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封面格式

发布时间:2019-09-07 16:43: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附件1

NO

2010年温州市高中教师优秀课例评选

学科:

学校: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姓名:

题目:精选历史故事,点亮历史课堂

——《汉代儒学》教学课例

(内页不准署名)

精选历史故事,点亮历史课堂

——《汉代儒学》教学课例

虞森

【教材版本】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三》2009年第四版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儒学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初步掌握思想史的一般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正统思想产生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尊重传统思想文化。

重点:儒学兴起的原因、影响。

难点:理解正统思想产生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尊重传统思想文化。

设计思想:靠拢建构主义理论,本课主要通过提供一系列的生动材料,让学生自主了解知识点,建构知识框架,并且对历史发展有一定的思考。

教学过程预设:

导入:以填空的方式快速的回顾和引出本课的主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一环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1、阅读书本,找出时代背景

2、提出质疑,追问独尊的为什么是儒术?

3、通过故事,知道儒学的功用和董仲舒的改造。

第二环节:汉武帝是怎样独尊儒术

1、阅读书本,找出汉武帝的具体方法措施

2、引导学生,探讨太学的作用及其蕴含的历史智慧。

第三环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影响?

1、阅读书本,找出两方面的影响。

2、通过故事,理解独尊儒术的深远影响,进而升华主题。

【教学实录】

教学班级龙湾中学高一(1)班

教学地点本班教室

教学时间:201016日上午第二

教学过程:

师:在开始本课内容之前,我们先在做一个课前预热,给大家做五个填空,请看大屏幕(出示):

生:集体回答。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今天要来学习的就与上面的第五道填空题相关——《汉代儒学》。

(屏幕上打出本课课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意见,由此儒家学说兴起。那么,董仲舒到底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意见呢?

生:(集体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师:那么请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董仲舒这一主张的提出都有哪些时代背景?(屏幕出示问题) 请结合书本第10页第二目的第一段话回答该问题。

(某生回答读书本,经引导,提炼关键词句)

师:(板书总结,见板书实录)

师:大家来想想,刚才所说的这三个背景,只能说明一点——要统一思想,也就是要“罢黜百家”,请看书本董仲舒肖像旁的一段话就在论证这个问题。但是,这个背景却解释不了“独尊的为什么是儒术”?比如,法家思想也讲统一啊,为什么不是独尊法术呢?

生:(一部分学生抢答)因为秦朝的教训。

师:对,秦朝才统治了15年啊。那么,儒家思想能够取得独尊的地位,肯定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到底有哪些呢?我们不妨回到两千年前,看一个故事:

(屏幕展示文字,同时教师演绎)

师:刘邦为什么会不高兴呢?(屏幕上同步打出这个问题)

(一些学生在位置上嚷):感觉没面子了!(全班笑)

师:为什么会感觉没面子?大家伙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打得天下,喝点酒开心开心,有什么关系呢,刘邦也太小气了吧!

1:因为刘邦这个时候已经是皇帝了,所以会觉得没面子,不高兴!

师:说得太好了!你把刘邦的心思看得透彻!(全班发笑)了不起啊!在两千年前的那个现场,同样有个人,也像你一样,猜透了刘邦的心思,于是……

(屏幕展示文字,同时教师演绎)

师:刘邦见了之后啊,说了一句千古名言,这句话我就不翻译了:

(屏幕展示文字)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师:通过这个故事,大家说,儒家思想有什么作用呢?

2:能够让皇帝有面子!(再引导)能够制定礼乐,确立君臣之间的礼仪规范。

师:这就是儒家思想的功用——制定礼仪制度(写板书),烘托皇权,所以受到皇帝的喜爱。但我们在课前填空中知道,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并不是在刘邦时期,也并不是因为叔孙通的建议,而是得70年后的汉武帝时期,是董仲舒的建议。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叔孙通的建议虽然得到皇帝青睐,但天下人特别是知识分子都觉得叔孙通是个“马屁精”——皇帝为什么就是尊贵,臣子为什么就卑贱?这一切有何依据?叔孙通没法解释,刘邦也没法解释。一直要到了70年后武帝时期,出了个董仲舒……

(屏幕展示文字,文白对照,白话文放大显示)

师:根据董仲舒的理论,臣子为什么要尊皇帝呢?

