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1-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2.乡下人家 3.天窗 4.*三月桃花水 口语交际:转述 习作:我的乐园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琥珀

6.飞向蓝天的恐龙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8*千年梦圆在今朝 口语交际:说新闻 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语文园地二 快乐读书吧
第三单元
9.短诗三首 繁星(七一) 繁星(一三一) 繁星(一五九) 10.绿 11.白桦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 14.母鸡

25.宝葫芦的秘密 26.巨人的花园 27*海的女儿 习作:故事新编 语文园地八

21.古诗三首 22.文言文二则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24*黄继光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习作:我的“自画像”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18.小英雄雨来 19.*我们家的男子汉 20.*芦花鞋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习作:我学会了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16.海上日出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习作例文 习作:游

第六单元
15.白鹅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本册教科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有不少新的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试行,本册教材安排课2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14课为“乡村生活”篇,课文内容大都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58课为“科技成就”篇,文中蓝天、森林、大海,过去、现在、未来,都述说着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阅读时让学生学会提岀不懂的问题。912课为“轻叩诗歌的大门”,意在让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第1315课为“作家笔下的动物”篇,意在明白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也是我们的朋友,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第1617课为“走遍千山万水”篇,课文内容大都以游览的顺序展现大自然的美好,掌握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1820课为“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篇,成长的故事总是说不完,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第2124课为“伟大的人物品格”篇,意在让学生学习凸显名人伟大品格的故事,从人物的语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第2527课为“奇妙的童话”意在让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同原人教课标本相比较,单元进行了深度整合,课文做了较大的调整。新选入24篇课文,其中《在天晴了的时候》《芦花鞋》《宝葫芦的秘密》《短诗三首》等课文及古诗词等是新选入的课文。所选课文多是其它版本的教材上的课文,有的是将上册课文直接选入下册课文。全册8个单元共安排了4个口语交际,分别安排在第一、第二、第六、第七单元,主题分别是转述、说新闻、朋友相处的秘诀、自我介绍。这四次口语交际围绕学生两方面的能力进行训练:一是学会转述别人的话;二是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全册共安排了7次习作,每个单元一个专题的习作。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在识字写字、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比以前都有了很大提高,学习习惯有了好转,并且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表现令人满意。但部分学生不爱学习,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亟待加强,成绩有待提高。本学期教学,应在让每个孩子都进步的基础上,继续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四、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50个字,会写2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9、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五、教学措施
1.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举一反三,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并以识字写字、作文片段训练为重点。
3.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地进行语言训练。
4.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展开语言积累,学会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促进习作水平提高。
5.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鼓励学生敢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大胆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6.老师自身积极学习业务知识与理论,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并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经验教训,为提高课堂效率创造必要的条件。
六、 教学进度表


周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内容
1.古诗词三首 2.乡下人家

3.天窗 4.*三月桃花水 口语交际:转述 习作:我的乐园 语文园地一 单元测试 5.琥珀 6.飞向蓝天的恐龙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8*千年梦圆在今朝 口语交际:说新闻 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语文园地二 快乐读书吧 单元测试 9.短诗三首 10.绿 11.白桦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语文园地三 单元测试 13.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14.母鸡 15.白鹅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语文园地四 单元测试 16.海上日出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习作例文 习作:游 语文园地五 单元测试 18.小英雄雨来

第十二周 19.*我们家的男子汉 20.*芦花鞋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习作:我学会了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语文园地六 单元测试 21.古诗三首 22.文言文二则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24.*黄继光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习作:我的“自画像”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语文园地七 单元测试 25.宝葫芦的秘密 26.巨人的花园 27.*海的女儿 习作:故事新编 语文园地八 复习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复习 期末测试 期末测试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笆。疏疏:疏。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这两句。 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感觉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 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 (11分钟背诵记忆古诗。 (2填空式背诵。 (3全诗背诵,背诵比赛。 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关注细节,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
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大家仔细看,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
2.依次请几位学生表演“捉蝴蝶”(预设:分别表演“走”着追蝴蝶和“跑”着追蝴蝶。
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着追还是“跑”着追?(学生讨论我们来看看古代汉语词典中“走”的意思。(:,疾行。
4.现在,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说说你的理由。 5.美读:诗中不仅有美丽宜人的景色,还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追逐翩翩飞舞的黄蝴蝶,简直太有趣了,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 1.动动手,画一画。

