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中的几个下层人物

发布时间:2014-11-17 11:41: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红楼梦》中的几个下层人物

【目录】

1、 摘要--------------------------------------------------

2、 关键词------------------------------------------------

3、 正文--------------------------------------------------

(1) 心地纯良的花袭人--------------------------------

(2) 晴雯之死----------------------------------------

(3) 平儿与小红--------------------------------------

4、参考文献----------------------------------------------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影响是巨大的,这部小说一问世,就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争相阅读传抄,不惜重金求购;更有读者被书中的人物故事感动的呜咽失声。《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它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是形象的历史。它以第四回为全书的总纲,写出了封建社会所孕育着的复杂的尖锐矛盾,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社会崩溃的历史趋势,赞颂了大观园奴隶们的反抗和宝玉的叛逆性格,揭露了贵族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堕落。

作品以巨大的艺术表现力,描写了一系列女性的悲剧。这些悲剧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因为它充分写出了被毁灭的女性不仅外表是美的,而且内心更是美的。在我看来,《红楼梦》是一曲女性的悲歌,同时它也是一曲女性的颂歌。作家曹雪芹笔下的一群美人,不仅容貌倾国倾城,才华更是惊天动地。他们共同住在大观园里,形成了一个芬芳的国度。本文要评析的几个人物为:袭人、晴雯、平儿和小红,她们虽然性格各异,但却都是贾府中身居奴隶地位的下层人物,通过对她们的性格、心理、命运的分析,来批判封建的奴卑制度、等级制度、婚姻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等,来揭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关键词

立、 抗、 性、

——浅析《红楼梦》中的几个下层人物

在任何时候,一个伟大的作家总是能忠实地反映自身对于现实社会所持得态度。曹雪芹以及他所写的人物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参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斗争,因此作者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哪些是他所同情的,哪些是他所反对的,或者加以颂扬,或者加以批判,或者既颂扬又批判。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能反映妇女悲剧命运的书,再没有谁能和曹雪芹一样,创造出那么多的妇女典型形象。在形形色色的女性之中,作者把她们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居于富贵地位的人物,如贾母、夫人、王熙凤等,而作为恋爱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一的宝钗也是这一类中正统思想的现实的功利主义者。另一类是和他们相对立的人物,以林黛玉为主以及晴雯、司棋、龄官、尤三姐等人。她们是和现实环境对立、反抗统治力量、要求个性解放的。但作者塑造的人物却是各不相同的,即使相似也各有差别,所以他笔下的人物都十分成功。作者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女性形象,来表现自己的写作意图的。现就他笔下的几个人物作一浅要分析,以期达到阅读或研究的目的。

袭人本来不是叫此名的,而是叫蕊珠,也并不是宝玉的丫环,她本来是服侍贾母的,后来便跟了宝玉。宝玉根据陆游“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竹知新晴”,随口起名叫她“袭人”。

袭人之所以被派到宝玉身边,就是因为她“心地纯良”,“贾母……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宝玉……袭人亦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了。”(第三回)

宝玉的吃饭、喝茶、穿衣、盖被,都是袭人细心服侍的,可以说宝玉的日常生活中是少她不得的。《红楼梦》中的丫环,描写的最早、篇幅最长的恐怕也就只有袭人和平儿了。她没有在贾母或王熙凤身边,自然得不到像鸳鸯、平儿那种当权的地位,然而却能出入怡红院,就闪耀着发光的希望,问题只在于自己的决心和功夫做得如何了。

然而袭人的奋斗中却从没有金鼓杀伐之音,看起来倒是“温和柔顺”、“似桂如兰”。她的言行,几乎都能符合于说话对象,它采取的是争取上层、团结友军、排挤劲敌的战略法则,当然最主要的还在于怎样抓住宝玉的心。在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一节中,袭人想到“宝玉性格异常……任性恣情,最不喜务正。每欲劝时,料不能听。今日可巧有赎身之论,故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然后好下箴规:‘但今日你安心留我,不在这上头,我另说出三件事来,你果然依了我,就是你真心留我了,刀搁在我脖子上,我也是不出去的了……。’”分明是袭人不想出去,却拿要出去“要挟”宝玉,这份欲擒故纵的本领,恐怕也只有她能干得出来。但她并不是支持宝玉“务正”,她曾说:“第二件,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这也是为了投宝玉所好,得到他的欢心,自然就加强了自己在宝玉心中的影响。

