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美文13篇

发布时间:2018-06-30 16:54: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游记美文13

篇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传说诗人张继去唐时首都长安赴考后,落第返回时,途经寒山寺,夜泊于枫桥附近的客船中,夜里难以成眠,听到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有感而作。知道寒山寺纯粹就是因为从小就熟读的《枫桥夜泊》这首诗,反复研读这首诗使我对寒山寺产生了无限的带有浪漫色彩的联想。我想象中的寒山寺应该是建在半山腰上,古色古香,山脚下是一弯江水,阵阵钟声飘向过往的船只。怀着年少时的美好遐想,去苏州前,我就计划着一定去寒山寺瞧瞧。

看百度介绍,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闾门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距现在已经有1400多年了,原名“妙利普明塔”。传说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主持,改名为寒山寺。寒山寺在城外,我们坐了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又下车走了十几分钟才来到了寒山寺的西门。原来它不在山上,看上去占地不多,既没有灵隐寺的宽广也没平山堂的雄伟,不禁让我有点失望。不过既然来了就好好看看。

踏进寒山寺的大门,就可以看到一个大佛像好多人对着它左拜右拜。往前走就是大雄宝殿,里面照例是四大天王和十八罗汉的金身,这些罗汉神态各异,有的盘腿打坐;有的双目紧闭;有的肃然伫立;还有的面带微笑。看上去没有灵隐寺里的罗汉恐怖。我看到这个大殿里有一个楼梯,胆颤心惊地爬上又陡又窄的楼梯,我们登上了大雄宝殿的二楼,看到了错落有致的古代建筑,整个寒山寺都尽收眼底。

再走过一条小路,小路旁有许多的树,树上都挂满了红布条,应该是些许愿树,我打听了下,一根红布条30元。再往前走,前面是一条走廊,走廊的墙壁上刻着著名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和其他诗。在一个水池旁我们停留了好久,因为水池里有好多的龟,那些龟有的在露出水面的大石头上歇息;有的在水里慢慢悠悠地游行。又一个水池里几乎全是鱼,这些鱼儿都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着,正好背包里有面包,我们就撒了一些池里,鱼儿立即蜂拥而上,乐的宝宝咯咯直笑。

最后来到钟楼,丫头劝我也去敲敲,我站在那看了好一会,好长时间才听到几声,我想应该是没什么人想敲吧,算了吧,我也不想敲了。

篇二

江南第一水乡——周庄

仰慕周庄由来已久了,在我断断续续的记忆中,“周庄”最初是从兴化的同学哪儿知道的,他的家乡就在周庄,早已知晓此周庄非彼周庄。后来常见“周庄”一词见诸于报端,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学校召开现场会,见到了一分有关周庄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让我疑窦丛生又向往备至。周庄难道是一坛尘封已久的老窖,如今人们才品尝到它的甘甜和醇美?从此“江南第一水乡”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亲近周庄成了我不解的情结。

这次在苏州学习,机会难得。那天我在路直游玩结束后并没有返回住处,此时已近下午三点了,我却游兴正浓。为了节省时间我打摩的去了周庄,尽管道路颠簸,脸被风吹得变了形,心里却无怨无悔。周庄越来越近了,我的心跳竟加快起来。

一、气派的门楼

高大巍峨的门楼矗立在宽阔的路口上,显得古朴典雅。我对古建筑实在没有研究,甚至连风格也说不准,但朱红漆和飞檐还是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这是仿明清时期的建筑。门楼中央两个烫金的大字“周庄”显得格外醒目,在阳光的照射下褶褶生辉。两字虽不像书法家的字那样法度严谨,却笔力遒劲,一气呵成。仔细一看,才知道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的亲笔题词。来趟周庄不容易,我连忙取出相机拍了起来,由于门楼太高,好几次取景都失败了,最后退了很远才如愿以偿。从门楼进去,你就会被浓郁的现代气息包围。前方的大道足有10米宽,500米长,两边是相映成趣的石雕作品。商铺林立,谈话声、吆喝声、音乐声响成一片,仿佛置身于一个沸腾的海洋。

