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后感读书分享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菜根谭读后感读书分享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并称为修身养性、处世做人的三大奇书。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明代思想家、学者,约明神宗万历前后在世。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则归隐山林、潜心礼佛,一生饱经沧桑,因此思想比较复杂,书中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
《菜根谭》讲的是人生处世哲学,我从中看到人应处理好两种关系,一种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做到定心、砺德;另一种是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做到利人、济世。
一、定心。《菜根谭》的书名来自一句格言:“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书中多处强调了心的重要性。比如“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则群魔退听”。比如“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意思是“命运使我的筋骨劳苦,我便轻松我的心来弥补它”
比如“延促由于一念,宽窄系之寸心。故机闲者,一日遥于千古;意广者,斗室宽若两间”。意思是“漫长和短促是由于主观感受,宽和窄是由于心理体验。所以对心灵闲适的人来说一天比千古还长,胸襟开阔的人来说一间斗室也无比宽广”

我曾看到过佛家的几句偈语:“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意思是“为了避免脚被地上的荆棘刺伤,何必需要无穷大的皮革去覆盖全部大地呢?只需用一小块皮革垫在靴底,不就等于盖住了所有地面吗?”
我们不可能消除外界所有的坎坷,而只能调整、安定自己的内心,如此就相当于在靴底垫上了一块皮革,便可以在天地间行走无碍。有心定了,才能达到《菜根谭》中说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才能做到心有主宰,不为外界所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二、砺德。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德”的作用,古人论人生,首先强调立德,其次才是立功、立言,《菜根谭》也是如此。洪应明论述了德与才的关系,他说:“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意思是“一个人的品德是他才干的主人,他的才干是他品德的奴仆。
有才干却没有德行,就好比一个家庭中没有主人而让奴仆当家管事,这样哪有不胡作非为、放纵嚣张的呢?”他认为德是事业的基础,“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他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形象:“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

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一个人的财富地位和名声,如果是从高深的道德修养中得来,那就如同生长在大自然环境中的野花,会不断繁衍;如果是从建立功业中得来,那就如同生长在花盆中的花,便会因为迁移变动或繁茂或枯萎;如果是靠特权或恶势力得来,那就如同插在花瓶中的花,由于根部没有深植在土中,就会很快枯萎。”这几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靠道德的力量获得的社会地位才会长久,只有通过辛勤劳动取得的财富才能保留。
既然德这么重要,那么应该如何砺德呢?《菜根谭》指出了一种方法,“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意思是“耳中经常听些不爱听的话,心里经常想些不如意的事,这些就像砥砺品德、修身养性的磨刀石。如果听到的句句话都好听,遇到的件件事都称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毒药中了。”我认为洪应明说的这种方法就是克制,克制就是一种美德,尤其是在顺境中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古人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说的就是克制,即凡事把握好一个度。
与克制相对的就是“任性”,也就是放纵,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说人性有“三原恶”:懒惰、嫉妒、任性,可见“任性”的危害之大。

这方面,唐玄宗是典型的例子。唐玄宗前期的宰相韩休,刚直不阿,敢于规劝玄宗。玄宗每次宫中宴乐或后苑游猎,稍有过失,便问左右侍从:“韩休知道吗?”话音刚落,韩休规劝的谏疏就到了。
有一次玄宗对着镜子闷闷不乐,侍从说:自从韩休当宰相以来,陛下比以前瘦多了,为什么不把韩休贬谪外地呢?”玄宗深知留用韩休这样的大臣对国家有好处,因此感叹说:“吾貌虽瘦,天下必肥。正因为唐玄宗前期“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能对自己保持一种克制,一手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可是他后期任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相,再也听不进逆耳忠言了,过分宠爱杨贵妃,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导致了“安史之乱”的恶果,最终在马嵬坡上演了缢死心爱之人的悲剧。
三、利人。人生在世,需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菜根谭》宣扬了助人为乐、利人利己的观点。比如“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意思是“在经过狭窄的道路时,要留一步让别人走得过去;在享受甘美的滋味时,要分一些给别人品尝。这就是为人处世中取得快乐的最好方法。”又比如“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意思是“为人处事能够做到忍让是很高明的方法,因为让一步往

往是更好进步的阶梯;对待他人宽容大度就是有福之人,因为方便别人的同时也为方便自己奠定了基础。”这些话都说明了“助人是快乐之本”的道理。我曾看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心中无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贵。能帮助别人、被人需要,这是快乐和幸福的一大源泉。
帮助人不一定要为别人做很多、做大事,可以是小事。洪应明说“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意思是“一个高尚的人,如果贫穷得无法用物质去接济别人,当别人为某件事执迷不悟时,你能去指点提醒别人,当别人遇到危急困难时,能为他说几句公道话和安慰话,使他摆脱困境,这也算是无限大的功德。
我觉得这就是佛家所说的“言施”。据说有一个穷人问佛:我为什么穷?佛:你没有学会给予。穷人:我一无所有如何给予?佛:一个人即使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七种东西——颜施:即对人和颜悦色;言施:说鼓励赞美安慰的话;心施:敞开心扉对人;眼施:给予别人善意的眼光;身施:以行动帮助别人;座施:谦让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我理解就是要做一个或多或少带给别人正能量的人。
我想,如果每个人都抱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态度做人做事,多做利人利己的事情,不做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带给别人正能量,那么这个世界就和谐了,人与人之间也就充满了温情。

四、济世。人生不到百年,如白驹过隙,如果没有做一点有益于世的事情,就会湮没无闻,不能留下一点痕迹,相当于没有来过这个世界。《菜根谭》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读起来让人振奋:“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意思是“春天来临时,风和日丽,花尚且为大地铺上一层美丽的景色,连鸟儿也发出婉转动听的鸣叫。
一个读书人如果通过努力侥幸出人头地,又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却不想着为后世写下不朽的篇章,为世间多做几件善事,那么他即使活到百岁,也好像没有在世上活过一天一样。”洪应明自己就是这段话最好的注脚,他在历史上的记载很少,但正因为有《菜根谭》这部作品,让今天的我们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人真实的存在过,他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永恒。
中国古代儒家士大夫有一种济世安民的情怀,希望通过建立一番不朽的事业,求得“青史留名”。有所谓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即树立道德、为国为民建立功绩、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
我们现在常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古代中国人是有信仰的,通老百姓信仰鬼神,士大夫信仰历史,所以才有孟子的“舍生取义”才有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才有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认为一个人即使不想着留下好名声,为了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有意义,也应该尽自己的努力为这个世界做一点有益的事情。这样就可以自豪地说,这个世界因为我的存在而变得美好了一点,我没在世上白活一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f350dabc3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e.html

《菜根谭读后感读书分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