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城市经济指标

发布时间:2014-01-17 11:13: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眉山城市分析

一、城市圈分析

1、成渝经济圈的眉山

1997年,眉山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眉山地区。眉山市属于四川省,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北接省会成都,南连乐山,东邻内江、资阳、自贡,西接雅安,是成(都)乐(山)黄金走廊的中段重点地区及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眉山市政府所在地东坡区距成都70余公里,距峨眉山80余公里,距乐山大佛60余公里;北临成都双流机场40余公里,南距乐山大件运输码头70余公里。

“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规划建设,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对新机遇,眉山提出规划立市、产业为根、文化为魂、生态为先、以人为本、借势发展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开放合作、加速推进的工业化路子。眉山有自己的经济优势和自己的文化优势。

成渝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成渝地处中国西南与西北的结合部,是中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西部最重要的经济中心。较之于西部其它地区,成渝地区社会发展基础良好,自然生态条件相对优越,具有很大的发展容量和潜力。目前已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

目前,成渝地区(成渝经济区)人口超过8000万,在中国经济区中人口最多,也是西部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区域。成渝地区拥有成都与重庆2座巨大城市、绵阳与南充2座特大城市和数十座大中型城市,其中成都和重庆两市,是中国西部主要的经济增长极,都是西部地区工业重镇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聚集地。2011年,成渝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2万亿元。

眉山地处成渝经济腹地核心经济带,成都区位,眉山成本是其突出的区位及发展优势。《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已明确眉山是成渝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并将其发展定位为:机车制造、冶金建材、精细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国家粮食储备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成德绵眉乐同城化发展战略正在抓紧实施,随着眉山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眉山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凸显。

2、四川省的眉山

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的西南边缘,东接内江,西连雅安,南望乐山,北靠成都,是成都通往乐山、峨眉山的黄金通道枢纽,是“川南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地区,是成都平原连通川南、川西南、川西、云南的咽喉要地和南大门。

3、天府新区的眉山

天府新区重要片区,外接成都产业转移

天府新区总体定位国际现代新城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7县(市、区)3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

产业定位上,天府新区眉山区域主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切合眉山实际,也是具有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据悉,眉山也将紧紧围绕这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招大引强,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和行业的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促进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和发展壮大。

2、眉山市域分析

1、城市概况

2、经济状况

眉山市2012年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序号

统计项目

2010年经济数据

单位

1

GDP

775.22

亿元

2

固定资产投资

601.72

亿元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47.82

亿元

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66

5

房地产开发投资

78.18

亿元

6

房地产销售面积

199.5

万㎡

7

三次产业结构

17.557.225.3

/

眉山由于发展较晚等历史原因,经济总量不大,其GDP2012年在省内21市州中居第15 眉山经济增长主要由工业带动,这主要是因为眉山市近年来坚持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所致。2012年,

眉山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90.53亿元,增长16.6% 眉山市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8.18亿元,增长22.9%。商品房销售面积199.5万平方米,增长3%

眉山市GDP近年来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增长率也逐年攀升,2012GDP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年降低0.68个百分点,眉山经济的稳步增长为商业地产的开发奠定了稳定的经济基础。

眉山与相邻的乐山、内江、资阳、雅安相比,其GDP仅高于雅安,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随着乐山系列城市规划的实施,其经济有望在“十二五”期间获得快速发展。

眉山市近年来消费需求快速增长,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82亿元,增长16.4%,此增长速度与成都市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保持一致。

眉山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2位数的增长速度保持稳步增长,2012年增长速度达16%,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是推动眉山商业繁荣的重要力量。

眉山市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601.72亿元,同比增长33.6%,其增长速度较2011年有大幅的增加相比于成都,眉山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稍弱。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来看,眉山市2012年完成投资78.18亿元,增长22.9%,增速比上年略有降低。由此也可看出,眉山房地产市场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3、城市性质

成都都市圈区域性中心城市,以东坡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现代生态田园城市。

4、城市职能

成渝经济区的现代化工业基地积极承担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分工,逐渐形成以化工、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为主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成都都市圈南翼的文教科研基地积极引进成都的高等教育资源以及科研机构,成为成都都市圈南翼的文教科研基地,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带动产业升级转化。

