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五)

发布时间:2020-05-02 16:52: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言文阅读()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

王生墓志铭

[]方苞

雍正元年冬十有二月,余病不能。闻王生兆符蹶而苏,舆疾往视,与之语,神气若未动,越三日而死。呜呼!是吾友绳之子也。

兆符从余游,在丙子之春。余在京师,馆于汪氏,绳馆于王氏,使兆符来学,汪氏马队旁。危坐默诵,阒若无人。方盛暑,日三至三返,不纳汪氏勺饮。

其后绳弃家漫游,兆符自天津迁金坛,复从余于白下。绳尝语余曰:兆符视子犹父也。吾惟子及刚主[],吾使事刚主,曰:符于方子之学,未之能竟也。’”弱冠为,南迁遂弃去。逾四十,以糊口至京师。或劝以应举,庚子举,明年成进士。或馈之金,使速仕以养母。余曰:用此买田而耕,则母可养,学可殖,而先人之绪论可终竟矣。兆符蹙然,余为书抵馈金者。及报诏,而死已弥月矣。

方兆符之南迁也,以稚齿独身,将母及女兄弟陆行水涉三千里。及绳既殁,奔走四方,未尝旬月宁居。而其母老病,暴怒不时。常恐妻女仆婢,久不能堪,而在视不尽其诚,故身在外,忧常在家。又虑年日长,学不殖,而矻矻于人事丛杂中。是以心力耗竭,形神瘀伤,一发而不可救药也。

余与绳交最先,既而得刚主,三人者所学不同,而志相得,其游如家人。刚主之长子习仁,亦从余游。辛丑秋,刚主使卜居于江南而道死。自习仁之死,三人子姓中,质行无可望者矣。今又重以兆符,而文学义理,可与深言者亦鲜矣。

兆符性孤特,虽其父故交既宦达,察其意色,少异于前,即不肯再见。而行身端直,又以文学知名。故其疾也,闻者皆忧之;其死也,皆惜之。兆符渴葬先世,而母及妻子在江南。葬事毕,士友南还者,为其家;留京师者,分年而主墓祭。虽兆符意气所感召,抑其祖父节概风声宿留于人心者不可泯也。兆符年四十有五,所排纂《周官》及诗文若干卷,君湘帆为编录而藏之,以俟其孤之长而授焉。

(节选自《望溪文集》)

[] 刚主:为清代学者李之字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余病不能      兴:起身

B汪氏马队旁 次:停留

C余为书抵馈金者 趣:催促

D.为其家 纪:记载

解析:D 理解实词的意思,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并联系课内所学知识。A项,结合前文可知起身的意思;B项,停留的意思,可联系初中学过的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来理解;C项,理解为催促,结合上文兆符蹙然,可知王兆符并不愿意平白接受馈赠,所以催促”“为书抵馈金者D项,在这里是料理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执友,指志同道合之友。方苞与王、李所学不同而志趣相得,堪称执友。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各级学校的生员,文中指通过乡试成为举人。

C.京兆,是汉朝都城长安的古称,后泛指都城,文中此处指清朝都城北京。

D.兆域,指墓地。古人讲究叶落归根,虽客死他乡但仍希望归葬家族祖坟。

解析:B 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等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明清时期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诸生在文中指通过童子试成为秀才。另外也可根据后文或劝以应举推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危坐默诵,阒若无人。方盛暑,日三至三返,不纳汪氏勺饮。(5)

译文:                                    

                                    

(2)虽兆符意气所感召,抑其祖父节概风声宿留于人心者不可泯也。(5)

译文:                                    

                                    

参考答案:(1)(王兆符)端坐默读,安静得像没人一样。正值盛夏,每天多次往返,连汪家的一勺汤水都不接受。

(2)虽然他们是被兆符的意气感动,也还因为兆符祖辈和父辈存留在人们心中的节操气概、风范名声没有泯灭吧。

[评分标准] (1)关键词(端正)(安静)(接受)1分,句子大意2分。(2)关键词节概风声(节操气概、风范名声)(泯灭)1分,定语后置句节概风声宿留于人心者1分,句子大意2分。

4.依据第六段内容,简要概括王兆符的为人特点。(4)

