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发布时间:2020-07-10 02:04: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简介

(本专业简介为我校2005年(或2005年春季)教学计划为主,各专业具体教学计划以各试点单位下发的为准。)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胜任文化、宣传、教学、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能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原理,能较扎实地掌握汉语和文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和检索古典文献,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师范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胜任文化、宣传、教学、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能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原理,能较扎实地掌握汉语和文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和检索古典文献,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

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课:语言学概论、汉语专题、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英语Ⅱ(1)、英语Ⅱ(2)、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限选课:专题写作、艺术欣赏(本)

选修课:比较文学概论、现代汉字学、美学专题、语法研究、影视批评、非言语交际、秘书资格证书专题(2)、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北京文化专题讲座、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选讲等。

师范方向:

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课:语言学概论、汉语专题、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英语Ⅱ(1)、英语Ⅱ(2)、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等。

限选课:现代教育思想、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选修课:比较文学概论、现代汉字学、美学专题、语法研究、影视批评、非言语交际、教师职业道德、秘书资格证书专题、北京文化专题讲座、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选讲等。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媒体

(一) 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采用集中辅导和巡教巡考等方式,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二) 限选课为专业必修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推荐教材。

(三) 选修课可由分校(工作站)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但专科阶段已选的选修课,除在本科阶段作为限选课的艺术欣赏以外,本科阶段不得重复选用。

(四) 统设服务的课程,中央电大提供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材、考试等教学资源的支持服务。省开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工作均由市电大负责。

(五) 学生可以从“公共选修课程目录”中选修课程,也允许学生跨科类选修课程。但这部分课程的学分不得超过课程总学分的10%

(六)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各门课程均须安排平时作业,由中央电大和市电大共同组织实施。作业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英语平时作业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无平时作业成绩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结业考试。

(七) 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的考核应以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为依据,命题时应注意安排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两部分内容。结业考试试卷采用百分制,卷面成绩一般占课程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八) 集中实践环节由市电大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负责组织实施。实践环节不合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集中实践环节不得免修。社会实践安排3周(3学分),毕业论文安排5(5学分),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提倡多样化,选题应在总体上符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要求。

师范方向:

(一) 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采用集中辅导和巡教巡考等方式,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二) 限选课为专业必修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推荐教材。

(三) 选修课可由分校(工作站)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但专科阶段已选的选修课,除在本科阶段作为限选课的艺术欣赏以外,本科阶段不得重复选用。

(四) 统设服务的课程,中央电大提供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材、考试等教学资源的支持服务。省开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工作均由市电大负责。

(五) 学生可以从“公共选修课程目录”中选修课程,也允许学生跨科类选修课程。但这部分课程的学分不得超过课程总学分的10%

(六)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各门课程均须安排平时作业,由中央电大和市电大共同组织实施。作业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英语平时作业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无平时作业成绩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结业考试。

(七) 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的考核应以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为依据,命题时应注意安排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两部分内容。结业考试试卷采用百分制,卷面成绩一般占课程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八) 集中实践环节由市电大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负责组织实施。实践环节不合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集中实践环节不得免修。

(九) 毕业论文安排5(5学分),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提倡多样化,选题应在总体上符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要求。教学实习安排3(3学分)

四、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北京电大按三年业余学习安排教学计划。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1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本科学历毕业证书。

五、主要课程说明

必修课

1、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为学生学习其它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 知识,为探讨语言理论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1) 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语言的结构; 3) 语言的发展。

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2)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比较系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程,包括主要社团、流派、 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基础上,就某一文学现象作重点阐释,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学史观,提高 学生独立分析文学现象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第一学期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小说流变(或诗歌创作、或文学思潮)作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第二学期,就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重大文学现象(包括 文学思潮)作比较细致的描述与分析。

3、汉语专题(1)(2)

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开设一学年。

“汉语专题”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涉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方面。

现代汉语方面,通过现代汉字学和汉语规范化两个专题的讲授,使学生能正确使用现代汉字和汉语,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主要教学内容:现代汉字学——主要研究现代汉字的属 性和应用(属性方面包括字量、字形、字音、字序,应用方面包括人际界面和人机界面);

古代汉语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主要教学内容: 1) 汉字的结构及流变,汉字与古汉语词汇学习的关系; 2) 音韵学常识; 3) 词义及其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汉字、语音与词汇的关系; 4) 古今语法的基本区 别,汉语语法的主要变化。

4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已有外国文学史知识基础上,重点了解20世纪西方文学,特别 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扩大文学视野。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讲授20世纪西方文学发展脉络,重点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主要流派的理论主张、代表作品、文学特点、影响与评价等。