打造成都都市圈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城市:积极融入成都主枢纽,逐步成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城市。

以东坡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建设成都都市圈内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川南旅游环线必经必游的旅游节点。

眉山市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承担全市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提高城市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

5、城市发展总目标

区域中心城市:成都都市圈南翼的经济中心。核心是融入成都都市圈,特别是要全面融入天府新区,纵深推进成眉合作,提高城市在区域中的经济影响力,提升在全国的知名度。

新兴工业基地: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基地。核心是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实现集约高效发展。

宜居田园城市:具有山水魅力的现代生态田园城市。核心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强化山水环境营造,提升城市吸引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特色文化名城:国际知名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核心是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塑造城市品牌,建设国际知名的东坡故里文化体验旅游及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6、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2015年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速15%,人均GDP达到4500美元,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10%60%30%

远期2020GDP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速12%,人均GDP达到8300美元,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9%55%36%

7、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总人口、城镇化水平

分为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一般建制镇四个层次。

2020年,形成50-100万人的大城市1个,即中心城区;20-50万人规模的城市2个,即彭山县城和仁寿县城; 10-20万人的小城市3个,即青神县城、洪雅县城和丹棱县城;3-10万人的重点中心镇6个,1-3万人的中心镇13个;一般镇37个。(详见附表3——2020年眉山市城镇规模及等级结构规划表)

2009年眉山市域总人口为349.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9.30万人,城镇化水平34.1%。预测到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355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361万人;规划期内,市域总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3%。规划远景2030年市域总人口达到370万人,市域基础设施按照400万人预留。

城镇化水平预测: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50%,城镇人口为177万人;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60%,城镇人口为217万人;规划期内,城镇化水平年均提升2.2个百分点。规划远景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75%;城镇人口达到278万人。

3、眉山市中心城区规划分析

1、城市规模

按照大城市的规模,确定城市人口和用地:2009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33.8万人,近期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5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47平方公里;中期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6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62平方公里;远期到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8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82平方公里。

2、城市发展方向

东部文化旅游片区:

定位:以休闲旅游、生活居住、康体养老、文化会展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型城市综合片区。

作为城市跨江东进的拓展片区,规划4个城市组团,以休闲旅游、教育科研、会议会展、养老居住功能为主,并保留发展部分特色工业;由北向南形成4个组团,北部养老生活组团、中部综合生活组团、东部休闲生活组团、崇礼片区综合功能组团,组团间有不同主题的绿地公园。

1)北部养老居住组团

定位:以旅游度假、康体养老为主导功能的城市新区组团。

发展重点: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建设理念,结合地形水系,因地制宜建设;岷江沿岸地带地形坡度较高,不适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开发,规划为宽阔城市绿化廊道。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结合地形、不破坏原有景观风貌,开发养老康体度假项目,建设低密度、低高度的旅游度假及养老居住社区。

2)中部岷东综合组团

定位:以旅游休闲、教育科研、文化会展为主导功能的城市新区组团。

发展重点: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建设理念,结合地形水系,因地制宜建设;岷江沿岸地带地形坡度较高,不适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开发,规划控制为宽阔城市绿化廊道。现状省道106以南地区,结合湿地水面和蟆颐观文化公园,建设综合型旅游休闲娱乐区,带动组团的开发;现状省道106以北地区,结合地形、不破坏原有景观风貌,建设低密度、低强度的文化会展及居住社区。

3)东部休闲生活组团

定位:以休闲娱乐度假为主导功能的城市新区组团。

发展重点:处于蟆颐观东侧,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条件优越,建设要注重协调与文物、水库、河流的关系,与水库、水系之间保留较宽的绿化隔离,采取低密度低强度的土地开发模式,避免对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的破坏。

4)南部崇礼综合组团

定位:以旅游服务、泡菜产业为主导功能的城市新区组团。

发展重点:在原眉山市经开区东区基础上,建设综合性泡菜产业园区;合理利用岷江沿岸景观资源,结合东坡区政府行政办公区迁入,建设集旅游服务、休闲居住、商业服务等多功能的城市新区。

