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姑的发展看中国女权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3-07-02 19:43: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道姑的发展看中国女权的发展

——主要以唐宋为例

摘要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唐代最有名的两位道姑所作的诗歌,陆晶清说:“她们跳出了礼教的圈子,借政治所庇护的道教的桃园来发挥她们的浪漫,从而打破了从来女作家的羞赧的态度。”吾身未有日,一气已先存。似玉磨玉润,如今炼岂昏?扫空生灭海,固守总持门。半黍虚灵处,融融火候温”这是元代道姑所写,内容温和很多,这差别形成于女权的不同发展程度。

关键词

道姑 女权 国家政策 诗歌

引言

由于自然灾害的频繁,瘟疫的流行,人民群众苦不堪言。社会的苦难给宗教的产生提供了沃土,于东汉的中后期道教正式形成。统治者对于道教的接受与打击不仅反应了当时人民主权的一些演变,而且道教中道姑的发展概况及道姑们所作的作品内容主题的演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国女权的演变。下面我们就看一下统治者对于道姑的态度和道姑们所作的作品,以此来推测某几个朝代女权的发展概况。再用历史事实来证明我们的推测是正确的,以此证明,道姑的发展是与时代女权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正文

国家对于道姑的政策 影射女权

女性入道者有着诸如:女道士、女冠、女道、女真、道姑等的称谓。道教虽然产生于东汉中后期但是女道士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并且定义的是无从得知的,就找到的资料,我们姑且从魏晋时候谈起。《魏书·释老志》记载:“遂起天师道场于京城之东南,重坛五层,遵其心经之制,给道士百二十人衣食,斋肃祈请,六时礼拜,月设厨会数千人”。北魏时候道教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高洋当政时,已经出现“缁衣之众,参半于平俗;黄服之徒,数过于正户”,所以此时不可能没有道姑的出现,而在《魏书》中却没有说给女道士衣食,不禁让我们思考是不是女性的地位还在被压制着?

南北朝刘宋、张鲁时,道民均“编户著籍,各有所属”这是对道教进行正规化的管理,我们不太清除南北朝道姑是否编辑在户,姑且放着。下面就到了分裂361年后再次的统一,隋的建立。在《隋书·礼仪志》:“大业中,炀帝因幸晋阳,遂祭恒岳,其礼颇采高祖拜岱宗之仪,增置二十坛,命道士女官数十人,设醮”此时提到了女性,是女性在历史的地位得到了重视的原因,开始记录妇女的活动,对于妇女的限制有所解除。在《隋书·经籍志》中也提到“其在两都及巡游,常以僧尼道士女官自随,谓之四道场”。从上面可以看出,隋是一个分界点,人们开始记录女性的活动。

下面到了我们的大唐,“凡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二十亩,僧尼亦如之”这来自《唐六典》卷三,这里女性也拥有了自己的财产。而且延续了很久也影响了以后的很多朝代。在唐代是有专门宗教的部门的。《旧唐书》中“凡道士、女道士簿籍,三年一造”在独家春秋所著的《中国道姑》中,他说道:“在官方的公文里,不仅把女冠与道士并列提出,并且女冠和道士一样,拥有记载自己姓名、乡贯的户头。这在女人不能拥有自己的姓氏而只是男人附属品的时代十分难能可贵”。唐代女权的发展在古代应该是最为兴盛的吧。可是这只是盛唐时代,到了唐宣宗时,据《东观奏记》卷上载:“上微行至德观,女道士有盛装浓妆者,赫怒急归宫,立宣左街功德使宋叔康,令尽逐去,别选男道士七人主持,以清其观”。从宣宗开始或许是道姑的过分,也或许是宣宗的不喜欢,才革女权的吧。

到了宋代,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新法规定:原享有免疫特权的僧、道户也必须依照户等交纳助役钱,一定程度上对道门经济有所损害;在熙宁四年(1071)十月,罢差役法,使民出钱募役,僧道皆不例外。而高宗赵构也提出“籍天下神霄宫钱谷充经费”从宋代以后统治者对于道教的重视是在逐渐的减弱的,更不用说本身就微不足道的道姑了。在《续资治通鉴》第2404中载“帝如上清宝箓宫,传度玉清神霄秘箓,会者八百人,时道士有俸,每一斋施动获数十万”这是道士和道姑是很明确的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只提到了道士,优待道士可见女性的地位还是属于附庸。道姑至宋代以后就慢慢地被忽视,但是也有例外,女冠吴知古就得到理宗的无比宠幸,以至于她的侄子,以官爵为市,这让很多百姓不满。其实道教在宋代,从宣宗开始就沦为国家财政增长的经济点。与以往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二十亩,僧尼亦如之”已然截然相反。国家开始利用发放度牒来获取财政收入。这一利用在明朝最盛。