5、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2)

本课程12学分,课内学时216,开设一学年。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比较系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流变、重要的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与 作品的基础上,就小说、诗歌和戏剧三种体裁的代表作家与作品,作深入一步的阐释,以提 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解读能力与鉴赏水平。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小说专题”,讲授中国古典小说的演进脉络,对若干代表性著作做较深入细致的分析(如“话本”、《水浒》、《三国》、《红楼梦》、《聊斋志异》 等);“诗歌专题”,讲授中国古典诗歌的演进脉络,对若干代表性诗作(如《诗经》、《 楚辞》、唐诗、宋词)作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戏曲专题”,讲授中国古典戏曲的演进脉 络,对若干代表性作品作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

6、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己有中国文学知识基础上,通过研读古代文论名著选篇,把握中 国古代文艺思想发展脉络,了解古代文论经典作家文艺思想,从而加深对中国文学的理解。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讲解从先秦诸子(包括孔子、庄子等人),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刘勰为代表)的文论名篇,以及唐宋诗论,明清小说、戏曲理论,以把握中国古代 文论家丰富的理论成果。

限选课

1、艺术欣赏

本课程3.5学分,课内学时63,其中电视课36学时,开设一学期。

艺术欣赏是文科应用文科类群众文化专业的必修课,应用文科类文秘专业和新闻类新闻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部门艺术特征、具体作品赏析及欣赏方法三部分内容,涉及建筑、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戏曲、摄影、电影等十一个艺术门类。主要通过古今中外代表作品的欣赏,给学生讲授初步的艺术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

2、专题写作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专题写作”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限选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学完“基础写作”后,通过讲评与写作实践,使写作能力有较大提高。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①范文解读、②习作讲评、③写作实践。

选修课

1、非言语交际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非言语交际”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非语言交际手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非语言手段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面部表情、身体动作、人类界域、穿着打扮、副语言、时间、社会场景等在人际交往中的意义和作用;跨文化差异;行为规范。

2、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本课程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熟悉文献信息资源的素养,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意识,借助于检索工具获取知识、文献、信息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为基本目标。

课程主要讲授产生在中国的重要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以及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系统或检索工具。包括辞书资源、图书资源、报刊资源、时事信息资源以及揭示、获取这些资源的检索工具。在时间上,通贯古今;在范围上,涵盖学习工作中最为常见和基本的问题;在载体形式上,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并重;在资源类型上,包括迄今为止积淀形成的主要的资源类型。

课程的内容体系,是将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检索工具”——“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内容构成主要是:重要类型文献信息资源的知识、演进、特点、功用;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检索工具的原理、结构、特点、功能;利用检索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思路与途径、方法与规范。课程重点介绍的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系统或检索工具约50个(种)左右。

3、北京文化专题讲座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北京文化专题讲座”是文科类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北京地域文化的有关知识,扩大人文视野,以增强对祖国首都的理性认识。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王府井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北京古建筑、老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皇家园林、北京文物精品鉴赏、北京名胜古迹纵览、北京文化与生活等。

4、秘书资格证书专题(2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教材选用国家劳动部相应秘书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员系统学习、掌握秘书学的一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与技巧,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及方法与技能处理、解决有关实务工作和实际问题,提高学员的综合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两大部分,如汉语、文书工作、档案管理、会务工作、调查研究、信息工作、办公室事务、公共关系与礼仪、计算机操作、速记等。

本课程学分可用劳动部正式颁发的秘书资格证书替代。

5、美学专题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美学专题”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美学的基本知识,从理论上加深对生活和艺术的美的规律的认识;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理论修养、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树立正确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指导各种领域中的审美实践活动。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以审美活动为中心,以审美关系为起点,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中,把体现在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中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放进审美活动中加以考察,阐释美和美的规律,理解艺术美及艺术美的创造。

6、比较文学概论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比较文学概论”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关于比较文学这个新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尝试运用比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读中外文学作品,提高认识文学现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讲解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介绍比较文学的方法(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文化研究、阐发研究、跨学科研究),评述比较文学与20世纪西方文论的关系等。

7、现代汉字学

现代汉字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选修课,属于语言学应用方面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现代汉字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便利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去正确解决有关现代汉字的实际问题。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课时,3学分,开设一学期。

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五个部分:⑴汉字的性质和特点;⑵现代汉字的性质和现代汉字学的内容;⑶现代汉字的属性:主要有字频、字量、字形、字音、字序;⑷现代汉字的应用,包括人机界面的应用和人际界面的应用;⑸汉字的评价和前途。

