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中部六省产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07:01: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发展战略)中部六省产业发展情况比较研究



中部六省产业发展情况比较研究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产业结构则是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合联系方式,是产业的质态组合形态。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综合经济实力的强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中部六省中,江西经济存定的差距,这种差距表面上是增长速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深层次上反映的却是结构的差距。要实现“江西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必须认真分析研究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知已知彼,取长补短,促进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横向演变的合理化,进步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增长质量。

、中部产业结构的演变及比较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部六省经济落后,农业占国民经济的主要地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很小,第三产业基本上是由传统行业构成。1952年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64.3:15.7:20,处、三、二最低层。此时,江西第产业占65.6%,第二产业占13.1%,第三产业占21.3%,整个中部地区处于相同的产业层次,只是农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略高于中部,工业所占比重略低于中部。

中部六省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恢复阶段后,从1953年开始进入优先发展重工业阶段,第二产业以比第产业和第三产业快得多的速度发展。1978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原来的最小变为最大,三次产业的构成为39.2:42.4:18.4,已进入二、、三的新层次。此相伴而来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产业结构扭曲:工业发展过快,妨碍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严重短缺,难以为继;重工业发展过快,影响了轻工业的发展,工业内部形成重重轻轻的畸型结构;过分注意有形产品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严重滞后,此其三。这时期,江西第产业保持发展的前提下,其比重也逐渐缩小;第二产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其比重迅速扩大,已接近第产业所占比重;第三产业得到定程度的发展,但其比重有所下降。三次产业的构成为41.6:38.0:20.4。其中,第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安徽(47.2%),居第二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亦仅高于安徽(35.6%),居第5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略低于山西(20.8%),居第2位。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翻开了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篇章。23年来,中部地区和全国各地样,着力解决经济体制问题和产业结构扭曲问题,经济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不仅越过了温饱线,而且总体上已进入小康阶段。1979—2001年,中部六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7%,比1952—1978年6.5%的年均增长率高出9.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相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产业之间的协调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的生产交换和分配更为顺畅进行,推动着经济快速持续地向前发展。

从三大产业的变动来,2001年中部地区第产业所占比重为19.4%,比1978年下降19.8个百分点。山西、湖北第产业所占比重为9%和14.8%,分别下降了11.7个和25.7个百分点,目前不仅低于中部第产业比重,也低于全国第产业比重(15.2%);江西、安徽、河南、湖南第产业所占比重为23.3%、22.8%、21.9%、20.7%,分别下降了18.3、24.4、17.9和20个百分点。这六省中,江西第产业原有比重就较大,其下降幅度又相对较小,因而成为第产业比重最高的省份。中部地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44.9%,比1978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山西、河南、湖北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51.7%、47.2%和49.6%。分别比中部地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6.8、2.3和4.7个百分点;江西、安徽、湖南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36.2%、43.0%和39.4%,分别比中部地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低8.7、2.3和5.5个百分点。其中,江西是第二产业比重最低的省份。中部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5.7%,比1978年上升了17.3个百分点。江西、山西、湖南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40.5%、39.3%和39.8%,分别比中部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4.8、3.6和4.1个百分点;安徽、河南、湖北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4.2%、31.0%和35.5%,分别比中部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1.5、4.7和0.2个百分点。其中,江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20.1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仅次于湖南(21.2个百分点),但其所占比重最高,处于第位。

经过23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中部地区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产品供给基本平衡,丰年时常出现相对过剩的情况。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市场需求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商业和生活服务等传统第三产业繁荣活跃,交通运输业的瓶颈制约全面缓解,金融、保险、旅游、信息服务等现代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的序列由1978年的二、、三转换为二、三、,第三产业取代第产业,进入第二位。山西、安徽、河南、湖北四省的三次产业构成序列中部致;湖南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略高于第二产业,者仅相差0.4个百分点,比例关系非常接近,第产业从原来的第二位退居末位;江西三次产业的构成序列为三、二、,农业由排头位置退至最后位,第二产业停留第二位,第三产业由原来的末位进入第位。这种结构不仅超越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层次,而且超越了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层次,是工业远未得到应有发展的情况下形成的,属于虚高度化的产业结构。

