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

发布时间:2019-09-22 02:40: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1-4

(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恐已矣(

2盲臣敢戏其君乎 

3)臣之(

4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二)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敢食我也:

2)兽见之皆

3)吾为先行:

4遂与之行: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译文: 

2)子以我为不信

译文: 

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

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1还(

2)妻市来(

3)特于婴儿戏

4)婴儿非与也(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答:

 

(四)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1“何不试之以足?”2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2)反归取之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何不试之以

B.宁无自 

C.郑人有且置遂不得

D.先自其足吾忘持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

2)何不试之以足(

 3)至之市而忘操之( )(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1)译文:

2)译文: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答: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5-8

(五)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1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

②守而勿失:记住他,不要忘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关尹子

2又以关尹子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六)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兔触株(

2)因其耒而守株(

3复得兔(

4)而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

答:

(七)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未青之技(

2)秦青止。()

3)响行云。()

4)薛谭乃求反(

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八)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浮白主人《笑林》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拔一根(

2欲做人(

3)拔()

4不胜痛叫(

2.翻译句子。

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译文:

3.文中有一成语是 ,它的意思是: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参考答案

(一) 师旷论学

1.(1)晚(2)怎么3)听说4)好

2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

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二)狐假虎威

1.(1)不(2)跑(3)你(4)因此

2.(1)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

2)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

3.狐假虎威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的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如果不加以分析,往往被假象迷惑。

(三)曾子杀彘

1.(1)同“汝”,你(

2)去,往回(3)罢了(4开玩笑

2D

3.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四)郑人买履

1.(1)坐-座(2)反-

2D

3.(1)尺码(2)履(3)到、往;尺码

4.(1(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2(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

(五)列子学射

1.(1)向(2)告诉

2.你知道你射中的缘故吗?

3.说明了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六)守株待兔

1.(1)跑(2)放下3)希望4自己

2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七)薛谭学讴

1.(1)尽(2)不,没有(3)阻止4)道歉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再也不敢说要回家。

3.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八)一毛不拔

11)才,刚;2)已经;3)代词,代“猴毛”;(4)忍不住

2.看你一毛不拔,又怎么能做得人?

3.一毛不拔;原意是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出来,形容十分吝啬自私。

参考译文:

(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认为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平公说:“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在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在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热烈);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行走一样。点上蜡烛再走路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

(二)狐假虎威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

(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三)曾子杀彘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四)郑人买履

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五)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练习了三年,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只有射箭是这样的,治国修身也是这样。

(六)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

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没有再获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七)薛谭学讴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便告辞离开。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树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回来(继续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敢再说回去的事了。

(八)一毛不拔

一猴子死了,被带到地府见到了冥王,求冥王让他转世为人。冥王说:“想要做人,就必须把你身上的毛拔干净。”说完就叫夜叉动手拔猴子身上的毛,只拔了一根,猴子就忍受不了拔毛之痛,冥王笑着说:“畜生,看你连把根毛都受不了了,要怎么做人!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

[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人

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

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

 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

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四、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4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

⑤父怒挞之

⑥曷不听其所为?

13、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14、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16题。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⑤御者:车夫。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6.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19

 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17.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1)席上食菱

(2)欲以去热也

1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9.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参考答案

1C 2D 3、多读古人的文章 只是致力于读书.  4.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5.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6.不恰当。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7.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气势,就是佳作。

 8.(1)dúo(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9.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10.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

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11.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至之市( 到、往  而忘操之(脚的尺寸) 

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12.给加点字解释

捉:   掷:扔 废:放下 观:观看

 13.句子翻译:

管宁划开席位分开而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14.略。言之成理即可。

 15、①我想要去楚国  ②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16、①南辕北辙或背道而驰

②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17、(1)吃(2)除掉、去掉  

18、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

(关键词:曰,土产,强,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5d3dc3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8e.html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