而到了明代统治者为了限制僧道的过分发展,更是鉴于元明下层群众不断利用宗教进行起义,所以开始限制道教的发展。洪武二十年(1387)八月,令民家女子年纪不过40以上不得出家为尼姑、女道士。而如果符合要求的女子想要入道必须得到国家的度牒。在度牒发放方面“景泰二年(1451)七月,因用兵贵州,需从四川等地运送粮饷,允许僧、道赴贵州纳米五石,即可获得度牒。景泰五年(1454)四月,又‘命礼部,凡僧道请给度牒者,于通州运米二十石口外万全等处官仓交收,收备军用’”这种收受钱财获得度牒的程序对于贵族入道者来说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是对于因贫穷而入道的女子来说不异于雪上加霜。她们没有钱,所以这无形中阻断了她们入道通往公众平台的通道。也使得她们不能通过宗教获得也男子相同或者差不多的待遇了。尽管度牒上载明了她们的年龄、姓名、编号等,但是她们无力获得,这与唐代的免费获得度牒,免费享受国家为僧道制定的免疫、免税的情况是不同的。

到了清朝,对于道教更是不屑一顾。“儒者有道,保合太和,何取黄老”“御史有以沙汰僧道为请者,朕谓沙汰何难,即尽去之,不过一纸之颂”我们只讲古代,以清为终点。

从上面不难看出,隋唐之前的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时期,当时女性们不被重视,她们的福利在国家政治政策上没有什么规定。而在隋唐时期道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道姑也受到了重视。而宋又是一个分界点,宋及以后的元明清对于道姑则是不重视的可以预测此时的女权或许是由唐的兴盛走向了没落。

历代著名道姑的诗作 影射女权

早在魏晋时期,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公元251-334年)就传出了《黄庭经》,其采用七言诗的形式来歌咏炼丹法门和效果。系统阐述了“三丹田”的理论和存思修行的方法,侧重于养生修行的理论。在晋代还有一个有名的道姑鲍姑(约公元309363年)晋代著名炼丹术家、精通灸法,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遗憾的是,鲍姑没有留下什么著作,后人认为,她的灸法经验可能渗入到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该书有针灸医方109条,其中灸方竟占90余条,并对灸法的作用、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都有较全面的论述。通过晋代有名的两位道姑,我们可以看出晋代的道姑们侧重于对于道教内丹的修炼的描写,她们的作品中不以女性为写作主题。在晋代大概只有这两位的作品还能探究出来了。由于女性的被限制所以就算写了很多作品也很少被记载更别说进入正史了。《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而在其中130多位名家七百多篇作品,只有《东征赋》和《燕歌行》两篇是女性所作。所以这使得我们收集资料的难度加大,对于魏晋南北朝或许道教写诗的女性较少所以这边不多论,就直接进去诗的王国——唐。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些著名道姑所作的诗的主题思想。来揣测时代女权的发展。唐朝最为出名的道姑当属李冶和鱼玄机。我们的第一站是生活于中唐时期的李冶,她一洗我们的耳目告诉我们她们在反思,以女性的视角看人生百态。

李冶是中唐诗坛上著名的女冠诗人,晚年被召入宫,后因上诗叛将朱沚,被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六岁那年,曾写下一首咏蔷薇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谐音嫁却 她父亲认为此诗不详: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绪乱,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而这也不幸被他父亲言中(原文:季兰五六岁时,其父抱于庭,令咏蔷薇云云。父恚曰:必失行妇也。后竟如其言)。长大后出家为女道士的她依然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生性浪漫,爱作雅谑,加及她又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陆羽和释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诗人刘长卿也与她有密切联系。她还与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她的《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等诗一扫从来女性作家的羞涩之态,坦然男女社交,在其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李冶曾与当时著名诗人刘长卿等人往来酬赠,甚于文人雅集而不受歧视。据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下记载,李冶在宣州开元寺与刘长卿等人聚会,与刘长卿戏谑,众人不以为非,刘长卿为其才华所折服,称赞她是“女中诗豪”。

以《寄朱放》为例: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
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
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我想看见你,却有绵绵的高山和宽阔的湖水阻挡着。选取高山、阔湖为意象,宏大。《唐才子传》记载:“夫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形气既雄,诗意亦荡。”李冶丝毫不顾及三从四德,女戒律条,颇有男子风度。这首诗大胆而直率地表露了诗人对朱放的思念之情和等待之苦,可知李冶为人重情而不拘礼法。

