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

发布时间:2019-02-25 12:19: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

【篇一:高中语文试讲教案《锦瑟》】

锦瑟

李商隐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说两句诗,大家看看是谁的作品?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谁的?没错,李商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锦瑟》。

二、目标

好的,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读一下。那么带着这三个目标,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诗。首先来认识一下作者,你来介绍一下,介绍的很全面,看来你预习的很好,请坐。

三、整体把握

接下来,我们来我们听一下这首诗的配乐朗诵,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它的语气节奏。听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朦胧,不解。确实不好理解。那好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再品味一下。有感觉了吗?嗯,感到一种哀婉。很好。那现在我们想请一位同学们为大家配乐朗诵一下这首诗。谁愿意挑战一下自己?好的,后面的男生,你的手举的最高,你来读。很好,请坐,谢谢你。

四、合作探究

同学们,《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如果把古今关于《锦瑟》一诗的诠释和争论收集在一起,足可以编成一本厚厚的书。这里我们只看其中一部分的说法,请看大屏幕。有这么多。

好,这首诗的立意究竟缘何?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现在我们来细细的品读。待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

先看第一联。一起读一下。这句是起兴之笔。同学们,这句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好的,你来说,锦瑟清幽哀怨,牵出作者的情丝,令作者回想起往事,一言难尽。说的太好了,请坐。好的,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种乐器,请看大屏幕,相传它有五十根弦,后因为它的声音太悲,唐代的时候改为二十五弦。作者写五十弦,一方面是暗示自己年过半百,一方面也道出了悲苦之深。

如果说首句是起兴,那么颔联和颈联则是对往昔的追忆。

好,现在来看诗的颔联,这里有两个典故,请同学们把他们找出来,看看这两个典故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你来说,对,庄生梦蝶,千古一梦,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以及望帝化鸟,更转出一种悲凉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理解的很透彻请坐。这是怎样的悲哀啊!

接着,诗意又转,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看诗的颈联。珠有泪是什么意思?看一下课文注释。鲛人泣泪,化而为珠,人们独爱珍珠之美,却不曾体会鲛人之痛,这其中滋味,大家可以体味一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什么意思?你来说,很好,请坐。蓝田美玉,才美不外现,终将如轻烟散去,美好事物不能长在,寄寓了悲伤之情。可见这一句透着作者对明珠、美玉的爱慕、执着,却又带着几分哀痛、无奈。

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往事如烟,纵使千般美好,而今思之,也只不过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好的,现在请大家再自由的朗读这首诗,感受一下作者的哀婉伤感。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尾联说此情可待成追忆,此情到底是什么情?前面我们说这首诗朦胧多解,它的主旨和情感到底是什么呢?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好的,你先说,你觉得是政治诗,表达了他在官场上的失意。好的,请坐。谁有不同的观点,你来。嗯,这是作者的文人自伤。噢,你也想说,噢,是一首爱情诗,表达了对亡妻的悼念。请坐。你怎么认为,噢,你也觉得这是一首爱情诗。

看来,大家都比较倾向认为《锦瑟》是爱情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那好,现在我们再一起读一下这首哀婉凄美的歌。

六、小结作业

同学们,一首《锦瑟》朦胧多解,我们不敢说李商隐开启了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先河,也不敢说他影响了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派。但他确实是一位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先锋派。也许正是这种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课下的时候请同学们再细细的品味这首诗,然后搜集李商隐的其他作品加以赏析,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

锦瑟

李商隐

起兴用典

追忆哀婉伤感

悲叹

【篇二:教师证高中语文面试讲课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了解作者及本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而了解毛泽东诗词的一半风格。

2、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和气氛,理解、感受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3、体会词中的意象,理解和学习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手法。

4、学习本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1二字在词中的作用。

2、上阕和下阕中的两个问句有何作用?

3、鉴赏这首词优美的意象。

三、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的背景资料介绍。

2、反复朗读诗歌,品读其中的诗味,了解诗歌的大体内容,诗歌分为上下两阕,可以分别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和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

3、明确这首诗歌的结构,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为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以及中流击水图。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幅图,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字前面加了一个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甲同学,你来回答。??嗯,他说,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不错。那么,诗人独立在何时何地呢?这位同学,你来说。??她说,寒秋二字表明诗人独游的时间,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很好。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这开头三句,写的深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是独立寒秋图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一幅湘江秋景图,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色图?这位同学,你来说。??好的,他说啊,诗人是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四个方面来进行描绘的,是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是写山色。万,表示多,这里的群山,是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及其附近的许多山,红遍二字,既写出色彩艳丽,又与寒秋二字呼应,写山之多,则写出了什么???对的,红之广。层林尽染四个字,表明经过多次

