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教务处001.doc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请注意通知和所有附件中的红色字部分,为最新修改内容)

教务[213
14
关于修订2013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各院(系
为做好2013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
1.本次修订的具体要求请见《修订2013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附件1)。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由各专业根据《意见》中提到的“修订的主要依据”进行修订。
2。今年我校新增自动化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这两个新增专业要进一步开展社会需求调研,明确培养目标,做好新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3428日前请各院(213级第一学期开设的所有课程以文档的形式报教研科,请按照《2013级***专业第一学期课程安排表》(附件2的格式和要求完成。同时要注意所报课程与203级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一致。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报告》(格式见附件3是学校专业评估和审核评估的重要支撑材料,各院(审核通过后,于6月10日汇总至教务处备案。
5.各专业负责人登陆教研科主页网上填报2013级培养方案。请各院(531日前完成此项工作。
6.目前教学任务统一由青果教务系统生成。本学期结束前需要各专业负责人登录此系统将2013级培养方案录入。此项工作将另行通知。
联系人:祝慧郑德康(系统支持及维护)电话:22861180一三年四月二十四日
附件1:修订2013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附件2:2013***专业第一学期课程安排表;
附件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报告(报告内容及格式)
附件4:通识课及公共学科基础课安排模板
附件1
修订203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为了更好地向社会报告我校持续的教学质量改进,提高我校的社会声誉,全面、扎实准备201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213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修订的主要依据
1.东莞及珠三角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需要;2.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提升、个性化成长的需要;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4.广东省教育厅《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广东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培养要求及核心课程设置规范;
6.2015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的基本指标及引导性问题;7.工科专业的国家论证标准;
8.近年来校内外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成果和经验,尤其是卓越计划中适宜推广的做法。二、基本原则
(一)明确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根据我校办学定位,主要培养适应东莞及珠三角地区经济文化建

设、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围绕切实提高生源质量、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的长远发展等关键要素,明晰有本校、本专业特色,有可评价指标的培养目标。
(二)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1.培养目标中的通用能力由教务处与相关教学单位确定,专业能力由各院系自行确定。
2.能力与培养目标之间要有合理的逻辑关系;能力与课程之间要有清晰的对应关系;
3.这些关系要以文字或表格的形式完整地写入人才培养方案,让任课教师和学生看得明白。
4.在课程模块结束后一般应安排项目类课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增长能力.
(三)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个性
1.各专业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设置专业方向模,开设与本专业特色发展吻合,与学生全面发展相适应的个性化课程,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自主选修课程。2.适当减少必修课程,提高选修课程比例,与2012人才培养方案相比,选修课学分比例建议提高3%左右。
3.院系内部的专业基础课程要尽可能打通,方便学生院系内调整专业。
4.标明部分课程,允许学生以研发、设计作品认定课程成绩;5.探索从第五学期开始,以跨专业学生组合进行创业设计与实践代替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6.在相关专业鼓励学生以著作翻译、文学创作、艺术设计、国外游学考察报告等学习成果代替毕业论文;
7.非工科专业允许一部分学生以专业综合考试(分专业一,专业二两场,每场不少于3个小时)加抽签面试的方式代替毕业论

文;
8.工科各专业一般只做毕业设计并提交设计报告,不再做毕业论文。
9.允许个别实践创新能力特别强的学生以创新制作代替笔试考核。
(四)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企业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共同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实施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提倡在一些专业探讨合作培养模式:
1.设置行业专家课程;
2.鼓励在校企联合实验室完成仿真实践环节教学;
3.设置学生参与行业技术研发,教师课题研究的创新学分,由各院系认定,报教务处备案;
4.鼓励以行业需要为题目的项目实践及毕业设计;
5.谨慎探索一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由有足够资质、合乎专业教育标准的企业外包。
6.对少数兼任实验室助理,考核优秀的同学,可以用实验室助理工作代替部分实习课时.
(五)均衡分布教学难度,保持学生四年学习全过程的适度紧张。
三、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
1、各专业要在充分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和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点;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定位准确、具体,表述清晰,依据充分;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反映行业技术发展和职业素养的要求。

