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心境、陶冶情操

发布时间:2018-10-14 21:45: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题:涵养心境、陶冶情操

----解读唐宋诗词四首

唐宋诗词四首

学情分析:

农村成人“双证制”教育高中学员的优点:若干年之后想到要一个证书,或多或少也带些求知欲,上课时候的有些学员听得非常认真,并且做相当的笔记,这是难能可贵的事;这些学员里面也有原来小学初中学习时成绩不错的,特别是有求知欲且语文成绩尚可的学员。缺点:知识水平、文化修养、道德素养都参差不齐;也有学员的目的只是为了拿一张文凭。所以我们的教学要兼顾各个阶层,除了让他们收益文凭的同时也要让他们获得知识。

设计理念:

涵养心境、陶冶情操,感悟唐诗宋词精髓、精美、精炼。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省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教材成人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四课唐宋诗词四首,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蜀相》、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都是中国古诗词中的经典,从深层次理解唐宋诗词之美,从而达到涵养心境,陶冶情操效果。

教法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学员的思维在变,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因学员的变化而变化,是应该具有的特征。

2、探究式教学是物理规律教学的最好的教学模式,但它不是物理教学的唯一模式,只有在实践中证明采用探究式教学最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的地方采用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3、探究式教学围绕问题展开,并不是教师提出一个漫无边际的问题,学生无尽的思考并随意回答所构成的“菜场式”课堂,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参与,主要要呈现探究的要素,体现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4、对不同的学员,设问要做到“起点定方向,落点定区域”。

5、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堂上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课后要查阅资料,请教别人,明确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唐诗宋词各自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2.懂得名句的深刻含义,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

能力目标:1.通过意象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美和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1.、培养学员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唐诗宋词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

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赏析点评法、对比阅读法.

教法设计: 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诗中一些字词的运用,学员可能在理解上产生问题,可采用讨论、点拨、联想、想象的方式加以解决。

2、教学媒体的运用:

1)课件:课件背景“告别”、“朦胧山水”、“囚禁”、“牡丹”与诗词意境吻合。

2)视频播放:《但愿人长久》。

3)音乐借用:《月满西楼》、《送别》、《几多愁》。

4)朗读:《明月几时有》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月满西楼》)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唐宋,进入了一个绚丽的成熟阶段,从语言风格到情感表达,都呈现出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的景象。唐诗宋词或浑融蕴藉,深微隐幽;或雄放慷慨,动人心魄。哀婉凄切的文字里面,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平实素淡的语言底下,有执著的社会理想。欣赏这些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诗词,是痛快淋漓、涵养心境的事。走进千古流芳的璀璨经典,将成为您风雨人生路的最好伴侣。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宋词近距离地感悟古诗词的尽善尽美。

设计意图:上课前放张流动的图片感受高科技魅力,感悟水的灵动美,同样古诗依然具有生命力。用图片、音乐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激发学员对古诗词的热情。

二、介绍王勃。

1、听《送别》出示课题《杜少府之任蜀州》。

2、简介王勃,王勃送别诗的特点。

3、书法展示。

设计意图:播放《送别》创造气氛,了解送别诗的两个特点:一凄凉伤感,二明朗乐观,配图书法不仅仅感受书法,也能感受诗歌的真意。

三、诵读诗歌,赏析诗句。

1,题解。

2、逐句讲解。

1)重点词语解释。

2)句子赏析。

①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②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时,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

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诗人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这两句千古名句警策动人,其豁达超脱、高情远意令人佩服。

④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

3)小结。

3、问题探究。

4、小结。《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脍炙人口的离别诗名篇,特别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两句,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清新高远,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

设计意图:字词句理解,拓宽学员的视野,感悟诗歌的特别之处,这样设计可让学员多角度地理解把握诗歌阅读方法,对以后学习古诗会带一定的帮助。用解题、逐句讲解、问题探究、小结四个环节环环相扣。

四、《蜀相》的导入和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重在了解背景,意图,从而达到认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

1、分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侧重解

释“寻”和 “柏森森”。

2、分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用换词

的比较阅读,讲解“自”与“空”妙处。

3、分析“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讲清楚

几个典故。

4、分析“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讲清楚“英雄”的深刻含义。

5、小结。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配上花鸟图片形象直观,能更准确地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旨在真正意义上认识到“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

六,课文小结。

1、主旨小结。

2、起承转合小结。

3、艺术特色小结。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对全诗有个总的认知。

七、拓展延伸。

《咏怀古迹》与《蜀相》相比较,两首诗的思想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蜀相》的核心对诸葛亮未竟事业的叹惋和对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感触。《咏怀古迹(其五)》侧重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功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对同样是写诸葛亮,但是作者在思想内容上也是不同侧重点的。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一起看看认识一下这是什么花,为什么会叫“虞美人”?

