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管理层收购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6-07-29 13:03: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浪管理层收购案例分析

14会计(2)班 2014326690005 林弘

摘 要

本文以新浪作为研究案例分析了网络传媒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过程及其影响。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参考,分析得出新浪MBO以后市场短期反应是积极正面的长期反应却无明显变化管理层收购后企业减少了股权激励报酬机制的使用代理成本降低,公司价值增加管理层收购较好地改善了新浪的公司治理,解决了新浪股权过于分散的问题相对稳定的管理层有利于新浪长期的战略规划以及管理层的决策行为

关键词新浪管理层收购;融资路径定价



目录

一、引言 3

二、背景介绍 3

三、具体操作 4

(一)经济理由 4

(二)融资途径与交易流程 5

(三)收购定价 6

四、成功的结果 6

(一)创造市场价值 6

(二)降低代理成本 6

(三)财务稳定 6

1.偿债能力方面 6

2.经营性方面 7

3.利润的创造力方面 7

(四)管理层相对稳定 7

五、成功的原因 7

(一)新浪自身所需 7

(二)管理团队的卓越才能 8

(三)金融危机加速MBO 8

(四)加长杆杆的使用 8

(五)合适的融资渠道 8

六、存在的问题 8

(一)收购主体问题 9

(二)定价合理性 9

(三)融资安排 9

(四)公司体制和根本利益未变 9

(五)监管问题 9

七、借鉴意义 10

参考文献 11

一、 引言

在国内互联网公司股权结构与管理层的关系上大部分公司创始人持有比较高的股份股东对管理层充分授权管理层可以安心地对公司进行长期的规划如腾讯搜狐等但新浪模式却例外机构投资者对新浪相对控股缺乏真正具有控制力的大股东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王志东出局阳光卫视换股盛大恶意收购新浪CEO不断易人等事件都与新浪股权分散有直接的关系由于管理层话语权较少尽管凭借着其领先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在互联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股权分散无法制定长期的经营规划是困扰新浪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这一缺憾在2009928日新浪宣布以CEO曹国伟为首的管理层通过管理层收购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而结束

二、 背景介绍

新浪(NASDAQ: SINA)中国四大门户之一,腾讯网、搜狐网网易一起为全世界华人提供新闻资讯、移动增值、搜素、社区博客视频等服务,中国互联网行业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但同时也因其特殊的股权结构,走马灯式地更换CEO不断有资本逐利者闯入,他们或捞一把走人,因消化不良而退出,上演了一幕幕资本运作的好戏。直到2009新浪的管理层完成了新浪式MBO结束了纷争不断的新浪战事。

1新浪成立至今的主要控制权管理者一览表

年份

最高职权管理人员

职位

1998

王志东

CEO

2001.06

茅道临

CEO

2001.09

吴征

董事联席主席

2003.05

汪延

CEO

2003.09

段永基

董事会联席董事长

2005.03

陈天桥

最大股东

2006.05

曹国伟

CEO

1新浪主要资本运作案件

三、 具体操作

(一) 经济理由

20世纪90年代末,相近持股比股权结构引起国外一些学者的关注。PaganoRoell & Ke(1998)认为,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的好处有两方面:第一是大股东的多元化能够对经理形成有效的监督;第二是股东间的相互监督可以降低控制私人收益。并不是所欲的研究都支持相近持股比股权结构能够增加公司的价值结论。Bennedsen & Wolfenzon(2000),Gomes & Novaes(1999)理论分析表明股东间的相互冲突相近持股比公司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虽然我们可以假设大股东通过签订一系列的契约来缓解彼此的冲突,但是在现有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下,这种契约往往很难达成一致。新浪公司就是具有这样2股权结构的高科技公司。

2新浪MBO股权结构

持股比例(% )

新浪主要机构股东

PRICE (T.ROWE) ASSOCIATES INC.(普莱斯基金公司)

9.84

ORBIS HOLDINGS LTDORBIS控股公司)

9.65

OPPENHEIMER FUNDOS INC.(奥本海默基金公司)

6.79

新浪共同基金股东

OPPENHEIMER DEVELOPING MARKETS(奥本海默新兴市场基金)

6.18

CALAMOS GROWTH FUND(卡乐摩斯成长基金)

1.69

MATTHEWS ASIAN FDS-MATTHEWS中国基金)

