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影视剧创作怪现象

发布时间:2015-08-27 15:09: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真实姓名:徐亚新

用户名:

所属服务站:山东省聊城电大教学服务中心

指导教师:

大陆影视剧创作怪现象

——以宫廷剧为例

【摘要】:

近两年,宫廷剧在电视银幕上广泛流行,并以同时段相对较高的收视率在电视节目中占据一席之地。宫廷剧在赢得收视人群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热议。本文从宫廷剧的兴起、热播的原因,小说改编为宫廷剧剧本的不足,宫廷剧剧本改编的优势,国内宫廷剧创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国内宫廷剧创作未来的发展等方面,对我国宫廷剧的创作发展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宫廷剧、小说、创作

【正文】:

宫廷剧,是以“宫廷”为戏剧环境,以勾心斗角为主要情节、以宣扬“以恶制恶”为主题思想的电视连续剧。“重口味”的宫廷题材电视剧,充斥着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争风吃醋、互相算计、权力之争——人性中恶的一面被无限放大。这种对历史的解构背后隐藏着对权力、恩宠、一夜走红、一夜暴富的向往和对享乐主义的崇拜,既无益于认识历史,也无益于思考人生。然而,他的发展存在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一、国内宫廷剧播出现状

(一)宫廷剧的兴起

2004年,由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出品的清装剧集《金枝欲孽》在亚洲播出以来引起巨大的轰动,掀起一股“金枝热”。精彩的剧情、经典的对白、精湛的演技及独有的“后宫争斗”风格是此戏取得高收视的重要原因,堪称宫廷戏的“始祖”。此后,《大清后宫》、《步步惊心》、《甄嬛传》、《宫锁连城》、《卫子夫》、《冷宫转》等多部宫廷剧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取得了一定的收视率,尤其是热播的《甄嬛传》更把宫廷剧的发展推到高峰。

2014年热播的宫廷剧《武媚娘传奇》在获得极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很多专家学者以及配套观众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武媚娘传奇》都以不可逆挡之势稳坐电视剧收视冠军的宝座,很有可能成为2015年全年的剧王。电视剧中的武媚娘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观众在观看时不免将已获知的历史知识同步对比剧中情节。比如武媚娘一角,历史上对于这位女性登基为皇的评价甚高,几乎是集美貌和高情商政治谋略为一身的女性。而范冰冰通过武媚娘这个角色更多诠释出来情感戏和颜值话题。

对于销售量,如今年2015年刚开始,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已经破四,或已拿下2015年剧王这一头衔。不管你是吐槽该剧情节弱演技差,还是不屑于露胸成看点话题。然而2011年出现的宫廷剧高达数十部,出现了如《唐宫美人天下》、《武则天秘史》等热播宫廷剧,2012年宫廷剧继续在我国电视剧市场上呈现繁荣状态,出现了诸如《后宫甄嬛传》和《太平公主秘史》等话题性作品,2013年的《女相》、《陆贞传奇》、《楚汉传奇》以及《精忠岳飞》、《兰陵王》等大型古装剧。2014年的《宫锁连城》、《武媚娘传奇》以及《卫子夫》等,使宫廷剧题材的电视剧呈现井喷现象,这不仅吸引了大批的观众,也引起了社会学界和文化专家的重视,对这种现象也从各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二)宫廷剧的热播

2004 年首部宫廷剧热播到今年进入宫廷剧的热播盛年,宫廷剧的发展有其一定的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

1客观原因

由于社会资源与空间是有限的,每个人利益的分配不是公平的。为了获得更多的名利,在社会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人们开始以一颗“斗”的心与和自己有利益冲突的人交往。而宫廷剧正好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成为发泄内心“斗”欲的工具,人们借助戏中人物的“斗”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与剧情相似的现实社会环境为宫廷剧的热播创造了条件。同时,随着宫廷剧的热播,相似题材的宫廷剧蜂拥而至。如此众多宫廷剧佳作的呈现,使得宫廷剧成为引领电视剧潮流的风向标,为宫廷剧的热播奠定了基础。