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成了红色,这里就是刚刚我们同学说的山上的景色,是静景对不对?接下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两句,碧透二字写出了江水的澄碧、清澈见底的特征。百舸说明船多,争流就把湘江上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写出来了,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是的,动静结合的手法,漫江碧透是静景,舸争流呢则是动景,这里写的,是江上的景色。接下来再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哪两个字用得好???“字和字,为什么?好的,这位同学,你来回答。??哦,她说,字准确地形容出鹰的矫健飞腾的雄姿,字呢则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是的啊,写出了鹰的矫健和疾速,而字则写出了鱼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浅底是不是说水很浅呢???对的,不是啊,这里的浅底,是因为水清,所以呢才显得浅了,我们要注意体味诗人写作的深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两句写的分别就是天空和水中的景色了。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就是对上面的总结,万物都是一幅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样子。同学们找一找,在这幅图里,诗人用了哪些意象???“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等,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呢???这位同学说啊,这些意象的画面都很壮阔,是的,有远望,又有近观,有仰视,也有俯视,作者把众多意象并列在一起,组成一组意象群,动静搭配,远近结合都十分自然,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

在从第二幅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之间,诗人巧妙地加入了过渡,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的字,为什么我们说它富有表现力???刚刚这位同学说,本身是不如意的意思,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绪。这位同学的理解非常到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诗人为什么要发问呢???这位同学说啊,这是激情的推动和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思绪万端。还有别的说法吗???她说,诗人是个哲学家,在作哲学的沉思,这种发问表现出诗人情感的热烈和思想的深邃。这两位同学的见解都很独到,联系下阕,我们更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第三幅图,在哪里?大家找一找。??嗯,对了,就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第四幅图,是中流击水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分析完这四幅图画之后,将对诗人借这些图画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进行讨论,并进一步归纳诗歌的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思想: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艺术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来主宰这个世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第二课 雨巷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二、 教学方法:

1 朗读感悟法。2 问题法。3 演绎法。

三、教学重难点:

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几个主要意象?

2、讨论诗中的姑娘究竟代表什么?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点拨,并示范诵读。

2、学生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诗歌中生动、鲜明的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

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发展思维。

4、扩展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5、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了这首诗歌,弄清了这首诗歌的字词和节奏韵律等基本的东西,

2、找出了如彷徨、寂寥、愁怨、忧愁、哀怨等等充分表达诗人忧伤感情的词语,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忧伤。

3、通过举例(明月、红豆),学习什么叫做意象(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体形象)。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xx,来自xx,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戴望舒的《雨巷》。

同学们,江南小巷,在霏霏春雨中,该有怎样的一番情致呢?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戴望舒的《雨巷》,品味这种饶有韵味的情致(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意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分析《雨巷》中几个重要的意象。

诗中最明显的意象是什么???雨巷,对的。它给人一种什么感觉?这位同学你来说??迷惘、惆怅的感觉,很好。我们可以看到,它由两个意象构成的。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让人产生伤感,这是一条空巷,阴暗潮湿,而且残破,人的伤感惆怅倍增。

接下来看,撑着油纸伞,这里有一个什么意象???油纸伞?对的。同学们看到油纸伞会有一种什么感觉???怀旧、美丽,不错。油纸伞本身就给人怀旧、神秘的感受,而这时呢,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

雨巷,就更加增添了怀旧、朦胧的情调。 还有哪些意象???丁香、姑娘。还有吗???其实在这整个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个的意象。我们先来看丁香和姑娘这两个意象。丁香花开在暮春时节,形状像结,花紫色或白色,花虽美,但容易凋谢。自古诗人对着丁香往往生出伤春之情。 如:李璟的《浣溪沙》中有这样的诗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代表着一种愁绪,在诗中作者用丁香花来比喻姑娘,是想说明什么呢???丁香花姣好但容易凋落,那姑娘??对的,姑娘美好但转瞬即逝。我们来讨论一下啊,这位丁香般的姑娘只是代表作者喜欢的姑娘吗?还有没有别的含义???有的同学说就是姑娘,有的说还有别的意思。这位同学你来说,还代表什么???她说还代表了作者所追求的一种人生理想。很好,这里要和当时诗人所处的环境联系起来,《雨巷》创作于1927年夏天,当时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造成了全国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积极响应革命、向往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高峰堕入了低谷。后来戴望舒隐居上海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这个时代的忧郁。所以这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还象征着诗人当时难以实现的一种人生理想。

最后看这个意象,就是指一个有所追求的知识青年,孤身一人,默默彳亍(chi chu)着,既有对丁香姑娘的期盼,也有对眼前现状的迷茫,还有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这里的就是代表着大革命失败后理想破灭的一代年轻人。