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篱笆、小路、树、儿童、黄蝴蝶、油菜花。赶紧动手画一画这美丽的景色吧。(提醒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画和课文中的插图作做比,辨别不同之处,适当进行修改。
2.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一,再依照自己的画把诗歌编成故事说一说。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田园春光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儿童追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赞美春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 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村居》《所见》…… 4.简介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2介绍作者: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
注意生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准确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读通诗文。(注重纠正字音 2.注意节奏。

(1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
(2自主练习朗读。(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试读,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读注释 2.交流感想。
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享一下。(农家忙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4.理解诗意。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果实肥硕;荞麦扬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指名说。(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在美丽的田园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荞麦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黄稀疏,蜻蜓蝴蝶飞舞,寄托着收获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齐读本诗。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静,他们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篇。请看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体会又忙又乐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 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描写 衬托

梅子黄 杏子肥有花有果 麦花白 菜花稀有色有形 篱落无人过蜻蜓蛱蝶飞
更显寂静



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第三课时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教师指着板书“清平乐(yuè,请再齐读一遍“清平乐”,读了这个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

4.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用它作词牌的词一般给人一种宁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 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4.指名学生朗读。
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 7.讨论交流。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 (“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个“公”字,“翁”指老公公。“媪”左边是一个“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媪”就是指老翁、老妇。
(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锄豆”这个词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你们能猜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吗?“锄豆”就是锄豆田里的杂草。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请读这三个字,“小”“草”“媪”(课件闪烁,发现了什么?(三个字最末有相同的韵母,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练习读
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 1.品读乡村美景。
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美丽的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其实“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能带给我们美的感觉呢?(老师简介: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里去。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一齐朗读。
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画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紧靠着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当地方言,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老翁、老妇?
2.品读人物画面。
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
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亡赖”同“无赖”,实际上是说小儿顽皮、淘气。
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从“卧”字可以看出小儿可爱。 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 (学生想象:小儿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还可能仰着,高兴了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师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侧着就侧,愿意趴着就趴着……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通过你们的声音来表现出这种惬意吧。
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画面:茅屋外,老夫妇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趴在溪边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师讲解:诗中的翁媪虽然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的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同学们来仔细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五、多层朗读,品读诗词。 1.带着感情来朗读。 (1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2在小组内展示朗读。 (3选代表全班展示朗读。 2.师生合作引读。
喜欢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地说着话,聊着家常,读出他们的——“相媚好”。
喜欢大儿,读出他的——勤劳。 喜欢中儿,读出他的——心灵手巧。 六、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么样?(温馨幸福、美好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来读一下吧: 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乐,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吟诵这首词。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遍! 2.延伸补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资料吧。

(补充资料:辛弃疾出生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那时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但是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却一味地向金人求和。由于主和派的排挤、打压,辛弃疾被发配到江西上饶等偏僻的小乡村。在小乡村,辛弃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在这二十年里,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铁蹄的践踏下生活,辛弃疾很想救民于水火,却无法施展抱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人僵卧病榻,高呼:“杀贼!杀贼!”然后愤然离世。
3.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清平乐·村居》。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景物
茅屋、小溪、青青草

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悠然自得 大儿——锄豆溪东恬静优美
人物 中儿——正织鸡笼 勤劳可爱

小儿——卧剥莲蓬
教学反思


2.乡下人家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
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
“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天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天窗》。(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
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
4.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设计意图:针对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理解编排目的的同时,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欲望。