中国封建社会历来男尊女卑,女性在婚姻上很少有自主权。李冶对于婚姻很有自己的见地,对婚姻有着哲理思索。如《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至近至远东西,写的是一个浅显而至真的道理。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位,地球上除南北极,任何地点都具有这两个方向。两个物体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东西区别。所以东西说近就近,可以间隔为零,至近之谓也。如果东西向的两个物体方向相反,甚至无穷远,仍不外乎一东一西,可见东西说远也远,乃至至远。这至近至远统一于东西,是常识,却具有深刻的辩证法。   

至深至浅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是实情,是其所以为溪的特征之一。同时,水流缓慢近于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云鸟、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莫测浅深,因此也可以说是深的。如果说前一句讲的是事物的远近相对性道理,这一句所说的就是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属于辩证法的不同范畴。同时这一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世态人情。总此两句对全诗结穴的末句都具有兴的意味。   

至高至明日月,日月高不可测;遥不可及,这个道理很浅显,诗人作此句,应当是意在引出下句。前三句虽属三个范畴,而它们偏于物理的辩证法,唯有末句专指人情言之,是全诗结穴所在——“至亲至疏夫妻   

从肉体和利益关系看,夫妻是世界上相互距离最近的,因此是至亲,但另一方面,不相爱的夫妻的心理距离又是最难以弥合的,因此为至疏。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妙在饶有哲理和兴义,则末句之妙,专在针砭世情,极为冷峻。

李冶将人情翻覆的残酷冷静写出,其体悟之深透,令人警醒。

陆晶清说:“她们跳出了礼教的圈子,借政治所庇护的道教的桃园来发挥她们的浪漫,从而打破了从来女作家的羞赧的态度。”

第二站就是大名鼎鼎的道姑鱼玄机。鱼玄机生于晚唐,对含蓄蕴藉的大历诗风并无多少浸染。晚唐诗坛在白居易元和体作风的影响下,诗风有追求透露入俗的一种趣尚,这对鱼玄机创作有很大影响,因此,鱼玄机的作品大胆直率。历代对鱼玄机生平的考证基本依据《三水小牍》、《北梦琐言》、《唐才子传.》。据记载,鱼玄机字幼薇,少女时诗名远播,深得温庭筠青睐,“复温庭筠交游,有相寄篇什”,及笄后为李亿小妾,被李亿抛弃后在江陵、陕西、河南等地漫游,后“隶咸宜冠女道士”。成为道士后,频繁与文人、士大夫交游。《三水小牍》中说道:“咸通初,遂从冠帔于咸宜,而风月赏玩之佳句,往往播于士林。然蕙兰弱质,不能自持,复为豪侠所调,乃从游处焉。于是风流之士争修饰以求狎,或载酒诣之者,必鸣琴赋诗,间以谑浪,懵学辈自视缺然。其诗有‘绮陌春望远,瑶徽秋兴多’,又‘殷勤不得语,红泪一双流’,又‘焚香登玉坛,端简礼金阙’,又云:‘多情自郁争因梦,仙貌长芳又胜花。’此数联为绝矣。”《唐才子传》八卷“时京师诸宫宇女郎,皆清俊济楚,簪星曳月,惟以吟咏自遣,玄机杰出,多见酬酢云。”玄机后因笞杀婢女绿翘获刑,时年仅二十四岁,鱼玄机一生可谓短暂、坎坷、寂寞,但她又是向往自由,向往爱情。她的诗作收入《全唐诗》有50首,有部分写自己的爱情,成为女冠后对人生的感悟。

鱼玄机的诗直接表现内心的热情和痛苦,体味她个性化的感受,如《春情寄子安》:

山路奇支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

冰销远涧怜清韵,雪远寒峰想玉姿。

莫听凡歌春病酒,休招闲客夜贪棋。
如松匪石盟长在,比翼连襟会肯迟。

虽恨独行冬尽日,终期相见月圆时。

别君何物堪持赠,泪落晴光一首诗。
这首诗应该是入道前所作,诗中将思念之情写得唯恐不尽,字字肺腑。入道后,鱼玄机仍然保留这种热情。如《感怀寄人》虽云自己思恋的人无意于己,“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结尾却仍恋恋不已地表示“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有人认为,鱼玄机的作品格调不高, 缺少含蕴的风度,但透过她的诗句,我们能读到她独特的感受和情感,如《赠邻女》: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这句话与当今社会流行的一句话相类似,男子抛弃女子后,女子说:“谁认真谁就输了。”鱼玄机当时的悟道确是令人钦佩,“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用《登徒子好色赋》的故事与王昌的传说,表明自己的观点,谁没有了谁不能好好生活,幸福是自己的,理应争取,女子应自立自强,这是女性爱情意识提高后,对封建礼教的挑战,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没有社会地位和经济支撑的女冠鱼玄机清醒地认识到爱情的存在并为之执着坚守,同时,对女性自身命运产生理性思考。