2、广泛吸纳行业专家以及专业教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论证。每个专业参加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行业专家应不少于5人。
3、各专业提交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要提交一份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报告,说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和内容(报告内容及格式见附件3.
(二)课程体系设计要求
按照“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
1、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总学时(不含课内实践学时工科类专业不高于200学时,非工科类专业不高于200学时。其中,选修课程占课内总学时比例不低于20%
1)通识课程,通识课程教学计划由教务处会同相关教学单位统一制订。
(2)学科基础课程
同一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应基本统一。
为了让学生清晰了解所学专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专业学习规,各专业要在第1学期开设1学分的《××专业导论》课程,由本专业教授、副教授等资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分约8个专题,每人一讲轮流授课,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不同风格的讲解中认识自己选读的专业.该课程可安排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授课。
(3)专业课程
基本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在培养方案中规范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总学分般在50学分左右。
建议各专业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灵活设置23

个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每个方向开设的课程应具有明确的方向性,瞄准就业方向,体现我校及本专业的办学特色。
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已经作为专业单独设置的名称不得作为专业方向名称。
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完整体现能力培养要求,层次清晰,确保实.
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应不少于总学分的30%,非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应不少于总学分的20%.
各专业在第4至第7学期中的每个学期至少开发一门面向实际问题,以专业综合训练为目的的项目性课程,开展项目式教学(此类课程名称前请加△以示区别
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与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相,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或课程内容更新的比例一般应该达到15%以上。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与科技创作活动,生在校期间至少应获得5个课外创新学分.
3、推进主辅修制
在外语系、文学院、政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贸系等教学单位开设辅修专业,但不单独开设辅修班,跨专业学生选修达到30学分以上专业核心课程可取得辅修证书。上述院(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制定相应的辅修专业计划。参与辅修的学生比例将成为院系教学状态和专业的评价指标。
4、其他
对于需要其他院(系)承担的专业课程,应与相关院(系)进行充分沟通,研究决定教学内容及学时、学分安排.经双方商定的课

程,开课单位应保证课程的按时开出。同时加强课程在内容和开课时间上的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后的课程调整都将影响院系教学状态得分。
四、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培养方案组成
013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教学计划、辅修计划、素质拓展计划三部分组成,基本内容包括:
1、基本学制2、培养目标
3、培养要求(目标分解为能力,能力对应课程和教学过程4、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5、毕业规定6、授予学位
7、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8、四年教学进程安排表9、学时、学分分配及比例10、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表11、素质拓展计划12、其它说明(二)学时与学分要求1、学分计算
计算学分的最小单位为05。理论教学课程每16学时为1;不够16学时但达8学时以上计0.5学分,不足8学时的不计学分;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每周计1学分,不够半周的不计学分。

课外教学(思想政治类课程、军事理论概论除外)、英语听力和体育课32学时计1学分.

2、周学时安排
第1-6学期必修课周学时控制在22-24学时以内;第7期周学时控制在1216学时以内.
一般每学期的理论教学连续安排,集中性实践教学尽量在学期末、学期初和寒暑假等时间灵活安排。
1-6学期,每学期安排考试(含复习)2周,集中性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周要做好衔接;
在没有集中性实践环节的学期,理论教学周为18周,相应的课程学时按18周安排。
3、总学分要求
学生毕业应修的总学分,四年制专业原则上不超过175-185分(不含课外学分15学分);五年制专业(建筑学专业原则上不超过20学分(不含课外学分15学分)。
五、公共课程具体安排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类。通识必修课程包括:思政课、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通识选修课程包括科学、艺术、外语、人文、社科、经管等6类。
(1思政课教学安排
思政课教学安排在第1-4学期,理论教学以外的学时安排课外讨论、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

