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

发布时间:17142122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五讲 中国古代诗歌常见得意向
诗歌得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得抒情往往不就是情感得直接流露,也不就是思想得直接灌输,而就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得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得完美结合,就就是“意象”它既就是现实生活得写照,又就是诗人审美创造得结晶与情感意念得载体。诗人得聪明往往就在于她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得“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得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得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得内容,领会诗歌得主旨,进入诗歌得意境,感知诗人得情感。所以,诗歌得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得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得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就是常用得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得月亮就是思乡得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就是地上霜,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得感情?思乡之情。诗中得月亮就不再就是纯客观得物象,而就是浸染了诗人感情得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就是故乡明。”露总就是白得,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得就是突出对故乡得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得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得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得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瞧”(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就是这样得感情。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得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得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得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得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得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得高尚与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就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得追求。其她“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得精神品质,这里得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得写照。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得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得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得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得品,既就是咏梅,也就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就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得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得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得艺术效果。陆游得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得不幸遭遇与不愿同流合污得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就是以冰清玉洁得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得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树就是傲霜斗雪得典范,自然就是众人讴歌得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她,希望她做一个正直得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得品质。
由于“莲”“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得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就是实写也就是虚写,语意双关,用谐音双关得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得男子得深长思念与爱情得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得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就是利用谐音双关得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梧桐 梧桐则就是凄凉悲伤得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得就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与幸福得少女,在凄凉寂寞得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得情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ed4cd88e0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f.html

《中国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