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产业结构的演进可分为: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5个阶段。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曾运用多国模型对工业化程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将现代经济划分成准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实现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按1982年美元计算,准工业化阶段,即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人均GDP364—728美元。它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前工业化阶段相对应。工业化实现阶段包括了三个发展阶段:工业化初级阶段,人均GDP728—1456美元;工业化中级阶段,人均GDP1456—2912美元;工业化高级阶段,人均GDP2912—5460美元。它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相对应。后工业化阶段包括个发展阶段:发达经济初级阶段,人均GDP5460—8736美元;发达经济高级阶段,人均GDP8736—13104美元。它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后工业化时期相对应。

根据人均GDP和1981年至2001年汇率的几何平均数(4.73)计算,2001年我国人均GDP7543元,折合1770美元,处工业化中级阶段;中部地区人均GDP5995.4元,折合1407美元,处工业化初级阶段后期末,即将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中部六省中,湖北人均GDP1823美元,已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湖南、河南人均GDP分别为1434美元和1408美元,也即将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山西、安徽人均GDP分别为1268美元和1254美元,处工业化初级阶段后期;江西人均GDP1225美元,亦处工业化初级阶段后期,但属于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最缓慢的省份。这种落后情况较为突出地反映以下三个方面:

是产业结构偏离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方向。江西第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比全国及中部地区第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高8.1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比全国及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低14.9个百分点和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过早地上升到第位,但其整体素质不高,实力较弱,全省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仅2117.7元,分别比全国及中部地区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低16.5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负有改造经济的使命,要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先进的装备和原材料。工业落后,势必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影响工业化进程。2001年江西人均工业增加值1423元,比全国人均工业增加值(3338元)低57.4%,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半;比中部人均工业增加值(2721元)低47.7%。江西工业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为27.4%,比全国低17个百分点,中部六省中,分别比湖北、山西、河南、安徽、湖南低16.9、16.5、13.1、8.8、5.5个百分点,处于最后位。

三是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过程工厂式的生产需要大规模地集中劳动力和机器设备,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因而,城市化水平也反映了工业化发展水平。据2000年人口普查,江西城镇人口为1145.48万人。全省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4.4%上升到27.6%,但比全国城市化水平低9个百分点,比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低2.1个百分点。中部六省中,仅高于河南,居第5位,离工业化中期水平的标志值(30%)尚差2.4个百分点。

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世界各国和地区产业演进的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主导产业的转换存定的规律性,当时的经济情况和发展趋势密切关联。从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来,主导产业的转换存着由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向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再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家用电器、汽车、航空和知识密集型的计算机、机器人、新材料制造等的演变趋势;从劳动对象的加工深度来,存着由采掘工业向原材料工业,再向加工工业的演变趋势;从产品的经济用途来,存着由消费部门向生产资料部门,再向消费资料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演变趋势;从产出的角度来,存着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再向更高附加值的演变趋势。这些趋势和特点,各国和各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但主导产业的演进和更替个由低级到高级,产业规模由小到大的渐进过程。改革开放前,中部和全国样,急于从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跳向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遭受了重大的挫折。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工业内部重重轻轻的结构有所调整,但重工业比重高达64.9%,轻工业比重仅35.1%,比全国轻工业所占比重低4.7个百分点,以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特征明显。中部六省中,安徽工业轻型化发展较为充分,轻工业工业中所占比重达41.6%,其轻工业比重最高;湖北、河南轻工业所占比重为38.4%、36.7%,均高于中部轻工业所占比重;江西、湖南轻工业所占比重同为34.5%,低于中部轻工业所占比重;山西轻工业所占比重为14.4%,居最后位。江西农业资源丰富,适于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工业。由于未能改革开放初期抓住轻纺工业产品处于卖方市场的机遇,力促具有需求拉动、技术要求简单,从第产业分离出来的劳动力便宜等有利因素的轻纺工业乘势而上,导致产业结构演进中,出现轻纺工业主导阶段缺失。