1思政课学时安排
序号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含形势与政策8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形势与政策8学时)
教学学时学分2
3
开课学期文科第1学期理工科第2学期
文科第2学期(文科的学时不变
2
2
理工科第1学期(理工科统一将此课总学时修改为30学时,周学时为2
6441622
4222
文科第3学期理工科第4学期文科第4学期理工科第3学期

24学期暑假
2
3
形势与政策6思政课"社会实践
注:形势与政策课以全校性专题讲座进行。(2大学英语类课程
大学英语在第一学年(两个学期为基础英语课程学习阶段,鼓励学生在第一学年中通过四级考试。第二学年进入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学习阶段。拓展课程包含一组课程,由各专业指定其中一门课程作为必修课。
除音乐学、社会体育专业外其它专业需修满14学分。
2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序号13456
课程名称基础英语英语口语大学英语应用能力
达标测试大学英语(预科应用英语(A应用英语(B
总学5+4815+16+683232
学分周学时3+31+1+22
3、31、14422
适用专业
除音乐学、体育之外的专业除音乐学、体育之外的专业
除音乐学、体育之外
的专业
供音乐学、社会体育专业选
理工科专业
文学院、政法学院和师范学

开课学期1、21、23、41、2

789111
应用英语(C实用翻译实用英语写作英美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
32322232
2222
2222
经贸系和工商管理学院
各专业从中选一门4
注:“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达标测试”分别在第3、4学期进行,外语系提出4个项目,由学生选择其中2项进行自主课外学习,通过考核即可获得该学分.
(3)计算机公共基础课
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开单位为计算机学院,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外,各专业须修满6学分。
3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设置
1.2.3.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基础

5.动态网站建设(基于)6.网页制作基础7.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基
于)
8.数据库应用技术(基于9.多媒体技术与应用10.11.12.
在教育中的应用网络连接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
总学36664646464464432322323232
总学4444442222
上机学时1432232233233216161616616
周学4444444222
开课学期22223444
各专业自选文科专业适用,除音乐、体育专业外需另加课程设计一.
理工科专业适用,周。
其他说明
4.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基
13.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14.特效合成15.
图像处理

16.操作系统及其应用17.电子商务应用18.微机组装与维护19.20.21.
应用教程
图像处理
4848164
32
313
2
200162
16
33
2
443
3
动画制作32263
注:表3中的课程若确实有需要,可按本专业的培养方案适当调整开课学期.
4)数学类课程
数学类课程开课单位为计算机学院。非工科专业、建筑学和工业设计等专业根据需要选择,工科专业须选足15学分。
4数学类课程设置
序号2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A高等数学B
总学时6+10045+6790+15+753658
学分4+6345.56+333
周学时463、4
适用专业工科专业管理学院、经贸系各专

345678
高等数学C经济应用数学大学文科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66343
工科专业会计学专业除工科之外的专业全校各专业根据需要选

(大学物理及实验
开课单位为电子工程学院。理工科专业在下表中选择适合本专业的课程。
表5大学物理课程设置

序号1
课程大学物理A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总学时总学分周学时开课学期
2
00
5
8064+6
4554+4
44
23
4、5
2、3
2大学物理B8048
6)其它公共必修课
体育、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事训练与教育公共必修课设置情况如下。
6其它公共必修课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28
学分
周学时开课学期
适用专业除社会体育外的各专业除社会体育外的各专业各专业各专业各专业
开课单位
1+1+0
2、2、
5+30+15+1
1
05+.5++15+1
11、1
0。5
164W
111.3
2
1体育16
体育系
345
体育达标测试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军事训练与教育
7
体育系就业指导教研室师范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
说明:1)体育课在学生第2、3学年时采用俱乐部课外活动模式教学。第2学年,学生每周锻炼3次,每次为1小时;3学年,学生每周锻炼2次,每次为1小时;第七学期进行国家体质标准测试,达标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各专业定开课学期,其实践内容课外完成.