2主观原因

一部作品的高收视率,离不开投资方及剧组强势的宣传。以《宫锁连城》为例,线下有主创人员赶赴各地宣传,线上有湖南卫视在前期播出较长的预告片,播出期策划与“连城”零距离接触的“全明星送礼”活动,后期借助各种渠道选取幸运观众。同时,还有网络媒体乐视网通过网台互动、媒体广告等进行推广,又以剧中人物的身份和口吻推出十五个认证微博。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造势宣传,是宫廷剧热播的原因之一。

同时,宫廷剧大都讲女人为获得宠爱而互相争斗倾轧的故事。其中必不可少的便是各种性格的女性角色。活泼可爱、古怪精灵的连城,成熟稳重、风流倜傥的恒泰,温柔又有公主霸气的醒黛,痴情且极富心机的毓秀,行走江湖极具野性的江逸尘,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在这样一个剩女时代,这类完美女性的塑造,每一个女主角由善良单纯变得攻于心计最终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给那些愁嫁的都市女性以心理上的补偿性满足。

再次,宫廷剧作为一种艺术样式,侧重于对皇家深宫的演绎,不同于单纯的历史纪录片。作者把握了观众对人物感情纠葛、命运归宿的强烈探知欲望,常常穿插出人意外的故事情节、峰峦迭起的矛盾冲突,多样的悬念制造引发观众对结局的猜想,扑朔迷离的剧情为宫廷剧热播创造了条件。

二、小说改编为宫廷剧剧本的不足

(一)改编的内容与原著不符

以前改编慕容湮儿的《倾世皇妃》,李碧华的《古今大战秦俑情》,因为几乎都是第一次亲密接触,好与坏没有对比性。而且像一千个人心理有一千个哈雷姆特一样,还算没有太大压力。不过网络受众的影响力真的是太小了,小说和宫廷剧基本上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改编要满足原读者的想象,肯定会有很大的差异。相对《倾世皇妃》、《古今大战秦俑情》而言,《步步惊心》的改编算是非常少了,原著保留很完整,只是做了画面化处理。这样的改变更适合宫廷剧。《倾世皇妃》原来文本的内容远不够一个40多集的电视剧容量,另外小说可以天马行空,随着自己的思想走,剧本里人物的起承转合、前世今生、逻辑性要求更高,所以从小说到剧本的改编非常大,甚至说只保留了一个框架和精华。

(二)剧场设置与演员选择欠佳

选角一定会受作者和读者的影响,不可能在选角的时候就去满足大家的需求,而且我们也要针对人群进行角色的选择,只期望播出来之后让观众去接受。比如《卫子夫》中,大家心中都有自己选定的卫子夫的形象,我们怎么选都会有微词。而经过我们几部戏成熟起来的王珞丹很适合卫子夫,已经能驾驭这个角色了。而范冰冰是出了名的“外貌协会”成员,由她参演的《武媚娘传奇》,一定会启用完美偶像参演,打造完美场景、服装、道具等等。尤其是宫廷情仇戏,一定会有大量奢华的色彩和装备,如武媚娘的威严黄金头饰,服饰是顶红色;徐慧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皇帝李治服饰别具特色;除此之外还有十几个造型。而范冰冰饰演的女皇武则天在每个时期的定位不同,总造型达30多个。剧中每一个演员,范冰冰、张丰毅、李治廷、张钧甯、李晨等,无一不是外貌极佳的新生代偶像,但问题就是这些年轻演员在驾驭历史体现年龄的厚重感时缺少一定的把握能力,而有把握能力的演员大多数承载的戏份还不够,如何兼顾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以及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三、宫廷剧剧本改编的优势