我们已经对诗中的重要意象进行了分析,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体味诗人那种彷徨又幻灭的情绪。

接下来的任务是通过这些意象来归纳诗歌的象征手法(象征就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 ),归纳诗歌的主题思想(通过对在雨巷中寻找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心绪的描写,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后一代年轻人理想破灭后的彷徨和幻灭。

布置作业:将《雨巷》改写为一篇散文。

第三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和通过叙事来抒情的特点。

2、把握诗中所体现出来的对大堰河的深沉的情感。

3、学习并体味本诗精彩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这首诗歌的主题

2、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3、学习这首诗的表现特点

1)叙事性的写实手法

2)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深化诗意

3)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倾泻感情

4)学习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的特点及在形式上的自由表现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的感情。

2、对诗歌的感情线索有一定理解(怀念与痛悼——眷恋与感激——同情与控诉——讴歌与赞美)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xx,来自xx,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3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对诗歌的结构以及诗歌的感情线索有了具体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具体看一看大堰河是怎样一个形象,诗人是如何来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层,也就是一到三节我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部分朗读一下。??好的,读完了,这一层介绍了什么???是的,介绍大堰河的身份,她是我的保姆,我是她吃大堰河的奶长大的她的乳儿。

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的深情回忆了。诗人得到了大堰河怎样的关爱呢,我们来看第四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八个。主画面是什么呢?这位同学,你来说。??主画面是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很好。这八个镜头表现了大堰河什么样的品质???勤劳,很好,还有吗?慈爱?是的,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这很明显地体现了她的慈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八个镜头,也就是八个场面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和慈爱。

我们接下来再看,第五节,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啊,大堰

【篇三: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了解作者及本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而了解毛泽东诗词的一半风格。

2、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和气氛,理解、感受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3、体会词中的意象,理解和学习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手法。

4、学习本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1二字在词中的作用。

2、上阕和下阕中的两个问句有何作用?

3、鉴赏这首词优美的意象。

三、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1、介绍词的知识,介绍作者,对课文标题进行解读,对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介绍。

2、反复朗读诗歌,品读其中的诗味,了解诗歌的大体内容,诗歌分为上下两阕,可以分别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和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

3、明确这首诗歌的结构,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为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以及中流击水图。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幅图,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前面加了一个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甲同学,你来回答。??嗯,他说,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不错。那么,诗人独立在何时何地呢?这位同学,你来说。??她说,寒秋二字表明诗人独游的时间,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很好。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这开头三句,写的深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是独立寒秋图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一幅湘江秋景图,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色图?这位同学,你来说。??好的,他说啊,诗人是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四个方面来进行描绘的,是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写山色。万,表示多,这里的群山,是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及其附近的许多山,红遍二字,既写出色彩艳丽,又与寒秋二字呼应,写山之多,则写出了什么???对的,红之广。层林尽染四个字,表明经过多次

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成了红色,这里就是刚刚我们同学说的山上的景色,是静景对不对?接下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两句,二字写出了江水的澄碧、清澈见底的特征。百舸说明船多,争流就把湘江上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写出来了,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是的,动静结合的手法,漫江碧透是静景,百舸争流呢则是动景,这里写的,是江上的景色。接下来再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哪两个字用得好???“字和字,为什么?好的,这位同学,你来回答。??哦,她说,字准确地形容出鹰的矫健飞腾的雄姿,字呢则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是的啊,写出了鹰的矫健和疾速,而字则写出了鱼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浅底是不是说水很浅呢???对的,不是啊,这里的浅底,是因为水清,所以呢才显得浅了,我们要注意体味诗人写作的深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两句写的分别就是天空和水中的景色了。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就是对上面的总结,万物都是一幅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样子。同学们找一找,在这幅图里,诗人用了哪些意象???“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等,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呢???这位同学说啊,这些意象的画面都很壮阔,是的,有远望,又有近观,有仰视,也有俯视,作者把众多意象并列在一起,组成一组意象群,动静搭配,远近结合都十分自然,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

在从第二幅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之间,诗人巧妙地加入了过渡,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的字,为什么我们说它富有表现力???刚刚这位同学说,本身是不如意的意思,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绪。这位同学的理解非常到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诗人为什么要发问呢???这位同学说啊,这是激情的推动和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思绪万端。还有别的说法吗???她说,诗人是个哲学家,在作哲学的沉思,这种发问表现出诗人情感的热烈和思想的深邃。这两位同学的见解都很独到,联系下阕,我们更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第三幅图,在哪里?大家找一找。??嗯,对了,就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第四幅图,是中流击水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分析完这四幅图画之后,将对诗人借这些图画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进行讨论,并进一步归纳诗歌的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思想: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艺术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来主宰这个世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第二课 雨巷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二、 教学方法:

1 朗读感悟法。2 问题法。3 演绎法。

三、教学重难点: 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几个主要意象?