袭人深知,只把握宝玉一人是不行的,还需要努力争取上层,她只得一千个小心,一万种涵养,事事求其妥切,人人求其和好。所以贾母对她放心,故派她到宝玉房里。

夫人更是知足袭人的“好处”,而且竟感激到含着眼泪,足见她是怎样遵照着主子的意图去对待宝玉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从而被规定了一种特殊的身份。后来袭人母亲死了,回家守丧,临行凤姐派人派车照护,一切都是姨奶奶的架势。

此外,袭人还有一宗心事,即钗黛之争,究竟胜负如何?她自然知道宝玉爱的是黛玉,但她已知道贾母等人是不会中意黛玉的,宝钗与宝玉的结合,才是符合老爷、太太的意愿的,何况宝钗既洽于情,又容易合作,所以她只有反林拥薛了。此外,对于第一个握有家规,又能影响凤姐的平儿,第一个受人尊重又能影响贾母的鸳鸯,她一向深相结纳,可以说除了晴雯始终和她作对外,其余的人都几乎是说她好的。作者给世人塑造了一个符合封建礼教规范的成功女奴形象。袭人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是高鹗对她的难堪的嘲讽。

晴雯之死是《红楼梦》中的一件大事,它和宝玉挨打是全书故事发展过程中两大高峰两个转折点。宝玉挨打后,不但得到了贾母的保护,而且得以在大观园中逍遥自在的生活。但这生活,只不过是燕处危堂的安乐,反动和叛逆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因而无可幸免的还会发生另一件突然的事变,这就是夫人继贾政之后,给宝玉的更残酷的打击----逼死晴雯和扫荡贾府青年乐园的大观园。晴雯是这一事件中最主要的牺牲者。晴雯之死就是预言了宝黛恋爱之必归失败,宝玉之必出家逃亡。

晴雯在全书中占的篇幅不及袭人的二分之一,但作者对于晴雯的优美的性格,强烈的反抗精神,惨痛的牺牲,处处充满了欣赏、抚爱、忿怒和痛惜的心情。以前的批注者说:“晴雯者,情文也。”

黛玉之死是一步步走向枯萎,晴雯之死是骤然遭到残暴的摧折,所以黛玉之死是“苦绛珠魂归离恨天”,晴雯则是“俏丫环抱屈夭风流”。对于她的死是给读者以意外的打击,激起人们中气如雷的忿怒。宝玉既痛惜,又忿恨,但又无法挽救,既不能战胜,又不能屈服,除了逃亡,还有什么道路可走呢?

晴雯是一个无家世可查的女孩子,晴雯,从一个家世无可考的女孩子到卖给赖大家,再卖给贾府,以至最后的“抱屈夭风流”她受尽了残暴的摧残和迫害。晴雯以不幸的遭遇感染读者,她既以一个天真无邪、孤苦伶仃的孩子走进贾府,又以一个逐步形成了反抗性格的婢女而被赶出贾府。晴雯的身世和命运是这样的凄苦、不幸。不知其籍贯和姓氏,犹如无根无蒂的浮萍,任凭风吹雨打,独自面对人世间的所有的苦难。因此,宝玉在《芙蓉女儿诔》中这样写道:“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由此可见,晴雯在当时的社会里是处于最底层的一个孤苦无依的弱者。她在进入贾府之前就已被遗弃;进入贾府之后,无论是服侍贾母,还是服侍宝玉,她都是个不折不扣的婢女,是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欺凌、侮辱的对象。最后,晴雯以被迫害致死为悲剧的结局。这一切都向人们充分证明了晴雯所处地位的不幸,这一切也是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和封建道德沦丧的极大控诉。