根据区位商和产业贡献率计算情况,中部多数省的主导行业分布原料工业、燃料动力工业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少数省形成了些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主导行业。行业之间的贡献率差距很大,每个省至几个高贡献率的拳头行业。各省区位商较大、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行业依次为:

湖北:交通运输没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贡献率高达24.26%,其次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达10.1%。

湖南:烟草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印刷业、记录媒介复制业。其中,烟草加工业的贡献率高达48.7%。

河南: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其中,电力、蒸气、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的贡献率高达17.02%,其次是煤炭采选业,达15.46%,再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达11.87%。

山西:煤炭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其中,煤炭采选业的贡献率高达73.75%。

安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采选业、饮料制造业、橡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烟草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中,煤炭采选业的贡献率高达12.46%,其次是饮料制造业,达9.61%,再次是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达9.01%。

江西: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医药制造业、印刷业、记录媒介复制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贡献率高达14.38%,其次是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达11.61%,再次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达10.99%,第四是医药制造业,达10.6%。

通过对工业产业部门的区位商和产业贡献率的分析,江西的比较优势多集中自然资源优势产业中,资源禀赋对产业形成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具有资源开发型的特性。

二、江西产业发展塌陷于中部的原因分析

现代经济中,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由于结构失调,江西整个产业发展出现塌陷于中部地区的态势,多数经济指标落入低位次。

产业结构失调是制约江西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其缺陷可归纳为六个字,即:偏、僵、小、弱、重、低。

缺陷之:“偏”

——产业结构演进中出现偏差。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经历了从以第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我国产业结构也是按照这变动规律演进的,目前仍处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结构层次。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后阶段产业的发展以前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只有第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充分发展,第二产业的轻纺工业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第二产业的加工组装型重化工业的发展又是建立原料,燃料、动力等基础工业的发展基础上。同样,只有第二产业的充分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才有成熟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江西产业结构演进既出现过偏慢问题,又出现过偏快问题。全省直至八十年代末,仍然保持着、二、三这样种以第产业为主导的重农型产业结构,未能温饱问题解决后,及时实施加快工业化发展战略,失去次以产业结构调整来促进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时机。而且,农业内部又是重粮型单化结构,工业的关联度低,影响了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工业发展。1995年,江西终于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全省三次产业的构成为32.0:34.5:33.5,产业结构序列上升到二、三、的新层次,第二产业以略高于第三产业和第产业的比重水平进入第位,第三产业仍然居于第二位,第产业虽退居末位,但二、三产业各自所占比重相距不大。

此后,江西强调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忽视了工业主导地位的巩固和强化,导致工业落后,结果农业产业化运营又因缺乏工业的带动力量,进展比较缓慢,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较快,结果过早地结束了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催生出早产型的三、二、结构层次。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虽然较大,却是以传统的流通和服务业为主,为现代工业服务的金融、通讯和信息产业相当薄弱,现代化水平不高。这种超前转换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着江西经济的发展。

缺陷之二:“僵”

——体制结构存僵化问题。1978年以来,江西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深层次的改革未完全到位,体制性障碍仍然存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其职能的实现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制度性监督,“越位”、“错位”、“缺位”和“不到位”的现象较为普遍。条块分割、行业垄断、部门壁垒,职能重叠的问题较为突出。些部门牢牢抓住资源配置权不放,些地方领导习惯于直接指挥生产,些企业运营过分依赖政府保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度不高,地方保护主义情况较为严重,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较低。

所有制结构方面,江西国有经济比重过大。2000年,全省规模之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79.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3个百分点,中部六省处于第位,分别比河南、湖北、安徽、湖南、山西高出26.4、14.8、12.5、9.5、8.1个百分点,而企业平均实现增加值的能力,安徽为3018万元,居榜首位置,湖北2212万元,居第二位;河南1936万元,居第三位;山西1712万元,居第四位;湖南1603万元,居第五位;江西856万元,居末位。江西工业企业平均增加值只及安徽的28.4%,处于到数第二位的湖南相比,亦只及其半稍多点,究其原因,关键是江西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企业缺乏扩张的内动力,难以做大做强。

