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19-01-22 02:57: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陽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塞下:边界险要地方,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倒文,意思是雁儿向衡陽飞去。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湖南衡陽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留意:留连之意。
  四面边声:四面八方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一声。
  连角:紧随着军中的号角。连,紧随。
  千嶂里:在重重高山环抱中。嶂,像屏障一般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燕然未勒:指未彻底击溃敌军,取得全面胜利。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在石头刻字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无计:没有办法。
  羌管悠悠霜满地:笛声悠扬,寒霜满地。羌管,笛子出自于羌(古代少数民族)地,故称羌管。
  不寐:睡不着。
  【翻译】
  
  边境上的秋天风景与内地完全不一样,向衡陽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紧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高山的环抱中,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年老酒,思念远隔千山万水的家乡,可是燕然山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想回家也毫无办法。夜里,羌人的笛声忧怨绵长,寒霜像月光一样的撒满大地,令人不能入眠,一年又一年,将军的头发白了,战士泪流干了。
  【赏析】
  
  范仲淹(980——1053),字希文,谥号文正,祖籍陕西,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他的诗、词、文皆好,词作现存虽仅5首,但情感深沉,风格豪迈,从内容以至艺术手法上都有一种创新精神。著有《范文正公集》。
  宋仁宗时期,辽国从北边入侵中原,西夏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山西省延安市),达四年之久,这首词就是他在军中所作。
  词的上阙写塞外秋天风光。作品运用词的传统结构方式,上阙以写景为主,抓住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事物,粗略几笔勾勒出边地秋天的风光,用以反衬人物的内心世界沉重、苍劲、含蓄、蕴藉。
  作品开篇首先点名了地点和时间:塞下秋来风景异,清秋的边地,奇异的风光。一个字,揭示出了作品中人物不平静的心态。句中的在哪里呢?在边地的秋日与内地不同,在边地的秋日与当地的往常也不同。
  衡陽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陽雁去雁去衡陽的倒文,衡陽那里有座回雁峰,传说大雁飞到那里便停住了。随着气候的变化,大雁北来南归,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事,说不上留意的有无,因此这里主要是写人的感受。目睹北雁南飞,而人却长期困守边疆不能回归故里,故而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三句: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再加上军中不绝的号角声,给人的感受是既凄凉又悲壮,特别是它打破了清秋的寂静,更增添了某种悲凉的气氛。最后两句是写在重峦叠嶂之间,长烟落日,孤城紧闭,渲染出战局之紧张。
  词的下阙,作者宕开自认景物的描写,笔锋一转,集中笔墨重点写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离家万里,身居异地,孑然一身,只好借酒消愁。然而李白
  
  诗中所云一抽一刀断水水更流,以酒消愁愁更愁。一杯浊酒,万端思绪更难平。深层次分析,思乡之愁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作者要抒写主要还是内心的痛苦。自己已经年过半百,面对强敌,却不能杀敌建功,了却心愿,这就是燕然未勒归无计,到这里,作品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最后几句重在写霜满地,军营中飘荡着凄凉悲苦的笛声,将军和战士们彻夜难眠,忧国思乡,悲从中来。结尾激动人心,令人难以忘怀!至此,作者的那种抗击外敌,极想报国杀敌的爱过雄心真真切切地溢于言表。
  在作品中,作者善于使用准确、生动、贴切的词语
  
  ,精心选择归雁、边声、号角、长烟、落日、孤城、羌管、冰霜等景物,构成苍凉悲壮的气氛,切合人物心境,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01c81a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2.html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