(一)饱满的现实感

当代一些宫廷剧小说家之所以十分渴望自己的作品被影视改编,除了经济上的考虑外,更重要的是出于一种对读者的焦虑。对此,他们应该认识到:真正优秀的小说自有其读者,不需要借助影视剧的改编。文学的不可代替性体现在没有其他文化形态像文学那样给予人的多,如美的体验、深邃的思想、情感的慰藉、想象的无限空间、有限对无线的巨大超越、生活的启悟、哲理的思考、言语形象所创造的画面美、韵律节奏所创造的音乐美等。正是如此,阅读小说会使人进入一种境界,一种氛围,你的情感将得到宣泄、升华,你的灵魂将与对象展开对话,你会体会到宇宙于人生最伟大和最微妙的地方。小说的改编,一方面在文学性方面提升了影视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如人们所说影视剧拯救了小说。尤其在小说读者日益减少、整个文学走向边缘的近日,正是那些根据同名小说改变成功的影视剧播放,使这些小说重新成为广大读者关注的对象,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小说热点,也为小说家们的生存和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所以,当代小说家几乎没有人能够拒绝影视剧对自己小说的改编。对于那些商业化的影视剧,给人的则是一种直观的享受,一种消遣,一种放松,即使那些根据优秀小说进行创造性的电视剧,由于影视剧自身特性和需求,也无法具备小说的这些功能。因此,小说永远有着属于它自己的读者。改编固然扩大了小说传播的影响,但小说不需要改编来确立自己价值;固然有些读者是在看了影视剧之后才读小说,但也有许多人是在读了小说后才去观看被改编的影视剧的。

(二)宫廷剧剧本改编的发展

以《步步惊心》的成功案例为起点,买方市场也相当活跃,光是林心如工作室就已将两部小说成功搬上荧屏,她自己也分身为《美人心计》中窦皇后和《倾世皇妃》的北汉皇妃,而导演李国立的唐人影视在《步步惊心》后更启动小说《大漠谣》的电视改编,关键是连胡意涓也抵挡不住小说的冲击,今年开拍的新片《大汉情缘之云中歌》改编自桐华的长篇小说《云中歌》。那么,这一条神奇的产业链究竟在如何各司其职?相信在《宫》和《步步惊心》之后,我们还会推出更多小说变身当红宫廷剧的成功案例,因为有太多好的小说,已经超越我们过往的经验。很多小说作者不是职业作家,但从内容到写作手法都水准不低,入围便是最好的质量保证。再加出版社的商业包装和运作,让它获得更多的关注,如拍这部《大汉情缘之云中歌》就更加顺理成章。如此一来,经典的小说将有望吸引更多的传统读者,也就为宫廷剧的收视埋下伏笔。

(三)巨大的商业价值

小说的产量太大了,而且在新媒体时代,它的影响力更大,小说改编宫廷剧是媒体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小说作者门槛低,取材更面向大众,只要故事好,随时可以被大众和出版方看到,也给影视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来丰富素材,因为仅靠业内编剧的想法是有限的,总之对整个行业来说是有促进作用的。但现在的改编远不如国外市场的比重,所以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这两年小说的地位大大提升,很多小说的作者并非职业作家,从内容到写作手法不拘一格,有感而发,文学水准并不低。但是,毕竟小说的创作比较自由,良莠不齐,特别需要有专业的公司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推荐。有众多出版社和公司进行商业包装和运作,让小说更加获人关注。

(四)宫廷剧剧本改编成功的必要条件

1演员的选择

虽然一百个人心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是一部受欢迎的小说出来后,读者对于里面的人物还是会有一个大体上的共识的。因为一部小说之所以人气高,肯定与成功的人物塑造是离不开关系的。既然这些人气小说的主要角色如此深入人心,在投拍时演员的选择就是重中之重。改编时投资方必须考虑并尊重网友的意见才不至于使小说粉流失。在对金庸的小说《鹿鼎记》进行电视剧改编时,角色的选用可以说是相当成功。在电视剧拍摄前,制作团队就曾在网上发布投票贴,调查网友心中的最佳人选,排在第一的就是韩栋和张馨予这对男女主角组合。果然,该剧播出后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不错的评价。