答: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要求简要概括人物的为人特点,同时明确答题区间为第六段,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根据题干要求,筛选有效信息,如性孤特(特立独行)察其意色,少异于前,即不肯再见(敏感自尊)行身端直(为人正直)故其疾也,闻者皆忧之;其死也,皆惜之”“士友南还者,为纪其家”“分年而主墓祭”“虽兆符意气所感召(交友有道);最后抽取关键词,从不同角度整合成简明的答案。不可照抄原文。

参考答案:孤特不群,敏感自尊,行身正直,交友有道。

参考译文:

雍正元年冬天的十二月,我因病不能起身。听说王兆符跌倒后又苏醒过来,我抱病登车前往探视,和他交谈,神态好像没有什么变化,(没想到)过了三天就去世了。唉!()是我的好友王绳的儿子。

王兆符跟随我游学,是在丙子年的春天。我在京城时,执教于汪家,王绳执教于王家,让王兆符前来(跟从我)学习,就住在汪家马队旁边。(王兆符)端坐默读,安静得像没人一样。正值盛夏,每天多次往返,连汪家的一勺汤水都不接受。

那以后王绳离家随意游玩,王兆符也从天津搬迁到金坛,后又跟随我来到了白下。王绳曾经对我说:王兆符把您当作父亲一样看待。我的亲密朋友唯有你和李刚主,我让他侍奉李刚主,他说:我对先生的学问,还未能学完。’”二十岁那年成为诸生,南迁以后就放弃离开了。年过四十,因为要养家糊口来到京城。有人劝他参加科举考试,(王兆符于)庚子年在京城应考,第二年成为进士。有人馈赠他钱财,想让他能早点做官来赡养母亲。我对他说:(如果)用这些钱财买块田来耕种,那么母亲就可以(得到)奉养,学问也可以增长,这样先人的言论就可以穷尽了。王兆符(听后)有点局促不安,催促我写封信给那个馈赠钱财的人(说明情况)。等到信回过来,而他已经去世满一个月了。

王兆符南迁的时候,还年少未成家,带着母亲和姐妹们跋山涉水三千里。等到父亲王绳去世后,他四处奔波,一个月不曾安宁闲居。而他母亲年老生病,不时会大怒。王兆符常常担心妻子女儿及仆人,时间久了不能承受,而且照顾(母亲)不能竭尽诚心,所以他身在外地,还经常担忧家里。加之考虑到年岁一天天增长,学问没有长进,于是在纷繁杂乱的人事中勤劳不懈。因此心力耗尽,身心疲惫,一发病就无法用药物救治了。

我和王绳交往最早,不久就认识了李刚主,我们三人虽然所学不同,但志趣相投,我们交往起来就如同一家人一样(亲近)。李刚主的大儿子李习仁,也跟随我游学。辛丑年秋天,李刚主让他到江南选择一个地方居住,李习仁在半路上就死了。自从李习仁死后,我们三人后辈中,品德操行(方面)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指望的人了。现在又加上王兆符(去世),这样在文学义理方面,可以与之深谈的人就更少了。

王兆符性格孤傲,虽然他父亲的好友都已官位显达,但王兆符观察他们的神情,稍稍和先前不同,就不肯与他们再相见。王兆符立身处世正直,又凭借文学闻名。所以他生病后,听到的人都替他担心;他死后,(听说的人)也都替他感到惋惜。王兆符生前渴望能安葬于先人家族墓地,但他的母亲及妻子儿女在江南。在安葬事情结束后,回到江南的朋友,替他料理家事;留在京城的人,按年负责主持墓祭。虽然他们是被兆符的意气感动,也还因为兆符祖辈和父辈存留在人们心中的节操气概、风范名声没有泯灭吧。王兆符享年四十五岁,所编纂的《周官》及诗文有若干卷,蒋湘帆把它们摘录下来加以编辑并收藏起来,用来等到他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再给他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20)

亡姊夫人墓志铭

苏 辙

伯父大中大夫生女子四人,仲姊进士君东美器之,独享上寿,年七十有五。从其子肄为梓州铜山尉,官满而归,没于乡闾,实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也。前一岁,辙与兄子瞻皆自岭南蒙恩北还,将归扫先墓。是时兄弟惟仲姊在耳,而子瞻舟行至毗陵,复以疾不起。辙既哭之,则于乡曰:天伦之爱,惟仲姊一人矣,东西相望,将谁诉者?讣未达而仲姊又亡,盖哭之恸曰:已矣,手足尽矣,何以立于世!