二、古朴的韵味

周庄充其量只是一个村庄,并不很大,印象中不消一个时辰即可跑完全程,但何以魅力四射、天下尽知?走进去谜底便会慢慢揭开了。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粉墙黛瓦在这里找到最好的实证,小路的尽头往往“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番胜景出现在你的眼前,让你百看不厌。漫步麻石街上,仿佛一下子穿越了时空,来到了没有尘嚣纷扰的人间仙境,与古人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踏上古老的石桥,耳畔传来古韵悠长的民谣,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最让人感叹的是数以千计的大小店铺,扑面而来的是十足的古韵。有打铁的,做糖果的,手工刻章的,木烫画的,刺绣的,米刻字的,买卖古董的……让人眼花缭乱。此情此景,也让我有些伤感,我的家乡溱潼过去也有许多此样的店铺,可沧海桑田,如今难觅其踪。聚如此众多的民俗民风又能遗存至今的惟有周庄了。这让你不得不折服于周庄的装帧精美和绵长韵致。周庄土得掉渣却不失文化底蕴,在这不大的庄里,就有知名学社,古代茶馆,还有沈万三后裔和徐氏故居,我虽然只进了两个故居的前厅,但红木家具、亭台楼阁还是给我留下了至深印象,尤其是那高高的门槛,那可是大户人家的象征。好几次,我都到了出口处,但又很快折了回来,因为我还没品味够呢!

三、美丽的双桥

周庄中外驰名,难以想象竟然缘起于一座双桥。这不得不提及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昆山籍画家陈逸飞重回故里,在周庄畅游一番后,双桥使他灵感突现,产生了创作欲望。他以双桥为素材画了一幅油画,后来在美国举办的画展上被石油大王看中,以天价买走。后来石油大王访问中国,又以此画馈赠邓小平同志,邓小平看后欣赏不已,感叹中国竟有如此佳境,追问下得知是周庄,竟不顾年事已高,一睹为快。从此,江南第一水乡周庄天下闻名。应该说作古的陈逸飞是推介周庄的大功臣,但没有一方一圆、相映成趣的双桥,又谈何内涵之美?许多世界名人、政界要人均到过双桥,那镌刻着文字的石碑和名人留影照片共同见证了双桥的悠久历史和声名显赫。

四、肥腻的猪蹄

大凡水乡特产一般都以水产品为主,周庄却有些例外。从走进周庄到离开,猪蹄始终撞入你的眼线,猪蹄店更是鳞次栉比。看着一只只肥嘟嘟、油光光的猪蹄,浓烈的香气透过玻璃窗袭了过来,即使你再有定性,也保不准垂涎三尺。尽管猪蹄们身价不斐,20元到50元不等,游客们还是高举人民钞,生怕过了这村没这店。我最终没能抵挡住诱惑,决定一饱口福,买了一只,咬在嘴里,,满含胶汁,满口含香,真爽!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分享(因其保质期只有七天),但我买了云片糕和麦牙糖,也算是不虚此行吧。

从周庄出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淡,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周庄,尽管后来连续倒车,倒得晕头转向,但心中仍快慰不已,因为终于了却了我的相思梦。

江南第一水乡——周庄,“第一”乃实至名归!