晴雯是大观园中唯一最富于个性色彩的被压迫的婢女。她的所做所为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愿望迥然不同,是叛逆和反抗的代表。她敢说、敢笑、敢怒、敢骂、心直口快,不拘泥虚伪。每当晴雯在读者面前出现的时候,立即给人带来一股爽身扑鼻的清新之感。书中第八回,晴雯第一次登场。当时,宝玉醉酒回到怡红院,来到自己的卧室,看见案上的笔墨,晴雯先接出来,笑道:“好,好,要我研了那些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丢下笔就走了,哄的我们等了一日。快来与我写完这些墨才罢!”这时宝玉也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因说道:“我写的那三个字在哪里呢?”晴雯笑道:“这个人可醉了。你头里过那府里去,就嘱咐我贴在这门上,这会又这么问。我生怕别人贴坏了,我亲自爬高上梯的贴上,这会子还冻得手僵冷的呢。”晴雯的这一出现,马上给人一种干练、麻利、直言快语的感受。即使在主子面前,也绝不低声下气,而是敢于抱怨,敢于发牢骚,敢于说出自己心中的不满。这就使她在众多的婢女中脱颖而出,初露锋芒。

晴雯在下层婢女行列中之所以具有独特的魅力,还因为她洒脱泼辣,无所顾忌,总是天真、善良、坦荡,刚强而又浑身是刺。用宝玉的话“金玉不足喻其贵,冰雪不足喻其洁,星日不足喻其精,花月不足喻其色”来形容这位惊世骇俗的姑娘实在不为过,她为人处世正直无畏,刚直不阿,容不得虚伪作假的阴微卑贱。看不顺眼和听不惯的事,她都会给予反击和讽刺,让人觉得她十分刁钻刻薄,然而这也正是她光明磊落,洒脱泼辣的表现。

书中第二十回,写了宝玉的乳母骂了袭人,宝玉替袭人抱不平,说:“这又不知是哪里的帐,只拣软的排揎。昨儿又不知哪个姑娘得罪了,上在她的帐上。”晴雯听了这话极为不满,在一旁笑着说:“谁又疯了,得罪她作什么,便得罪了她,就有本事承认,不犯带累别人!”晴雯的这一番话正展示了她做事光明磊落的一面,她话里话外夹枪带棒的把宝玉、袭人二人反驳回去,让他们无言以对。这件事充分表现了晴雯对敢做不敢当的憎恶和轻视,也充分说明了她性格的火爆和敢于顶撞主子绝不虚伪的个性,也寄寓了作者对她深深的赞美之情。

晴雯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悲剧女性,她不幸的命运是和她的性格分不开的。由于她处在地位低下的婢女行列,使她对贾府内的高压政策进行了强烈的反抗,在贾府封建统治者和卫道者的迫害面前屹然挺立。因此,晴雯这个光辉瞩目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她贯彻始终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她虽然是个地位低下的婢女,但是她却顽强地保护着自己做奴婢的尊严。不能改变和选择的身世,让她成为丫环,下人;然而在属于她的队伍中,她严守自己的原则,绝不卑躬屈膝、献媚奉承。被压迫阶级的美好品质在她身上表现得异常鲜明、突出。在怡红院中,她地位也比不上袭人。但她却不像鸳鸯那样态度严谨敦厚、深藏不露,也不像袭人那样做得谦逊平庸,她是一个所谓“风流灵巧招人怨”,喜怒哀乐都坦荡在行动中,毫无矫饰的倔强性格的女孩。第五十七回写晴雯听到秋纹偶然得了夫人赏赐的两件衣服,说:“呸,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她,剩下的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同是丫环,为什么要分出“谁比谁高贵些”的等级来?晴雯是很不服的。她的确有“饥者不受嗟来之食”的骨气,是一个不受大观园的污染、嫉恶如仇的高大形象。她的性格中最明显最突出的特点是身居奴才的地位却坚决反对奴才们的谄媚主子、出卖自己的卑劣品质,简单地说,就是反奴性。

