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习题-分析诗歌情感习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发布时间:2020-03-22 16:10: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0201分析诗歌情感

一、诗歌鉴赏(共42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邺都引

[唐]张说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毗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墟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旁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14年,作者贬相州刺史期间。②魏武,指魏武帝曹操。213年曹操封为魏王,定都于邺。③天禄,天赐的福禄,后多指帝位。④汗漫,漫无边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的一项是

A.“睚毗相驰逐”形容群雄虎视眈眈,逐鹿中原的态势,突出了曹操“草创”事业的艰难和他削平群雄、统一中原的决心与气概。

B.三、四两句,在“昼携壮士破坚阵”的金戈铁马紧张激烈战斗后紧接“夜接词人赋华屋”的场景,凸显曹操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

C.“城郭为墟人代改”,一笔跨越了五百年,从前六句对历史的回顾转到眼前的现实景象,从怀古转到慨今。

D.这首诗从体裁来说属于乐府诗,从题材来说属于咏史怀古诗。本诗运用对比、衬托、 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富有表现力。

(2)“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1)B

(2)描绘了一幅繁华富庶(繁茂葱郁、兴旺发达)的画面;邺都缭绕在西山的南面,漳河边桑树、榆树连成一片无边无际(邺都城邑规模之大和周围树木的繁茂)。

(3)①对邺都(铜台、铜雀台)昔盛今衰(世事沧桑、富贵不常、盛衰不常)的感伤之情,②对曹操英雄不再的缅怀与感慨之情,③表现出诗人被贬后壮志难酬的内心苦痛和愤懑之情。

【解析】

【详解】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凸显曹操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错误,凸显曹操从容、儒雅的气度。

故选B

小题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概括画面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解答本题,首先概括画面特征,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二句,主要描写曹操在生产、建设方面的功绩,是一幅繁华富庶的景象。邺都城池委曲环绕,表明魏国建筑雄伟,后方坚固;农桑林木沿漳河层层密布、“汗漫”无边,说明其农、林生产的发达。

小题3: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这是一首怀古抒怀之作。结尾“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二句直抒胸臆。“试上”二字表现了诗人欲上而又犹豫的心理——人事变迁,景非昔比,诗人要登上曹操所建铜雀台一览胜迹,但又怕“铜台”因为“人代改”而“为墟”,引发自己更多的惆怅。等到登上“铜台”,果然见出邺都的一切繁华都成为历史,只留下秋风凭吊英雄。“愁杀人”三字是饱蘸感情的点睛之笔,深沉而强烈地表现出诗人悲壮的凭吊心情,将一腔不泯的雄心遥寄千载,表现出诗人被贬、壮志难酬的内心苦痛和不平之情。

【点睛】

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人从军(时有吐蕃之役)

杜甫

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

今君渡沙碛,累月断人烟。

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

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

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无地”即地尽处,"近天"是天边头,极言戍边之地的偏远。

B.颔联想象友人将渡过人烟断绝的茫茫沙漠,行军环境之恶劣溢于言表。

C.颈联暗用李广难封之典故,用友人口吻,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情绪。

D.标题交代写作背景和缘由,阳关、沙碛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战争氛围。

3. 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2. C 3. ①前两联写友人远行从军路途中的艰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②颈联写对远行友人的勉励与叮嘱,既然你好武,就不要埋怨命运使你远戍边塞;为了实现封侯的壮志,就不必顾虑时间的长短。③尾联写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边地冬季天寒地冻,一片苍茫,你要小心谨慎,不要迷失了道路。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情绪"错误,“封侯不计年”是诗人对远行友人的勉励与叮嘱。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本诗从题目“送人”可知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从“从军”可知内容与边塞有关,前两联写景、叙事为主,后两联主要抒情。“无地”“近天”“渡沙碛”“断人烟”极言从军路途中的艰险;“宁论命”“不计年”写出对远行友人的勉励与叮嘱;“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中的“马寒”“雪没”言边地荒寒,“防失道”透露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点睛】

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要领: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焦山

吴潜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晚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②金焦:金山和焦山。

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写古城镇江的地理形势,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气势雄伟。

B.“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两句中,“孤云”“孤帆”衬出江天、江水的浩渺;“来去”“上下”纵横交错,可知词人在游目骋怀,频频俯仰,可以想见其跳荡的神思。

C.下片高度概括地陈述了历史事件,说明了镇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引出后面对人间兴废的议论。

D.这首词题为“焦山”却不是只写焦山,上片写景,视野开阔高远,下片怀古,感情深沉而不失洒脱。

5. 吴潜任镇江知府时写下了这首词,在他之前,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对比两首词的结尾,分析内容及情感差异。

【答案】4. C 5. 辛词结尾用典,以廉颇自况,表达了不被朝廷信用、才能无法施展的忧愤;吴词写超脱凡尘、飞升成仙的幻想,表达了出尘避世、隐迹遁去的想法。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类试题,要明确: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引出后面对人间兴废的议论”说法错误。“回头干载陈迹,痴绝倚亭皋”两句,词人从追溯历史中回到现实,他痴痴地倚立江边,不禁感慨万千。词人对古来枭雄无限神往,期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一展宏图,可现实中却不是这样。词人满腹诗书,却官小权微,难受重用,大有怀才不遇之感,于是他不得不开解自己。“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词人艳羡江边鸥鹭能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翔,越飞越高,直飞到青霄之上,不管人间兴废。结尾两句由艳羡鸥鹭更进一步,词人想象自己能与鸥鹭同命,可以飞上天空,离开纷繁复杂的尘世,从侧面表现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壮志难酬的忧闷。词中并没有议论。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题干中关键词“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情感。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本题中,“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这是词人的想象、词人的愿望:我如何也能像鸥鹭一样飞上天空、离开这嚣嚣扰扰的尘世。其实他是非常留恋人世,神往于英雄的事业的,这是一种非常复杂而矛盾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有志难伸的深沉感叹、世事艰难的感慨、失意时自我宽慰。辛词结尾用典,以廉颇自况,表达了不被朝廷信用、才能无法施展的忧虑;吴词写超脱凡尘、飞升成仙的幻想,表达了出尘避世、隐迹遁去的想法;“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以廉颇自比,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地送春归去。

B.颔联下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幽、宁静的气氛,令人沉浸其中。

C.颈联上句写自己长久在外,不能回家,连家信也长年断绝;下句写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生出了满头白发。

D.尾联运用反问,说“我要归去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自慰自嘲,饶有情味。

7. 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①春光易逝、伤春之情: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送春归,渲染了一片暮春景色,表达诗人的伤春情怀,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②羁旅思乡之情:借“蝴蝶梦”“子规”“月三更”等意象及梦中之景表达了游子孤身漂泊异乡的思乡之情。③仕途坎坷、孤独飘零之苦:“自是不归归便得”是无奈伤心语,传达出诗人苦闷彷徨、悲愁痛苦之情。④年华老去之悲:自己“华发”“满镜”。⑤归隐田园之意:从暗用五湖的典故可以看出。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清幽、宁静”错,子规叫声凄凉。“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首句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蝴蝶梦中家万里”,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

“书动经年绝”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华发春唯满镜生”的程度。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点睛】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876b76375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0.html

《诗歌鉴赏习题-分析诗歌情感习题及答案详细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