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8-02 00:30: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 文 教 案

(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 校:

年 级:

任 课 教 师:

word/media/image1.gif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池》教学反思

  《小池》教学反思
  在上古诗《小池》时,我让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荷”是荷花还是荷叶呢?接着出现了一段比较有意思的“争论”:“是荷叶,因为书上画的是荷叶。”“我有意见,不一定书上没画荷花,作者那时就没看到荷花呀!也有可能是荷花。”“可是老师刚才说写的是初夏,荷花还没开呢。”“不一定没开呀。”“荷叶都才露出一点点呢。”……
  这个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教参里的解释是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它。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和学生说那是荷叶,我怕那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其实结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理由”佐证自己的观点,他们“问题意识”的嫩芽得以呵护,快速思维、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锻炼。我忽然发现,其实他们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古诗《小池》很美,怎样让学生感受美,除了老师适当的语言描述,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不同,理解也可以不同,不必强求。教师不能人为地去限制学生,用一种固定的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重要的是多为学生创造一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条件,给他们提供一些思想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评价的艺术──《小池》教学有感
  评价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如运用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推动教学向成功的方向发展;反之,如运用不当,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走向失败。
  在教学古诗《小池》一课时,我采用了角色转换的方法来评价学生。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小池》背给妈妈听?
  (生纷纷举手,师找一名到前边)
  师:好,现在我当你的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家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啊,我太想听我的女儿给我背诗了!
  生:背诗。
  师:我的女儿真行,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众笑)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
  师:(教师指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小池》。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
  师:啊!我搞错了。还是弟弟的记性好。
  (众笑)
  …………
  在这里,我把教师的角色转化为社会性角色(如妈妈、哥哥)这样有情节,有冲突,有趣味,容易被学生接受。整节课,学生们情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效果非常好,可以说,评价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小池》教学札记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慧宝藏。而语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别是古诗,它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古诗《小池》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句“早有蜻蜓立上头。”教学生一字一顿,摇头晃脑地朗读,在抑扬顿挫中读出蜻蜓的可爱和俏皮。然后播放欢快的轻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朗诵诗歌,想象蜻蜓飞到荷叶上来干什么。有学生说:“蜻蜓飞累了,到荷叶上休息一会儿。”有学生说: “清晨,蜻蜓口渴了,飞到荷叶上喝点露珠解解渴。”有一个学生更有想象力,他说:“蜻蜓在空中飞呀飞,它看见新长出来的荷叶一个人太寂寞了,飞下来和它交个朋友,聊聊天。”
  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也只有天真的孩子才有如此的美妙的想象。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f2d9c0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8.html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