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发布时间:2019-02-25 05:39: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篇一:端午习俗小知识】

端午小知识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亦称端五、端阳节、重五、重午、午日节、五月节。流行地区还有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家。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主要要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雄黄酒、菖蒲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端午节有为小孩配香囊的习惯,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避邪驱瘟。

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粽子多是做成角形,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形等形状,象征牛,祭祖。

1998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端午节知识问答

问题:

1、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至少说出3个)

2、端午节的起源有哪几种说法?(至少说出2个)

3、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哪些?(至少说出3个)

4、屈原是哪国人?

5、屈原卒于何时何地?

6、粽子多是做成角形,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形等形状,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

7、哪一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8、在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最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次,吃粽子表示什么?

9、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地区不同,意义不同。插

艾蒿是为了什么?

10、端午节小孩配香囊的有什么意义?

11、中国的传统文化悠远流长,部分海外国家也有端午节习俗,说出2个过

端午节的国家?

【篇二: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端午节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眼看着马上就要过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我们家也不例外,面对着端午节的各种各样的习俗,我不由得起了好奇心,于是我们对端午节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端午节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端午节的历史。

3,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端午节的习俗。

三.人员分工

第一小组 调查端午节的由来

第二小组 调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第三小组 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第四小组 寻找中国文人写下有关端午节的诗词

老师 整理,汇编各种资料

第一小组 调查端午节的由来

第二小组 调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第三小组 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第四小组 寻找中国文人写下有关端午节的诗词

老师 整理,汇编各种资料

五.结论

1.端午节的介绍: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 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

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端是开端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通,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1]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2.端午节的规定: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5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九月三十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六.研究体会

目前,我们的成长环境日趋复杂。西方文化的渗入,在同学们当中掀起了一股来势不小的崇洋潮,着洋装、吃洋餐、过洋节。不少同学对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情有独钟,却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扫墓祭祖的清明、悼念爱国先人的端午、阖家团圆的中秋、登高敬老的重阳不屑一顾。为了让同学们重新认识自己祖国的传统节日,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我们决定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及由来进行研究调查。

调查方法

1、实地观察法

2、上网查询法

3、询问周边的老人

研究的问题

1、端午节的由来

2、端午节的习俗

3、各地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中国文人与端午节

人员分工

第一小组 调查端午节的由来

第二小组 调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第三小组 参与端午节的活动,拍摄活动情况

第四小组 寻找中国文人写下有关端午节的诗词

陈老师 整理,汇编各种资料

【篇三: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

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的意思和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字又与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

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楚国人因不舍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相救。之后每年五月

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藉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吃粽子

据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这

可算是粽子的起源。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但是当时

,吃粽子并无特别的纪念意义,只是当作一种时令食品而已。

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

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

食品。

俗谚说: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意思是粽子一出现,岁序便转入夏季,

不仅只是点缀节景。

悬挂钟馗像

在江淮地区,几乎家家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

一大一 小,小鬼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大鬼便把它捉到吃了,明皇喝问,大鬼说:我叫钟馗,是

终南山的进士,因面貌丑陋,应考不第,便自尽了。现在我誓为 陛下除去天下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

,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驱五毒

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过去民间把蛇、蝎子、吴蜙、壁虎、蛙或、蜘蛛叫五毒

。到了端午节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或贴在门、窗、炕上,或系在儿童的臂上,以避诸毒。有的还

剪成装着五毒的葫芦图像,表示用葫芦把这五毒给镇住。有的地区把五毒串成长串,在它们上端系上艾草、

菖蒲,然后在下端穿上三瓣大蒜组成藕形,菖蒲、艾草表示刀和剑将它们斩除,大蒜表示锁,将它们锁住杀

死。还把它挂在门前显眼的地方这叫悬端午景

饮雄黄酒 百病多远走

中国大部份地区端午节有要饮雄黄酒的习惯,雄黄,又名鸡冠,是一种矿物质也是常用的中药,对各种皮肤

真菌和金色葡萄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所以端午家人团聚喝雄黄酒有驱走百病,涂在小孩的鼻 子、耳朵

、并在额上画一个字,有健身驱邪作用的意思。谚曰:五月一日至五日??涂耳鼻以雄黄,曰避虫毒

人们在仲夏的端午节喝上几口雄黄酒,寄寓能驱走百病的愿望,所以,俗谚曰:饮雄黄酒,百病多远走。

悬艾草

为了驱除疾厄,端午节时可见住家门口都挂菖蒲和艾草,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菖蒲,多年水生草

本植物。两者皆可入中药。艾叶可制灸,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燃点艾条可灸治多种病症

。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了。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

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

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并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

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旧时缝制香包是一

项极为重要的女红,但现今民众多向商贩购买。市售香包种类繁多,除了动物、花、鸟、还有流行的卡通造

型,令人爱不释手,每逢端午,各地都可见民众在贩卖香包的摊子上选购各式香包。

端午节可说是现存的重要节庆中,历史最悠久的。由现代的眼光看来,祖先对端午节的看法确有其独到之处

:在这初夏虫疫滋生之际,以端午节提醒大家做好保健的工作。

八百多年前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曰:

乙卯重五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

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的喝起酒来。从中看出,江南端午风俗

,既有纪念屈原之意,又有卫生保健之功用。 来的粽子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faace0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5.html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