中部城市综合功能片区:

作为城市综合功能片区,承担城市主要的公共服务职能,是城市主要居住空间。包括老城传统商业文化生活组团、新区生活服务组团、东坡岛休闲旅游居住组团。

1)南部老城

定位:传统金融商贸服务、文化娱乐综合区;重要的城市历史风貌营造区;环境优良的城市住区。

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保护老城特有的城市机理,塑造具有东坡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节点;推动城际铁路站周边土地功能置换,形成新的多功能商业服务区;调整中心区的职能,做好行政办公与工业企业的改造搬迁工作,加强绿化环境的建设;合理规划老城区的道路交通体系、改善城区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可达性;加强三苏祠保护与建设,注重挖掘城市特色。

2)北部新城

定位:集现代金融商务、商业会展、市级行政办公的现代商业服务区;环境优越、配套完善的城市主要居住区;文化教育科研基地。

发展重点:强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的服务业水平,形成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集群;以高品质的居住环境为吸引,以教育、医疗、文化产业建设为动力,带动市区人口向北部新城转移,形成新的城市住区;积极吸引成都外溢的科研教育产业,为城市和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3)东坡岛组团

定位:以公园绿地、文化娱乐、商业居住为主导功能的城市组团,成为眉山市的城市会客厅。

发展重点:保护最具特色的湿地水域:在湖弯处保留现有生态湿地,建设主题公园,保障市区独特资源的保持和延续;营造带形开敞空间,保障远景楼和蟆颐观之间的视觉景观通廊;根据交通和环境承载分析,确定开发强度,确保舒适宜人、可持续发展;强化对外交通联系,特别是与岷江东岸的跨江交通建设,带动东岸开发。

西部工业片区:

定位:以工业、物流业为主导功能的工业新区组团;

发展重点:北部重点打造眉山市经济开发区新区,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机械加工、服装纺织等新兴产业;南部为象耳工业区:天然气化工为主导的化工园区,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西部打造市级综合物流中心;中部为生活配套区,提供居住生活、行政管理、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功能,使西部组团形成功能相对完善的城市新区。

3、眉山交通规划

按照交通枢纽的要求,完善城市交通。规划对外交通系统为:双高速(成乐高速、雅眉资遂高速);双省道(103线、106线);双快速路(成眉快速通道、岷江东岸快速通道); 三铁路(成昆铁路及复线、成绵乐城际铁路、雅眉资遂铁路)。规划城市内部道路系统为:城市外环快速路;老城形成“两环”;北部新区、西部工业区采用方格网布局;岷江东部顺应地形,组团化、方格网。

眉山打通外部通道,使眉山出省变得更快捷:向东,最快6个小时可到达广西、广东;向西,最快10个小时可到达西藏;向北,最快8个小时可到达北京;向南,最快4个小时可到达云南。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必将创造眉山新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显著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

201112月召开的眉山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眉山提出“坚持融入成都、交通先行,实施四箭齐发、无缝对接”,描绘了眉山对接成都交通的美好蓝图。加快实施无缝对接成都的“四箭齐发”综合交通建设项目:连接成(都)新(都)蒲(江)快速通道的工业大道;起于遂(宁)资(阳)眉(山)高速公路永寿出站口,接双流县黄龙溪的岷东大道;起于眉山岷江二桥接新津县邓双的滨江大道;起于仁寿县城接成都天府大道的天府仁寿大道。四条大道建成后,将涵盖约1000平方公里区域,直接受益群众超过200万人。

项目建成后,眉山到成都更快,更近,能更有效地进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有利于眉山发挥现有区位优势,创造新的区位优势,承接成都和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依托成都促进产业协作分工和优化升级。