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5.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2.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为学习文本奠定基础。)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的那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
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感情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设计意图: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位,恰倒好处的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理解的方法。) 三、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绚”“纤”等生字和课文中“琴弦”“裹着”“草如茵”“掬一捧”“应和”“袅袅炊烟”等词语。并能理解课文中“绚丽”“催促”“草如茵”“纤细”“应和”“竖琴”“沉醉”“柳如眉”等词语。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3、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
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教具准备:
乡村生活、生产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一次春潮,现在耳边好象还响着轰隆隆的春潮声。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到那里,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
(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绚弦纤和(多音字)袅茵掬裹(衷)淌(躺)犁(梨)瓣(辩)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
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四、布置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选择自己理解了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
1、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自己认为能读得最好的段落。

2、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为什么觉得这段比较好读?
(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如果没有明显的错误,就不要否定学生或幼稚或离谱的回答,因为这是孩子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即使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教师要重在适当引导,而不是强调唯一答案。也可以就此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完整、准确地表达。
二、学习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2、课件展示。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花”“酒窝”(比喻)
4、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5、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师提问:
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把“波纹”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
(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思考:读《三月桃花水》和读《春潮》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也可安排在课后进行)
2、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形近字组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转述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学会将听到的话转述给第三者听,要求将主要内容陈述清楚,意思表达完整;
3、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课前准备: 1、转述试验:
(1要求每位家长在今天晚上6 点到8点这段时间里给语文老师打一个电话。具体内容由学生干部布置。
(2与家长电话联系,由他们自行设计几句话让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转述给老师。
2、随便准备一些小道具(诸如:剪刀、书籍、花盆、制作材料等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同学们,昨天老师没有亲自来布置作业,而是让玲玲来告诉大家的,大家听得明白吗?老师从昨天晚上所接到的电话中就知道谁明白了,谁没有明白。
今天,有没有人让你告诉老师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转述家长交待的话。
3、听到了各位家长让你们告诉我的话,真高兴。你们看昨天老师和你们没有见面,而你们是怎么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呢?你们的家长没有和老师见面又怎么知道给老师打电话的呢?老师没有见到你们的爸爸妈妈又怎么知道了他
们要告诉老师的话的呢?对呀,都是请另外一个人转告的,把你知道的消息告诉一个当时不在现场的人,这就叫“转述”
4、板书课题:学会转述 二、指导转述的方法:
1、调查:刚才向老师转述了你们家长的话的同学举手。
2、谈话:其实这些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转述,只要将意思说明确,注意不要太啰嗦,让听话的人明白你的意思就算是一次成功的转述。
三、具体案例练习:
1、出示题目要求:老师通知大家: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要求同学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李响请假了,没有到校。如果老师请你把上面的通知内容转告给他,你见到他该怎样说?
2、自由读题,弄清题意。
3、说说题目中有几个角色:老师、李响、转述者
4、分小组进行练习:先由老师通知转述者,再由转述者进行转述练习。 5、指派某小组到台前表演,大家评议。评议要点:是否将老师的通知清楚地告诉了“李响”;人物之间的交流语言是否文明礼貌。
例:刘畅(转述者:请问这是李响的家吗? 李响:是刘畅呀,快请进。 刘畅:你明天上学吗?
李响:明天我要上学了,有什么事吗?
刘畅:明天下午,我们班级将要举行树叶贴画比赛,美术老师要求同学们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你赶快做好准备吧!千万别忘了。
李响:是嘛?不是你告诉我,我明天肯定做不好。谢谢你!
刘畅:不用谢!好朋友还用这么客气吗?你记住了就行,我也要回家了。再! 李响:再见! 四、实例练习:
1、指定一个接受转述的人暂时离开教室,以听不到教室里的谈话为宜。 2、老师对选定的转述者说:“请你告诉戴广顺,让他将教室里的那盆君子兰先浇点水,然后搬到外面晒晒太阳。
3转述者离开教室,向戴广顺转述。
4、让戴广顺进教室,大家看他的行动就可以判断出转述者是否转述成功。 五、师小结: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一个听,一个说 如何听:听别人讲话要集中,不随便插话,边听边思考。
如何说:要说普通话,学会用礼貌语言,说话声音要响亮,态度自然大方。 六、分组设计:
1、各小组选派一名转述者; 2、各组讨论设计一个转述内容;
3、将内容告诉非本组的转述者,并转述给另一个小组。 4、按小组进行积分,最后评比。
七、作业:向各位家长转达老师对他们的谢意。感谢他们在这次活动中所给予的支持。
教学反思