惟夫人幼敏而静,四岁而知丝纩,十岁而知馈膳,父母以为能。既长,奉己以法,不妄言笑。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舅秘书丞兼,没于耀州,贫不能归,夫人劝其家尽所有以归葬。未几而姑亡,器之亦即世。生事不给,人不堪其忧,夫人处之,哀而不伤;被服饮食,虽窭必;与亲族交,虽贫不傲,虽富不屈;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曰:使尔自悟则善,勉强从我无益也。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尝梦一老人,旁有赞拜者。既觉,犹拜未已,旦求其家绘像,则四代祖母也。自是并祭四代。肄及元九年进士第,时辙备位政府,以亲祀圜丘,恩赐冠帔,使肄以归奉夫人。肄迎养铜山,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之。及其疾病,肄剔股以具膳。既执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哀毁殆不能胜,乡人称之。将以崇宁元年十月六日于器之之墓。

(选自《栾城集》卷二十四,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仲姊进士王君东美器之      适:出嫁

B.则于乡曰 讣:报丧

C.被服饮食,虽窭必 修:置办

D.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 敕:命令

解析:D 结合语境可知,在文中的意思应为告诫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二姐王夫人与哥哥苏子瞻的先后离世,使苏辙无比哀伤和痛苦,兄弟姐妹都已离世,他几乎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B.王夫人的公婆和丈夫相继去世,家人沉浸在哀伤之中,王夫人在贫困中处之有度,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

C.王肄对母亲非常孝顺,在母亲生病时剜肉来给她做药膳,母亲去世后,王肄几天滴水不进,极尽哀伤之情。

D.王夫人曾经梦到一个老人,醒后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老人是四代祖母。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

解析:A 解答此题,要从原文中找出每个选项对应的内容,然后将每个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文章第一段中说苏子瞻去世后,讣告还未到家,二姐夫人就去世了,故苏子瞻是先于二姐夫人去世的。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5)

译文:                                    

                                    

(2)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5)

译文:                                    

                                    

参考答案:(1)(夫人)二十岁时嫁到王家,早晚勤勉不懈,公婆也认为她贤淑。

(2)教育训导几个孩子,她不偏离家法,遇到孩子有过错,不曾见她有过疾言厉色。

[评分标准] (1)关键词()()舅姑(公婆)1分,句子大意2分。(2)关键词(过错)()声色(疾言厉色)1分,句子大意2分。

8.从文中看,王夫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

答: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理解文意,分析概括时要以理解文言句子为基础;二是筛选概括要点要全,不能遗漏。答题时,要从王夫人的事迹入手,夫人的生平事迹主要在选文的第二段。夫人力主公公归葬,可见其孝顺知礼;与亲族相处,虽贫不傲,虽富不屈,可见其不卑不亢;为祭祀劳神费思,可见其吃苦耐劳;教育孩子不失家法,可见其教子有方。

参考答案:孝顺知礼;不卑不亢;吃苦耐劳;教子有方。

参考译文:

伯父大中大夫生了四个女儿,二姐嫁给进士王东美(字器之),独享高寿,享年七十五岁。她的儿子王肄到梓州担任铜山尉,她跟了过去,儿子任期满后她回到家乡,在乡里去世,时间是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日。前一年,我和哥哥苏子瞻都蒙受皇恩,从岭南回到北方,将要回乡祭扫祖先的墓。这时(其他)兄弟姐妹中只有二姐还在世,而苏子瞻乘船到了毗陵,又因为生病而不起。我哭完了他,就向家乡报丧说:天伦之爱,只有二姐一个人了,我们东西相望,将跟谁诉说呢?讣告还没有送到,而二姐又去世,我伤心地哭诉:完了,兄弟姐妹都去世了,我靠什么活在世上呢!