此外,因女冠特有的身份,其诗作与思想皆深受宗教背景影响,表现出对人事冷峻的领悟,如《愁思》中云:

落叶纷纷暮雨和,朱丝独抚自清歌。
放情休恨无心友,养性空抛苦海波。
长者车音门外有,道家书卷枕前多。
布衣终作云霄客,绿水青山时一过。

首联两句:落叶随着秋雨纷纷落下,我独自抚琴唱歌。《名媛诗归》云:和字,人只知落韵之妙,不知逗出许多秋思矣。颔联两句:我放下执念,不再纠结往事怨恨负心薄幸之人,只只愿修身养性,抛却苦海,不被人间世事所累,放眼尽是明朗的天。颈联两句:经常有前辈与我谈经论道,我的枕边也常搁置道家书卷。尾联颇有修道之人的悟到:我终于成了个逍遥于山水间的隐士,不问红尘,我唯愿有绿水青山相伴,此生足矣。这种不无思理的诗句在女性诗作中并不多见。

鱼玄机因“笞婢”而获刑,也因此受到历代文人的非议,他们以男权社会的封建礼教为准绳批判她,也许在笞婢获刑上,鱼玄机受到了批判是无可厚非,然而她这样的行为何尝不是这样的社会背景造成的,何尝不是这封建男权社会的礼教对这样一个向往自由的女性的强烈压迫下致使她走上了这样一条道路,是时代造就了这个才女,也是这个时代毁了她。

一前一后李冶和鱼玄机空前的在文学上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于封建礼教的不满。当然在她们中间唐代还有很多有名的道姑,她们写会真诗,写成仙的方法,写自己对于仙境的向往等等,如:杨敬真、马信真、徐湛真、夏守真等的会真诗

“人世徒纷扰,其生似梦华,谁言今昔里,俯首视云霞” (杨敬真)

“几劫澄烦思,今身仅小成。誓将云外隐,不向世间存” (马信真)

“绰约离尘世,从容上太清。云衣无绽日,鹤驾莫遥程” (徐湛真)

“共作云山侣,俱辞世尘累。静思前日事,抛却几年身” (夏守真)

有的也写了对现实的不满,可是这些在李冶和鱼玄机的作品思想的对比下显得那么的不痛不痒。

单就唐代道姑史上这两位的作品思想来看,我可以推测出唐比之前的魏晋南北朝对于女权的解放做的更好。

下面我们歇一歇,来看看宋代的风平浪静。就宋代道姑而言,像于本大妻、王氏女和觉庵道人就分别以《得仙诗》、《补仙官诗》、《答圆悟偈》载入史册。她们在诗中写到“醉舞狂歌踏落花,绿罗裙带有丹砂。往来城市买山药,那个西山是我家。”(于本大妻:《得仙诗》);“玩水登山无足时,诸仙频下听琴徽。此心不念居尘世,惟见天边双鹤飞。”(王氏女:《补仙官诗》),让人脑海中浮现出貌骨清奇的道姑形象。觉庵道人姓祖,为建宁游察院侄女。据《五灯会元》载,道人“幼志不出,适留心祖道。于圆悟示众语下,了然明白。悟曰:更须扬却所见,始得自由”,道人便以偈作答,写下《答圆悟偈》一诗:

露柱抽横骨,虚空弄爪牙。直饶玄会得,犹是眼中沙。

这些诗中女性意识的色彩明显淡化了,不及唐朝的李冶,鱼玄机那般豪放。在这里我大胆的预测:宋代对于女性是压抑的,至少不像唐代一样那么开放。

金代最有名的道姑是孙不二,她的诗作大多是表达了个人的修道见解。例如:

吾身未有日,一气已先存。似玉磨玉润,如今炼岂昏?扫空生灭海,固守总持门。半黍虚灵处,融融火候温。

敛溪凝神处,东方生气来。万缘都不著,一气复归台。阴象宜前降,阳光许后裁。山头并海底,雨过一声雷。

还有好几首就不一一列举了。可见金代应该是承袭宋代的对于女性是进行压制的。当然这有可能也只是我的片面之间。

明清时代在历史中留名的道姑很少,人们耳熟能详的或许只有文学作品中的那些被虚构出来的女道士,例如: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塑造的道姑妙玉,她孤高自赏,傲视权贵,清高洁癖,不入俗流,她的结局悲惨,这是对腐朽、罪恶的封建制度的血泪控诉。当时的道姑不仅没有自己的人身自由,而且女性意识薄弱,结局也大多凄惨。而在所学的只是范围内,明清是专制的时代,女权的发展不想而知。