2剧本的改编

故事性是电视剧的首要因素,它继承了小说的叙事传统,吸纳了小说讲故事的形式。但是电视剧并不是简单地搬演文学故事,不是文学性叙事与蒙太奇技巧的简单相加。在改编过程中,既要忠实于原著,抓住作品根本的艺术特点,忠于原著的主题、人物、主要的情节,又要有艺术创新,视角、结构、内涵等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从而完成从文学语言到电视语言的转换。尤其是将小说搬上屏幕更增加了其难度。最近正在热播的《卫子夫》在这方面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编剧将原本生活在真实历史背景下的人物,通过查阅史料,翻看书籍,合理的改编,使之与真实的历史完美地贴合。这样一来更加符合中国电视观众的观看心理,他们认为发生在真实历史中的故事更有可看性,更能激发情感上的共鸣。

四、国内宫廷剧创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剧情相似无新意,创作者缺少创意性

纵观近年来的宫廷剧,故事中不乏姐妹反目、慢性毒药、苦肉计策、牺牲感情、嫔妃陷害等情节,大同小异的故事没有丝毫的个性特点,缺乏十足的创意性。

(二)曲解历史,出现历史胡编乱造

作为带有历史色彩的宫廷剧,严重脱离了历史史实,缺少历史根基。《倾世皇妃》不顾历史逻辑,同时掀起多个国家的后宫风波,造成许多情节的“硬伤”。《武则天秘史》塑造了天马行空的武媚娘角色,使其不似宫女,更像侠女。这些宫廷剧肢解历史,胡编乱造,不免引起诸多非议。

(三)主题浅显偏离主流,误导观众道德追求

宫廷戏是一个可以深度挖掘的题材类型,它通过嫔妃争宠、比拼心计发掘背后特殊人群悲惨的命运以及扭曲的人性。从涉世未深的少女到攻于心计的嫔妃,这群可怜的女人完全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然而如今荧屏上呈现的只有勾心斗角、争名夺利,这似乎表示:欲求利益最大化,只能不择手段甚至破坏社会规则。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偏离了社会主流思想,扭曲了人性,难以达到对人性的关怀。

(四)制片方缺离小说原作者的参与

未来制片方应鼓励小说原著的作者参与到电视剧的剧本创作中来。毕竟最了解小说内涵的人还是它的创作者,只有他最明白把笔下的一切搬到屏幕上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网络小说和影视剧的“联姻”如要顺畅继续下去,必须寻找两者在情节表现上的共通之处,并在观众的收视需求和影视行业的制作规则中找到平衡点。除此之外,还要从文学类网站入手,鼓励网站对高质量的优秀作品进行全方位推介,为广大写手树立优秀的写作范本和经典文本。同时网站也应扩大同影视公司合作的规模,规范对版权的交易,将小说影视的产业做大做强。

五、国内宫廷剧创作未来的发展

(一)宫廷剧创作要善于选择和深挖新题材

宫廷剧剧本内牵扯到人物的精力遭遇,无论是新闻、历史,还是个人记忆以及网友的评论,都能成为影视剧作的题材。宫廷剧剧本创作善于选择和深挖新题材十分重要。

例如著名白族女作家、传奇编剧景宜编剧的首部中国文化大片《茶颂》在201310月央八黄金强档开播。同时,她出演剧中慈禧一角,《茶颂》也因此被戏称为“慈禧太后的剧本”。该剧以十九世纪的中国茶政为背景,融合了傣族、白族、彝族、纳西族、满族、布朗族等多民族元素,并首次邀请中国最早驯化茶树的布朗族群众集体出演,还云集了王力可、罗钢、刘金山、陈逸恒等实力派演员,首度爆料宫廷百年茶政秘史,尽展中国茶文化的旷世魅力。在这个剧本中它普及中国茶文化,《茶颂》揭秘百年茶政秘史,《茶颂》中不仅有景宜“老佛爷”的抢眼演绎,更以茶为引,描摹出我国悠久茶文化的精气神,展现了边茶治天下的宏大史诗故事。该剧以西南茶政史段子苴(罗钢饰)力挽边茶危机的故事为主线,全景呈现了普洱茶的魅力和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以茶抗敌的壮丽史诗。一片绿叶,搅动百年茶政风云,一代英豪,谱写民族团结的盖世华章。《茶颂》再现了波澜壮阔的边茶斗争,令人炫目的多民族风情,更为观众奉上一道汇集身世之谜、乱世爱情、万国茶宴、贡茶大赛等众多看点的文化盛宴。