习作:我的乐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写自己的乐园,写出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自己的乐园的美好,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思。
3.互相评价习作,提出修改建议,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写出自己乐园的样子,以及带给自己的快乐。 教学难点
能描绘出自己乐园的样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体验游戏。
出示动物乐园图片,,动物们在自己的乐园里,生活的多么快乐呀!我们的生活更是充满了欢乐,你的乐园在哪里呢?今天,我来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乐园》(板书:我的乐园
二、掌握技巧,写好作文
1课本上已经给你们提供了一些题目,任由你选择,你要选择哪个?你想怎样写呢? (1满是玩具的房间。 (2班级图书角。 (3自己家的院子。 (4村头小河边的草地。 (5我的乐园。

(6学校的篮球。 (7爷爷的菜地。 2欣赏经典,感悟写法。
我的乐园
我家的院子是我的乐园。
我家的院子非常美丽。我最喜欢的两棵树,在院子的西南方棵是玉兰树,棵是樱花树。三月是它们最美时的季节。樱花开了粉若云霞;玉兰抽叶了,碧绿如翡翠。它们的枝条互相交织在一起,大概在院子里相对得久了,成了好朋友,惺相惜吧?从远处看,就像两朵巨大的棉花糖。
过了几天,樱花落了,与之前的玉兰花瓣混杂在一起,像铺上了层花色地毯,走上去“沙沙”响,很好听。院子的东南角是个大池塘,池水清澈见底。底下铺着一层细沙和一些小石头。对了,池底还有几块砖。它们向来是“微生物”的乐园。掀开砖一看,上面有些不知名的小蠕虫在爬动。一条金鱼和几条鲫鱼在池子里无忧无虑地游动,从来不管今夕是何夕。它们互相追逐玩耍,吐着泡泡,一副不问人间俗世的模样。池子里还曾养过一只大河蚌呢!它是棕黑色的,闪着蓝光。对于它的到来,我曾经非常欣喜,天天来看它。可它太娇气,不久就一命呜呼了。为此,我还伤心了很久呢!院子的西北边有一棵枇杷树。它每年大约四月会结果。每到四月时,爸爸经常爬上梯子,剪下果子递给我,而我把它放入妈妈拎的小篮子里。有时候嘴馋了,我还会趁着空档儿,剥开外皮塞进嘴里,酸酸甜甜,满嘴生,自己家种的果树果然好吃。院子的东北边,就是关狗的地方了。两只金毛犬正在换毛期,狗毛四处乱飞,让人不胜其扰。这里还有一个破布袋,是我扔给它们当玩具的。结果那个袋子的碎片被它们拖来拖去,整个院子里随处可见碎片,是太不讲卫生了。更让人生气的是,这两只“二货”还乱咬花草,妈妈辛辛苦苦
种下的花草大部分都难逃他们的魔爪!妈妈恨恨地责骂它们,想把它们送人,我苦苦哀求后才勉为其难地留下了这两只狗狗。
正值春天,经常能看到蝴蝶在院子里飞。有一种种蝴蝶的颜色是淡紫色,有点儿蓝。当它们把翅膀闭和上时,就仿佛出现了一只大眼睛。还有一种蝴蝶,是黄色的,带着金粉,在阳光下极为耀眼。蛐蛐快活地叫,蝴蝶随意地飞,鱼儿欢快地游,狗狗悠闲地走。怎么样我家的这个院子美吗?偷偷地告诉你,我家有个巧手妈妈,所有的切都是妈妈亲手布置的哦!我家的院子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快乐,你喜欢我家的院子吗? 3结合例文讲解写作技巧。出示: 《我的乐园》作文写作技巧
1)乐园是什么样子的? 2)在乐园里,你最喜欢做些什么? 3)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写出真情实感。
4.理清自己作文的思路:首先要选择作文的题目,再合理进行选材,确定文章结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分清主次,抓住侧重点进行详细的叙述。(板书:我的乐园
写之前仿照课本上的例子,填表格写一下简单的提纲,比如上文的提纲如: 村头小河边的草地
草地上有绿草、野花、昆虫鹅群……放风筝、看天空变化的晚霞……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真快乐! 我家的院子
院子里有玉兰树和樱花树,有池塘,里面有鱼儿、蠕虫、河蚌。院子里有一
条金毛犬。看蝴蝶飞,鱼儿游,狗狗走……院子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快乐,喜欢自己的院子。
5.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看学生的作文情况,记下典型的不同类型学生。 三、习作交流,用心修改。
1.大家把自己的作文读给自己听,读给同座同学听吧! 2.我还想请几个同学大胆起来读一读自己写的文章,其余的同学注意听,出自己的建议。
3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领悟写法,课堂小结
想一想,怎样写好景物一类的习作? 1.预设:写出景物的内容,抓住重点景物写,写出在景物里做些什么,带给自己怎样的快乐,写出自己对景物的赞美和喜爰之情。
2小结:今天的作文课上我看到了同学们愉快的笑容,大家在作文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懂得了写作的一些技巧。其实,在平常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勤于思考,把自己听见的、看见的、想到的进行合理的整理,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就行了。只要我们努力,坚持,我想大家也都会喜欢上作文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和情感。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 3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4.积累和理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积累词语,了解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仿照例段写片段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有些语句特别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想法,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这些语句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和想法?(板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情感
1.小刚:如《清平乐》,我从“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小兰:我从《乡下人家》的最后一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想法。
