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梳理及习题附答案

发布时间:2020-11-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梳理及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写作背景: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二、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四、字词解释
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
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修性,养性。 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日:时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梳理及习题附答案
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五、课文赏析
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还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梳理及习题附答案
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六、练习
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lù):竹编 的盛物器具。④赜(zé):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服从。 1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2分) 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海其学 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诚子书 以荻画地学书 B.慢则不能励精 富贵不能淫 C.夫君子之 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 D.死狱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8.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 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3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梳理及习题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2分)A 17.2分)DD项都为“诉讼事件”的意思。A.书信/书写、写字B.放纵/迷惑,这里是使 动用法C.结构助词,的/代词,他) 18.3分)C(“并”是“比肩”之意)
19.4分)①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得分点:“险躁”“治性”)
②(我)设法使他们活下来却不能够(努力让他们活下来却没有成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得分点:“而”“恨”)
20.3分)①须有“志”。明确志向,选定日标。②须能“静”。摒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专心致志学习。③须能“勤”不怕苦累,刻苦勤奋的学习。④须惜“时”善于利用时间,能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答对3点即可,每点1分) 附: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郑氏,立誓守节,亲自教导儿子学习。家境贫困,(就)用芦管当笔在地上描画着学习写字。(欧阳修)自幼聪敏颖悟,超过常人,书读过就能熟记背诵。等到成年,(就)有了很高的声望。有一天,欧阳修在废书婆中得到了唐朝韩愈的遗稿,读后心里十分欣慕。(于是)苦心孤诣地探幽索隐,废寝忘食,决心要努力追上韩愈并与他比肩齐名,最终,(欧阳
修)凭着他的文章名满天下。欧阳修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秉烛研读公文,屡屡停卷而叹。我问他(叹气的原因),则说:‘这是个死刑案啊,我想设法让他活下来,(可)办
到啊!’我说:‘可以让他活下来吗?’你父亲就说:‘我设法让他活下来却不能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我)经常想方设法让死刑犯活下来,还会有死的,可是世人常常是让他死啊!’他平时教育他的子弟,也常用这样的话,我耳朵都听熟了。” 欧阳修听后终身遵循这个教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驭:驾驭马匹。③蹄:名词活用动词,踢。④啮:咬。⑤贾人:商人。⑥遽:马上,赶快。⑦汝:你。⑧直:通“值”,价值。 1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1)非淡 志(1处)
2)时人 风(1处)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 2)年与时驰______ 3)不见是马(______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梳理及习题附答案
4)贾人安能蓄之(______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戒仆养之终老。
1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结合选文分别写一写。
答案:
11.(1)非淡泊/无以明志 2)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12 1)增长 2)疾行,指迅速逝去 3)这 4)怎么,哪里

13.(1)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
14.示例:甲:1)诸葛亮忠告孩子静以修身,启示我们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为人做人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2)诸葛亮忠告孩子俭以养德,启示我们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3)诸葛亮忠告孩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启示我们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4)诸葛亮忠告孩子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启示我们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5)诸葛亮忠告孩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启示我们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缺少了持久力,就会半途而废。先要立志,不愿意刻苦学习,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乙:1)陈谏议知道自己的马是劣马,都已经被人买走了,他还叫人要回来,退还他的钱。启示我们为人处事要像陈谏议一样淳朴,忠信。(2)陈谏议没有把祸害移给别人,启示我们做事要考虑后果,不能欺骗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
11.要求学生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1)翻译为: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故可断句为:非淡泊/无以明志。2)翻译为: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故可断句为: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12.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广”,增长;“驰”,疾行,指迅速逝去;“安”,怎么,哪里。 1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淫慢”,放纵懈怠;“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戒”,告诫;“之”,指代那匹马。 1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写出启示即可。如甲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得出启示: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梳理及习题附答案
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如乙文结合“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得出启示:为他人着想,做事考虑后果;结合“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得出启示:做人要忠信,诚实无欺。
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没人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他走进马厩,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当时正为翰林学士)。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人还不能管住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1f1514657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fa.html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梳理及习题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