1.46

PRICE (T.ROWE) INTERNATIONNAL STOCK FUND

1.37

(二) 融资途径与交易流程

2收购资金构成

在新浪新浪投资控股达成的最终收购计划中,曹国伟精心设计了一个加长杠杆MBO方案首先在英属维尔金群岛注册成立新浪投资控股作为杠杆以法人的名义展开收购活动新浪的管理团队作为新浪投资控股的普通股股东包括首席财务官余均,首席运营官杜红,执行副总裁陈彤,副总裁兼无线总经理王高飞以及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在内新浪六人管理团队出资 5000万美元优先股股东包括中信资本、红杉资本、方源资本三家私募基金出资7500万美元美林证券提供贷款5800万美元要求新浪投资控股20101125到期日的15工作日内还本付息最后,新浪向新浪投资控股”定向增发约560万股普通股,总股本5394万股增加到约5954万股收购总额约为1.8亿美元。增发结束之,“新浪投资控股”拥有新浪总股本9.14%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并相对控股。此方案有一个妙处,就是定向增发,只需要新浪董事会批准,无需其他手续。增持后主要股权结构见3

3增持后主要股权结构

根据美国证监会SEC的规定单一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在上市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正因为这个规定,新浪实施MBO新浪投资控股9.41%股权加上原来新浪董事会与管理层共计11持有的2.19%的股权总计超过了10%相对而言管理层的控股地位比较稳固使得其他玩家较难从资本层面入侵新浪

(三) 收购定价

定价是目前收购过程中最敏感的问题其中关键环节是收购价格与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由于作为收购者的管理层决定企业的日常经营与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收购价格的确定本次收购中新浪公司CEO曹国伟2009111825期间,均价每股45.0美元的高价减持个人持有的新浪公司50股股票,同时20091137每股32.14美元的价格购入新浪公司约560万股普通股这一股票卖出买入就从原先的每一股变成了1.4合计套现2251美元,这一行为很明显存在着管理层利用自身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资本市场具有敏感性与滞后性,收购之前管理层的大楼高价抛售股票给股票市场提供消极的信息,导致短期的股票下跌,为管理层低价买股奠定基础。

四、 成功的结果

(一) 创造市场价值

新浪2009928公布MBO计划后半年短期正效应显著,股价从原先的35左右上升40上下,涨幅超过14%可见投资者还是看好新浪这一并购举措的而且一些机构也调高了对新浪的信用评级。

(二) 降低代理成本

董事高管的现金报酬每年基本稳定股权激励在2009MBO年度达到最高值以后的年度有所下降考虑到2009年管理层收购后管理层拥有了更多的剩余索取权和管理控制权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激发企业中潜在的企业家精神企业也就不再需要过多地依赖股权激励模式

(三) 财务稳定

1.偿债能力方面

公司总体偿债能力并没有因企业实施MBO明显增强或者减弱。

2.经营性方面

公司的资产规模和运营能力并没有因公司实施MBO变动,公司的主营业务也没有受到很大的刺激,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未受到MBO的显著影响

3.利润的创造力方面

公司利润明显表现出实施MBO前后的大幅波动,2007-2011年间新浪的收入逐年增加营业利润在2010年有所增加2011年企业亏损分析企业亏损原因在于受到了投资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和麦考林亏损的拖累除去投资亏损新浪本身的业绩增长稳定另外企业的负债率一直保持在24%左右的较低水平

但是对比MBO实施前后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盈利能力指标的变化趋势发现,它们是相反方向变动的,实施MBO之后呈现下降趋势。可见,MBO并没有真正给新浪公司带来长期激励作用。

(四) 管理层相对稳定

MBO之后的新浪处于三国平分天下的状态,新浪投资控股形式表现出来的管理层意志在正常情况下已很难再被其他资本力量超越。MBO带给新浪的是一种三方相互平衡力量来达到内部制衡的作用,同时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最高,使得公司管理层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变动,有助于新浪长期战略的规划和管理层决策的执行。

五、 成功的原因

(一) 新浪自身所需

在新浪进行MBO前的2005-2008间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稳定,而且新浪公司的管理层新浪公司业务熟悉,贡献大符合实施MBO公司的特点。同时新浪股权高度分散,新浪第一大股东普莱斯基金公司的股权比例较低仅为9.84%这样使得收购的费用不是特别高有利于管理层控股也利于MBO的实现。再加上当年应对盛大收购案实施毒丸计划,可以说新浪的管理层自始自终都有解决股权分散问题的想法,新浪MBO是新浪发展的必然,通过MBO使得新浪的管理层与所有者利益一致,从而激励管理层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二) 管理团队的卓越才能

曹国伟领衔的新浪管理层是一个团结的团队领导者之间目标一致有很好的合作心态。管理层在企业管理岗位上的工作年限较长经验丰富。

(三) 金融危机加速MBO

早在2000新浪就想解决股权分散问题,新浪发生一系列资本运作的问题曹国伟觉得实施MBO时机未到。2008因为经济危机,新浪业绩增长放缓,股价跌到20美元以下,曹国伟决定实施MBO20081211对外宣布收购普通股MBO正式开始,2009恰逢合并分众传媒业务,占用了大量精力,使得MBO再度推迟,直到2009928日与新浪投资控股达成协议,成功MBO