这们课程的要求,主要有:⑴掌握汉字是语素文字的观点,了解汉字的主要优点和缺点。⑵了解现代汉字的性质和现代汉字学的内容。⑶了解现代汉字的主要属性;了解现代汉字的构形法和构字法;了解汉字的简化和整理。⑷了解现代汉字在人际界面的应用,以及现代汉字的规范化。⑸了解现代汉字在人机界面的应用,以及汉字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⑹了解一百年来围绕汉字评价所进行的争论。⑺了解汉字的前途,以及汉语拼音在现实语文生活里的作用。

8、语法研究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在一年级的“现代汉语”课的语法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题性的选修课。该课着重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些热点问题以及在汉语语法研究中所运用的一些主要的理论方法,而讲授都紧密结合汉语实际,并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讲授的主要内容有:汉语语法单位、汉语词类问题、汉语句法分析、汉语语法范畴、汉语虚词研究、汉语应用研究、怎么研究语法等。

本课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意义与形式的结合。在讲授过程中,要求学生要阅读一定的参考文献,并要做一定数量的练习。

9、影视批评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影视批评”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普及电影文化,提高学生欣赏影视作品的水平;通过初步的电影专业知识的讲授,尤其是通过对若干部影片的具体分析和评论,使学生获得较为深入的影视批评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1、电影作为艺术(包括影视艺术简史和影视大师的介绍);2、影视艺术的语言语法(包括影视艺术的视听语言的构成和应用);3、影视作品的记事结构(包括电影记事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结构特征);4、影视批评的几种方法及其特征。

10、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选讲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为开放本科文科类课程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所选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小说,散文,诗歌,话剧作品的研读,掌握这些名著的内涵和艺术特点,达到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成就的比较深入的认识,提高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师范方向:

必修课

1、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为学生学习其它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 知识,为探讨语言理论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1) 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语言的结构; 3) 语言的发展。

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2)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比较系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程,包括主要社团、流派、 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基础上,就某一文学现象作重点阐释,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学史观,提高 学生独立分析文学现象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第一学期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小说流变(或诗歌创作、或文学思潮)作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第二学期,就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重大文学现象(包括 文学思潮)作比较细致的描述与分析。

3、汉语专题(1)(2)

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开设一学年。

“汉语专题”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涉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方面。

现代汉语方面,通过现代汉字学和汉语规范化两个专题的讲授,使学生能正确使用现代汉字和汉语,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主要教学内容:现代汉字学——主要研究现代汉字的属 性和应用(属性方面包括字量、字形、字音、字序,应用方面包括人际界面和人机界面);

古代汉语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主要教学内容: 1) 汉字的结构及流变,汉字与古汉语词汇学习的关系; 2) 音韵学常识; 3) 词义及其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汉字、语音与词汇的关系; 4) 古今语法的基本区 别,汉语语法的主要变化。

4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已有外国文学史知识基础上,重点了解20世纪西方文学,特别 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扩大文学视野。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讲授20世纪西方文学发展脉络,重点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主要流派的理论主张、代表作品、文学特点、影响与评价等。

5、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2)

本课程12学分,课内学时216,开设一学年。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比较系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流变、重要的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与 作品的基础上,就小说、诗歌和戏剧三种体裁的代表作家与作品,作深入一步的阐释,以提 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解读能力与鉴赏水平。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小说专题”,讲授中国古典小说的演进脉络,对若干代表性著作做较深入细致的分析(如“话本”、《水浒》、《三国》、《红楼梦》、《聊斋志异》 等);“诗歌专题”,讲授中国古典诗歌的演进脉络,对若干代表性诗作(如《诗经》、《 楚辞》、唐诗、宋词)作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戏曲专题”,讲授中国古典戏曲的演进脉 络,对若干代表性作品作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

6、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己有中国文学知识基础上,通过研读古代文论名著选篇,把握中 国古代文艺思想发展脉络,了解古代文论经典作家文艺思想,从而加深对中国文学的理解。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讲解从先秦诸子(包括孔子、庄子等人),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刘勰为代表)的文论名篇,以及唐宋诗论,明清小说、戏曲理论,以把握中国古代 文论家丰富的理论成果。

限选课

1、现代教育思想

本课程3学分,54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教育思想概述、科教兴国思想、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人文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全民教育思想和全球教育思想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重要的学校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的新认识,理解教育思想发展的状况和客观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和教育基本原理发展线索,掌握现代西方和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发展及一般理论研究成果在学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思路。

2、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际问题,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选修课