王夫人幼时聪敏沉静,四岁的时候就认识丝棉,十岁的时候就懂得烹调膳食,父母认为她很能干。她长大后,用礼法约束自己,不乱说笑。(夫人)二十岁时嫁到王家,早晚勤勉不懈,公婆也认为她贤淑。她的公公秘书丞王兼,死于耀州,家贫不能归葬,她劝夫家倾其所有来使公公归葬。不久婆婆去世,王器之也去世。办理丧事不能供应所需,家人不能承受忧伤,她处理这些事,悲哀而不过分;虽然穷,但是被褥衣服饮食这些她都会置办好;和亲戚交往,对待贫穷的,她不傲慢,对待富裕的,她不自卑;教育训导几个孩子,她不偏离家法,遇到孩子有过错,不曾见她有过疾言厉色。她说:让你们自己觉悟就好,勉强听从我没有益处。春秋两季的祭祀,她必定亲自查看洗涮,烧火做饭,通宵达旦,她一直这样做直到去世。她曾经梦到一个老人,旁边有唱礼的人。她醒后还不停地拜,早晨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是四代祖母。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王肄考中元九年的进士,当时我在政府任职,得以亲自到圜丘祭祀,朝廷恩赐帽子、披肩,让王肄带回去献给夫人。王肄把夫人迎接到铜山奉养,夫人常常称赞祖父和外祖父执政的方法来告诫他。等到她生病了,王肄剜取大腿上的肉来做药膳给她治病。等到(夫人去世)王肄奉行丧礼,几天滴水不进,哀伤得几乎不能承受,乡里人称赞他。将夫人在崇宁元年十月六日合葬到王器之的墓里。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20)

亡友方思曾墓表

归有光

予友方思曾之殁,适岛夷来寇,权于某地。已而其父长史公官四方,子幼,不克葬。某年月日,始于其祖侍御府君之墓,来请其墓上之文。

思曾少负奇逸之姿,年二十余,以《礼经》为京闱首荐。既一再试春官不利,则自叱而疑曰:吾所为,以为至矣,而又不得。彼必有出于吾术之外者!则使人具书走四方,求尝已得高第者,与夫邑里之彦,悉致之于家而馆饩之。其人亦有为显官以去者。然思曾自负其材,顾彼之术,实不能有加于吾,亦遂厌弃不能以久。方其试而未得也,则愤憾而有不屑之志。其后每偕计吏行,时时绝大江,徘徊北岸,辄返登金、焦二山,徜徉以归。与其客饮酒放歌,绝不与豪贵人通。间与之相涉,视其龌龊,必以气陵之。闻为佛之学于临安者,思曾往师之,作礼赞叹,求其解说。而人遂以思曾果溺于佛之说,不知其有所不得志而肆意于此。以是知古之毁服发,逃山林而不处,未必皆精志于其教,亦有所愤而为之者耶!以思曾之材,有以置之,使之无愤憾之气,其果出于是耶?然使假之以年,以至于今,又安知其愤憾不益甚,而将不出于是耶?此吾所以叹天之成材为难也。

思曾少善余,余与今李中丞廉甫晚步城外隍桥,每望其庐,怅然而返。其相爱慕如此。后予同为文会,又同举于乡。思曾治园亭田野中,至梅花开时,辄使人相召,予多不至。而思曾时乘肩舆过安亭江上,必尽醉而归。尝以予文示上海陆詹事子渊,有过奖之语,思曾凌晓,乘船来告。予独痛思曾之材,使不得尽其所至,亦为之致憾于天而已矣。

(选自《震川文集》,有删改)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权于某地       厝:停柩待葬

B.则使人具书走四方 币:钱财

C.辄返登金、焦二山 棹:船桨,代指船

D.以是知古之毁服 童:未成年的

解析:D 童:秃,此处是使动用法,使……变秃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方思曾年少有才,但经历一次次的考试失利后,对自己的才能产生了怀疑,认为自己技不如人,于是延请有才之士想要向他们学习。

B.方思曾所延请的人中虽然后来也有做官显贵的,但他认为这些人的本领未必胜过自己,因而就不愿长久拜他们为师。

C.方思曾因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得志,便不与官员交往,后来到临安去拜师学习佛学的精义,放任自己沉溺在佛学之中。