小明:学习《天窗》这课时,我从“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作者情感或想法的部分用“---”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4.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1《清平乐》表达了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2《乡下人家》表达了作者的想法是“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天窗》表达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4.小练习:请同学们从本单元其余的文章中找最能表达作者感情或想法的句子,看看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或想法。
示例
从《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表达了诗人喜爱儿童及乡间美景的思想感情。从《三月桃花水》体会到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爰和赞美之情。
二、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并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 活的不同。(板书:城市生活农村生活 1.出示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大街小巷 肥沃 麦浪 炊烟袅袅 依山傍 鸡犬相闻
2.读一读,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 注意读准平舌音“璀、璨”,鼻音“袅” 3.说一说,这些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第一行词语都是描写城市生活的词语,第二行词语都是描写
乡村生活的词语。
4.选一选,说一说。 (1描写城市生活
这是个繁华都市。到处高楼林立,到处车水马龙。商场里陈列着各色价值不匪的世界名牌服装,酒店里的奢侈盛宴一桌连着一桌,局跟着一局,大街小巷里无处不是霓虹闪烁、欢歌劲舞,空气中到处充斥着前卫时尚的气息……
(2描写乡村生活
柔和的夕阳,绚丽的云彩,横卧在不远处的天边群山上,坐落着依山傍水的一簇簇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炊烟袅袅。
(3说一说,你体会到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 学生交流,展示如下: 城市生活很繁华、热闹、时尚、快捷、方便;乡村生活很自然、恬适、静谧、美好。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城市或乡村的词语? 城市生活:霓虹闪烁 灯红酒绿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欢马叫
乡村生活:万紫千红 花香鸟语 春色满园 雨后春笋
第二课时
一、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天空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带着泡沬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分别描绘出了什么地方的风景画?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第一个片段写了一幅傍晚时田园风景画 第二个片段写了一幅海边风景图 板书:田园风景画海边风景图 2选择其中一幅图,照样子写写。
示例:夕阳染红了西边的天空。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如镜的小河里,像盛开的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不知谁往河里丢进一粒小石子,激起的浪追逐着夕阳的余辉。河两岸的柳条像一丝丝的绿绸,在春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河水似的。柳树下洗衣姑娘的影子倒映在水里。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卜算子咏梅》,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卜算子咏梅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句意思: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意思是说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5.琥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简介琥珀
1PPT:琥珀之谜一:琥珀是什么? 琥珀的简介以及图片欣赏。
2、过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述琥珀的呢? 三、学习课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谜二:这一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在哪一个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师读20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指名读所画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一万年”还在哪里出现过。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约摸算来”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生答,明确答案。
7、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四、学习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写了哪两层意思?生答。 PPT展示:
1)琥珀 形成 的过程;213 2)琥珀 发现 的过程。14---19 过渡:我们先学习琥珀形成的部分。
2PPT展示:琥珀之谜三: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3、同桌合作读2---13自然段,边读边标出来。 3、用简洁的语言复述琥珀形成的过程。 五、了解琥珀形成的条件
1PPT展示:琥珀之谜四:琥珀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2、小组讨论: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3、每组先说一个条件,小组说完后仍不够完整,可以补充。 4、边汇报,师边引导,PPT展示
1)天气炎热——文中哪些句子提到“天气”?读原文句子。为什么必须是在炎热的夏天?生答。
2)老松树
3)松脂持续滴下——文中哪里显示是“持续滴落”的?

