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二课时(视频配套版)

发布时间:2020-07-16 23:25: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 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年 级

三年级

课 时

第 1 课时

备 课 人

周雅婷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校园生活”,语文要素是“阅读时 , 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是一篇抒情散文,从内容上来看,课文描写的是我国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从文章结构上看,先写孩子们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孩子们在学校学习、活动的情景,最后抒发对民族小学的喜爱、赞美之情。从语言特色上来看,作者用了许多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比如大量描述性的词语,准确地写出民族小学各种事物的特点,同时,还用上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把民族小学的特点写具体,从而展现了边疆小学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本文作者是吴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80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出版有散文、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走月亮》。2018118日,凭借《独龙花开 我们的民族小学》获2018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

本文带给学生满满的新鲜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文本内容”新鲜

1)地处边疆

这是一所边疆的小学,一所建在大青树下的小学。

2少数民族聚居

云南是多民族聚居地,上课时,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用同一种声音朗读课文,下课时,不同民族的学生展示本民族的特色活动,体现了民族间的和谐共处。

3)生态状况独特

这里动物多,植物多,形成了不仅是少数民族间人与人和谐的朋友关系,也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关系。

据此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学习感受当地的自然环境之美民族情谊之深以及孩子们习、生活之乐。作者吴然在《<我们的民族小学>创作谈》中曾经这样说道“我想,老师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肯定会告诉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给同学们介绍各民族的同时,是不是也可以问问同学们知道哪些民族、到过哪些民族地区,以及懂得哪些民族方面的知识,如服饰、节日等等。结合上课和下课后的情景,还可以谈谈 “民族小学”有什么特点,和自己所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等等。”

2.“语言表达”新鲜

有新鲜感的句子

1………………”等排比句

2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等拟人句

有新鲜感的词语

1当,当当!当,当当!拟声词

2坪坝等不常见的词

3招引等形象、生动的词

并不是“拟人句”“排比句”等有新鲜感,而是,作者“这样写”与别人不同,带给人很新鲜的感觉,“这样的表达”能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觉得与众不同,很新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品读有新鲜感的词句。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朗读、交流等方式感受作者对这所学校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能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介绍学校的一处场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旧知,回顾新鲜感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大家跟着周老师一起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感受到了这所边疆的小学的民族特点以及孩子们上学路上的快乐,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一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中,也有一些词语和句子给我们带来了新鲜感,比如:像“从……从……从……”“有……有……有……还有……”“向……向……向……”这些都是排比句;像“坪坝”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接触过,像“打扮”“绚丽多彩”这些词语表达上很生动,很有意思。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大青树下的小学,看看那儿的孩子们是如何上课,又是怎样开展课间活动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画一画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很新鲜。

板块二:精读课文,品味新鲜感

品读23自然段

(一)上课

预设画面1:“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1)与我们平时的上课铃声有什么不同

2)听铜钟的声音,把听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

3)告诉学生模拟声音的词带给人新鲜的感觉。

预设画面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师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关注:不同的民族,在同一间教室,大家一起。

真好听:你听出了什么?同学们的专注,认真,投入。指名读。

插图:看,在这间教室的孩子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用同一种声音在朗读,你感受到了( )。

是啊,这好听的声音不仅有他们的认真,还有他们的团结与和谐。我们也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读一读。

预设画面3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为什么是:最有趣的是跑来两只猴子?

2)两只猴子在想些什么呢?出示填空?

3)出示插图:作者把什么当做山林里的朋友?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林里的朋友“都那样好奇地听”?

4)把动物当做人来写的句子是“拟人句”,这样的句子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能在脑海里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

5)齐读上课的场景。读出学生朗读的认真与动听。

(二)下课

播放铜钟,下课了,你们一般做些什么呢?那里的小朋友们都会做些什么呢?读“下课”的场景。你画出的很新鲜的词句是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大家:猴子、蝴蝶一起玩游戏。

连:松鼠、山狸不太喜欢人多的地方,(ppt展示松鼠和山狸)

赶来:短暂的10分钟

看热闹:同学们活动的,跳舞的音乐,做游戏胜利的欢呼,热情吸引了,摔跤有呐喊。看到这种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这种期望一起读一读。

(三)第23自然段总结

通过二三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感受到这所民族小学里的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快乐。

师小结:上课了,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读书;下课了,同学们尽情开怀地活动,大青树下的小学回荡着孩子们满满地欢乐!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一读23自然段。

板块三:走进作者,体会情感

品读第四自然段

在作者吴然的笔下,这就是一所__________,引读。

瞧,这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你看到图片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这么普通甚至有些简陋的校舍在作者的笔下风景是那么美,生活学习是那么快乐呢?

1.出示作者介绍,你想到了什么?

2.这就是作者吴然的家乡,可能他曾经也在这所小学和少数民族的伙伴们认真上课,尽情玩游戏。如果你是作者,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

3.体会特别,升华情感

文章写到这儿,就结束了,是吗?

出示文字:指名读。

作者为什么还要写上这两句话?

我们来看,古老的铜钟、粗壮的大青树、摇曳的凤尾竹、洁白的粉墙,可能还有( )的( )(省略号告诉我们的)这些都是作者曾经快乐的童年生活记忆,它们深深地烙印在作者的心里,久久难以忘怀,齐读。

20159月,为了写作《独龙花开》这本书,吴然回到家乡,重访民族小学,与那里的孩子们相聚。他在书中写道:祖国的西南边疆,有许多民族小学。很多孩子赤着脚,小脸上沾着泥巴,甚至有被荆棘划破的血痕。他们唱着脆亮的歌,那活泼跑跳的小小的身影,山花般装点着祖国边疆的土地。他们清澈明亮的眼睛,充满让人感动的梦想和期盼。这些民族小学是盛开在独龙江边的花朵,是独龙江流淌的歌声,是独龙江欢快的舞蹈……也是作者最难忘的回忆。

板块四:拓展提升,读写结合

在你的记忆里,学校的哪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选择一处场景,尝试用上一些新鲜的词语和句子来表达。

板书设计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课 好奇

下课 招引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教学课件、黑板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2c9604a5a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7.html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二课时(视频配套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