民营经济和股份制经济的发展也存很大差距。2000年,江西非公有制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21.4%,居中部六省末位.全省规模之上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仅10.14亿元,河南湖北分别为77.5亿元、46.6亿元,江西只及其13.1%和21.7%,约相当于安徽的半。所有制结构中民营企业所占比重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经济的生机和活力,江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塌陷中部的主要原因之,就是民营经济弱小。再股份制经济,江西股份制企业仅199家,占企业总数的5.6%,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之上工业的24%,这项指标的比重,中部六省中居于末位和第五位,比重最高的安徽省相比,分别低了13.31个百分点和12.8个百分。股份制企业中,江西的上市XX公司又少。2001年,全省共有上市XX公司18家,筹集资金104亿元,只及全国的1.15%和1.34%,这经济总量占全国2.27%的水平相比,存0.76和0.93个百分点的差距.。而同期湖北为53家,筹集资金277亿元;湖南34家,筹集资金194亿元;安徽29家,筹集资金210亿元;河南27家,筹集资金149亿元;山西18家,筹集资金125亿元。现代经济中,股份有限XX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个地区股份制经济的发展程度,也是反映这个地区企业体制改革深入程度的个重要标志。江西股份制企业少、规模小,从个侧面表明,进步打破计划经济时期留下的僵化的企业体制乃是深化改革的关键环。

缺陷之三:“小”

——资金投入和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是投资结构长期积累的作用结果,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靠投资扩大生产能力来支撑,投入不足则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2001年,江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60亿元,中部六省中列于最后位,分别比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低59.6%、57.5%、45.4%、31.5%、6.8%。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1881亿元,也属最后位,不及河南的4成,只相当于湖北的半,比列于第五位的山西要少527亿元,相差21.9%。

经济总量由三次产业构成。江西是农业省,但农业经济规模不大,2001年全省农业增加值506亿元,中部六省中列第五位,人均农业增加值1215元,列第四位;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更加弱小,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784.8亿元,中部六省中列于末位,人均第二产业增加值仅1885元,也列于末位,比居第位的湖北少1970元,不及其半;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883亿元,仅高于山西,列第5位,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2121元,比中部的2165.9元低2.1%。

企业规模的大小决定着企业的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江西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2001年全省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之上的非国有企业仅3283家,而且户均现价总产值只有3095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966万元,利税275万元,中部六省中均居末位。湖北、安徽、山西、河南、湖南相比,企业平均现价总产值依次低40.8%、35.9%、26.7%、21.7%、15.2%;企业平均实现销售收入依次低39.6%、38.1%、27.8%、20.8%、13.4%;企业平均实现利税分别低49.2%、50.2%、38.9%、26.5%、42.1%。而占全省企业总数98%之上的小企业,则规模更小。

主要工业品产量的差距也十分明显。2001年全省纱产量9万吨,生铁产量338.1万吨,钢产量399.4万吨,发电量216.2亿千瓦小时,均居中部六省同类产品产量的末位;机制纸产量18.8万吨、卷烟产量54.6原煤产量1517.5万吨、水泥产量1606.7万吨,均居中部六省同类产品产量的第五位。

缺陷之四“弱”

——科技创新能力弱。科学技术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引擎,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是其产业结构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因,惟有科技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江西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横向比较却处于相对落后的情况。2000年全省科技活动人员5.9万人,中部六省中列于末位。科技活动人员和R&D人员中的科学家、工程师分别占54.57%和59.43%,不仅中部排最后,而且低于全国63.44%和75.38%的平均比重水平,居于全国末位。科技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2000年,全省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17.7亿元,其中研究实验发展经费支出8.2亿元,这项经费支出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8%和0.41%,中部六省中均排于末位。湖北、湖南、山西、安徽、河南相比,江西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依次低1.18、0.97、0.92、0.53、0.25个百分点;作为衡量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研究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全国已达到1%的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而江西比全国平均比重水平低0.59个百分点,只及邻省湖北的半,安徽的三分之二,差距很大。