在表7中,各专业选择不少于3。5学分(两门)的课程作为本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表7供选择的公共必修课程

序号课程名称1企业管理导论24567
经济学原理应用写作信息资源检索美学原理应用心理学大学语文
总学时32224322(其中上6学时)
22
学分221.521522
开课单位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文学院文学院图书馆(此课安排在第1学年以后
师范学院师范学院
“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工实习”、“工程制图"等由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决定是否开设。
7公共选修课
本科生毕业时须满公共选修课修至少6学分.学生不能将与自己主修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程选修。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由各院(系)确定。各专业参照教育部2012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专业认证、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等确定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各院(系)对相近专业共同的学科基础课程,要尽可能统一课程规格。
3.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由各专业确定,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选修本学科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参加的实践教学环节理工类专业35周左右,文科类专业25周左右。实践教学环节尽量安排在寒暑假和第八学期集中进行.
1)军事训练与教育:2周,安排在新生入校后前2周进行。《军事理论》和入学教育在此期间完成。
2)课程设计或学年论文:工科专业课程设计不少于2次,总时间不少于4,文科类专业在第四、六学期各安排一次学年论文.

(3思政课社会实践:安排在第2和第4学期的暑假进行。
4)生产或岗位实习:35,安排在第六学期暑假或第八学期与毕业设计合并进行。
5)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不超过16,安排在第8学期。
六、素质拓展与课外学分
本科生毕业时获得的课外学分应不少于15学分。
课外实践活动由各院(系)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参照《东莞理工学院学生素质拓展(课外培养)计划》自主设计、组织,由各院系自行制定学分认定标准,写入培养方案。要求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地方特色、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
七、具体规定
1.学年安排(根据已获学校通过的2013年—2017年的校历制定)
学期周数202000202020016
学年
学期12478
教学周*5188118181
备注
含军训与入学教育2周,考试2周考试2周考试2考试2周考试2周考试2考试1周
含机动1周,毕业教育1

说明:1)在2-6学期,若没有安排集中性实践环节,理论教学周必须为18;21-6学期的考试周安排在每学期的最后2周。
2。课程考核
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一般为考试课,选修课一般为考查课。
合计

鼓励开展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特别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每个专业应安排至少2门专业课程或课程模块进行3个小时以上的大考试。
每学期3学分及以上的必修课程(思政课除外必须安排期中考试,期中考试成绩为课程成绩的必要组成部分。培养方案中应明确大考的课程或课程群,举行考试学期等。
4.清晰标记专业核心课程。各专业标记的专业核心课程为50学分左右,为教学管理制度修改作必要准备。(建议这类课程累计15个学
分不及格必须留级,累计20个学分补考一次仍不及格,不能申请学士学)。
5.卓越计划班和人文试验班的培养方案应根据实施以来的问题作出适当调整。
附件2
2013级***专业第一学期课程安排表
院(系)名称及公章:填表人签字:
序号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础英语英语口语大学计算机
基础
体育高等数学A
学时
学分
周学时
课程类通识课通识课通识课通识课通识课通识课通识课通识课
开课单思政部思政部思政部外语系外语系计算机体育系计算机学院
备注
1234568
5323045156260
322324
4231424
文科第1学期理工科第2学期文科第2学期
理工科第1学期除音乐学、体育之外的专业除音乐学、体育之外的专业
工科专业

9011213141
高等数学B高等数学C经济应用数
大学文科数
军事训练与
教育*专业导论

4590552W16
35.531
36332
通识课通识课通识课通识课
实践课学科基础课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学院军事教育教研各院系
管理学院、经贸系各专业工科专业会计学专业工科之外的专业自行选择