引出词牌名《虞美人》,介绍词的特点,词的分类,词的分段。《虞美人》词牌名的由来引出李煜的《虞美人》。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从花---虞姬词牌名词的特点李煜。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美丽的花会留给人们美的享受,短小精湛词同样地留给人们美的享受,从一开始就抓住学员的心。

二、介绍李煜。

1、李煜生平简介。

2、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3、李煜词内容可分为两类。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是让学员们初感受李煜词的两大类别,了解“前期词香艳缠绵,后期则充满亡国之恨”一个人两种决然不同特点

三、读诗品意。

1、欣赏邓丽君的《几多愁》,然后读读《虞美人》,初步感知词的意境。

2、根据句子设计不同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研究,统一看法。

1)“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2)“ 往事知 多少”中 的“往事” 体指什么?

3)“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朱颜” 的含义是什么?

 5)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6)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本词中“不变”的是什么?“变”的又是什么?

8)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 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3、课文结构分析。

4、艺术手法小结。

5、课文小结。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中加上邓丽君歌唱,从她演唱中解读“愁”。讲“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加上动态的流水,使无形、抽象的愁情变成了形象、立体、动态、可形的了。

四、拓展延伸。

1、朗读《相见欢》,思考你读出了什么?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2、读《望江南》与《菩萨蛮》说说分别是那个时期的作品。

3、比较《乌夜啼》《浪淘沙令》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了邓丽君的《相见欢》和《乌夜啼》两首歌。此环节旨在增加学员们对李煜各个时期的内容有比较好的了解,亦可提升为对人生的感悟,珍惜现今是多么的重要,抓住今天,把住幸福。

第三课时

一、情景导入。

月亮是古诗词中思乡思亲的一个常见的意象,看到月亮就让我们想到故乡。如“春花秋月”、“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等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其中思乡之曲。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去感悟领略月亮意象,给墨客平添了多少思念。

二、作者和背景简介

1、作者简介,重点讲话豪放风格。

2、关于“词牌”。

3、创作背景,重点在他乐观精神境界。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总的理解苏轼诗歌的风格

三、整体感知。

1、朗读全词,读准字音。

2、欣赏配音朗诵。

3、品味重点词语。

4、理解词的意境。

1)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

2)整体感知上片大意,深入思考。

①“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②“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主要的心愿?

3)整体感知下片大意,深入思考。

①下片蕴涵人生哲理的是哪一句?

②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愿?

4)读课文,整体思考。

①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了什么?二者有何联系?

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旨在全面理解词义,深刻理解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四、课堂小结。

问题式解答小结。

1、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的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2、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3、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4、哪些地方用到了想象?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

5、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旨在对词有概括和系统的认识。

五、拓展延伸。

1、总结唐宋诗词四首各自风格和特色。

2、诗歌的意象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杨柳: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 融合在一起。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楼兰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 柳营指军营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7)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 “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东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设计意图: 因为学员对意象可能不是很理解,或者以前读书时老师没有教,但意象又是理解诗歌的一个途径,所以设计此环节让学员开始就有一个浅显认识,这内容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简讲或详讲。

六、布置作业:

1、您怎么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的含义。

2、人的一生离别亲人和朋友常有,您会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离情别绪?

3、学了这些诗歌之后,您感触最深刻的是哪首,谈谈您的理解和赏析(诗歌的主题,特色,风格)。

设计意图:三个作业可选择其中之二完成,学后练,促使掌握和深化。

教学后记

得:

1、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员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内容难易度能让学员们接受。

2、整个教学中始终如一的围绕“涵养心境、陶冶情操”这一主题,为主题服务,学习中所得,有所益,有所悟。

3、条理清晰的教学思路、层层诱导的教学设计、精彩的教学拓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4、用上美妙的音乐,灵动的水流,精美的图片。在课件制作中尽量做到声情并茂.

5、四首诗词分别用了不同的背景,力求符合诗词的意境,《杜少府之任蜀州》用的是告别背景,《蜀相》用的是朦胧山水背景,《虞美人》用的是孤独一人似囚禁背景,《水调歌头》用的是牡丹背景。

失:

1、可能会在对学员的知识、习惯、素养等方面层次参差不齐考虑不全面周到。

2、第一课时可能会显得内容太多,学员难以接受和接收。

改:课堂教学中和课堂教学课后及时变更教学方法,调整内容,增减环节,以达到教学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68bc7a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a.html

《涵养心境、陶冶情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