“九五”末期,江西科技活动产出处于全国第24位,和“九五”初期相比退后了位,中部六省中位于河南之后,山西之前。2000年全省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分别为1557件、1072件,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二位的湖北、河南相比,分别少1929件、1694件,相差64.3%和61.2%。专利授权中发明专利占6.25%,低于6.49%的全国平均比重水平,中部六省中排名第的山西比较,相差11.62个百分点。2000年全省共发表科技论文8761篇,平均每万人发表科技论文2.12篇,中部六省中列于最后位。分别比湖北、山西、湖南、安徽、河南低67%、50.1%、41.6%、32.9%、9%。

2001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排序结果显示,江西科技进步水平全国居第22位,中部六省中居第五位。这表明,江西科技实力差距悬殊,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远远不能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缺陷之五“重”

——重复建设导致产品结构趋同。过去,江西投资方面的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市场观念和科学论证,信息不灵,盲目性较大。些项目刚建成投产,市场就出现饱和状态,产品销不出去,被迫停产。些项目尚未完工,产品没投入市场就被列为淘汰产品,不仅毫无效益可言,而且背上沉重的包袱。由于投资项目选择的任期考虑、投资决策的长官意志和地区之间相互攀比等原因,重复建设成为种通病。据工业普查资料分析,全省纺织、塑料、化纤产品、建材产品等般水平的加工工业产品重复尤为严重。运营性国有资产中,40%左右分布般加工工业。从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商品市场的主要矛盾已不是需求总量的问题,而是个供给是否有效的问题,许多商品处于滞存状态。如产品积压量较大的1999年,江西GDP使用中存货增加额高达162.82亿元,比1995年增长63%。本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低,很大部分市场被省外产品所占领,生产增长由于库存的提高而不能创造利润,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目前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低档产品、初级加工产品供过于求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短缺同时存。冶金行业,小型材的生产能力已相对过剩,但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的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和不锈钢等,却未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发展起来。石化行业中低档次化工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高档次产品又大量依赖进口。机械行业多数产品档次低、质量不高,大型成套装备和关键产品不能满足需求。纺织行业棉纺压锭后仍有相当部分相对落后的生产能力,毛纺和缫丝加工能力过剩,主要用于制作中低档服装的纱、布等初级产品比重过大,纺织品质量、档次、花色品种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制作出口服装的面料需要进口。建材行业,技术装备落后的中小企业居多,高质量的产品供应不足。结构趋同造成生产运营的盲目性增加,产品集中度低,生产集约化程度难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弱化。

缺陷之六:“低”

——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开放不仅能够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引进资本、技术和经验,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外开放度高的地区,发展就快;对外开放度低的地区,发展就慢。比较而言,江西对外开放相对滞后,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区域外生产要素流入方面,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也存定的差距。2001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18亿美元,居中部六省最后位,外贸依存度为6.9%,比全国的44%低37.1个百分点,比中部的7.4%低0.5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额3.9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74.4%,由于基数太低,去年虽有很大的发展,但总量仍然较小,中部居于第四位。全省接待国外游客仅5.5万人,也是中部六省中数量最少的;旅游创汇总额0.7亿美元,居第五位,丰富的旅游资源很不相称。对外开放程度是观察个地区发展环境优劣的指示仪,上述情况反映出江西过去的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经济的内生动力不足,又缺乏外源动力,这就导致产业发展塌陷于中部的严峻局势逐渐形成。

四、促进江西从中部崛起的产业政策建议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经济协调、快速、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我们要以有利于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利于改善供给对需求的适应性和反应能力,有利于转变增长方式为目标,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龙头,以发展为主线,以效益为核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力促江西从中部地区崛起。

