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发布时间:2019-06-16 10:06: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面山而居。山北之,出入之也,聚而谋曰:吾与汝力平险,通豫南,达于汉,可乎?杂然。其妻 曰: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太行、王屋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担者三夫,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龀,跳往助之。寒暑 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以残年余力,不能毁山之一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不若孀妻弱子。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而不平?河曲智叟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也,告之于帝。帝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 焉。

(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九十(

汝之不

其诚(

将近;同,聪明;被……所感动

2.解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惩山北之,出入之也。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

2)汝,固不可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人无穷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 ”,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选( A

原文: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部编版教参课后题一:愚公妻子对移山存有疑虑,一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担心无处放置土石。

(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而谋(

河曲智叟以应(

无陇焉(

家;没有;隔绝

2.解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而不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什么挖不平吗?

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也,告之帝。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他们不停地干下去,便向天帝报告。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方七百里,高万仞一句从面积和高度两个方面说明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暗示移山的任务十分艰巨。

B. 愚公决心移山,他的妻子提出了两个疑问:愚公年老力衰,移山怎能成功;移山过程中产生的土石如何处置。

C. 愚公移山时虽只有几个人,工具也很简陋,但大家齐心协力,邻家孤儿跳往助之使得移山场面更加热火朝天。

D. 操蛇之神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出手相助,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太行、王屋,分别放到朔东和雍南。

选( D )原文: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部编版教参 课后题一:是天帝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不是操蛇之神。

(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通豫南(

始一焉(

朔东(

直;同,往返;放置,安放。   

2.解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遂率子孙担者三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河智叟笑而之曰:矣,汝之不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并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

3.对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愚公一时冲动,不顾自己年迈力衰和劳动艰辛,毅然担负起移山的重任。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选( A

部编版教参 p327问题探究1愚公并非出于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抱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二是他懂得人力无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四)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杂然相许(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纷纷地;用箕畚装土石;穷尽

2.解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吾与汝力平通豫南,达于汉

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不能铲除,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选( D )不是封建迷信。部编版教参 p327二素养提升2.不能用今人的思想与眼光去随意涂抹,苛求古人的文章。三问题探究1.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由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

(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达于汉

固不可

而不平(

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通达,这里指改变;

愁苦,这里指担心。

2.解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2)以君之力,不能魁父之丘,太行、王屋且焉置土石?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

B.河曲智叟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认为自然能被征服,所以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使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D.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选( B 愚公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自然能被征服,所以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部编版教参 p328愚公移山故事的寓意是: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毛主席也肯定愚公精神哦!)

而智叟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112c15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e.html

《愚公移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