4、城市空间布局

5、重点发展地区

1)东坡湖片区

功能定位:以休闲、商业、居住为主的综合功能片区。

特色塑造:城市重要的新旧过渡区,以苏母公园、南湖公园、东坡大道、滨水岸线为重点,展现现代与传统交相辉映的特色滨水风貌。

规模:用地规模4.3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约6.4万人。

按照容积率4-6来计算,该三个综合体项目预计修建商业面积约为30-50万平方米。

2)老城区

区位关系:老城区位于眉山市中心地带,以一环路围合,用地呈椭圆形。总用地面积为4.19平方公里。

老城区用地分属三个街道办事处(但都不完整),它们分别是:苏祠街道办、大石桥街道办、通惠街道办,据目前资料统计,区内现有居住人口约10.5万人。

自然状况:平坝丘陵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与西南山区立体气候特点显著。年平均气温约为17.0℃。区内有南北向的通惠河逶迤而过,区内流经长度约为2.67千米,在《眉山市中心城区通惠河滨河整治规划》中,其控制宽度为52米。

历史遗迹:区内有文物保护单位“三苏祠”,该祠始建于元代延祜三年 (1316)以前,为纪念“唐宋八大家”之列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而修建,属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功能定位:传统金融商贸服务、文化娱乐综合区;重要的城市历史风貌营造区,环境优良的城市住区。

特色塑造:以三苏广场为核心打造传统城市生活景观区,保护椭圆形古城街廓、风车型肌理、加强三苏祠、古城墙特色街区的保护与建设,以步行商业街为主,低层高密度。

现状建筑质量分析规划区内现状建筑质量按3类分析:一类建筑是指新建砼混结构的多层及高层建筑,建筑基底面积为415500平方米,所占三类总建筑基底面积的29.93%;二类建筑是指砖混结构为主的多层旧建筑,建筑基底面积为788300平方米,所占三类总建筑基底面积的56.79%;三类建筑是指砖木结构的平房及低层建筑,建筑基底面积184300平方米,所占三类总建筑基底面积的13.28%。从以上数据可看出,二类旧建筑所占比例过半,二、三类建筑所占比例超过70%

用地和产业状况老城区内主要为商业和居住用地,另外有东坡区行政办公单位、专科院校、一部分工业仓储用地和特殊用地,甚至还保留有绿叶村一、二组村镇用地。用地结构较复杂,居住与工业仓储混杂的状况也造成了居住环境质量的不理想,不能充分发挥老城区的区位优势与土地价值。

1)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区内有东坡区委区政府、东坡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国土局、国税局、卫生局、教育局等相关行政单位近30家。

行政办公用地分散,影响行政效率。

2)商业金融用地

现状老城区区内的三苏雕像周边区域,包括小北街、三苏路、环湖路、下西街、大北街等道路沿线,目前商业发展势头旺盛。

相对规模均不大,而且多数为商住合用的底层沿街店面形式。

缺少集中的大型商业设施及成型的商业街,商业网点不成系统。

商业金融设施的分级不明确,设施档次不高,没有形成能够体现老城区商业地位的市级商业金融中心。

市场用地:现有农贸市场与苏南蔬菜批发综合市场、水果市场、眉东大市场等综合批发市场共9处。

3)文化娱乐用地

现有东坡区文化艺术中心,百士特康乐园、三山保龄球俱乐部、应林体育健身中心等设施。市区级文化娱乐设施已具一定规模,但缺乏居住区级的社区活动中心及康体健身设施。

4)教育设施用地

现状教育设施一览表

面积(公顷)

幼儿园(4所)

实验幼儿园

0.54

东坡区机关幼儿园

0.69

世纪新村幼儿园

0.30

环湖幼儿园

0.094

小学(5所)

苏南小学

2.04

眉山师范附属小学

1.77

育英学校小学部

1.67

大北街小学

1.70

三苏路小学

1.20

九年义务制(1所)

映天学校

2.25

中学(3所)

育英学校中学部

1.30

环湖中学

0.94

苏祠中学

3.30

大专科研(9所)

教师进修学校

1.57

眉山工业学校

2.49

科技研究所

0.2

市技术学校

0.36

县农机研究所

0.17

交技校

1.78

无线电技校(六五零一厂)

1.63

眉山卫生学校

0.44

技术职业学院

0.72

特殊学校(1所)