宫廷剧剧本创作要在于深挖新题材,如宫廷剧中还有一部分特殊的题材,即穿越剧。这也在我国电视荧屏上大行其道,一些出演穿越剧的演员也成了国内家喻户晓的人物,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湖南台出品的《宫锁心玉》、《宫锁珠帘》以及《宫锁连城》等,因此有人说今年可谓是电视剧界的“穿越年”。但是也有研究者指出,客观上来说,国内“穿越剧”基本上还是偶像剧的翻版,让现代人回到古代谈恋爱,和美国同类影视剧中对科学的探索、对人性的思考相去甚远。也因此让人很难特别看好它的前景。且不论主管部门的调控政策,即使就剧情本身而言,抽离了现实法则违背了历史真实,再美丽的爱情童话也不过是肥皂泡,没有深度的人物性格也很难继续得到观众的认同。

所以,只要观众觉得这样的创新题材有趣、有意义,愿意看下去的话,也具有创造价值,这在宫廷剧中是常见的。受众的欢迎以及迎合历史的真实性,传播有价值的历史故事以及传授观众曾不知晓的传统文化知识,这种宫廷剧的题材十分具有创作价值。

(二)宫廷剧创作要具有文化意识和艺术构思

现在任何一部宫廷剧剧本,编剧创作者都要具有文化意识和独出心裁的构思。如果只把一些历史素材简单的转化为剧情情节,并用这些情节结构去说明某个历史事件的话,是很难创作出引人入胜的剧本。有了精巧的构思,掌握了历史朝代以及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性,并不说明剧本的成功,还得有心意独特的结构加以体现。

我们应该看到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思潮的多元构建,电影电视艺术中所折射的思想文化意识和所反映的价值理念都产生了不同于以往时代色彩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值得文化理论工作者去深思和研究。在我国的电影电视艺术中,反映宫廷斗争、后宫争宠和血色权谋的电视剧数量明显增多,被一些人称之为“宫廷剧”的影视艺术开始走上荧屏。“宫廷剧”的文化本质主要是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的传统道德观,其价值基础则是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秉持着这样一种价值规范和意义逻辑的作品却风行一时,甚至影响了许多人对历史的想象和对现实的认知,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和高度重视。就其审美接受效应的本质看,“宫廷剧”中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暗合了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例如,商业社会中越来越强大的男性话语权,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隐忍”与“奉献”,促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而后妃娘娘们施展各种手段去争宠,则与当下社会中复杂的男女关系颇为相似,甚至其“高明”的手段可资借鉴。至于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又有和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无论是情场还是职场,古代的后宫纷争一旦和这些现实情境挂钩,一系列“宫廷”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白领女性的“心灵鸡汤”和人生教科书了。 

所以,宫廷剧是历史转变成现实的艺术,讲好一个历史的关键所在,惊喜的安排和布局,要根据历史材料和当地情节来发展,合理的构思结构层次,力求层次之间的过渡严谨、自然和真实性。不要扭曲历史的事实。同时采用艺术构思,用“分镜头”的方式艺术地再现观众面前。

(三)宫廷剧创作注意塑造人物形象

宫廷剧是通过人物形象来揭示和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宫廷剧剧本的形象内容比较丰富,包括人物、景物、历史事件顺序、场地等方面。其中人物形象是宫廷剧中最重要的内容,有的宫廷剧形象优劣取决于人物的形象优劣。

