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台诗案论苏轼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乌台诗案论苏轼
苏轼(103718日-11018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三苏家族成员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湖州谢上表》
时间: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元丰二
年(1079年)发生了文字狱。
起因: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但他在后又夹上几句牢骚话: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使那新进成了读者心目中的笑柄。而他们恼羞成怒,必然对苏轼进行报复,同时也是借新法谋私利、
打击异己的一个步骤。当时出版了《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给御史台的新人提供了收集材料的机会。监察御史台里行舒亶(念dǎn)经过四月潜心钻研,找了几首苏轼的诗,就上奏弹劾说:
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盖陛下发钱(指青苗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
他举的例子,赢得两句及岂是两句出自《山村五绝》;东海两句出自《八月十五日看潮》;读书两句出自《戏子由》。但经断章取义后,句句上纲上线。

句中为自称,他以自己同新进相对,说自己不生事,就是暗示新进人物生事。古代文人因为客观环境使然,总是习惯于在谴词造句上表现得十分微妙,而读者也养成一种习惯,本能地寻求字里行间的含义。比如御史台里的们。六月,监察御史里行何大正摘引新进生事等语上奏,给苏轼扣上弄朝廷,妄自尊大的帽子。明明是苏轼在讽刺他们,而他们反说苏轼愚弄朝廷。偷梁换柱正是小人们的惯技。这里还有一点背景,王安石变法期间,保守派的长信中有生事二字,于是生事成了攻击变法的习惯用语;新进则是苏轼对王安石引荐的新人的贬称,他曾在《上神宗皇帝》书里说王安石招来新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结果是近来朴拙之人愈少,而巧进之士益多结果十二月二
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风变化:苏轼步入仕途之日,正值王安石变法之时。朝廷上革新派和守旧派两军对峙,斗争激烈。苏轼站在守旧派的立场上,多次上书神宗,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并请求尽快制止变法。请求未果,于是希望离开政治斗争的旋涡,故上书请求外任。获准后,先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又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在此期间,苏轼针对新法推行中出现的问题,写了一些讥讽新法的诗文,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知湖州后不久,乌台诗案便发生了。
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的相互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的相互激荡,意味着《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诞生,意味着宋代文学走向一段新的里程。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益清。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诗案对诗人的思想和创作不能不发生深刻影响。有人说,诗案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苏轼由当初的奋厉
有当世志致君尧舜转变为聊从造物游的艺术人生。案前,诗入主要是深刻地反省仕宦人生;
其后,他痛苦的心灵在自然的天地里找到了归宿,发现了新的人生境界。生活环境的改变是苏轼作品发生变化的客观原因其次,崇尚佛老思想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lcome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品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559df7a27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69.html

《从乌台诗案论苏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