东坡区特殊学校

0.70

现状幼儿园数量配置不够。

小学和中学在数量上都满足要求,但小学的服务半径不尽合理;中学用地规模不甚合理。

5)工业仓储用地

规划区内现有瑞东饲料厂、工贸联营眉山针织厂、调味厂、印刷厂、幸达工艺品厂、电影洗印厂、眉山车辆厂、装潢印刷厂、聚龙塑料厂等工业用地15处;现有西藏物资局驻眉山转运站、糖司库房、粮仓等仓储用地多处。

工业厂区用地零星,用地规模一般较小,导致工业用地集约化程度低,土地利用率不高,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工业与其他用地干扰,对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散状分布的仓储用地,不利于随着城市交通区位的提升和商品流通所需求的物流基地的形成。

6)居住用地

规划区内居住用地190.96公顷,所占城市用地46.01%,人均居住用地面积18.19平方米。建筑密度>50%的住宅占居住用地的36.47%;建筑密度35%-50%的为42.99%;建筑密度≤35%所占居住用地为20.54%

建筑密度过大。住宅用地布局杂乱,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混杂,住宅形式多样,平房、二三层低层住宅和多层住宅并存,老式住房、计划经济时代的公房和新建的商品房小区并存。

社会生活配套不完善,基础设施老化欠缺,危房、棚房大量存在,忽视停车场等相关设施建设。大量居住小区无集中绿地,休闲设施,居住环境较差。

7)绿地

规划区内现有通惠河沿线绿地景观、三苏博物馆、三苏雕像广场。三苏博物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乃宋代大文豪苏洵、苏轼、苏澈三父子的故居,有近千年的历史,用地5.6公顷,馆内绿化水平较高。三苏雕像广场位于旧城区中心,用地仅0.52公顷,是旧城区市民休闲活动的中心场所。除此之外大多数单位和居民点绿化水平很低,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差。

区内成片公共绿地面积少,绿地质量较低。缺乏城市开敞空间。

图中红色部分为商业用地。星罗棋布,数量众多。

3)市政中心片区

功能定位:集现代金融商务、商业会展、市级行政办公的现代商业服务区;环境优越、配套完善的城市主要居住区。

特色塑造:城市新城新貌展示区,建筑形象要求不拘一格,多姿多彩,以眉州大道及苏洵、苏轼、苏辙主题公园为重点,展现两宋荣光文化特色。

该五块地预计修建商业面积约为40-55万平方米。基本上都是综合体项目(写字楼占很大比重)。

4)火车站片区

功能定位:集交通、商贸、物流、居住于一体的综合功能片区。

特色塑造:突出现代高效的交通门户形象,依托城际铁路站,以TOD开发模式打造站前交通金融商务区。

规模:用地规模5.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约6.2万人。

5)二环南路片区

功能定位:环境优美的城市住区

特色塑造:与老城协调,体现现代田园城市风貌特色,以诗书路、通惠河为重点,展示城市南部门户形象。

规模:用地规模2.27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约2.55万人。

6、商业金融和文化娱乐用地规划

商业金融用地布局规划

在老城区和新城区两个城市级公共服务中心集中布置城市级商业金融服务设施,包括大型购物中心、综合型商业街和专业型商业街等。另依托岷江东岸南片区中心、文化创意基地片区中心、新城北片区中心、城西工业区片区中心、岷江大道片区中心5个片区级中心,建设大型综合超市,满足片区居民的需要。

规划期末2020年规划商业金融用地465.57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7.5%,人均7.2平方米。

规划远景2030年规划商业金融用地583.8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7.0%,人均6.9平方米。以上用地不包括旅游设施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规划

在东坡岛规划具有东坡文化特色的高端区域文化中心。依托老城区三苏祠,着力打造具有历史文化氛围的特色文化中心。依托新城区城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服务城市居民的高品质文化娱乐设施。在岷江东岸发展高端文化娱乐服务,包括休闲度假、会议会展服务等。其他各级文化娱乐设施依托各级城市中心分级配套。

规划期末2020年规划文化娱乐用地73.34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2%,人均1.1平方米;其中会展用地28.6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0.5%,人均0.4平方米。

规划远景2030年规划文化娱乐用地104.9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3%,人均1.2平方米;其中会展用地31.1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0.4%,人均0.4平方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b0f6d1d58fb770bf78a557e.html

《眉山城市经济指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