作者把晴雯写成与袭人对立的典型,她自始至终鄙视袭人,和袭人对抗,就是因为她看不惯花袭人卑谄屈从。而和袭人对抗不就是和王夫人等人对抗吗?她反对别人的奴性,反对别人奴视自己,自己不肯以奴才自居,直到最后对无理的搜查、凭空的诬陷,她始终没有退让一步。

晴雯和宝玉与袭人和宝玉的关系是不同的。作者以超群的手笔描绘出晴雯与宝玉相处的情景,其中又以“晴雯撕扇”、“晴雯补裘”等故事尤为感人。晴雯与宝玉的冲突,反映出只有晴雯在宝玉眼中一向没有奴才的形象。袭人可以换宝玉的窝心脚,晴雯却毫无奴才口气地表示气愤。那个时代,一个丫环敢于向主人以任性的姿态表现出她的反抗,而主人也居然也以此为荣,真是“人是奇人”了吧?从而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宝玉与晴雯之间相同的东西。

晴雯一方面容不得别人的卑污,一方面也见不得别人的急难。若说袭人“心目中只有一个宝玉”,难道晴雯心目中就不是只有一个宝玉吗?其所不同之处,只在于袭人是为了她自己的地位、前途,而晴雯却是为了宝玉的利益。

晴雯自幼孤零,身居微贱。入贾府后,初得贾母赏识,又得宝玉重视,于是她眼中的不平,心中的反抗,随时禁不住向外爆发。宝玉神游太虚时,首先看到作者对于晴雯的介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第五回)

的确,像晴雯这样蔑视邪恶,拒绝熏染,既美丽又有才能的人,必然为统治者所不容。

晴雯的一言一行都在向人们证明她具有着独立的人格,她向往平等、公正。“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是晴雯同贵族公子宝玉之间冲突的结果,显然晴雯胜了。晴雯无所顾忌地在贵族公子面前撕扇,表面上只是争斗,然而却从灵魂深处曲折地反映了她的倔强、不肯低头的性格。她敢于对贵族公子说“不”,充分显示了她虽是婢女,却绝不低声下气,没有自我。晴雯地位卑微,刁钻、刻薄,同时她也高傲、纯净,目下无尘。在我看来,正是由于晴雯的泼辣、倔强和对人的刻薄、喜怒无常,才使她的纯洁、天真、坦荡显得更加宝贵。

于王夫人对晴雯以往作风的耿耿于怀,无论晴雯是多么纯洁,美好,在她眼中,晴雯只是个妖精。为了宝玉不被“勾引”坏,夫人是非除掉晴雯不可的。因此,当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沾牙,奄奄一息时,夫人命人把她从炕上拉下来,架起来去了。临走时只许把贴身穿的衣服带出去。孑然一身,来也如此,去也如此。然而,晴雯那惊人的反抗生命并没有因此结束。当宝玉挂念病中的晴雯,偷偷跑出来看望她时,晴雯将自己的两根葱管般的指甲剪下来给了宝玉,又与宝玉互换了贴身穿的袄,说:“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也不过这样了。”晴雯的这一行为不但没有让夫人等如意,反而让虚假的罪名成了真的,这无异于在王夫人的心脏上插了一把锋利的匕首,也为晴雯的反抗生命画了一个句号。

晴雯就是这样一个坚贞顽强,始终如一的女子。从她进了贾府,直至被逐含冤而死,她都没在镇压和迫害面前屈服,始终保持着铮铮傲骨,表现出了最难能可贵的精神。晴雯明快爽朗、纯真坦荡的性格和大胆的反抗精神赢得了宝玉的赞赏,使她成为宝玉的知己。晴雯的被逐和晴雯的死都对宝玉的身心产生了巨大的震动。晴雯死了,宝玉在怡红院中完全陷入了举目无亲的境地。宝玉眼睁睁看着晴雯孤立无援,含冤而死,使他更深刻的认识到这个家庭,这个世界是多么残忍、险恶、可怕可恨。宝玉把全部的伤感和愤懑,熔铸在那篇著名的《芙蓉女儿诔》中。芙蓉是秋花,淡雅、清秀、凄冷,恰好配得上晴雯那样一种悲剧性格和被暴力摧残的命运。当我们回想起晴雯往日生活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让我们感觉到她的一身正气,她言行的悲壮,她不容任何人诟病非议的个性。让每个向往世间美好事物而又不执偏见的人,都会肃然起敬,给予无比的赞美和支持。