2014年热播的电视剧《宫锁连城》,人物造型精致华美。于正曾经透露,早在开始酝酿《宫锁连城》的时候,他脑子里就已经浮现了陆毅、袁珊珊等演员的身影,这部戏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而于正也一路秉承个人风格,不惜花重金塑造剧中人物唯美动人的形象。电视剧中由陆毅、袁珊珊、戴娇倩高云翔等年轻实力派演员领衔,寇振海王琳、徐幸时隔十三年再聚首,共同加盟出演。《宫锁连城》讲述了一个男婴和一个女婴的错位人生,两个互入人生轨道的人却因为缘分而相遇相爱。在家族背景大相径庭、身份地位差距悬殊的情况下,陷入一段关于王爷、公主、“灰姑娘”的三角恋中,是虐恋是爱恋,只有等到《宫锁连城》与观众见面时才能揭晓答案。编剧于正给陆毅的角色定义为极度包容的“高富帅”,他希望把陆毅身上单纯的一面发掘放大,“我跟他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了他的这个特质,我希望他在青春的尾巴上再青春一把。”而陆毅本人更是对这部剧自信满满,称“会让观众看到:原来陆毅还是这么年轻。”于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在饥渴中才能有创作”,在前两三年穿越剧占领舆论地盘的时候,于正已经领跑在前,而此次创作《宫锁连城》却是于正回归唯美爱情宫廷剧的新作。宫廷王朝中不只有“美人心计”,最应该存在的还是人性的美好和美丽的爱情,虽然有些恋爱谈起来很辛苦,但是为爱执着的人总会拥抱幸福,这部剧就是在讲一个女孩发现爱、懂得爱的过程。所以,《宫锁连城》在服装造型、布景道具上下足功夫,全新的服装、优质珍贵的水果道具,还有最完美的园林、梅林、油菜花田、雪山、山景等景点,全剧的投资额是《笑傲江湖》(观剧)1.5倍之多。真实、华美的画面感,群戏多、节奏快、不拖拉的节奏感,是于正为《宫锁连城》贴上的新标签。从而把宫廷剧中人物角色的复杂性、内心的矛盾性及情感的丰富性进行了审视和评判。

(四)宫廷剧中创作中充分展示矛盾冲突

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对于宫廷剧来说,要正视和探究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关注消极现象和负面影响,找出矛盾的冲突,通过作品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导人们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宫廷剧中通常表现为,人与人、人与环境和内心以及外界事物的冲突。

如对《汉武大帝》的诟病主要集中与两点:与史实不符;对白太过现代。争论只是创作者与观看者观念冲突的表象,且观众往往因为只负责表达愤怒,不负责理性思考而不能击中作品的要害,所以导演对大众声音的置之不理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宫廷剧所表现出的矛盾冲突,在历史脉络、历史事件中不能做丝毫改动,细节上可以发挥虚构。因此《汉武大帝》中一些人物的历史命运与历史不符就变得难以容忍。既然戴着“历史正剧”的枷锁,就应尽可能地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在历史已风化为化石的骨架上附以血肉使之鲜活。这也是我更赞同的一种观点。借古讽今不过是拿历史的形式说现在的事,一则容易扭曲历史成为徒有其表的古装剧,二则容易主题先行,而主题先行是走不远的。

宫廷剧的出现折射出了当前我国的一些现实问题。一方面,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思潮的多元构建,电影电视艺术中所折射的思想文化意识和所反映的价值理念都产生了不同于以往时代色彩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值得文化理论工作者去深思和研究。另一方面,宫廷剧对帝王以及宫廷生活的塑造基本上是失真的,是以现代人的观点来诠释古代人的生活,其中不乏媚俗的成分,而且我们从大量的宫廷剧情节和人物故事塑造中可以分析出来,宫廷剧所歌颂和宣扬的精神、价值本身就是对历史观的一种误解,而大量的权谋斗争也在歪曲人性真善美,这使得我们一些观众误入歧途,用权谋、阴谋观来代替真善美的追求,甚至发生了人生追求什么样的幸福、幸福的真谛、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的误解。