2、讨论诗中的姑娘究竟代表什么?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点拨,并示范诵读。

2、学生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诗歌中生动、鲜明的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

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发展思维。

4、扩展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5、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了这首诗歌,弄清了这首诗歌的字词和节奏韵律等基本的东西,

2、找出了如彷徨、寂寥、愁怨、忧愁、哀怨等等充分表达诗人忧伤感情的词语,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忧伤。

3、通过举例(明月、红豆),学习什么叫做意象(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体形象)。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xx,来自xx,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戴望舒的《雨巷》。

同学们,江南小巷,在霏霏春雨中,该有怎样的一番情致呢?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戴望舒的《雨巷》,品味这种饶有韵味的情致(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意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分析《雨巷》中几个重要的意象。

诗中最明显的意象是什么???雨巷,对的。它给人一种什么感觉?这位同学你来说??迷惘、惆怅的感觉,很好。我们可以看到,它由两个意象构成的。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让人产生伤感,这是一条空巷,阴暗潮湿,而且残破,人的伤感惆怅倍增。

接下来看,撑着油纸伞,这里有一个什么意象???油纸伞?对的。同学们看到油纸伞会有一种什么感觉???怀旧、美丽,不错。油纸伞本身就给人怀旧、神秘的感受,而这时呢,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

雨巷,就更加增添了怀旧、朦胧的情调。 还有哪些意象???丁香、姑娘。还有吗???其实在这整个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个的意象。我们先来看丁香和姑娘这两个意象。丁香花开在暮春时节,形状像结,花紫色或白色,花虽美,但容易凋谢。自古诗人对着丁香往往生出伤春之情。 如:李璟的《浣溪沙》中有这样的诗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代表着一种愁绪,在诗中作者用丁香花来比喻姑娘,是想说明什么呢???丁香花姣好但容易凋落,那姑娘??对的,姑娘美好但转瞬即逝。我们来讨论一下啊,这位丁香般的姑娘只是代表作者喜欢的姑娘吗?还有没有别的含义???有的同学说就是姑娘,有的说还有别的意思。这位同学你来说,还代表什么???她说还代表了作者所追求的一种人生理想。很好,这里要和当时诗人所处的环境联系起来,《雨巷》创作于1927年夏天,当时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造成了全国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积极响应革命、向往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高峰堕入了低谷。后来戴望舒隐居上海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这个时代的忧郁。所以这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还象征着诗人当时难以实现的一种人生理想。

最后看这个意象,就是指一个有所追求的知识青年,孤身一人,默默彳亍(chi chu)着,既有对丁香姑娘的期盼,也有对眼前现状的迷茫,还有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这里的就是代表着大革命失败后理想破灭的一代年轻人。

我们已经对诗中的重要意象进行了分析,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体味诗人那种彷徨又幻灭的情绪。

接下来的任务是通过这些意象来归纳诗歌的象征手法(象征就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 ),归纳诗歌的主题思想(通过对在雨巷中寻找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心绪的描写,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后一代年轻人理想破灭后的彷徨和幻灭。

布置作业:将《雨巷》改写为一篇散文。

第三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和通过叙事来抒情的特点。

2、把握诗中所体现出来的对大堰河的深沉的情感。

3、学习并体味本诗精彩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这首诗歌的主题

2、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3、学习这首诗的表现特点

1)叙事性的写实手法

2)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深化诗意

3)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倾泻感情

4)学习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的特点及在形式上的自由表现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的感情。

2、对诗歌的感情线索有一定理解(怀念与痛悼——眷恋与感激——同情与控诉——讴歌与赞美)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xx,来自xx,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3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对诗歌的结构以及诗歌的感情线索有了具体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具体看一看大堰河是怎样一个形象,诗人是如何来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层,也就是一到三节我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部分朗读一下。??好的,读完了,这一层介绍了什么???是的,介绍大堰河的身份,她是我的保姆,我是她吃大堰河的奶长大的她的乳儿。

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的深情回忆了。诗人得到了大堰河怎样的关爱呢,我们来看第四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八个。主画面是什么呢?这位同学,你来说。??主画面是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很好。这八个镜头表现了大堰河什么样的品质???勤劳,很好,还有吗?慈爱?是的,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这很明显地体现了她的慈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八个镜头,也就是八个场面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和慈爱。

我们接下来再看,第五节,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啊,大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2167b5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a.html

《高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