D.作者和方思曾相互倾慕,他和李廉甫晚上走到城外隍桥时,看到方思曾的房屋会很失意;方思曾在梅花盛开的时节也多次邀请作者前往。

解析:C C项,不与官员交往错,原文中只是说绝不与豪贵人通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已而其父长史公官四方,子昇幼,不克葬。(5)

译文:                                    

                                    

(2)以思曾之材,有以置之,使之无愤憾之气,其果出于是耶?(5)

译文:                                    

                                    

参考答案:(1)不久他的父亲长史公调往远地做官,他的儿子方昇年幼,(遗体)不能够下葬。

(2)凭借思曾的才能,有合适的职位安排他,使他没有怨恨之气,他果真会出现在这里(专注于佛学)吗?

[评分标准] (1)关键词已而”“四方”“1分,句子大意2分。(2)关键词”“”“愤憾1分,句子大意2分。

12.简要概括方思曾的形象特点。(4)

答:                                    

                                    

解析:解答此题,可抓住文中所叙述的事情来分析归纳。如第二段写思曾少负奇逸之姿,年二十余,以《礼经》为京闱首荐,可以概括出方思曾才华出众的特点;再如方思曾为了寻求考中的方法,多方延请有才之士,可以概括出他热衷功名的特点。其他要点也可以借助这种方法得出。

参考答案:才华出众;热衷功名;恃才自负;壮志难酬;重视友情。(每点1分,任意答出四点即可)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方思曾去世的时候,恰逢倭寇来侵扰,暂且停柩在某地。不久他的父亲长史公调往远地做官,他的儿子方年幼,(遗体)不能够下葬。某年某月某日,(方思曾)才被合葬在他的祖父侍御府君的墓中,(有人)来请求我撰写墓上的文字。

思曾年少时有奇特超俗的才能,二十多岁时,凭借《礼经》在京城的科举考试中以第一名被推荐。后来参加礼部主持的科举考试一度不顺利,就自责并且怀疑说:我所做的,自以为到了极致,却又没有成功。他们(考中的人)一定有超出我的方法之外的!就让人准备了书籍钱财奔走四方,寻求那些曾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以及乡里有才学的人,全把他们请到家里并且招待他们的居住饮食。这些人中也有做了高官而离开的。但思曾倚仗自己的才能,看看他们的方法,确实没有能比得上自己的,也就厌恶放弃了这种方法而不能长久坚持。当他去参加科举考试而未考中时,就怨恨并有不屑的想法。其后经常和掌管会计簿籍的官员同行,经常渡过大江后在北岸徘徊,然后掉转船头回来登上金、焦二山,最后安闲自在地回来。与他的客人饮酒唱歌,绝不与地位显贵的人交往。偶尔同这些人交涉,看到他们行为丑陋,一定要以气势凌辱他们。听说研究佛学的人在临安,思曾前往拜他为师,行礼赞叹,请求他解说佛学。因而人们就认为思曾真的沉溺于佛学之中,不知他是因不得志而放任自己沉溺在佛学之中。由此知道古人脱去官服使头发变秃,逃到山林中而不愿处在人世,不一定都对他们的教义有至诚的心志,也是内心有所激愤而这样去做的啊!凭借思曾的才能,有合适的职位安排他,使他没有怨恨之气,他果真会出现在这里(专注于佛学)吗?然而如果赐给他寿命,让他活到现在,又哪里知道他的怨恨不会更厉害,而将不会出现在这里呢?这就是我感叹上天成就有才能的人困难的原因啊。

思曾年少时和我交好,我与当今中丞李廉甫晚上走到城外隍桥时,每次看到他的房屋,就失意地回去。我们之间互相爱慕敬重到这样。后来我们一同参加文会,又同时在乡试中中举。思曾在田野中修建园亭,等到了梅花开放时,就派人来召唤我,我大多没有到。而思曾时常乘轿子从安亭江上过,一定大醉才归。他曾经把我的文章给上海詹事陆子渊看,对方有过奖之词,思曾在天未破晓时,就乘船来告诉我。我唯独痛心于思曾的才能,没有让他充分发挥出来,也只有替他向上天抱憾罢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737d8d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14.html

《2020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