文化,又要往何处去呢?哪里是城市人的精神家园?哪里是城市人的生命皈依呢?

廖先生认为现代人需要一些宁静和沉思,投射在散文创作上,总得注意些散文的情趣和理趣,情趣的散文需要更多的客是观题材,然而客观题材总是有限,因此,抒写理趣常常为很多经常从事散文创作的作者所取,因为它更侧重于表达积淀着的思想与观念。廖先生的文章倒是有着浓浓的情味,于各样有限的客观题材中寻索、探求,在各样平淡的小事物当中去品味升华出些生命的哲理,《九阜山的水》和《雨雾白水村》便是这么两篇充满情趣的美文,山水游乐,我们也都是做过的,但每每要我们为此来写点什么,总沦落于流水账似的絮絮叨叨,总寻不着一点情味,同样是山水,用颗性灵的心去品去赏,九阜山水,秀而清奇,那些水流不仅激荡于崖壁岩石之间,还激荡在我们的心坎里,我们的思想里,而那读傍瀑崖的枫香树,孤独而又顽强地抽长着,于喧嚣处独守一份宁静,而我们的生命怎么就不似这枫香树过尽千帆最后归于平静,而我们的生命在这嘈杂而忙碌的世界中,就如那白水村漫漫水雾迷茫涣散最后也随着暴雨狂风的终结而消散。最终生命或许皈依于一份久远的根的眷念,亦或许皈依于山水间的高远清逸,又或许如白水村民般投注于对神的虔敬信仰中,不然,则皆不是,而皈依于自我精神的净化和灵魂的涤洗,最终生命只能皈依于自我意识圈禁的一片净土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e76898ff78a6529657d5317.html

《文学短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