通过看历代著名道姑的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推测出,唐代依然是女权达到高峰的一个朝代,而唐之前道姑们所作的诗歌大多数是反应道教的一些教义的,而到了宋代道姑们所作的作品又是表明自己的一直求仙的志向等等,这与唐代的控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知道后来元明清时代,很少有什么道姑的作品流传于世了。因为到了宋代妇女通过宗教通往公共通道的途径依然被慢慢地切断。

还原真实的女权 与猜测一致

汉代承用儒家那套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儒学强调,妇女获得荣誉的唯一方式是在家庭中做好妻子和母亲。班昭《女戒》中“丈夫如天,你如何可以不服侍他”。共历时400多年的统治,使得妇女早就失去了反抗的意识,认为女人就是附属于男人的第二性。而汉终于土崩瓦解了,下面迎来了魏晋南北朝到隋的361年得分裂使得儒学丧失了在上层教育中的垄断地位。儒学的男尊女卑在长期的分崩离析中分散不再那么具有控制力。而到了唐的统治者是少数民族的后裔,所以他们身上带有追求自由的天性。而且在那个少数民族中女性“在男性频繁外出的条件下受的限制较少,而且更自主,在劳动中受到性别角色的限制更少”结合一下唐代的服饰可以更清晰的看出来,唐代对于妇女的限制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少。女权的发展可谓达到了古代社会的顶峰。唐代出现了袒胸裙襦、男装即女穿男装。袒胸裙襦与《礼记·内则》“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大相径庭;女穿男装与《礼记·内则》“男女不同衣裳”相反。还有就是在唐代出现了一个上层妇女郑氏写了《女孝经》,是仿儒家经典《孝经》写给男人们的。她认为妻子应该批评丈夫,如果觉得他不对。“初唐女诗人的身上还保留着母系氏族文化的影子,即她们身上过多地带有自我的倾向”这是专门研究女权的一本书上所说的。可见唐代的女权确实如我们猜测的那样与之前的朝代相比是在发展着。

而到了宋代这群自认为是文明人的南方人,将中国引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他们的眼中自从汉朝被灭亡以后,异族对于中国北方的统治已经将那里蛮族化了,他们要使中国重新文明化。唐朝妇女的自由观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新儒学作者所阐述的苛刻的观点。儒家通过不断地自我调整,发展为完全迎合统治者口味的理学,礼教的束缚越来越大,程朱理学极力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则体现为蔑视女性的权益,甚至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样极其残酷的主张。因为宋朝是个英雄过剩的时代男人们偏离了军事所以他们要求女人们也回到闺阁中,显示的稍微温和些,所以开始限制妇女,使得她们不要那么激进,才能和他们匹配。并且从唐代到宋代上层社会对于艺妓和妓女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唐代她们值得尊敬,是男人幻想的对象。而在宋代她们是卑下的,不洁的,肮脏的,她们得不到尊重。还有很多方面可以说明宋代妇女的地位确实不如唐代,如唐代的女儿可以在所以男同胞死后继承娘家的财产。而宋代人们宁愿接受由收养的男嗣继承也不能接受女儿继承财产。宋朝对于女性种种限制,有兴趣的可以看《世界妇女史》 ——从史前至公元1500 这本书。

《宋史》、《元史》列女传中的节妇、烈女的记载与前代相比,大为增强。修史者认为妇女唯一值得旌表的品行就是坚守节操,其他的才能都是不值一提的。可以看出元对于妇女史压制的。

明清时代对于妇女的生活自由和婚姻自由的压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残酷程度。这里就不具体解释了,只是证明上面对于明清时期妇女权利的推测是有证据的。

总结

从上面的文章可以看出,国家对于道姑的政策和其所作的诗歌可以折射出女权的发展。我觉得这对于历史和文学都是具有意义的。当编纂历史的时候,可以通过道姑来看历史的发展,为女权的研究提供新的角度。更全面得看待历史,多角度,多层次。对于文学,道姑所作的诗更可以证明文学是社会的感应。在这里由于资料的欠缺,做的还是不够精细,只希望能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研究一下历代道姑的文学作品,来考察一下处于特殊环境下的女性的心理状态。关注特殊人群,关注女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0c3999e8762caaedd33d466.html

《从道姑的发展看中国女权的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