1、非言语交际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非言语交际”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非语言交际手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非语言手段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面部表情、身体动作、人类界域、穿着打扮、副语言、时间、社会场景等在人际交往中的意义和作用;跨文化差异;行为规范。

2、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本课程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熟悉文献信息资源的素养,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意识,借助于检索工具获取知识、文献、信息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为基本目标。

课程主要讲授产生在中国的重要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以及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系统或检索工具。包括辞书资源、图书资源、报刊资源、时事信息资源以及揭示、获取这些资源的检索工具。在时间上,通贯古今;在范围上,涵盖学习工作中最为常见和基本的问题;在载体形式上,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并重;在资源类型上,包括迄今为止积淀形成的主要的资源类型。

课程的内容体系,是将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检索工具”——“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内容构成主要是:重要类型文献信息资源的知识、演进、特点、功用;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检索工具的原理、结构、特点、功能;利用检索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思路与途径、方法与规范。课程重点介绍的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系统或检索工具约50个(种)左右。

3、北京文化专题讲座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北京文化专题讲座”是文科类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北京地域文化的有关知识,扩大人文视野,以增强对祖国首都的理性认识。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王府井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北京古建筑、老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皇家园林、北京文物精品鉴赏、北京名胜古迹纵览、北京文化与生活等。

4、秘书资格证书专题(2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教材选用国家劳动部相应秘书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员系统学习、掌握秘书学的一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与技巧,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及方法与技能处理、解决有关实务工作和实际问题,提高学员的综合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两大部分,如汉语、文书工作、档案管理、会务工作、调查研究、信息工作、办公室事务、公共关系与礼仪、计算机操作、速记等。

本课程学分可用劳动部正式颁发的秘书资格证书替代。

5、美学专题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美学专题”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美学的基本知识,从理论上加深对生活和艺术的美的规律的认识;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理论修养、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树立正确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指导各种领域中的审美实践活动。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以审美活动为中心,以审美关系为起点,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中,把体现在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中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放进审美活动中加以考察,阐释美和美的规律,理解艺术美及艺术美的创造。

6、比较文学概论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比较文学概论”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关于比较文学这个新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尝试运用比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读中外文学作品,提高认识文学现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讲解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介绍比较文学的方法(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文化研究、阐发研究、跨学科研究),评述比较文学与20世纪西方文论的关系等。

7、现代汉字学

现代汉字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选修课,属于语言学应用方面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现代汉字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便利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去正确解决有关现代汉字的实际问题。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课时,3学分,开设一学期。

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五个部分:⑴汉字的性质和特点;⑵现代汉字的性质和现代汉字学的内容;⑶现代汉字的属性:主要有字频、字量、字形、字音、字序;⑷现代汉字的应用,包括人机界面的应用和人际界面的应用;⑸汉字的评价和前途。

这们课程的要求,主要有:⑴掌握汉字是语素文字的观点,了解汉字的主要优点和缺点。⑵了解现代汉字的性质和现代汉字学的内容。⑶了解现代汉字的主要属性;了解现代汉字的构形法和构字法;了解汉字的简化和整理。⑷了解现代汉字在人际界面的应用,以及现代汉字的规范化。⑸了解现代汉字在人机界面的应用,以及汉字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⑹了解一百年来围绕汉字评价所进行的争论。⑺了解汉字的前途,以及汉语拼音在现实语文生活里的作用。

8、语法研究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在一年级的“现代汉语”课的语法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题性的选修课。该课着重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些热点问题以及在汉语语法研究中所运用的一些主要的理论方法,而讲授都紧密结合汉语实际,并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讲授的主要内容有:汉语语法单位、汉语词类问题、汉语句法分析、汉语语法范畴、汉语虚词研究、汉语应用研究、怎么研究语法等。

本课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意义与形式的结合。在讲授过程中,要求学生要阅读一定的参考文献,并要做一定数量的练习。

9、影视批评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影视批评”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普及电影文化,提高学生欣赏影视作品的水平;通过初步的电影专业知识的讲授,尤其是通过对若干部影片的具体分析和评论,使学生获得较为深入的影视批评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1、电影作为艺术(包括影视艺术简史和影视大师的介绍);2、影视艺术的语言语法(包括影视艺术的视听语言的构成和应用);3、影视作品的记事结构(包括电影记事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结构特征);4、影视批评的几种方法及其特征。

10、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选讲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为开放本科文科类课程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所选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小说,散文,诗歌,话剧作品的研读,掌握这些名著的内涵和艺术特点,达到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成就的比较深入的认识,提高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f04aee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ce.html

《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