《红楼梦》中的人物惯用对照的方法:如黛玉与宝钗,袭人与晴雯,尤二姐与尤三姐,贾政与贾赦等,平儿与小红也是如此。

平儿和小红都是凤姐的丫环:一个身居要权,实有才能而眼睛常朝下看,即平儿,而小红则是地位卑微,实有野心而一心向上爬的人物。平儿凭着主人的地位和自己对人公正,在奴才群中形成了特殊的威信。然而平儿从来不讲权威,还常做些体恤别人的好事。她极能理解自己的身份,顾全各方面的关系,很恰当地处理问题。她掩饰坠儿偷镯子,开脱了五儿母女,掩护了彩云与金钏儿,又为探春顾全了赵姨娘的面子,各方面对她无不心悦诚服。

她常替她的主子维护些人事关系。但平儿虽随时为凤姐效忠,但那做主子的对她却照样疑忌,她们之间的关系是很尖锐而微妙的。为了那鲍二家的,凤姐竟动手打起平儿来,谁不为平儿不平?宝玉曾感慨地说:“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姐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她竟能周全妥帖,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尤甚。”(第四十四回)

然而平儿是一个温和而又实有才能的人,凤姐少不了她这个助手和心腹。但是无论平儿是怎样苦心不卑不亢地应付,总无非成为王熙凤的最合用的一个工具,即使后来凤姐死了,平儿“扶正”,难道还不是做了贾琏的牺牲品?作者塑造了平儿这样的人物,使读者理解到,确也有人会处于一种矛盾痛苦的地位:在主观上不肯仗势欺人,为非作歹,但客观命运只能设身于罪恶的统治者,无法摆脱。

而作者对于小红,则完全换了一种笔调,他有意地使她配合着一个功于谄媚急于钻营的少年贾芸出场,她在怡红院中排名第四等的行列中,于是使她投闲置散埋没年华而烦闷。她随时觊觎着上攀的机会,她在宝玉那里受到了挫折以后,就把目光转到贾芸那里。

后来小红利用小丫头在滴翠亭很技巧地把自己的帕子和贾芸交换,既大胆,又心细,并且还叫坠儿发下一个严誓。后来终于有机会使得她得以留在了凤姐的身边。小红是贵族家族培养出来的投机捣鬼的能手。她能懂得那层层制约的奴才制度,若只凭安分与勤劳,会永远被踏在脚下,只有凭借自己的一点才能,作为钻营的武器,才能求得发展。

像小红这样一个媚骨天成、巧言令色的小丫环,产生成长于贾府环境之中是可以叫人相信的。同时作为奴性的结晶品来看,也是出色的令人惊奇。以这样年少、这样才智既能知遇于那样专权势、耍奴才的王熙凤,到头来必要有所使用。同时小红既以与贾芸那样到小鬼往上爬的少年交往甚笃,恐怕也应再度发展。可这些,我们既不能看到曹雪芹的原稿,在高鹗的续书中也无法叙述。

平儿在后八十四回里令人觉得不那么精神焕发,不是那么常起作用,小红更无所作为,实在可惜。应该说,我们最觉得可惜的倒不是在于两个人的音容笑貌有所削弱,而在于对原来写得很精彩的两个不同倾向的丫环性格没有得到完全的塑造。

】:

1、《红楼梦》 曹雪芹 高鹗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19908月北京第一版

2、《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 李希凡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56 月第2

3、《中国古代文学》(下册) 蒋人杰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63月第1

4、《简明中国文学史》 北师大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46月第1

5、《中国文学史纲要》(明清文学) 刘修生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6月第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b22a70e1ed9ad51f01df278.html

《浅析《红楼梦》中的几个下层人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