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国内高校本科培养方案浅析

发布时间:2020-05-08 12:25: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国内高校本科培养方案浅析

  [ ]文章研究了国内几所高校的本科培养方案,介绍了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及学分比例情况,详细分析了各高校培养方案的优势与特色,为其他高校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完善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高校 本科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045-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培养方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学校落实办学理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学生个性发展、学校未来发展以及社会综合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适应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快速变化,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对其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突破。借鉴不同高校培养方案的研究成果,对我们做好培养方案制订与修订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国内高校本科培养方案简介

  本文将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5所高校的培养方案为例,对各高校培养方案进行分析。

  (一)同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简介

  同济大学的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实践类课程及创新能力拓展项目。其中,公共基础课一般为6070学分,包括思政、英语、体育、计算机,这是全校所有专业都有的课程。而公共基础课中的理科类、工科类、理工科类、设计类、经管类、文科类、医科类等是按学院来划分的,每一类课程又都有若干门课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为2040学分,由各学院负责设置和实施。素质与能力拓展要求8学分,引导性地设置若干课程组供学生选修,允许学生不按课程组跨学科选修。实践类课程一般3540学分,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社会调查、毕业设计、军训等。创新能力拓展项目包括各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当公益活动自愿者、专题社会调查等。

  (二)复旦大学本科培养方案简介

  复旦大学课程设置由通识教育课程、文理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三大板块组成。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一般为4050学分,包括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24学分、专项教育课程的18学分以及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由各学院自定)。文理基础课程分为7个大类,选修哪些模块课程以及所修学分数由各学院自定,学分在2030学分之间。专业教育课程是完全由学院制定的。另外,复旦大学每个专业的培养方案最后都会有一个指导性修读计划,为学生选修提供意见。

  (三)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培养方案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课程设置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个性化教育课程组成。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共48学分,包括公共课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通识教育实践活动。专业教育课程为90100学分,由专业基础课(必修)、专业核心课(必修)和专业模块课(选修)组成。实践教育课程共42.5学分,包括必修实验课程,以及实习、军训、毕业论文、课程设计等。个性化教育课程是学生可任意选修的课程,4年须修满20学分。

  (四)南京大学本科培养方案简介

  南京大学课程设置由通识通修课程模块、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开放选修课程模块三大课程模块组成。其中通识通修课程模块要求5266学分,包括通识教育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军事课程、分层次通修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模块要求3845学分,包括学科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开发选修课程模块要求3152学分,包括专业选修课程、跨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和第二课堂。

  (五)东南大学本科培养方案简介

  东南大学课程设置由通识教育基础课、大类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及跨学科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组成。其中通识教育基础课为3060学分,包括马列课、德育课及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体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大类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为2030学分,各专业根据专业类进行设置。专业及跨学科选修课为1020学分。集中实践环节为2045学分,包括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

  二、培养方案制订原则与特色

  (一)“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同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不仅强调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建设和人格的养成。在制订方案时,各专业细化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人格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即培养标准,根据培养标准设置相应的课程,落实相应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与人格。方案的制订体现了由粗到细,由理念到具体实现的理念。如上海交通大学首先确定“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各专业细化培养目标,邀请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分析报告”,然后具体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活动,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指标和课程体系的映射。

  (二)大类培养尊重学生个性选择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自主选择空间,近年来各高校在分析研究国际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出各具特色、突出学生个性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南京大学推出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三制”即三阶段培养、三条发展路径(如图1所示)。

  南京大学的大类培养阶段完成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学校通过设置专业准入标准(学生分流到某专业的最低先修课程要求)和专业准出标准(学生从分流专业获得学士学位的最低学科专业课程要求)来完成专业分流,每个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都规定了各自的准入课程要求、分流时间、准出课程要求以及各自的“多元培养分流机制”。一般专业准入在一年以后,而专业准出在第六学期末,非专业准入容纳量在20%。在准入与准出的前提下,学生根据院系分流培养机制自主选择个性化课程模块,在完成所有应修学分并满足其他专业条件后准予毕业。南京大学建立的以个性化培养、自主性选择、多样化发展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刚性的培养模式变革为可订制的自主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自主选择空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同时也融入了多元交叉培养的理念。

  (三)多样化通识教育课程

  从几所高校的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课程的设置已不再是专业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学校发现了普通教育的价值,各高校均设置了较大比重的通识教育课程,其目的是要使学生获得具有普遍的知识、技能和思考习惯,具有全方位的知识、开拓的视野,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如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涵盖了文学文化、哲学智慧、历史研究、艺术创作、科技进步、社会分析等多个领域,各领域的课程内容也很丰富。除必修环节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24学分和专项教育课程的18学分以外,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分为4个大类,课程数量更是有400门之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空间。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如图2所示。

  (四)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探索

  培养方案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然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任务最终将落脚到课程上。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各高校培养方案制订与修订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同济大学设置了教授研讨课,每个专业分三个层次实施。第一层次针对一年级新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一般会邀请毕业的校友回校做讲座;第二层次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帮助学生学好自己的专业;第三层次针对四、五年级学生,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职业规划,通过教授研讨课的实施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上海交通大学设置了交叉学科课程,如数学物理课程,课程内容并非简单的拼接,而是由数学物理方面的专家对课程进行设计和讲授,此类课程的实施为培养交叉学科、复合类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开设了新生研讨课,由高水平教授讲授专业知识、学科前沿,在授课形式上突出了主动参与、启发研究和充分交流,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体验学术活动的一般过程,在实践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南京大学的新生研讨课授课形式多样、自由,受到新生的广泛欢迎。

  三、小结

  通过对国内几所高校本科培养方案的分析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驱动下,国内各高校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做了较大的调整。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灵活、更加注重通识教育、能力教育和个性化教育,课程设置及内容引进国外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为培养出高素质、具有较强社会生存能力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陈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1c6f69db3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f.html

《(完整版)国内高校本科培养方案浅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