篇三

姜堰人在寒冬是不逛溱湖的,尤其这几天寒潮的突袭,溱湖一定很萧瑟吧。

教师许是最有规律的一种职业了,钟响而作,铃响而歇,循规蹈矩,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上班时间逛溱湖,罪莫大焉。狼牙棒偏偏顶着寒风,在上班时间雅兴十足地逛了趟溱湖。列位不要以为我胆大包天,这可是我的工作啊——我校风景区旅游班的46名学员应邀参观溱湖。

溱湖这地方我来过几次,每次都是陪朋友开车从西门入,一路曲径通幽,及至湖边,手指茫茫的湖水猜想,湖对岸的小岛上大概有麋鹿,有鳄鱼,还有一些野鸟,但须弃车登船,朋友们都摇头,以为此处与江南江北的水乡泽国并无大异,旋即折身而返。对于溱湖的印象,我就这样模糊起来。

冬日的溱湖里几乎没有一个游人。三三两两的工作人员穿着统一的冬装守着冷清的岗位。面对这群兴奋的学生,开游船的年轻师傅显得有些小心翼翼,我们第一次在溱湖里伴着凉飕飕的北风向对岸驶去。

弃舟登岸,环顾四周。

嗬,原来这里才是溱湖景区真正的核心地带:一个个自然分布的小岛,一处处匠心独运浑然天成的造型,还有一座座隐在其间连通小岛造型各异的小桥、搭建在水面沼泽之上的浮桥木排。寒风掠过的景区很少见到人工移植的常青树木,这可能就是景区人引以自豪的原生态吧。但从残荷枯草寒树的孤影里,我还是约略的感受到此处春夏时的繁盛。穿梭在蒿草满池的河塘中,听北风沙沙的吹过,偶尔还会有藏于泽国深处的咕咕鸟鸣。有些干涸的河塘里满是薄冰,被午后的阳光一照,又折射在一张张新奇兴奋的脸庞上,竟有些迷离。

向景区的更深处进发,需再次搭乘小游船,这是一种铁壳电瓶船,只来往于纵横交错而狭窄的河汊中。下午的阳光让气温略略回升,但小河汊中冰封依旧,我们的船只能破冰而行。原以为只是些薄薄的浮冰,不曾想竟有些结实,船试探着艰难前行,伴着咔咔的破冰声,一块块冰猝不及防的被碰成碎块,又弹起,大大小心的摔在前面的冰面上,随着惯性滑向远处。一条大白鱼受了惊吓,从水中跃起,不小心落在冰面上,引来学生们阵阵惊呼。

几条河汊交汇的宽阔处并没有结冰,远远地看见有几只小野鸭旁若无人的嬉戏着,不远处的林子里,鸟儿们开始三五成群的聚集鸣唱了。据说这是每天傍晚各种鸟觅食集会的前兆。

三个小时的游览,我们仅领略了十之一二。一路走马观花,浑身到有些燥热,吹在脸上的北风似乎也柔和了许多。原路返回,我们又登上游船。突然,有人惊呼:快看,好多鸟!我循声望去,船头不远处竟冒出来数不清的水鸟,黑的白的,密密的随着水波荡着,像一条带子横在我们面前。我叫不出那些鸟的名字,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你只有睁大双眼,惊叹这水天一色中鸟世界的神奇与壮观。

风景区办公室主任李云江先生至始至终陪着我们,我羡慕他桃花源式的工作环境,他也流露出“此间乐,远尘嚣”的惬意。

原来,这里真美!

篇四

在苏皖鄂一线穿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次在一路风尘中有所悟,在飞驰的列车上放慢心境,便感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恰巧,女儿上学的这一路,跟我的祖籍出生地求学处不谋而合,冥冥之中,算是天意,因此,格外亲切,很容易触动思绪。去镇江火车站候车,常能听到熟悉的南京口音,车至安徽,见到合肥农村的田地树木房屋,哪怕一头悠闲的牛,一池觅食的鹅,几处红顶白墙的农舍,都急急地放眼过去,用手中的相机贪婪记录。

