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发布时间:2019-07-21 13:00: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4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选取了两首古诗,都是出自宋朝诗人,写的都是西湖,而且都是六月里的西湖。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字字传神、色彩浓厚,黑与白的翻转,极具动态山水画的视觉享受。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在大片的荷花与莲叶的色彩对比中感受到静态美。两首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为我们呈现了多姿多彩、曼妙多姿的西湖。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正确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能借助于字典或具体语境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诗歌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感受杭州西湖的美,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诗人清新、明快的诗风。

资料链接

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fú]、蔡襄并称“宋四家”。

精彩诗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能理解“翻墨、“跳珠”、“忽吹散”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六月西湖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解释字词,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醉书:______________ 翻墨:______________ 未:______________

白雨:______________ 跳珠:______________ 卷地:______________

水如天:______________ 遮:______________

2、积累诗句。

①描写夏天景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送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宋朝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课题)

1)师:谁能把题目读好?(注意停顿提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师: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让阅读更有兴趣,一起再读课题。

2.预习反馈。

3.整体感知。

通过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呢?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1)诵读全诗。

2)根据预习说说诗句的意思。(根据诗句的意思来说说“翻墨、“跳珠”、“忽吹散”等词语的意思)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合作探究

(一)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诗读到这儿为止,你看到了几幅怎样的美丽画面?

学习步骤:

1、这首诗是描写的什么天气?;

2、诵读全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在诗中找到相对应的诗句,读一读。

生交流:

●“雨前”:看到乌云遮山大雨将至的的《翻墨图》。引读:这就是——“黑云翻墨未遮山”

●“雨中”:看到了雨珠四溅的《跳珠图》。引读:这就是——“白雨跳珠乱入船”

●看到了夏日一阵疾风吹散云雨的《急风图》。引读:这就是——“卷地风来忽吹散”

●“雨后”:看到了雨后西湖如天空般广阔、明净的《水天一色图》。引读:这就是——“望湖楼下水如天”

“云、雨、风、水,山、船、地、楼”这一切巧妙地组合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诵读全诗吧!

过渡: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再通过自己的想象,一定理解了很多。但古诗创作年代毕竟离我们很遥远,所以有些字词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二)你读懂了哪些字的内涵?

学习步骤:

1、 细读古诗;

2、 抓住关键词体会内涵。

品读、交流:

●细读12句,品味“未遮山”和“乱入船”的意境,抓住两个比喻,既写出天气骤变的紧张气氛,又烘托出诗人饮酒赏雨的喜悦心情。指导朗读,读出云翻雨跳的味道

1)读12

2)引导从“未”字体会由云变雨过程的迅速

3)联系生活,想象体会“乱”字体现的夏雨多而杂乱的特点,思考雨为什么是白色的?

●细读34

1)读34

2)引导体会“风”的突如其来,把云雨吹散

3)品味雨后天晴,水天一色的意境

多么奇特的美景,多么生动的诗句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瞬息万变的天气下西湖奇特的美景)

●品味“醉”

1)读题目

2)“醉”可以组成什么词?(陶醉、沉醉、酒醉……)

师:这里的“醉”仅仅指醉酒吗?(生默读,看图,揣摩)

(诗人因忽雨忽晴的西湖美景而醉,因大自然的奇特而醉)

3)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此时他会有怎样的感慨?

(引导从诗人遭贬的心境到看到忽雨忽晴的变化而产生的情感转折……人生也是瞬息万变的)相机引导有关诗句、名言警句。

小结:今天,我们跟随苏轼来到了西湖,和他一起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相信在这次旅途中,我们的心灵同样也得到了陶冶,得到了净化

三、当堂训练:

1、默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两行把黑云比作 ,把白雨比作 。这样的比喻好在

四、巩固练习: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间的什么事物?

2、诗中哪一句中用了比喻的手法?用“ ”画出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请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把诗中的美景写下来。

板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温故预习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代诗人 所写,诗人以 的颜色描绘了西湖美景。诗中“ ”一词表达了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看到西湖美景的惊喜之情。

2、本课中的两首诗都描写了 (季节)的西湖美景,请你在写出4个描写这个季节天气或特有景物的词语,写下来。

3、将这首诗的意思写在语文书上。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
     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

同学们,《小池》这首诗你们熟悉吗?谁能充满感情的读一读呢?又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呢?(杨万里)师介绍杨万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万里的另外一首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齐读诗题

读着诗题,你知道了哪些内容呢?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猜猜,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
     (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

2.预习反馈

3.整体感知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见到了哪些情景?

1)诵读全诗。

2)根据预习,说说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合作探究

读完这首诗你有怎样的感受?是从哪些地方,哪些字,哪些词感受到的?

学习步骤:

学习步骤:

1、 通读全诗;

2、 画画让你感受深的字、词、句子,并说说理由;

3、 抓住关键词写一写你的体会。

1)重点理解:无穷碧

  理解一:照应接天,指范围广。

  理解二:指绿的程度。很绿很绿,绿得难以形容。

  理解三:也许是指有很多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是啊,湖中啊,满是绿色。深的、浅的、明的、暗的……这绿啊从净慈寺外的西湖开始蔓延了,它蔓延到了苏堤,苏堤春晓对不对?还会蔓延到哪儿呢?同学们说一说,刚才领略的西湖美景还记得吗?还会蔓延到曲院风荷,白堤,平湖秋月,柳浪闻莺……假如我们这个教室就是西湖,我们来放眼望一望,这绿已经是布满了湖面了,而且还在不断的蔓延着,一直蔓延到天的尽头。这就是,是诗中的哪一句啊?

谁能把我们刚才想象到的美景读出来?指名读。

2)重点理解:别样红

  刚才也有同学说到了从“映日荷花别样红”也读到了美,那么请同学来说一说哪个词让你感觉到了特别的美。(指名回答)别样红是什么意思呢?

理解一: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

理解二: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是啊 这就是美丽的荷花,别样红的?(荷花)谁能告诉老师荷花为什么别样红啊,红的那么特别,红的那么非同一般呢?(映日)我们来看一下图片,映照着朝阳的荷花。(课件出示)

你们觉得特别特别的美,是吗?那么这是映日的荷花,阳光照耀下的荷花,用朗读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3)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人会产生疑问呢?(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是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千年以来,人们已经渐渐不知道林子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杨万里送别他那天西湖上的景色,记住了杨万里和他之间的情分,记住了这开阔优美的诗句——(指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当堂训练

1.默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 无穷碧 别样红。这里的“无穷碧”指

,“别样红”指

四、巩固练习。

1.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各一句。

春:

夏:

秋:

冬:

2)含有送别意思的诗句

2.拓展阅读

荷塘月色(节选) 朱自清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教后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55777b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4.html

《古诗两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