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发布时间:2019-02-14 12:28: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7 抗击八国联军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❷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不但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丧失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实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2、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

1.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实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持续实行反抗。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所以,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2.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是谁?

学生回答: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斗争矛头是:腐败的清朝政府。

3.教师讲解: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为此,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4.教师提问:谈谈你对“扶清灭洋”口号的理解?(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

5.教师指出:面对帝国主义的持续侵略,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有哪些改变?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义和团开始涌进京师,大肆捣毁教堂、拆电线等。至1900年,义和团基本上控制了京津地区。

目标导学二:抗击八国联军

1.教师讲述:因为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便于19006月组成八国联军,绞杀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这样爆发了。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八国联军的名字及率领人?

3.教师提问:我们接着来看看,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的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实行了哪些英勇抵抗?

学生回答:义和团的廊坊阻击战、老龙头火车站围歼战,英勇将士:聂世成。

4.教师展示图片:《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民》、《美军抢劫的白银》

提问:1900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犯下了哪些罪行?

学生回答:八国联军侵略者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抢劫,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5.教师提问: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逃西安,就在西逃的途中,她下令剿杀义和团。这又是为什么?最后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就是要讨好帝国主义,以求得帝国主义列强对自己的“宽恕”。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目标导学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识记主干知识。(时间、签订国、内容)

2.教师指出:《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有什么长远的影响?请同学们根据条约内容实行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

3.教师引导学习阅读教材,理解《辛丑条约》的综合性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讲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水准大大加深。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三、课堂总结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的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暴露出清政府的腐朽反动。一些本来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的人彻底清醒过来,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起,决心以武力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述的是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史,要突出“抗击”二字,以体现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侵略的不屈抗争。通过启发式诱导教学,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抗争历程,辩证地理解“扶清灭洋”的局限性和进步性。同时,要清楚《辛丑条约》的影响,以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以凸显历史的先后联系性和关联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00c816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33.html

《教案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