1、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好种资源、个市场。要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参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竞争,通过全方位开放促调整、促改革、促发展。以思想解放的深度增强对外开放的力度;以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带动产业选择;以外来投资激活存量资产;以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商品的大流通谋求利润的最大化。对内进步开放市场,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废除阻碍统市场形成的各种规定,整顿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抓住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江西的低成本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主动接受沿海地区的经济辐射,注重承接沿海地区协作网络和市场体系的扩展,促进经济体化。对外要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推进外贸企业集团化、产贸体化和代理运营;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探索各种不同的利用外资方式和合作方式,注重发展项目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商参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引导企业主动寻求机会,加入跨国XX公司的企业重组。采取新型灵活的招商方式,着重运用市场运作的办法招商,降低招商引资成本,提高实效。

2、加快工业化步伐,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作为个完整的产业体系,通过XX公司加农户、企业联基地、市场联生产,逐步形成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格局,按市场需求发展绿色农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依通行标准壮大品牌农业,以龙头企业带动支柱产业,把江西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二是倾力壮大工业经济,加速形成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争取国债专项资金,用好银行贷款和政府配套资金的同时,积极吸引外来投资,着力启动民间资本,从资本市场多募集资金,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致力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投入机制,迅速增强工业经济实力。要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尊重市场选择的前提下,发挥比较优势,重点做强做大食品、有色金属大优势产业,着力整合提升汽车、医药、石化三大传统产业,优先扶持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环境保护四大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优势产业群,推动资源主导型结构向市场主导型结构转变,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重点实施旅游产业开发工程。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要调整提升商贸业,加快建立以大商场、大市场、大网络为重点的现代高效市场流通体系,推行连锁运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网上销售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和调控体系。鼓励各类民间资本全面进入第三产业领域,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加强和改善房地产中介服务,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推动教育、文化、保险、信息咨询、医疗健身、托幼养老、休闲娱乐、家政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江西绿色、红色、古色旅游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旅游产业开发工程建设,按照全面规划、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市场运作的原则,高起点搞好旅游景点开发、配套设施及其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旅游区交通建设,发展旅游关联产业,提高旅游业效益,尽快使旅游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3、力促体制创新,为产业经济发展铺好快车道。贯彻落实依法治省方略,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加快政府职能由直接管理型向优质服务型转变,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规范办事行为。各部门对各自事务实行政策公开、内容公开、人员公开、结果公开和承诺最长答复时限的“四公开承诺”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和社会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无记名测评制度,将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布,作为考核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进步推进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真正把属于企业的权力给企业,把属于市场的功能给市场,把属于社会的职责给社会。继续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重点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壮大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加快产权流转,推进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健全劳动力市场,增强就业服务功能。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运营性用地招标拍卖制度,规范土地级市场,活跃二级市场。加快技术、信息市场发展。营造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速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收购兼,相互参股等多种形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切实推进政企分开,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制度,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采取股份合作制、托管、拍卖和员工持股等多种方式,推进产权制度和运营机制改革。国有资本要适应收缩战线,有步骤地从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向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中的骨干企业聚集,做到退而有序,进而有为,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要重点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全面赋予民营经济参市场竞争的平等权力,市场准入、企业开办、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进出口贸易等方面,让非公有制经济享有公有制经济同等待遇。支持具备资质的私营企业参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标,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投资举办教育、文化、卫生等生产。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的创业指导、融资担保、技术开发等服务体系,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加速工业化进程的生力军。

4、构建多元化投资支撑体系,提高产业的集约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投资是产业升级的先导和基础。经济实力较小的江西,必须走投资多元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之路。要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科技和教育等重点,以项目为中心,建立和完善投资项目库,积极向国家推荐项目,争取国家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要切实解决资金部门化、使用分散化的问题,集中有限资金办大事。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调动社会资金。认真做好上市XX公司后备资源培育工作,促进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发行股票,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发挥上市XX公司配股、增发新股的连续筹资功能,引导上市XX公司投资潜力产品。鼓励和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大力发展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不断开辟保险资金投资新渠道。环保产业、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积极筹组产业投资基金。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争取国外金融机构来赣设立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努力拓宽引进和利用国外资金、省外资金的渠道,使江西成为投资者的热土。民间投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投资的主渠道。当下不仅省外的民间资金很多,省内的民间资金也相当充实,均于寻找出路,正处于启动民间投资的有利时期。要放宽投资领域,打破垄断,降低门槛,改革审批制度,让民间资本有便捷的进入通道。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运营等多种方式进行投资。促进民间资本国有企业的融合,参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造过程。要针对启动民间投资的融资难问题,尽快发展民间金融机构,成立中小金融机构和合作基金等,拓宽民间资本的成长空间,将其巨大的潜能发挥出来,转变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力量。