4)苍蝇和蜘蛛的距离非常近——找原文。
5巧合——读第9自然段,哪些词语体现巧合?“刚”“突然”“刚好” 6时间漫长——找出表示时间漫长的词语:“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几千年”“一万年”
7)地壳运动导致陆地下沉,海面上升,森林被淹没。 六、了解琥珀被发现的过程
1、问: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答:在海边被小孩子发现。
2、文中的开头也提到了海,找出关键词“翻腾怒吼”,作用是什么?开头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课文可以分为几段,用简洁的话说出每一段的段意。 八、布置作业,观察一块琥珀的图片,发挥想象,仿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描绘、轻盈、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恐龙的进化过程,练习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5.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读题质疑
1(板书:恐龙)读课题,根据预习时搜集的资料,说说你知道的恐龙种类和特点。
2(板书:飞向蓝天)读课题,你脑海里产生了什么问题?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打开论坛,浏览课前预习同学提出的问题,试着归类,然后看课文,哪些问题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
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课文中会告诉我们答案的。 二、整体感知,认读词句。
1、带问题初读课文,指名回答,整体感文章大意。 2、学习、检测生字词,语境中认读生字词。 三、深入读书,分段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用“——”划出介绍恐龙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介绍鸟类的句子。读一读?你能找出一对反义词吗?这节中哪句话告诉我们恐龙和鸟类的关系?读着这句话,老师发现了这句话的用词很准确,你发现了吗?说说你的理解。
“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漫长的演化”很准确。
2)让我们再次用朗读读出你的感受吧。(男生、女生、全体合作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是谁发现恐龙的一支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呢? 师:早在19世纪,生接读:英国学者赫胥黎———
师:20世纪末期,生接读: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资料袋)
师:(出示: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你能读出科学家们的欣喜吗?
四、总结。科学家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后,是怎么推理论证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也知道第三、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三、四自然段。
二、深入读书,合作学习
1.齐读第三自然段,渗透写作方法。
说说这段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过渡段)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找出表现恐龙家族庞大、形态各异的语句读一读。 4.小组讨论:陆地上的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飞向蓝天的恐龙的? 合作填写下列表格
恐龙的庞大家族
恐龙的演化过程 第一代恐龙 繁衍生息的庞大家族

特点

有的四足奔跑

(其中的) 猎食性恐龙
身体渐小,越来越像鸟类


从体态、习性、体表的不断变化上
从性情上

说明的角度

从生活习性上



思考: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得最具体?这样具体描写有什么好处?
5.学习汇报:
1)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创设情境,感悟积累。
2)招聘自然博物馆讲解员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恐龙的演化过程 3)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找一找,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6.小结。
三、齐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课文,说主科学家们又有怎样的愿望。
2.说说你对“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个句子的理解。(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如标本复原、动画展示)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四、总结概括全文,引导质疑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一背。 2.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3.学生质疑,引导深入探讨。
学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总结:科学家们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
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15462dc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d.html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