(五)回归历史真实性,勿以娱乐为主

目前我国荧屏上宫廷剧中反映出来的后宫生活以及宫廷斗争基本上是不合历史史实的,有些更是极端荒谬的。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宫廷作为封建时代最高权力象征以及国家最高统治者生活的场所,自古以来,就因为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空间相隔离,而被外界一再猜测和向往,成为很多文学作品中塑造深宫女子的典型环境。但是也正因为这种隔绝性,外界对深宫生活不甚了解,对其进行的描写和叙述也就基本与史实不符,那么反映在其中的文化层面以及价值层面的东西显然也就没有了赖以存在的土壤,这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封建统治阶级为追求更为奢华的腐朽生活和至高无上的权力运用了无数的权谋,不仅给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更对人民进行了无情的干扰,这是由于封建社会的本质特征造成的。但是目前我国荧屏上的宫廷剧对这些方面普遍反映不足,甚至在潜意识中为其做了美化和辩护,这反映了某些电视剧创作人员在创作心理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尽管大多数宫廷剧都以具体的历史朝代为背景,但人物、故事却根本经不住推敲。穿古人衣行今人事,那只能是一种对历史事实的扭曲,历史并非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种对历史浅层次的编造和歪曲是一种哗众取宠的文化现象,根本无法传达正确的历史精神。因此,宫廷剧创作要回归历史真实性,勿以娱乐为主。

六、结语

宫廷剧作为电视剧的一种,有电视剧的一般特点,即传达效果的直观性,目前的宫廷剧利用现代视像技术,用视图形式以实现动态记录和传播的功能,用蒙太奇的手法,有选择的拼接历史时空,拼接演员们表演的属于历史的人和事,拉近了历史和当下的距离;借宫廷秘史,缩短了上层与普通大众代表的下层社会的距离;借人物的人性化,缩短了线性历史和当下民众的时间距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宫廷剧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满足于感官享受的同时,我们发现尽管大多数宫廷剧都以具体的历史朝代为背景,但人物、故事却根本经不住推敲。因此,本文对当下流行的宫廷剧创作进行研究,主要是在创作的角度分析宫廷剧的内涵,宫廷剧剧本的不足和优势,以及从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对其热播和流行现象进行探讨,对当下国内宫廷剧现象的兴起及原因进行了阐述,对宫廷剧剧本的创作问题、发展和启示都进行了研究分析,从而对宫廷剧形成更全面客观的认识。

总之,宫廷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消费品,它的价值在哪里,怎样看待目前的国内宫廷剧,这些都是涉及到我们电影电视发展的理念问题和导向的问题。我们应该看到宫廷剧之所以层出不穷,而且可以取得较高的收视率,这是一个社会怪现象,折射出我国当前流行文化方面的一些问题,客观上反映出来社会大众文化的很多方面。对其简单的解释无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它,也无法实现对这种现象的调控和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这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参考文献】 [1]李红玲.后宫剧播出与收视透析[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2年第2期:87. [2]谢欢.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受众心理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9月第26卷第5期:118. [3]贾小玫,文启湘.文化消费:国民实现幸福的上佳途径[J].消费经济,2007年第5期:4-5.

[4]熊骄.宫廷争斗剧中的女性形象[J].云南社会科学学院学报,2012.2385. [5]黎子微.性别窥视下的破碎历史:浅析后宫剧风靡的性别文化成因[J].青春岁月,20124月下:65. [6]柳明晔.一份美好 一份期待:忆《后宫·甄嬛传》的再版[J].出版参考,20122月下:23. [7]杨延华.文化消费初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4. [8]柳雯.从《美人心计》学秘书职场规则[J].秘书之友,2012年第5期:45. [9]马德生.当下文学消费时尚化的四个特征[J].晋阳学刊,2008年第6期:97.

[10]仝欣.宫廷题材电视剧的审美特征[J].声屏世界,2012.571-72. [11]李建楠,张卫国.对后宫题材电视剧热播的冷思考[J].现代视听·传播实务,2011年第12期:67.

[12]王卫平.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趋利避害[J].中国电视,2002年第12期:16.

[13]陆利安.太假太情色:电视剧的伪现实倾向[J].视听界,2010年第03期:3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135ca604693daef5ff73d37.html

《大陆影视剧创作怪现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