返程的路途轻松许多,临窗而坐,春色明媚,饱览一路风景。

名将辈出的红安、麻城果然地势复杂,和谐号不时钻进山洞,又探出身子,山坳里的村落一晃而过,青山环抱,红顶的小楼密密挨着,像大城市幽静的别墅区。

又见一开阔地。近处一汪碧水,远处山意朦胧,高低缓急之中,台阶样的田亩错落有致,远看,如画家勾出的线条,在山水之间盘旋,层层叠叠,韵味无限。

火车进入苏皖境内,地势趋于平缓,而绿意更浓。

初春的阳光很迷人,每上来一拨新旅客,都带来一股新鲜气息,学生模样的男生女生都是春秋季的打扮,露着灿烂的笑,活力四射,青春逼人,令人艳羡。

闭上眼,窗外大块大块绿油油的麦田依旧在脑海中闪过,朦胧间,有异香扑鼻,眯眼四顾,邻座美妇翘着涂抹猩红指甲油的手指,捏一根黑乎乎的鸭爪,正忘情地啃食着,是武汉特产周黑鸭,辣到舌根,香到肺腑,这样一想,腹中便咕噜一下,恨恨地扭过头去。胖乎乎的服务员很配合,推一车水果及时出现,我忍不住看了一眼,那女的一边报着水果名,一边拿眼睛勾我。

将吉克隽逸的《即刻出发》塞进耳朵,豪情顿生,这点诱惑咱经得住。

下了火车,直扑食品店,挑一包“萨其马”,又翻出箱子里昨晚用餐时店家赠送的听装雪碧,匆匆登上回家的大巴。辘辘饥肠里填进去七八块甜甜的物件,腻腻的感觉瞬间就泛了上来,想起妻打来的电话,说等我回家吃饭。

归心似箭。

篇五

去上海开会本是件很快意的事,顺道还可以看看即将闭幕的世博会,没想到会议被安排在离上海市区很远的松江区,很是郁闷。

从地铁3号线转到9号线,近两个小时的奔波,眼看着离高楼大厦越来越远,当大都市的各种标志在眼前消失殆尽,车水马龙变成了乡村田野,我心里暗暗的失落:大老远来上海,却跑到这郊外农村,真没劲!

好不容易来到目的地——松江大学城。周末的大学城有些空旷,路上早已没有了成群结队的影子,难怪来的时候,迎面碰到涌入市区的人流里都是些年轻的脸庞,躁动前卫的大学生是不愿呆在这荒郊野外的。吃过晚饭,走出宾馆,宽阔的马路只偶尔有车疾驰而过,并不见一个行人。马路对面,是隐隐约约的稻田,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味道。不远处,居然还有一丛芦苇,隐隐的有沙沙的响。

这就是上海?我有点迷茫。

松江的夜晚是寂静的,闲来无事,还是上网了解一下这个陌生的地方吧。网络真好,快捷而坦诚的告诉你,松江其实是上海的根,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上海的先民最早集聚生存发展,崧泽、良渚文化便在此孕育。上海开埠前,松江是上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之说。松江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衣被天下”、“苏松税赋半天下”的称誉。

哦,狼牙棒明白了:按籍贯,上海的祖籍在松江。

“阿拉上海人!”这是上海人最自豪的语句。上海人最瞧不起的是“乡窝邻”(乡下人),一经提起,嘴角就开始向两边撇,满眼的不屑,好像面对的是满身污物的叫花子,我们姜堰人更是要被称为“江北佬”的。

繁华的上海像一位贵妇,雍容典雅,端庄秀丽,世上所有人都为她的艳丽所倾倒,纯粹的乡下人更是不敢抬正眼打量。狼牙棒斗胆打探了贵妇的来路,却原来骨子里也是个“乡窝邻”。

一趟上海之旅,没机会跟大都市的繁华亲近,没有喧嚣,没有拥挤,没有人潮,甚至没有霓虹灯,但那份田园的味道,让我明白,原味的上海本是这样的。

第二天,抽空去了位于松江的佘山国家森林公园,站在大上海的制高点上,极目远眺,心旷神怡——松江真美。

篇六

飞机是在雨后起飞的,直冲云霄后,在九千米高空穿行,刺眼的阳光折射到厚厚的云层上,闪着粼粼波光。这天上地下,被肥皂沫样的云层隔开,便是另一番天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f076bb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6.html

《游记美文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