(四) 加长杆杆的使用

曹氏模式巧妙之处是通过加长杠杆控制了新浪:新浪投资控股持股9.41%第一股东,曹国伟个人新浪投资控股绝对控股,间接持股浪。

(五) 合适的融资渠道

MBO是杠杆收购方式的一种而杠杆收购的特点决定了融资在整个收购过程中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以曹国伟为首的新浪六人管理团队出资5000万美元曹国伟抛售50万股个人持有的新浪股票套现2251万美元三家私募基金出资7500万美元美林证券提供5800万美元贷款。新浪的成功融资为其实现MBO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六、 存在的问题

(一) 收购主体问题

即使是受部分美国将制度的约束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新浪公司,中国经济制度这个大环境大背景下,MBO也没达到提升公司业绩与长期激励的效果。新浪MBO收购的案例中,管理层利用自身优势转移公司财产,通过高价销售股票低价购买股票的方式导致新浪在一个季度计提1020美元的一次性损失,使得管理层MBO公司绩效的降低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 定价合理性

在收购定价的安排上我国往往是企业净资产为标准,这就难免导致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而采取损害公司整体利益的行为发生,因此在交易定价的确定上往往是过低的,不像国外采取的公开招标定价那样相对合理。比如新浪收购价格以及其他收购安排也都是通过协议的方式进行与报告的,新浪MBO后公司绩效的降低埋下隐患。

(三) 融资安排

新浪投资控股达成的最终收购计划中,三家私募基金有权指派一位董事加入新浪投资控股的董事会这也就是说,新浪管理层虽然以较小的代价实现了对公司的控制,但是作为财务投资的三家私募基金不仅获得了懂事席位,还将分享新浪未来的股价上升收益。也就是说,按照收购协议的安排,机构投资者并不是独立的投资者,公司未来经营具有一定的影响,会导致管理层将一点的融资风险转移给公司承担而损害公司未来利益。

(四) 公司体制和根本利益未变

新浪的MBO可以为公司建立起一种股东与高管之间更为利益相容的激励机制,但并没有在公司体制和根本利益结构上带来实质性的变革。新浪管理层在90%的含义上仍旧是为广大股东打工的职业经理人。如果业绩不佳9.41%的股份和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并不能保证曹国伟和他的管理团队的地位稳固。

(五) 监管问题

新浪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同时公司业务覆盖国内区域,一方面新浪公司遵守国外上市公司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要求,另一方面受到我国制度规范的约束。然而我国在信息披露、上市监管方面体系并不完整,管理并不成熟,会导致与国外制度存在缝隙,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提供机会,新浪这次的MBO表面上看是在纳斯达克上市报告中持股比例变动的表现,实际上与国内一直以来的管理层收购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七、 借鉴意义

新浪的收购案例中可以看出管理层收购的优越性,新浪选择了通过银行融资和私募基金的参与这一融资路径,有效地降低了公司未来的偿债压力,不会造成股权分散,节约了融资成本的同时又保障所有者益。

新浪是在我国实施比较成功的管理层收购案例,但由于我国现有市场体制仍然不完善,新浪的收购案是在美国法律体制下来完成的,因此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采取合理有效方式来解决自身股权分散的问题。另外曹国伟用筹备来的资金购买增发股参与管理层收购是建立流通股的基础之上的,我国目前很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股份存在非流通的状况,如果直接采用新浪管理层收购的模式,股价如果不能持续走高,很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我国的法律目前对于管理层收购仍然有诸多的限制,这对于管理层收购的成功实施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新浪选择在美国法律下进行,采用了设立投资控股公司完成收购的国际通行的操作方式,这对于我国之前法律对投资和担保额度的限制一个很好的回避,2006以后根据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法律不再对公司对外投资比例设限制,因此新浪的操作方式在国内也是合法可以借鉴



参考文献

[1] 廖理,罗洪涛,赵锋.我国MBO事件市场反应实证分析[J]. 统计研究,2005,(07):131-138

[2] 余玮. 管理层收购及其市场反应研究——”张裕案例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05).

[3] 虞伟荣,徐欣然,余玮. 网络媒体公司管理层收购研究——以新浪MOB为例[J]. 特区经济,2012.11.25:41-50

[4] 钟继银. MBO 的中国式误读——从新浪管理层购股说起. 董事会,2009,(09).

[5] 黄虹,姜颖. 新浪MBO时机的选择. 2010战略管理案例研讨会[C], 2010,(09):48-61

[6] 李玲玲. 新浪管理层收购案例研究. 浙江财经大学, 2013.12

[7] 王杰. 我国管理层收购及其路径研究——新浪管理层收购案为例. 西南财经大学,2013.10

[8] 付静. 我国管理层收购典型融资模式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03.

[9] 吕竺. 企业并购中的利益博弈与协调. 复旦大学,2005.04.1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43d74ab0717fd5370cdcac.html

《新浪管理层收购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