提示:此表将各专业在第一学期共同的课程列出。请根据本专业2013级培养方案的第一学期的课程设置完成此表。
要求:4月28日之前将盖章和签名的打印件交给教研科祝慧。同时发电子文档到祝慧的信箱。
附件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报告(报告内容及格式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报告
一、人才需求调研情况
(本专业开展用人单位调查、往届毕业生质量调查,专业在地方产业、行业的地位和作用,已急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情况
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及培养规格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是什么?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
三、课程设置与培养规格的对应关系
(培养目标要求中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与设置课程的对应关系)
四、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情况

(哪些的企业行业专家参加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了哪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五、课程设置变化情况
(相对于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更新了哪些课程?
附件4。1通识课及公共学科基础课安排模板(理工科)
课程请按开课学期排序课程






开课学期及周数、周学时123678
开课单位

1E
思政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计算机基础基础英语英语口语高等数学(A体育
大学物理由理工科专业自行选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应用英语(A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1(见指南)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达标测试形势与政策体育达标测试
2322293

144计算机学院
E3311
外语系外语系
21101041183
52

E4计算机学院22111EEEE

体育系
电子学院
思政部思政部外语系思政部外语系外语系思政部体育系


42
32

442322


TT

16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24
(此课程各专业自行确定学期就业指导全院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导论
1
16

T师范学院
就业指导教研室
各院系

T

2
96
11T2











注:1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表示“双语教学”;
2.“形势与政策”课,分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两种形式进行。16学期为全校性专题讲座,各8学时;
3.“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达标测试”分别在第34学期进行,由外语系提出4个项目,由学生选择其中2项进行自主课外学习,通过考核即可获得该学分;
4。体育课在学生第2、3学年时采用俱乐部课外活动模式教学:2学年,学生每周锻炼3次,每次为1小时;第3学年,学生每周锻炼2次,每次为1小时;5。体育达标测试在第七学期;
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内容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在课外完成.

2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课程类别

开课学期及周数
开课单位1235674
4
24

2保卫处思政部
军事训练与教育

“思政课”社会实践

3。学分与学时要求
课内总学时(含课内实验、上机)/总学分理论教学总分(不含课内实验、上机)
实践教学总学分课外学分毕业要求最低总学分

2001435
1955。51190或200

附件42学校统一设置的通识课安排模板(文科)课程请按开课学期排序课程

类别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基础英语英语口语数学类课程根据需要选择体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
应用英语(B)或应用英语(C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达标测试形势与政策



26
5223

开课学期及周数、周学时234567
开课单位

5E4
思政部
14T4计算机学院
33EE

外语系外语系
3

计算机学院
体育系思政部外语系思政部思政部外语系外语系思政部
412
3232

T21E

2
EE


4选1(见指南)
64221
4426

T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54
(此课程各专业自行确定学期体育达标测试就业指导全院公共选修课
**专业导论
6
1696
师范学院


TT


体育系就业指导教研室
各院系

1

T


:1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表示“双语教学”;

2.“形势与政策”课,分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两种形式进行.1、6学期为全校性专题讲座,各8学时;
3。“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达标测试"分别在第34学期进行,由外语系提出4个项目,由学生选择其中2项进行自主课外学习,通过考核即可获得该学分;
4.体育课在学生第23学年时采用俱乐部课外活动模式教学:2学年,学生每周锻炼3次,每次为1小时;第3学年,学生每周锻炼2次,每次为1小时;5.体育达标测试在第七学期;
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内容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在课外完成。
7。音乐学、社会体育专业选择是否修读英语课程.
2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课程
开课学期及周数

2
3
24

开课单位
123456
军事训练与教育
“思政课"社会实践
保卫处2思政部

.学分与学时要求
课内总学时(含课内实验、上机)/总学分理论教学总分(不含课内实验、上机
实践教学总学分课外学分毕业要求最低总学分


≤2500/16
1431190或≤2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d9107f533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fd.html

《东莞理工学院教务处001.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