把做强做大工业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利用工业园区特定的空间,更多地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引进管理,增加就业,形成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必须科学规划,规范管理,成片开发,滚动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延伸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根据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结合江西省情,集中力量,重点培植批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引导投资向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的方向发展。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大集团战略,以资本为纽带,之上XX公司为核心,组建企业集团,着力增强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造就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高的“巨人型”名牌企业,使之成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旗舰”,实当下中部崛起的有力“支点”。

5、以科技进步为突破口,带动产业结构转换升级。要实施科技人才开发工程,加快人事、劳动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公开、公平、择优的用人机制,使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坚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尤其对江西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更要高见壹格,厚爱分,舍得以有足够吸引力的条件留住或引进。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出发,优化人才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破户籍、档案、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建立高级科技人才库,收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江西经济发展关联的著名专家、教授、博士等高级人才信息,加强沟通联系,使高新技术源源不断地涌进赣鄱大地。要通过宏观调控和优惠政策,不断增加财政科技支出的前提下,引导、鼓励和支持全社会增加R&D的投入,逐步建立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多元化资本市场,保障全社会科技投入的快速增长。根据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技术开发中心,着重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以定比例的股份重酬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应用型、开发类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改制为科技型企业。推进科研院所投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鼓励骨干科研机构以产权、资本、市场为纽带,兼且壹般科研机构和中小企业。鼓励科研人员以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等为资本或股本,参企业投资和收益分配;鼓励科研人员领办、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建设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健全社会化、网络化科技服务体系。

江西大多数工业企业是六、七十年代建立的,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水平低。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使经济获得跨越式发展,必须引导企业投资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增强竞争力。要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引导企业投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或行业,大力支持那些以技术为主导产品的中小企业,增加风险性行业的资本投放量,促使产业结构从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方向转变。当前结构调整中,江西要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环保等高科技领域有选择地上批大项目,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努力“做高、做新、做强”,使其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龙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6、加强现代信息网络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信息是市场经济海洋中的灯塔,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江西产业结构优化和实现工业化的关键。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优先位置,按照面向市场、应用主导、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思路,发展以光纤传输网为主干、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相结合的干线传输网络。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扩大利用互联网,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构筑高速宽带大容量、多媒体、智能化的信息网络平台。要搞好农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为农民生产运营提供指南。加快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企业综合信息系统。抓好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及集成制造技术企业产品设计、制造、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中的应用,使江西的商品快捷地销往世界各地。推动政府广泛应用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宏观信息引导功能。以互联网和网络服务为重点,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业,面向城乡居民生活和消费,提供多样化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减少生产、消费的盲目性。由于信息不灵和急功近利等多种原因,过去许多地方出现过重复建设的情况,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浪费资源,分散精力,难以形成合力。如“九五”期间,全国有22个之上的省、市、区把机械、电子、化工和汽车列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重叠度很高。要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让生产要素流向优强企业,形成以优势企业、名牌产品为龙头的企业集团,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和协作化生产。此同时,多方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来赣联姻,走联“大”靠“大”之路,变劣势为优势,规模效应中获益。要产业结构调整中,继续压缩和淘汰那些生产能力起点低、产品质量差、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以信息为导向,从江西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大力发展符合新世纪绿色消费潮流的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建材产品,努力形成立新的支柱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江西经济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f5169e9c5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d.html

《2020年(发展战略)中部六省产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