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 2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22013高一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使用时间201291编制人王剑审核人高一语文备课组领导签字:班级:分组:姓名:教师评价: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
2.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3.体会婉约派词的语言风格。【学习重难点】
1.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望海潮》
【学习要点】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与作家作品。2.学习鉴赏《望海潮》【学习过程】
预习掌握相关字音字形、文体常识、作家作品等。1.字音、字形沙堤天堑珠玑罗绮坐骑凝噎暮ǎi和ǎixiāoxiāolín
2.词的知识: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句有,字有(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又称““乐府”“诗余””等;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分两片的最为常见,称作双调,三片的称作三叠,本课的两首词均为双调。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和长调三种。
3.《望海潮》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下片写,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风。4.名句默写。
1,骤雨初歇。2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3)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

1


4)重湖叠清嘉,有5吟赏烟霞。
【诵读鉴赏】
1.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掌握词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自我感悟】我的疑问我的收获与发现

【合作探究】1.诵读指导
《望海潮》词“音律谐婉,词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尽致”(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以,朗读时应该注意音律的和谐,语势的激越。开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一句有总起夺势之妙,朗读要在“繁华”处升调且停顿,为下文的朗读蓄势。下文从三方面铺叙,朗读由三个层次推进,逐一昂扬,至“竞豪奢”到高潮。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朗读语气平缓和乐,“有三秋桂子”中的“有”是领字,朗读要作较长停顿。最后两句是祝愿之辞,朗读时语气诚恳,节奏和缓。2.欣赏“文字图画”
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
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
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生活场面呢?一个词(字)概括。
3.结尾的几句写了什么内容呢?
①问:最后两句是写给谁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这样的奉承之辞,有些评论家说,它是完全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它跟本文无关,你认为呢?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
【课后问题设计】
体会该词的艺术特色。
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同学分析探讨,在课文中找到依据并分析。
《雨霖铃》

2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学习过程】基础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盛行于,并在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歌词”等。2.词牌和标题: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58字以内)5990字)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等。(词的段落叫: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4.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排行第七,景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合作探究】
1.通过了解柳永生平以及这首词创作的背景,结合同学们读这首词的第一感觉,朗读这首词,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呢?换句话说,这首词的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2.思考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同桌讨论,回答)
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思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时应有千言万语,为何却无言了呢?
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7.连绵不断的愁包围着词人,词人日后的生活将是“此去经年,应试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历来被评为“余恨无穷,余味不尽”你有没有体会到这不尽的余味?请谈谈你的感受。1)作者设想了以后什么样的情景?

3


2)为什么会是这样一幅图景呢?
【课后问题设计】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②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注:①“望”即仰望。②“争”同“怎”1.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就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连于此,不忍离去。D“正恁凝愁”: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刹瞬排解。2.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
3.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上阕写景。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含作者优愁。B.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苦。
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D.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然后下接几个字或一句。小结:(我的学习总结)1.我对知识的总结
2.我对语文科思想及方法的总结
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7bfde1e844769eae009ed7a.html

《柳永词两首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