3:因为受命于天。

师:很好,那么你觉得董仲舒也是个马屁精吗?

3:(思考片刻)不是,因为这里说了,皇帝有违上苍的意志,天下就会灾祸不断。

师:对!这样董仲舒的改造就把皇帝独尊给合理化了,儒学也就被君主大胆的重

以上我们就从时代背景、儒学的功用、董仲舒的改造三个方面,解释了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结合板书)

师:皇帝和知识分子都独尊儒术,可是全天下的人买账吗?你说尊就尊吗?所以我们接下来思考这个问题(屏幕展示)——汉武帝是怎样独尊儒术的?请大家阅读书本第二、第三目内容,回答这个问题。

4:汉武帝创办太学。(在另一些学生的提示下)地方学校、重用儒生。

师:重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家能否通俗的说说看

生:(一些学生回答)让他当官。

师:对!那么大家说这两个方法哪一个更能立竿见影

生:(集体回答)做官!

师:那哪一个更加影响深远呢?

生:(集体)太学和地方学校。

师: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分析一下汉武帝为独尊儒术而在教育方面的措施——太学。

(屏幕逐个展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1、太学里教什么内容?——儒学

2、太学旨在培养什么人才?——培养政治管理人才(当官)

3、太学对人才是否有吸引力?——有(仕途吸引)

(学生回答比较顺利,没有太多障碍)

师:所以太学和重用儒生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太学影响更深远。汉武帝和秦始皇其实都有一样的目的,那就是统一思想,但是秦始皇是不让人读书,而汉武帝则以利禄相诱,让大家尽可能读一种书:允许你读其他的书,但是只有读儒家的书才能做官,这就是导向。可以对儒家思想有保留意见,但总不能对自己的前程持保留意见吧这就是历史发展中的智慧!汉书的作者班固就看出其中的道理,他写道(屏幕展示):

师:至此以后,儒学就在中国历史上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影响深远。那么汉武帝独尊儒学都有哪些影响呢(屏幕展示问题)?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5 读书本第10页的相关段落。

师:(总结)很好,找的很准。独尊儒术产生了两方面影响,其一是消极的,扼制了学术的自由发展;其二是积极的,对文化进步有积极意义。大家可以翻到书本关于太学意义的描写,就可以具体认识到有哪些积极方面了(引导学生阅读)。

师:独尊儒术的这些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按书本上所写还是显得有点抽象、概括。我们不妨通过距汉武帝一千多年后的明朝时期的一个故事进一步去认识独尊儒学的深远影响。

(屏幕展示文字,同时教师演绎)

师:大家猜猜看这两人会是谁呢?

(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说到孔子、孟子)

何文鼎:孔子、孟子。

(一部分学生惊奇,一部分学生发出一些嘘声)

师:大家觉得有什么奇怪吗?是不是认为一个太监怎么可能会知道孔孟?呵呵,太监也是有知识的呀,大家可以换个角度想,时隔一千多年后,连个太监也都知道孔孟,可以想象独尊儒术影响之深远了吧。

师:大家认为弘治皇帝听了之后会怎么说呢?

(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但认为皇帝对孔孟是尊敬的)

师:开眼了吧,这位太监何文鼎,不仅知道孔孟,还深谙孔孟之道!好,故事发展到这里,大家说弘治皇帝会如何处置何文鼎呢?请给何文鼎设计一种结局,并说明你的理由。(屏幕同步展示该问题)

(学生激烈讨论,大部分支持放了何文鼎,理由是他搬出了孔孟儒家思想,而儒学是皇帝推崇的,何文鼎说的也有道理;一小部分说杀了何文鼎,因为皇帝很生气

师:看来大部分支持放了何文鼎。(停顿)可事实却是残酷的:

弘治皇帝动怒,命武士将何文鼎活活打死。

(嘘声,学生深表惊讶!)

师: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何文鼎所持的儒家之道,虽然有“理”,却终究抵不过皇帝之“势”!然而,这件事情在不久之后,却另有发展:

(屏幕展示文字,同时教师演绎)

师:大家说皇帝为什么会“深有感悟”呢?

(学生激烈讨论,讲皇帝心虚、理亏;董仲舒的天然感应等)

师:说到底,就是皇帝心虚——对何文鼎之事内心感到理亏!所以很容易就把火灾与何文鼎一事联系上!由此可见,皇帝之“势”从长远上看,终究抵不过儒家之“理”!明代大儒吕坤曾经就如是感叹道:

(屏幕展示,教师朗读并适当解释)

师:由此可见,“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其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历史上地位之重要!

好,今天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课堂板书实录:

【教学反思】

通过几次精心的打磨,本堂课还是令自己满意的。主要讲讲两点体会:

一、围绕主题,精选故事,做到历史课要有历史味道,引起学生学习的乐趣。

思想史教学的最大难点就是概念多,教学容易空洞,学生容易陷入死记硬背且枯燥的境地。

本课中,最大的概念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书本上提供的时代背景解释了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的为什么是儒术?对这一块的解释教材是缺失的。基于这种情况,本课选取了《史记》、《汉书》有关叔孙通为刘邦制礼作乐的故事,让学生先回到历史现场,从具体的史实中提取认知,感受儒学本身所具有的功用——制作礼乐——起到烘托皇权至尊的作用,故能取得独尊地位。

如,本课中谈到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本课末尾选用了与主题相隔两千年之久的明代故事,一是凸显历史的延续性,第二则是将“积极影响”的结论具体化,用太监的极端身份来反衬独尊儒学的广泛影响,用弘治皇帝前后态度变化来彰显儒家学说对皇权的巨大影响——皇权可以不顾甚至绕开儒家道理自主行事,但却无往不在儒学的影响之下。

二、设计要紧凑,环环相扣,具有一定的思维量。

本课的设计主要围绕“独尊儒术的时代背景——独尊的为什么是儒术——怎样独尊儒术——独尊产生什么影响”四个问题展开,环环相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跟着老师的思路前行,解决一个问题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步步深入,了解历史的真相,形成崭新的认识。

具体来说,本堂课中解决了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答案来自书本),紧接着就要思考独尊的为什么是儒术。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对这一问题的兴趣是很高的,所以思维量自然也就上来了。解决了为什么要独尊儒术,马上又抛出一个问题:怎样独尊?于是学生又能主动地去书本寻找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于是就有了太学、重用儒生的等知识点。然后又进一步探讨太学为何能起到独尊的效果……如此反复的递进,做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帮助学生构架一个完整而连贯的知识体系。

【课例点评】

点评人:温州市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林岚

在通常的史料教学中,常常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补充课外材料,忽视教材本身;二是史料的选择和应用过于刻板,缺乏情趣。三是为了增加趣味性,穿插一些小故事,却又变成纯属插科打诨,课堂缺乏实效。怎样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适当补充材料,解决重难点问题,又使教学生动有趣、轻负高效?本课的设计恰好给了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1、本课教学三个环节的设计均体现了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处理和应用,不仅落实了基础知识,也通过导读对学生的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对教材阅读、归纳、理解。

2、本课选用的补充史料有一大特点,也是本课的最大亮点,即是材料富有故事情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翻译成白话文,通俗易懂),通过问题设计,为教学服务,使课堂轻负、高效。如用儒生叔孙通的故事到董仲舒的理论,解决了儒学兴起的原因,不仅使内容生动有趣,更是通俗易懂。又如通过何文鼎案的故事,环环设疑,充满悬念,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妙趣横生,对独尊儒术影响理解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点评人:温州市中学历史骨干教师 魏飞

通观整堂课,最大的特点有如下两方面:

一、设问的环环相扣:

课堂围绕“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的是为什么儒术——如何独尊儒术——独尊儒术有何深远影响”这几个问题,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精心设计问题,层层深入,较好的阐释了儒学的兴起这一抽象的历史场景。

二、本课的最大亮点是用历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努力营造生动有趣的历史现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度。比如在讲解为什么独尊的是儒术室讲解了刘邦时叔孙通的故事,独尊儒术有何深远影响时,选择了明朝弘治皇帝时何文鼎的故事。老师声情并茂的演绎,简要的设问,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历史是复杂曲折的,而教材的编写限于体例无法展示其丰富多彩的一面。常见的课堂只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想,这节课的可贵之处就是把历史讲的生动了,学生感觉历史课堂有趣味了。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去读书,寻找合适的资料,精心的编排,不能虚构。另外,不能盲目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故事一定是能够化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来统领你的故事。

总之,这是一节优秀的课,值得大家仔细揣摩、借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0dbce1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19.html

《课例封面格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